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機構名稱:雲南省生物多樣性和傳統知識研究會
所在城市:雲南省昆明市
大分類:環境保護
公益分類:環保
註冊性質:民政登記
成立時間:1995年
機構簡介
雲南省生物多樣性和傳統知識研究會(CBIK)成立於1995年,是一個非營利性民間學術團體,實行會員制,擁有一百多名會員,包括專業研究人員、發展工作者和資源管理人員。她是一個參與式的學習機構,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保護,社區生計發展,以及在社區和流域水平在資源管理方面的傳統知識記錄和技術創新,是政府工作的重要補充。
雲南省生物多樣性和傳統知識研究會(CBIK)致力於與中國西南地區的當地少數民族、民族社區和當地政府共同工作,在當地民眾所面對的、迅速變化的、不穩定的環境中,通過套用傳統的宇宙觀、知識和創新技術,探索發展的替代途徑,增強他們的生計發展和保持文化和生物多樣性的能力。CBIK還致力於促進當地的、區域性不同部門、不同文化間各級鄉村社區、非政府組織、科研和政府機構的對話與交流。為達到這一目的,推行多學科研究、提倡參與式發展、磋商和溝通不同文化體系、通過網路化使信息資料共享、開展流域管理和生計發展的能力建設。
宗旨使命
CBIK的宗旨
就雲南省生物多樣性和傳統知識研究會來說,雲南省生物多樣性和傳統知識研究會(CBIK)構想在未來的中國西南地區:人們生活在一個和諧的,生物、生態的和文化多樣性豐富的社會,通過政府機構、民間社團和利益相關者之間平等、和諧的夥伴合作,使當地民眾和社區的生計和資源得到尊重、改善和可持續管理。
CBIK的使命
服務於上述宗旨,雲南省生物多樣性和傳統知識研究會(CBIK)的使命如下:雲南省生物多樣性和傳統知識研究會在中國西南地區,在不同的鄉土文化、科學文化、語言和知識體系的民眾之間,通過多學科研究、能力建設和促進不同文化間對話的參與式方法,使當地群體能夠增強其文化傳統,找到改善其生計和提高生物多樣性的新途徑。
發展目標
為了實現新的相關宗旨和使命,CBIK制定了4個發展目標:
1.改善山地流域民眾可持續生計的能力,以及當地人和其他生物的相互依賴的生存環境;
2.研究和積累有關管理和保護自然資源、文化資源以適應生態環境和社會文化的知識;
3.增強研究人員和發展工作者與當地民眾一起從事跨學科研究、協調、記錄和傳播傳統知識的能力;
4.探索在知識體系、政策體系和文化之間進行溝通的手段和方法,促進社會各界跨文化、跨部門、跨學科的交流與合作。
功能定位
CBIK的關注區域
CBIK的關注區域包括雲南三個“生物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熱點地區”,即:1)滇南熱帶植物區和孟高棉語民族文化區;2)滇西北東喜馬拉雅植物區和藏緬語民族文化區;3)滇東南古特有植物區和壯侗語民族文化區。
研究會的網路信息、能力建設和交流活動還將延伸至中國西南部獨特的經濟文化地區,包括雲南、貴州、四川西南部、廣西西部和西藏東南部的部分地區。同時研究會也和東南亞山地大陸的地區性合作夥伴,包括越南、寮國、泰國和緬甸,合作進行地區網路建設、互訪和交流等活動。
CBIK的功能定位
作為民間組織,雲南省生物多樣性和傳統知識研究會(CBIK)採用參與式方法開展工作,將有助於改善中國西南地區的當地民族的生計,主要集中於以下四個功能:
知識創新。通過參與式行動研究,記錄、綜合和共享傳統知識、實踐和創新,支持案例研究、試點項目和研討會。活動還將著重於出版、分發和使用不同信息媒體,以促進當地、國家和國際組織等不同類型的利益相關者、合作夥伴和政策制定者間各種信息的交流。
協調組織。發揮民間組織的特點,協調組織處於迅速變化的全球經濟中的不同利益相關群體,促進與當地民族及其環境、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觀和選擇權等有關的討論、磋商、跨文化的對話、互訪、研討會和理解。
能力建設。通過提高研究者、實踐者、資源管理者和當地民眾技能、暢通信息,來支持必要的理解和機制,有效地應對面臨的挑戰和環境的變化。活動將著力於研究、協調組織和參與式技術發展方面的培訓,參與式研究和社區發展的小額資助項目,對當地機構與合作夥伴共享網路和信息的支持。CBIK應視為學習性創新性的組織,能力建設就成為項目實施和自身的機構建設的一個指導性原則。
對話的橋樑。在不同的文化、學科和知識體系之間促進對話,加深相互的理解。結合知識創新、能力建設和組織協調等功能,本功能的目標是建立不同利益相關者之間的聯繫網路,以使衝突和誤會得以真正解決。
NGO組織之環境保護協會一
NGO,是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英文縮寫。它是指是一個不屬於政府、不由國家建立的 組織。雖然從定義上包含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但該名詞一般僅限於非商業化、合法的、與社會文化和環境相關的倡導群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