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市場機制是以價值規律為基礎,以社會基本經濟規律為主導的經濟規律體系的作用形式,是市場經濟中各種要素的相互依賴和相互作用。它包括動力機制(社會生產目的與個人勞動目的的範疇體系)、運行機制和發展機制。運行機制包括壓力(競爭、人口、就業、自然資源稀缺、環境等)機制和協調或均衡機制(包括供求、價格等自動協調機制與國家巨觀調控、信息引導等自覺協調機制)。
市場機制是市場上價格和供求的自發變化而自動調節社會生產和流通,使社會的生產和需要相吻合的過程和形式。市場機制是由價值規律決定的。當市場上某種商品供過於求時,商品價格會下跌,生產者減少生產,最後又導致這種商品供不應求,結果價格隨之上脹,又促使生產者增加生產,如此循環往復。
市場機制是市場機體內諸因素如商品價格、供求狀況、貨幣流通量等相互聯繫、相互制約、調節市場系統運行和企業經營活動的過程與方式的總稱。包括價格機制、供求機制、信貸利率機制、競爭機制等。是價值規律調節商品生產和流通的主要表現形式。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市場機制是經濟內在本體的機制,對資源的配置和經濟的運行,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
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體系中,基本經濟規律(主要是社會生產目的)是主導的和決定的因素,社會生產目的範疇構成整個經濟理論體系的核心和主線。
在原始積累時期、自由競爭時期和私人壟斷及其造成的腐朽趨勢占統治地位的時期,生產的直接目的,即近期利潤最大化是其決定性的目的,就是說能否獲得平均利潤和超額利潤,決定著資本積累和企業存續。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本的長期積累和企業發展則成為決定性目的。西蒙的決策理論用“滿意原則”代替“最優原則”,就反映了這一歷史趨勢。在近代資本主義時期,高的利潤率會使資本鋌而走險。新的科技革命使新技術、新產品日新月異,成功機率在決策中越來越居於重要地位。
市場機制不僅僅是價值規律的作用形式,而是基本經濟規律主導下的作用於市場的規律體系的作用形式。
市場機制不僅僅包括價格、供求和競爭三大機制,這三者只是運行機制的一部分內容。首先,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運行機制還包括壓力機制與協調機制。其次,運行機制是由動力機制決定的,或者說,它只是動力機制的表現形式。最後,由於動力機制是發展的和有階段性的,運行機制也有其自身的發展機制。
構成
市場機制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的構成要素主要有市場價格機制、供求機制、競爭機制和風險機制等構成。
價格機制 是指在市場競爭過程中,市場上某種商品市場價格的變動與市場上該商品供求關係變動之間的有機聯繫的運動。它通過市場價格信息來反映供求關係,並通過這種市場價格信息來調節生產和流通,從而達到資源配置。另外,價格機制還可以促進競爭和激勵,決定和調節收入分配等。
供求機制 是指通過商品、勞務和各種社會資源的供給和需求的矛盾運動來影響各種生產要素組合的一種機制。它通過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在不平衡狀態時形成的各種商品的市場價格,並通過價格、市場供給量和需求量等市場信號來調節社會生產和需求,最終實現供求之間的基本平衡。供求機制在競爭性市場和壟斷性市場中發揮作用的方式是不同的。
競爭機制 是指在市場經濟中,各個經濟行為主體之間為著自身的利益而相互展開競爭,由此形成的經濟內部的必然的聯繫和影響。它通過價格競爭或非價格競爭,按照優勝劣汰的法則來調節市場運行。它能夠形成企業的活力和發展的動力,促進生產,使消費者獲得更大的實惠。
風險機制 是市場活動同企業盈利、虧損和破產之間相互聯繫和作用的機制,在產權清晰的條件下,風險機制對經濟發展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內涵
撇開市場社會屬性,一般意義上的市場機製作為市場一種特有的自我調節方式,自市場產生以來,它始終存在並發生作用,只是由於市場性質的變更及各種外在制約因素的不同,其作用的範圍和程度在不同時期是有區別的。為了更準確和全面地理解一般意義上的市場機制,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市場機制是市場三大基本要素互相結合、互相制約的循環過程。
構成市場機制運動的三大基本要素是價格、供求、競爭,不論市場性質、規模、範圍如何,這三大直接要素不會變。這三大要素的組合及互動運動正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即價值規律、供求規律、競爭規律、平均利潤率規律、貨幣流通規律等共同作用於市場的結果。市場價格作為商品價值的轉化形態和實現形式處於一種運動狀態,它與價值不是機械的等量,相反在供求、競爭等直接要素的制約下,價格總是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並在時間、程度、方向上與價值有一定背離。價格直接影響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的利益。市場價格總是首先擺在市場活動參與者的面前,微觀單位的市場經濟行為一般先都要考慮價格。價格牽動著市場活動參與者的行為。但由於供求的變化,價格或一時高於價值,或一時低於價值,商品價值正是這忽高忽低的幹勁十足,趨向自我平衡的現實。這種現象,就是市場機制要素互動運動的奧妙所在。由於價格受供求的變動,市場活動參與者不斷調整自己的市場行為。買者與賣者之間、買者之間、賣者之間又根據市場價格狀況的變化,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展開了多形式的競爭,競爭又會引起供求的變化。這樣,就形成了“價格——競爭——供求——價格”三個要素互相組合、互相制約、互為條件的一種循環過程。
(二)市場機制運轉循環原動力是市場活動參與者的經濟利益。
微觀主體的市場行為之所在價格、供求、競爭的制約下而變化,根源來自這種機制組合的原動力——市場經濟人的利益。市場機制根本上是由社會關係決定的,參與市場經濟活動的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正是在商品經濟的一系列客觀規律作用所體現的原則或功能的制約和牽動下,通過供求、價格、競爭的變化,在經濟利益的誘導下,自動採取不同的市場經濟行為,或者進行自我擴張,增大生產或經營規模,或者進行自我收縮,即減少生產或經營規模,有的還會自行中斷其市場經濟行為。總之,在經濟利益推動和誘導下,市場機制強制性制約著市場活動的參與者及時地調整自己的經濟行為,自動實現微觀活動的自我平衡。
(三)市場機制多因素影響和制約市場機制是一種開放的社會經濟機制。這是因為,市場本質就是開放的,它作為社會分工發展和商品生產及商品交換擴大的必然產物,集中反映了社會經濟活動中各種複雜的經濟關係。市場作為商品流通的總體,反映了商品流通的橫向性、伸縮性、變動性、複雜性的特點。市場價格、供求、競爭這三大要素的組合及運動變化,都會受到各種直接因素和間接因素以及社會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外在的某此因素的變化也會引起市場機制要素的關聯和耦合。因此,切不可孤立地看待市場機制的運動。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變動,生產、分配和消費狀況的變化,各種巨觀經濟槓桿的變動(如利率、稅率、基建投資、貨幣流通與發行、匯率等)。國家政治經濟形式的變化,甚至自然現象等都會不同程度對市場機制的三大基本要素及其運動發生影響。
優點
市場機制有以下幾個優點,1,市場機制的反應比較的敏捷,市場機制的近乎無窮多的市場主體隨時都在關注著市場信息,所以市場的微妙變化容易被捕捉到2,每一個主體根據自己獲得的信息進行自己的判斷,採取不同的策略,導致了市場策略的多元化特徵
缺點及分析
市場機制與計畫體制相比也並不是完美無缺 :
1,市場信息存在真偽之分 、
2,市場信息有整體性信息和局部性信息之分 、
3,市場信息有長期性信息之分。
4,市場選擇的多元性很可能導致市場的混亂無序 ,對第1,如果市場主體的能力不足的話,那么市場機制--市場信息傳導機制會把他引向一個錯誤的方向對第2,市場主體往往是局限於局部市場信息而忽視整體市場信息,往往只對當地市場信息有相當了解,對外地市場信息往往可能根本不了解,而外地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對第3,市場主體同樣很可能只關注了短期信息對長期信息缺乏足夠的敏感對第4,混亂必然導致失諧,導致效率的損失
以上市場機制的四個缺點恰好可以由計畫機制來填補因為1,政府機關集中了全國的優秀人才可以對市場信息的真偽做出更加準確的判斷2,政府不僅有優秀人才還可以全國聯網,可以對整體信息,外地信息有著更大的把握能力3,政府內集中的優秀人才有強大的市場預測能力4,政府可以很好的發揮出公關,協調組織能力,為市場主體提供協調組織服務。所以,市場和計畫各有千秋,缺一不可,如果說過去我們沒有對市場引起足夠的重視導致了經濟的相對的僵化和單一化的話,那么現在我們因為對政府效能(計畫效能)重視不足,導致了先經濟的短期行為,局部行為和無序化的不斷的蔓延市場是最有效的資源配置方式缺乏根據,根本不可能得到證明,是反科學的,是錯誤的
原因分析
市場失靈外部性分析
外在性的存在與公共品的屬性是市場機制難以處理的問題。實質上是市場機制的局限。市場機制在外在性與公共品的領域表現出無奈。經濟學在外在性與公共品領域的貢獻有相當的差別。新古典經濟學認為,在私有制條件下,完全競爭的市場機制在一定條件下(信息完全且對稱、規模報酬不變、分散決策等等)能保證資源配置的最最佳化,交易瞬間完成,交易費用為零。在一般性領域,由於市場機制能有效地在長期發揮作用於自發的交易過程中,交易的一些規則與體制實質上已經自發地演化出來了而不是人為設計出來的,經濟學的貢獻只在於對這些規則的產生與功能給予科學的說明,進而揭示人們行為的一般規律。然而在外在性與公共品領域,由於市場機制在此碰了壁,一般來說,人類的交易活動並不能自發地演進出有效的規則來處理這些問題(只有科斯定理除外,科斯定理可以是對人類自發地或以“私了”方式處理外在性問題的經驗的一個理論總結)。因此,在這一領域,經濟學的主要任務不是理論總結和說明,而是理論設計,原因是人類自發的以滿足個人利益或局部利益為目標的交易活動沒有演進出這類規則,這些規則與體制有待於設計。於是科斯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既然自由價格機制已經被公認為最有效率的協調和指導配置資源的工具,為什麼還有企業的存在呢?這說明進入市場是要付出代價的,因此,用企業來代替價格機制可以減少交易費用,這就是交易費用的提出。所謂外部性是指某個人的效用函式的自變數中包含了別人的行為。外部性包括外在費用和外在收益,即從事一項經濟活動的私人成本與社會成本或私人收益與社會收益不一致。外部負效應指私人成本低於社會成本,這將導致資源存量的浪費;外部正效應指私人收益低於社會效益,這將導致從事該項經濟活動的激勵失靈。這就是“科斯定理”。科斯定理之所以重要,在於科斯定理闡明了在什麼條件下可以促使社會資源達到最優配置。市場有效與失效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職責並不是由它自己確定而是由市場來規定的,這就要把研究的視野拓展到政府與市場的關係這一深層次的問題上,以市場有效和市場失效作為研究問題的基點。
市場有效分析
市場經濟是一種歷經幾百年發展,才逐漸形成的複雜而精巧的制度。市場經濟長期運行的效果,證明它在以下方面是有效的:
(1)信息傳遞。傳遞信息是市場的一個基本功能。它是指由於商品價值,供求的變化,引起商品價格的漲落,同時為生產者和消費者提供商品的稀缺狀況的足夠信息的功能。市場傳遞信息,就是市場發出價格信號。市場經濟中信息傳遞的關鍵作用,是儘可能以較低的成本、便捷的信息傳輸渠道和方式給交易雙方提供儘可能全面、客觀、及時的信息,以減少當事人同某種環境相聯繫時的不確定性,提高當事人從事經濟活動的效率和效益。另外,市場傳遞信息的及時性、客觀性和分散性,還會節省經濟當事人在蒐集、加工、整理和使信息各環節的成本費用。
(2)利益刺激和競爭激勵。這種刺激和激勵,對企業(生產者和投資者來說就是利潤刺激;對作為消費者的居民來說就是選擇最有效的消費方式和消費結構,實現使用價值最大化和最最佳化組合的刺激;而對作為勞動力供給者的居民來說,就是自願接受進一步的培訓和教育,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競爭能力,進在激烈競爭的勞動力市場上謀求更好的職業和報酬的刺激。其結果反映到巨觀就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足夠的內在動力。
(3)調整、最佳化經濟結構。這是指市場機制能對經濟結構(包括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地區結構、企業組織結構、技術結構等)起到協調、平衡和最佳化的用。首先,市場具有協調商品供求結構,使之趨於平衡的內在功能,這是通過價格槓桿的調節實現的。其次,市場機制具有最佳化企業效率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功能,這主要是通過市場競爭機制和風險機制發揮作用來實現的。第三,市場機制具有最佳化產業結構的功能,這一功能是通過價格機制(實質是利潤率高低)實現的,因為在價格和利潤誘導下資源的自由和充分流動,可使產業結構、部門構趨於均衡化、合理化。
(4)促進技術進步。市場在推進技術進步方面具有其它機制不可替代的功能。其原因主要出自市場競爭的外在強制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機制迫使經濟當事人要不斷地、積極主動地在科技投入、研究開發、引進吸收消化先進的技術設備等方面努力進取,以便在競爭中以性能更好、質量更高、價格最廉、成本最低的商品擴大市場占有份額,獲取更多的利潤,從而在激烈爭迫使勞動者和管理者不斷地自覺接受培訓、學習、掌握和運用現代科技知識等也有助於推進科技進步。
(5)促進效率提高。從理論上講,完全競爭的市場機制能夠實現帕累托最優狀態,即最優經濟效率的狀態。儘管現實的市場達不到完全競爭市場嚴格假設的種種條件的要求,因而也就達不到資源配置的最有效率的狀態,但是,這並否認市場經濟具有提高經濟效率的客觀功能。市場通過競爭機制和價格機制引資源的合理流動和充分有效利用,為生產者和消費者提供及時、客觀的信息和分的貨幣刺激,使經濟當事人能對個別情況的千變萬化作出迅速的反映。市場經濟國家中,所謂“市場解決效率問題,政府解決公平問題”的大致分工,在一程度上說明市場機制具有促進經濟效率不斷提高的功能。
市場失效分析
現代市場經濟理論已經揭示,市場失效有以下表現:
(1)不能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公共產品具有聯合的、共同的、公用的消費性質,其產權無法清晰地界定,特定的個人和他人能夠同時消費(“消費的非排他性”),新增消費者不會減少既有的公共產品的數量和效用,也不增公共產品的消費成本(“消費的非對抗性”),並且不能把拒絕為公共產品付費的人排除在消費範圍之外(“消費的非拒絕性”),這就難以形成市場價格,以通過市場機制引導必要數量和質量的社會資源配置於公共產品的供應上,如國防、治安安全、防洪排澇設施等。
(2)存在外部性。包括外部經濟和外部不經濟(正的和負的外部效應)即某個經濟主體生產和消費物品或服務的行為,不以市場為媒介而對其他經濟體產生的附加效應。由於“不以市場為媒介”,具有外部性的產品的市場價格是不完全的市場價格,是扭曲的市場價格,人們從事具有外部性的活動,是不通過市場價格信號實現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的,這就產生了市場失效狀態。
(3)自然壟斷。由於資源的稀缺性和規模經濟性的作用,市場由一個或數個賣者壟斷。這是一種由於規模報酬遞增的特點所決定的天然壟斷,從而排斥充分競爭,破壞符合帕累托效率的資源配置。
(4)信息不對稱。市場經濟行為主體的獨立性和分散性,使之不能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獲得充分和全面的信息,這將導致市場活動的盲目性。常見的現象是:交易主體的一方(往往是賣方)掌握更多的信息,從而使交易的另一方陷入不確定的環境中。尤其是在最終消費品市場上,消費者對商品不具有充分知識時,往往不能實現效用最大化。(5)風險和不確定性。市場經濟是以無數人的自發活動為基礎的,是通過市場機制的自發作用而實現社會資源的配置的,市場經濟就是風險經濟。事業風險與各種不確定性,造成某種類型的投資活動不能達到社會所要求的狀態。
此外,從道德倫理規範的角度看,即使在競爭性市場機制能夠實現資源上的帕累托效率的情況下,單靠市場機制調節也有可能出現諸如收入分配不公、經濟波動和巨觀經濟總量失衡及與此相關的失業和通貨膨脹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