在某些市場中,市場每個參與者擁有的信息並不相同。例如,在舊車市場上,有關舊車質量的信息,賣者通常要比潛在的買者知道得多。
阿羅——德布魯模型表達的古典福利經濟學定理如下:第一、競爭均衡或瓦爾拉斯一般均衡符合帕累托最優狀態;第二、若對初始收益進行適當的再分配,任何具有帕累托效率的配置都能達到瓦爾拉斯均衡。當然,上述結論必須滿足一系列的假定條件,其中一條就是對稱信息假定。該假定認為,所有的經濟行為人對所有的經濟變數具有相同的信息。現實的經濟活動無法滿足對稱信息的要求,但經濟學家卻能通過非對稱信息更好地認識和解釋各種經濟現象。
含義
所謂非對稱信息是指市場交易或者簽訂契約的一方比另一方擁有更多的信息這樣一種狀況,比如說藥品的銷售者通常會比消費者更加了解其療效,勞動力市場上工人比僱主更清楚自己的能力,醫療保險市場上投保人通常比保險公司更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表面上看,我們會認為這種情況必然會使得交易的某一方吃虧。市場上的人都是理性的,他如果知道自己處於不利的地位,必然會進行防範,因此實際上的結果卻要複雜得多。
一般來說,這種信息非對稱信主要引發兩種後果,一是逆向選擇,它是簽約或者成交之前的信息不對稱所引致的逆向選擇,一般來說,市場機制總是使好的東西被選擇出來,優質的客戶由於其項目好總是可以通過支付更高的利率取得貸款,在信息對稱時,通過對質量好的商品給予更高的價格,那么他的生產就會受到激勵。如果你分不清而支付一個折中價格那么實際上是對差的商品的激勵增強,而對好的商品激勵減弱,這就使市場機制失效,市場的這種功能可能適得其反,差的商品總是將好的商品驅逐出市場。當然,對逆向選擇效應可以有一些補救辦法,但這些也不完全都是一種次優的選擇。另外是在簽約之後由於行動無法考證而造成的道德風險。一般來說,道德風險的存在使得本來能夠增進資源配置效率和社會福利的項目無法實現。而為了防範道德風險而設計的契約往往只是一種次優的選擇,激勵相容契約實際上提供的是部分保險,對風險厭惡的投保人來說其福利相對於完全保險來說是一種降低。
在1967年以前,經濟學家還不能夠恰當地處理這一問題,因為當一個行為人不知道對手的情況時,競爭規則是沒有定義的。海薩尼通過引入一個虛擬的行為人——“自然”,自然首先行動決定特徵,行為人知道自己的特徵而對手不知道,即行為人具有私人信息;這樣,不完全信息可以轉換成完全但不完美信息來處理。這就是著名的“海薩尼轉換”。通過轉換。可以找到非對稱信息下的均衡點。即存在貝葉斯均衡。澤爾騰、克瑞普斯和威爾遜、弗得伯格和蒂羅爾等對此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非對稱信息的運用
非對稱信息的最重要的套用領域是企業理論。如果有一個委託人和一個代理人,代理人對自己的行動或能力擁有私人信息。由於委託人無法準確觀測到代理人的行為,那么,無論採取何種獎勵措施,代理人都會選擇最大化自己效用水平的行動。換言之,在非對稱信息條件下,委託人只能通過合理地設計一套機制來誘使代理人顯示其私人信息,從而達到雙方的利益協調。委託代理理論或機制設計理論進一步把非對稱信息區分為以下幾類:若非對稱性發生在簽約前,稱為逆向選擇;若簽約後發生了非對稱性,則屬於道德風險;若行為人的行動不可觀測,稱為隱藏行動;若行為人具有對手無法觀測的知識,稱為隱藏知識或隱藏信息。非對稱信息的另一個套用領域是研究市場失敗。阿克洛夫的“舊車市場”模型講述了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經典故事。假定存在一個舊車市場,只有賣主知道車子的質量(這是私人信息)。若採取平均質量定價法,賣主就會趁機抽走高質量的舊車;若採取差別定價法,賣主也會抬高劣品的價格。無論如何,只要存在信息不對稱,舊車市場上生存下來的一定是賣不出去的劣質車。
產業組織引入非對稱信息後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例如,假設同一行業內有幾家企業,成本結構是每個企業的私人信息。與對稱信息模型相比,這種模型的均衡更符合通常認為的掠奪性定價或極限定價現象。巴羅套用非對稱信息模型研究了政府對壟斷企業的規制。蒂羅爾套用非對稱信息對企業組織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可謂這方面的權威著作。
假設政府要提高稅收量,最好的辦法是向最有付稅能力的人課稅。但是,付稅能力是行為人的私人信息。最優所得稅方案必須直接或間接地提示這些私人信息是否符合每個行為人的利益。莫里斯最早建立了非對稱信息下的最優所得稅模型,並因此榮獲199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與莫里斯同獲諾貝爾獎殊榮的維克里大概是最早套用非對稱信息的經濟學家,他曾設計了信息不對稱時的最優拍賣機制。羅森則較好地概述了非對稱信息下的最優勞動契約問題。霍姆斯特龍和梅耶森則對非對稱信息條件下的福利判斷作了詳盡的分析。非對稱信息已經滲透到經濟學的各個研究領域,並使主流經濟學更加貼近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