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綠色之友籌備於1998年,由江蘇省各行各業的熱心環保事業的人士組成。綠色之友現有正式註冊的志願者千餘人。宗旨
推崇環保,追求自然,倡導綠色文明,促進科學發展。定位
推動完善公眾參與的理念、制度、途徑和進程;倡導綠色文明,具備良好的公信力,創建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平台,促進可持續發展。願景
以環境教育和自然保護為基石,建立和傳播具有特色的綠色文化,促進可持續發展事業,集合自身和各方力量推動觀念、知識傳播、推進制度的創新和實踐;創建成為一個集調研、倡導和行動的公共平台。組織工作
推動綠色社區建設與發展
引導公民在監督執法、政策評價和生活方式三方面參與環保工作,並通過綠色社區試點的建立和推廣,將環境管理納入社區管理,建立社區水平上的公民參與機制,實現公民參與的基礎。綠色之友積極開展創建綠色社區活動,推動公民參與社區建設,發動環保志願者深入到社區去,通過培訓、座談等幫助社區制定創建目標與計畫,建立健全社區環境管理機制,推動清潔能源、中水回用、垃圾分類、綠化美化環境等硬體設施的建立, 同時不定期組織社區居民積極開展各種活動,提高公民環境意識,改善人們的生活習慣,促進居民在社區公共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倡導可持續消費
綠色之友通過一些大型公民活動來推廣生活環保。讓眾多公民參與了以“倡導可持續消費,選擇綠色生活”為主題的承諾活動,同時,南京近20萬小學生和市民填寫了由綠色之友發放的環保承諾卡,讓綠色生活的理念走進家庭;同時結合生態社區建設,提倡並鼓勵家庭、單位節約使用能源及水資源,使用相對清潔的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引導居民進行綠色消費。和北京地球村共同開展了“綠色照明進社區”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和初步的成果,為今後宣傳綠色消費奠定了基礎。“綠色之家”
綠色之友營造了一個百平方米的“綠色之家”,為環保志願者提供學習和交流的場所。旨在輕鬆、和諧的氛圍中與專家探索環保理念和環境倫理;研究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深層理念,總結環保教育的新動向、新方法,探索NGO組織的能力建設;推廣環保新技術、新產品和清潔能源,開闢一個與國際合作,獲取國外知識、技術和援助資金的空間,促進環境保護事業向前發展。長江生態保護
長江,從各拉丹冬雪山出發,奔流6300公里,橫貫中華大地。從雪山到大海,她不僅哺育了三分之一的國人,還構成了獨特而複雜的生態系統,成為無數生命賴以生存的基礎。長江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許多物種,如大熊貓、白鰭豚等,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的珍稀物種。長江,不僅是中國的母親河,更是一條生命之河。綠色之友開展長江生態保護是從“綠色之友”創始人之一的陸偉先生徒步考察長江開始的。他歷時一年六個月的長途跋涉,行程1萬餘公里,沿途以警示圖片展、講座等多種形式開展環境教育。所收集的大量環境資料,為有關部門科學治理長江、保護脆弱的長江生態系統提供了可靠的依據。目前綠色之友正關注長江南水北調工程,長江水質污染狀況以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環保宣傳、教育、培訓
扎紮實實地開展了一系列環保宣傳教育活動,以影響更多的人參與到環保工作中來,為環境保護貢獻出應有的力量。已開展的環保夏令營、保護秦淮河、公民參與社區治理培訓、可再生能源宣傳培訓、讓環保在走進生活、美化環境行動等一系列環保宣傳活動取得了明顯成效。配合江蘇省環保廳開展的“江蘇省環保形象大使評選活動”也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從長遠來看,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也是未來環境的主人,環境教育應從娃娃抓起。綠色之友開展了一系列青少年環保創意大賽和環保知識講座,組織中小學生參加環保夏令營,舉行了“南京首屆中小學生殼牌美境行動”等活動,使他們對自然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好地樹立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綠色文明意識。讓他們爭做環保小衛士,從自身做起,從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做起,為我們的家園盡一份力,添一份綠。
生態實踐基地
“綠色之友生態基地”是在專家指導下,建立一個以生態教育為主,探索可持續旅遊和有機農業發展道路的實驗園。通過組織志願者勞動、參觀和培訓,增加公眾對生物多樣性和有機農業的了解。江蘇環境網
江蘇環境網是增長公眾環保知識和提高公民環保意識,加強國內外NGO及環保志願者交流的平台;是聯繫政府、廣大志願者保護環境的良好紐帶。先進的網路技術Flash動畫、影音效果等多媒體表現形式及互動程式開發增加了環保宣傳的趣味性和娛樂性, 對江蘇省電視環保欄目“江蘇環境報導”的全程介紹和網上直播,讓網站的內容更加充實和飽滿,公眾可以在更加輕鬆的環境中進行交流,增長環保知識和理念。NGO組織之環境保護協會一
NGO,是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英文縮寫。它是指是一個不屬於政府、不由國家建立的 組織。雖然從定義上包含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但該名詞一般僅限於非商業化、合法的、與社會文化和環境相關的倡導群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