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霍爾瓦特(1901~1938)
Horvath,dn von
劇作家。終身是匈牙利籍,自稱德國作家,由於生於奧匈帝國,也被看作是奧地利作家。曾就讀於布達佩斯、維也納、慕尼黑,最後定居法國。
匈牙利劇作家
霍爾瓦特(1901~1938)Horvath,dnvon
劇作家,終身匈牙利籍,自稱德國作家,由於生於奧匈帝國,也被看作是奧地利作家。曾就讀於布達佩斯、維也納、慕尼黑,最後定居法國。早年當過編輯,1923年起專事寫作。
早期劇作有《3018山的造反》(後改名為《山區鐵路》)。重要劇作還有《義大利之夜》、《維也納森林的故事》。前者是一部喜劇,寫德國一個小鎮市民與崛起的法西斯勢力的鬥爭;後者是一部悲劇性的作品,寫一個少女對幸福的追求和失敗。這兩部作品取得的成功,標誌著他在大眾戲劇創作上的進步。納粹上台後,他被迫流亡至法國巴黎等地。他一生共創作17部劇本,除以上提到的外,還有《卡西米爾與卡羅利妮》、《信念·愛情·希望》、《從塞納河來的陌生人》、《費加羅離婚記》以及小說和詩歌
生平
早年當過編輯,1923年起專事寫作。早期劇作有《3018山的造反》(後改名為《山區鐵路》)。重要劇作還有《義大利之夜》、《維也納森林的故事》。前者是一部喜劇,寫德國一個小鎮市民與崛起的法西斯勢力的鬥爭;後者是一部悲劇性的作品,寫一個少女對幸福的追求和失敗。這兩部作品取得的成功,標誌著他在大眾戲劇創作上的進步。納粹上台後,他被迫流亡至法國巴黎等地。他一生共創作17部劇本,除以上提到的外,還有《卡西米爾與卡羅利妮》、《信念·愛情·希望》、《從塞納河來的陌生人》、《費加羅離婚記》以及小說和詩歌等。
前南經濟學家
霍爾瓦特主義
勃朗科·霍爾瓦特(BrankoHorvat)是世界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他由於提出自治社會主義模式而被西方經濟學家稱之為“霍爾瓦特主義”,或者象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班傑明·沃德所說的,帶連字元的馬克思主義—霍爾瓦特主義。霍爾瓦特因本書而成為198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候選人。這使他成為迄今為止東方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中唯一最接近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人,但他的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價值取向注定了要被拒之門外,雖然他也許是東方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中唯一一個有資格獲此殊榮的人。(評價錯誤,蘇聯經濟學家在20世紀70年代有拿諾貝爾獎的,印象中有2個,都是跟計畫經濟有關,投入產出與線性規劃之類。至於日本的馬克思經濟學家森島與置鹽也獲得過諾獎提名,若非早死,應能拿到。當然如果把世界第一流的日本馬克思經濟學當成西方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就當我沒說過前面的話。——yuweiyuwei)值此霍爾瓦特代表作的中文版出版之際,向讀者介紹一下霍爾瓦特本人和他的思想,是為譯者序。霍爾瓦特是前南斯拉夫現克羅地亞著名經濟學家、政治家和社會活動家。他於1928年出生在克羅地亞一個叫彼得里尼亞的小鎮,在16歲時離開了小鎮的中學,參加波日加游擊隊,與德國法西斯作過英勇的鬥爭,被授予人民功勳勳章,並且在暴虐面前自始至終都是一名真正的戰士。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後,他於1946~1951年在薩格勒布大學學習工程學、經濟學和哲學,1952年經濟學專業畢業。1952~1955年任該校石油研究所及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55年獲理學博士學位,隨即調往聯邦經濟計畫局參加編制五年計畫的工作。1955~1958年到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攻讀經濟學和社會學研究生,並獲第二個哲學博士學位。1958年~1962年任南斯拉夫聯邦計畫局成員和研究主任。1962年任貝爾格勒大學副教授。1963年起為教授,兼貝爾格勒大學研究所的研究員。1963~1970年任聯邦經濟計畫局經濟科學研究所所長。1964~1965年在美國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做博士後研究。1975年起任薩格勒布大學經濟學教授,作過四大洲十幾個大學的訪問教授、富布賴特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授、傑出教授或客座教授,其中包括劍橋大學、巴黎大學、斯德哥爾摩大學、密西根大學、伯克利大學和美國大學。應邀到過世界上80多個大學和研究所講學,其中包括中國社會科學院。1992年在新民族主義的制度下被迫退休。
此外,霍爾瓦特曾任南斯拉夫聯邦經濟委員會委員(1963-1965),聯邦執行委員會市場和價格委員會委員(1967-1971),聯邦經濟委員會主席的經濟顧問(1971),秘魯、孟加拉、巴西等國政府或總統的經濟顧問(1972-1976),克羅地亞社會民主聯盟的主席。他還是南斯拉夫經濟學家協會、經濟數學和組織科學會等學術團體的創建人及第一任書記,國際性雜誌《經濟分析》的創建人和主編(1967~1993),和國際自我管理經濟學會的創建人和終身榮譽會長。
研究與創作
霍爾瓦特在政治經濟學、宏個體經濟學、自治理論、計畫理論、經濟制度比較、經濟思想史、經濟活動分析等方面都有較深的研究。他發表了幾百篇論文和30多部著作,其主要著作被翻譯成18種語言。其中,用英文發表的並在西方國家出版的主要著作有:《走向計畫經濟的理論》(1961)、《論南斯拉夫社會文集》(1969)、《南斯拉夫的經濟周期》(1969)、《聯邦的經濟職能》(合著,1970)、《戰後南斯拉夫的經濟政策》(1971)、《南斯拉夫的經濟體制》(1971)、《自治社會主義》(合著,1975),《價值、資本和利息理論》(1994年)、《國際貿易理論》(1999),等等。霍爾瓦特的代表作是《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一種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理論》(紐約,夏普出版公司,1982年出版)。用霍爾瓦特自己的話說,這本書是他的畢生之作。僅寫此書就用去了六年的時間,而思考著它的內容的時間則更長。改變世界的實踐和對社會主義的長期思考,使霍爾瓦特認識到,雖然僅僅解釋世界是不夠的,但忽視了對社會主義理論的嚴肅的研究必然會產生災難性的後果。所以,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三年之後,霍爾瓦特就開始考慮要寫這本書。他承認,他在聯邦經濟計畫局從事計畫工作的長期實踐經驗和他以前發表的著作,只是他寫此書的前期準備。
沙俄貴族
中東鐵路管理局局長中東鐵路管理局局長霍爾瓦特
霍爾瓦特(1859-1937),全名為狄米特里·列奧尼德維奇·霍爾瓦特。出生於俄國烏克蘭的波爾塔瓦省克列明楚格市一個舊貴族家庭。1878年於尼古拉耶夫斯克工程學校畢業後,被派到作戰部隊擔任少尉。參加了俄土戰爭。1885年被派到中亞地區修築外裏海鐵路,以後任中亞和烏蘇里鐵路局局長。因其妻母與沙俄皇后有親屬關係,受到重用。1903年7月,中東鐵路正式通車後,被沙皇任命為中東鐵路管理局局長兼中東鐵路護路軍總司令。開始為上校軍銜,後晉升為中將。任職期間,在中東鐵路附屬地內建立民事行政機構,即實行所謂自治市制,1908年在哈爾濱成立了自治會和董事會,把哈爾濱和中東鐵路附屬地變成沙俄的殖民地。1917年10月革命後,作為沙俄殘餘勢力代表人物,成立"全俄臨時政府",自任"最高執政",妄想推翻蘇維埃新政權。更有甚者,擅自挪用鐵路公款,作反革命活動經費,向日本購買軍火達16億日元之多,以致積欠工人工資兩個月未發,使工人生活無法維持。為反對霍爾瓦特,中東鐵路中俄工人從1918年至1920年連續舉行4次全路大罷工,終於在1920年3月,將霍爾瓦特趕下台。之後,他逃往北京,1937年死於北京。
哈爾濱街道
隨著電視連續劇《懸崖》熱播,“霍爾瓦特大街”這段哈爾濱歷史上的街道引發觀眾的極大興趣。霍爾瓦特大街老照片
霍爾瓦特大街位於哈爾濱南崗區,建於清光緒24年(1898年),它北起哈爾濱火車站廣場,南至馬家溝中山橋,全長1266米。1925年改稱車站街;日偽統治時期此街一度被稱三公街,三公指土肥原賢二(當時日本在華特務機關頭子)、多門(抗戰時期侵華日軍第二師團師團長)、張景惠(滿洲國總理大臣);該街與大直街在博物館廣場交匯。有觀點認為霍爾瓦特大街還包括現在中山路,當時是打通南崗到香坊的道路,中國人習慣稱通道大街,俄文原名:老哈爾濱公路,即香坊大路。三公街是不是分三段?所以才有土肥原路才對,霍爾瓦特大街至少要分為中山路段與紅軍街段。霍爾瓦特的公館與火車站之間,也
如今的哈爾濱紅軍街
就是能把現在南崗區與香坊區相連,才是建設霍爾瓦特大街的目的,才配得上霍爾瓦特以“白毛將軍府”作為哈爾濱權力中心的地位。
此處的“白毛將軍”顯指螳臂當車與當年的蘇維埃新政權為敵的前中東鐵路管理局局長兼中東鐵路護路軍總司令霍爾瓦特將軍,因其一臉白鬍子而得名。白毛將軍府”就是當時統治哈爾濱的政治、軍事和經濟中心,霍爾瓦特集軍政大權於一身,在這個國中之國里對哈爾濱實行殖民統治。但他的輝煌在1920年結束了,中國軍隊奪回鐵路管理權,中東鐵路被中國北京政府接管。而“白毛將軍府”、霍爾瓦特大街等成了哈爾濱歷史的標籤。
1949年,霍爾瓦特大街,為紀念蘇聯紅軍解放全東北而又改稱為紅軍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