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惠質

雷惠質

雷惠質(1921年-1996年),女,湖南省嘉禾縣人。1946年畢業於湖北農學院(現為華中農業大學)。中國近現代農業昆蟲學家。在水稻害蟲綜合防治的研究上取得重大成果。她經對稻褐飛虱發生規律的長期研究可準確地作出稻飛虱發生量的經驗預測,為洞庭湖區的水稻生產做出重大貢獻。她以極大的熱情投入科普教育,卓有成績。

基本信息

(圖)雷惠質(1921 - 1996 ).雷惠質(1921-1996)

個人概述

(圖)華中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1946年雷惠質畢業於該校

雷惠質,1921年10月24日出生於湖南省嘉禾縣。6歲入私塾,9歲時父親接她到安徽省安慶市上國小。1937年剛讀到國中二年級,因抗日戰爭爆發,她隨母親回到老家。為了求學,1938 年,她隻身從嘉禾縣的山溝里,徒步跋涉200餘千米來到衡陽,就讀衡陽女中。日本侵略軍逼近長沙,使她輟學回家。她不堪失學的苦悶生活,一邊在國小校任教,一邊積極參加縣婦救會組織的救亡宣傳活動。1939年,她與一位女同學經受千辛萬苦輾轉到了湘西吉首鎮,考入國立第八中學,總算讀完了高中。在這偏僻的山村里,她目睹了中國農業的落後,為此立下志願:“學習農業科學知識,以農業救國。”在經濟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她跋山涉水,歷經艱辛,從湘西到了鄂西的恩施,考入了不收學費的湖北農學院(現為華中農業大學)。在校期間,昆蟲學家李鳳蓀對她影響很深。1946年,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由李鳳蓀介紹到湖南省農業改進所任職。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雷惠質針對湖南農業生產實際,開展農作物害蟲的防治研究。她兢兢業業,幾十年如一日,作出了巨大貢獻。1956年,她出席了全國第一屆科普積極分子大會,受到毛澤東主席接見。1987年,應邀參加在馬尼拉召開的第十一屆國際植保學會並在會上宣讀論文:中國雜交稻害蟲綜述(REVIEWS ON HYBRIDRICE INSECTS IN CHINA)。

雷惠質198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第五屆人大代表。先後擔任湖南省農科所植保系副主任,植保所蟲害研究室主任、副所長、所長。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技術顧問,湖南省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擔任過中國植保學會第一屆理事,第二、三、四屆副理事長,第五屆常務理事。她是湖南省植保學會發起人之一,任第一、二屆常務理事,第三、四屆理事長,第五屆名譽理事長。湖南省昆蟲學會第二、三屆副理事長。1989年3月,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1996年1月10日,雷惠質因突發心肌梗塞逝世,終年75歲。

工作簡歷

1942-1946年 湖北農學院植保系畢業。

1946年7月-1949年8月 湖南省農改所技士。

1949年9月-1954年8月 湖南省農業廳病蟲防治總站技術員,長沙農校兼職教師。

1954年9月 調回湖南省農科所植保系。

1956-1972年 植保系副主任、農技師。

1972-1982年 植保所蟲害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

1982-1984年 植保所副所長、所長、研究員。

1984-1995年 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技術顧問。

1996年元月 病逝。

學術貢獻

(圖)水稻螟蟲:水稻螟蟲:50-60年代,水稻螟蟲為害嚴重雷惠質主持了防治研究

一、研究稻蟲 艱苦深入

1949年8月,雷惠質在湖南農改所護所。新中國成立後,她任湖南省農作物病蟲防治總站技術員。當時正是滿目瘡痍、百廢待舉之際,她認為是施展“農業報國”抱負的大好時機。她生小孩剛滿月,便毅然放下襁褓中的嬰兒,背著簡單的行李,帶著擴大鏡、撲蟲網,深入到湖南各地農村,對水稻棉花柑桔落葉果樹蔬菜苧麻等作物進行實地調查。經過幾年努力,了解湖南當時主要農作物174種主要害蟲的基本為害情況,為以後從事水稻害蟲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1953年土改後,農民為增產糧食,大力發展雙季稻。由於栽培制度的改變,出現了褐蝽象嚴重為害雙季早稻的情況。雷惠質立即投入研究,常常一連幾個晝夜潛伏在田邊觀察,終於摸清了褐蝽象是以成蟲在山坡、路邊雜草落葉下越冬,越冬代成蟲於6月10日左右早稻始穗至抽穗期遷入稻田為害;白天潛伏稻稈基部,傍晚5時至次日10時前,爬上葉片和稻穗上取食;稍有碰撞,假死現象敏捷。根據這些習性,她提出了“早與晚藥殺、網捕、滴油罐捕”等防治方法,及時控制了這一害蟲的為害,為以後大面積發展雙季稻起了保障作用。

50-60年代,水稻螟蟲為害嚴重,雷惠質主持了防治研究。她與農業部、中國農科院植保所等單位科研人員一道,在湘潭艮湖開展了農藥甲六混合粉劑防治稻蟲的實驗。這是中國最早大規模進行農藥混配劑實驗;首次發現了與三化螟形態特徵極為相似的螟蟲新種——褐邊螟。在螟蟲方面的研究成果,1978年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的獎勵。

雷惠質先後主持和從事稻蝗、粘蟲、白翅葉蟬、黑尾葉蟬等主要害蟲的發生及防治技術研究,都取得了突出成績。

雷惠質從事水稻害蟲防治研究近50年,堅持深入農村,長期蹲點。她的特點就是哪裡蟲情嚴重,就奔赴哪裡,戰鬥在哪裡。她從不怕苦,不怕累,經常是泥一身、水一身,被譽為植保界的女強人。她飽經磨礪的身影,絲毫看不出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有突出貢獻的植保專家。一次,雷惠質進京參加全國政協會議,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接見了她,使她感到無限溫暖和鼓舞。

二、在水稻病蟲綜合防治上的貢獻

“洞庭湖稻區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研究”,在“六五”、“七五”、“八五”期間,一直都被列為國家科技重點攻關項目的子專題。雷惠質作為主持人和具體實施者,付出了艱巨的勞動。

該專題以稻飛虱稻螟、稻縱卷葉螟和稻瘟病、紋枯病、白葉枯病3蟲3病為主攻對象,任務是艱巨的。雷惠質和助手們反覆研究,提出了“以農業措施為基礎,以抗性品種為中心,放寬防治指標,適時科學使用農藥,保護天敵”等一套綜合防治關鍵技術。該技術在洞庭湖稻區3500多萬畝稻田推廣套用,獲得了社會、經濟、生態三大效益,農藥用量由1981年的每畝261克下降到1989年的88.4克,節省的人工費用加上增值每畝達44.5元,投入產出比為1∶12.9,稻穀內農藥殘留量低於國家允許標準。多抗性雜交稻的研究和利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該項研究成果,1990年得到國家經委、計委、科委、財政部的表彰獎,1986年農業部的科技進步二等獎,1988年國家自然科學進步三等獎。

個人影響

(圖)稻飛虱:稻飛虱:雷惠質研究建立稻飛虱發生量的經驗預測模式

1954年湖南遭受特大洪水後,稻飛虱成為湖南水稻上的頭等害蟲。雷惠質急生產之所需,全力投入研究。為了探明褐飛虱的越冬蟲源問題,她和助手走遍了湖南各地,採回無數樣本。經過多年的研究與觀察,認為在湖南境內褐飛虱能以卵在再生稻上及李氏禾上越冬,並能正常發育繁殖後代,是當地翌年遷入大田的有效蟲源。同時,根據多年的田間調查資料,運用系統分析中的層次分析方法,明確了稻飛虱發生與氣象因素的關係,建立了稻飛虱發生量的經驗預測模式。這一模式經多年實踐檢驗是正確的。1986、1987、1991年是湖南褐飛虱大發生年,由於及早發出預報,在生產上起到很好作用,為此雷惠質受到湖南省委、省政府的表彰。

為了探索防治稻飛虱的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新農藥,雷惠質每年都親自動手在田間做藥效實驗。1987年,湖南最早大面積推廣Applaud農藥,後來又推廣了國產“撲虱靈”,防治飛虱、葉蟬、蚧殼蟲等,在生產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她認為抗性品種在病蟲防治中是極其重要的,便和助手們對3萬多份水稻品種資源進行了褐飛虱、白背飛虱的抗性評價。這一極其繁雜的工作,不但為國家種質資源庫提供了重要數據,還直接為生產服務。截止1992年,評選出150多份高抗材料,可供生產和育種部門套用。由她提供給湖南水稻研究所的抗源“ASD7”,育出了高產、優質、抗性強的“湘晚秈一號”和“248-2”。這兩個品種在生產上得到大面積推廣。她從抗性鑑定圃中直接評選出來的“水源290”和引進的“三五糯”兩個糯稻品種,經多年多點實驗示範,均表現高抗稻瘟病,中抗飛虱,兼抗白葉枯病,較耐紋枯病,並且米質優、產量高、糯性好。截止1992年,這兩個品種已分布到湖南的53個縣、市,還引種到福建、江西、浙江、安徽、廣西、湖北等省區,深受民眾歡迎。

個人榮譽

雷惠質先後擔任湖南省農科所植保系副主任,植保所蟲害研究室主任、副所長、所長。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技術顧問,湖南省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擔任過中國植保學會第一屆理事,第二、三、四屆副理事長,第五屆常務理事。她是湖南省植保學會發起人之一,任第一、二屆常務理事,第三、四屆理事長,第五屆名譽理事長。湖南省昆蟲學會第二、三屆副理事長。1989年3月,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 在水稻病蟲綜合防治上的研究,1990年得到國家經委、計委、科委、財政部的表彰獎,1986年農業部的科技進步二等獎,1988年國家自然科學進步三等獎。 她在飛虱方面的研究成果,獲得農業部重大科技成果一等獎。

主要論著

(圖)《昆蟲學報》《昆蟲學報》

1、黃能,雷惠質,周仁廉:《湖南水稻褐蝽象的研究》,《昆蟲學報》,1955,5(2):149-164

2、雷惠質,王治海:《湖南水稻褐稻虱的研究》,《套用昆蟲學報》,1958,1(4):283-313

3、雷惠質,王治海:《湖南水稻褐稻虱發生規律及防治的研究》,《昆蟲知識》,1958,4(6):255-259

4、雷惠質,柳桂秋等:《湖南褐飛虱越冬蟲源及發生》,《植物保護》,1981(4)

5、雷惠質,王治海:《褐稻虱的防治研究》,《中國植物保護科學》,1961:208-226

6、雷惠質,曾伯欽:《湖南白翅葉蟬的研究》,《植物保護學報》,1982,9(2):83-87

7、雷惠質,柳桂秋:《水稻田內稗草上飛虱種類及其消長的研究》,《植物保護》,1983,9(3):11-12

8、雷惠質,劉若雲:《水稻褐邊螟的初步研究》,《華中農業科學》,1956(6)

人物評價

雷惠質熱心科普教育,大力培養植保科技人才。她是湖南省植保學會的組織者之一,長期擔任湖南省植保學會理事長,中國植保學會副理事長。她利用學會這塊園地,推廣植保科學技術,為培養植保科技人才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1983年3月,湖南省植保學會第三屆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召開。會議上,她向政府提出的關於增加植保科研投資、改變農藥生產結構等四項建議,對發展湖南植保科技事業起了重要作用。她倡導召開的省植保學會與省化工學會聯合學術討論會,不但為湖南農藥的更新換代、植保科技水平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還為省科協、中國科協開展學會活動提供了很好的經驗。1991年10 月,湖南省科協組織“科技興湘”活動,她帶領會員30餘人,赴省展覽館、長沙市街頭,開展科學講座、科技宣傳、技術諮詢活動。入冬的斜雨寒風吹得她直打趔趄,胃受涼吃不下飯,也全然不顧。她培養了很多農民技術員,現絕大部分都成了農業戰線上的骨幹。她經常開展植保科技諮詢,對來訪的農技幹部、農民民眾詳細解答疑難,自覺為民眾做好事,從不收取任何報酬。

雷惠質助人為樂的品德,一直被人們傳為美談。曾當過她助手的曾伯欽,1982年不幸癌症去世。她用自己的工資多次接濟曾家的孩子讀書,稿費亦給曾的家屬寄去。衡陽農科所的一名老植保科技工作者,被狂犬咬傷去世後,遺孤生活困難,她主動幫助,還到處奔走,為之解決了一個男孩的就業問題。

雷惠質在她古稀之年,仍親自到田間檢查實驗,指導中、青年同志撰寫論文,參加編寫有關農、林昆蟲圖鑑。就在她去世前的幾個小時,還在與助手審查科研項目計畫。她生活簡樸,熱情誠懇,嚴以律己,樂於助人,是一位深受人們敬重的植保專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