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峰鄉

雙峰鄉

四川省南部縣雙峰鄉處於升鍾水庫腹心地段,屬重淹鄉鎮之一,位於南部縣西北方向,距縣城98公里。東與升水鎮相連,南與保城鄉相鄰,西與西河鄉接壤,北與劍閣(凃山鄉)相接。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地貌以丘陵為主,多頁岩丘陵。土壤尤以水稻土、紅石穀子分布最廣,面積最大。雙峰鄉幅員面積54.4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350畝,轄14個村,91個村民小組,3030戶,總人口12345人(其中農業人口11069人),人均耕地近0.3畝。(本詞條是一個歧義詞,以下將主要介紹四川省南部縣雙峰鄉,在最後也將簡略的介紹浙江省樂清市雙峰鄉和金華市磐安縣雙峰鄉。)。

基本信息

鄉鎮介紹

雙峰鄉四川省南部縣雙峰鄉
雙峰鄉是縣確定的以糧油、蠶桑生豬生產為主的基地鄉鎮之一。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紅苕等,經濟作物以油菜花生為主,小雜糧以綠豆碗豆為主。2007年雙峰鄉農業生產總值2275萬元,糧食年生產能力約5700噸,油料總產2800噸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2500元。

有鄉級衛生院1所、村級醫療站12個,村國小3所。截止2006年雙峰鄉有14個村完成農村電網改造。雙峰鄉安裝程控電話1300多門,有行動電話1600多部,家用電腦上網近30台,建有移動通訊基站1座,場鎮建設面積0.7平方公里,居民有800餘人,集市貿易十分活躍。森林覆蓋率達42.4%。雙峰鄉基層組織建設健全,共有16個黨支部,2007年底黨員人數達372人。

建制沿革

雙峰鄉四川省南部縣雙峰鄉
鄉名以兩峰隆然並立之雙峰山命名。唐初,屬東陽郡。唐萬歲登封元年(696年),屬縉雲東鄉。宋元明時,為美化鄉石龍里二十九都。清代,稱美化鄉二十九都二圖大皿莊。民國初,實行鄉鎮自治設雙峰鄉於大皿。民國28年(1939年),正式劃入磐安,為大皿區雙峰鄉。1949年12月,在此設雙峰鄉人民政府和大皿區公所(1950年遷黃余田)。1950年10月,分平象、西產、下余、馬嶺、胡八坑、張圩、姜華坑、高坑、里七仰、黃山頭、三丘田、楚石坑等村,設天網鄉;又劃出洋坑、平子坑等村歸風門鄉。1956年3月,天網鄉並回雙峰鄉,鄉人民政府改為人民委員會。1957年,撤銷大皿區,為縣直屬鄉。1958年9月,為紅旗公社(安文)雙峰管理區(大隊)。1961年,為安文區雙峰公社。1965年6月,劃出三丘田大隊(包括三丘田、楚田坑,共3個生產隊,236戶,961人,耕地面積951畝)歸仙居縣管轄。1980年,劃出平象等8個大隊復建天網公社。1983年8月,恢復鄉建置。同年11月,為安文區雙峰鄉。1992年4月,撤銷區建制,為縣直屬鄉。

城鎮建設

雙峰鄉四川省南部縣雙峰鄉
(一)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穩定糧油生產,突出蠶桑生產長效產業建設,確保年發蠶種2500張以上,出欄生豬1.5萬頭,利用消落土地栽植速效豐產林1500畝。落實完善好農業保險,培育養豬大戶10戶,養蠶大戶30戶,專合組織14個。整合勞務資源,提高勞務輸出技能,實現勞務收入2500萬元,全面完成12個扶貧新村建設任務,完成好縣、鄉道路沿線的風貌整治工作。加強村財務管體制,積極消減政府債務。

(二)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加大宣傳力度,規範市場管理,改善環境發展好庫區旅遊,建設以張家河村、李家壩村、九家街村、龍馬鎮村的農家休閒垂釣游,實現全年接待遊客3.5萬人次以上,收入1.5萬元的農家戶10戶;加大餐館住宿的規範管理,培育以魚類、小家禽為主的特色餐館業,提升接待能力建設。

(三)全面完成三年扶貧開發任務,徹底解決“六難”問題。新建村道水泥路30公里,實現縣、鄉、村、社道路沿線核桃產業建設,以青龍宮村獺兔養殖為基地,輻射雙峰鄉新培育獺兔養殖大戶15戶,全面完成九家街村生豬養殖場建設,充分調動庫區人民的生產積極性,增強造血功能。

(四)加強環境保護力度。2008年3月,全面取締轄區內的網箱,以社為單位實施垃圾集中堆放,保護好自身的生存環境,鞏固好退耕還林成果。

大事記

1979年12月,省林業廳確定雙峰為用材林基地鄉。1988年12月6日,經浙江省民政廳批准,雙峰為革命老根據地鄉。1992年,完成大皿4個村的自來水工程。1994年,安裝了鄉人民政府所在地大皿4個村的有線電視;架設了溪上、黃坑等自然村的高壓電線,實現了村村通電目標。1995年,完成仁雙公路沙改油工程。1997年,完成鄉人民政府所在地大皿街道鋪設水泥路工程,計面積6000平方米。1998年7月,大嶺頭千畝毛竹豐產示範園區建成。

一方名產

雙峰鄉1998年擁有毛竹面積7400畝,平均每人1.5畝。鄉民除了從事生產傳統的竹蓆、掃帚等家用竹器外,開辦了縣竹製工藝廠、三姐工藝廠等8家竹器廠,產品銷往北京、上海、義烏等城市,年銷值1500萬元,使原竹值增加
,農民收益提高,成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徑

浙江省樂清市雙峰鄉

雙峰鄉浙江省樂清市雙峰鄉
雙峰鄉位於浙江省樂清市北部,鄉駐地龍避岙村。東臨大荊鎮,西北與仙溪鎮、龍西鄉福溪鄉智仁鄉、鎮安鄉接壤。92年間由原來的葉家洋、雙峰兩鄉擴並而成,地域面積48.24平方公里,共19個行政村,22954人口,耕地面積為6658畝。2005年人均收入2682元,屬經濟欠發達山老區鄉鎮。

農業和第三產業方面重點是石斛楓斗加工銷售產業。石斛楓斗既可作為中藥村,又可作為保健品,其市場前景廣闊。石斛楓斗的來材、加工、銷售為雙峰鄉的傳統特色產業,產加工石斛楓斗300噸,產值1.5億元,占全國市場份額的70%。2008年,雙峰鄉有近一半家庭從事楓斗的加工、銷售,這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因野生石斛資源稀缺,為保護石斛自然資源,現已開展人工種植石斛,共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建立栽培基地200多畝,2005年將發展到300畝。其次是,建成了新坊村雪梨種植、大岩頭獼猴桃種植基地、雙峰和大門村畜牧養殖場、下六坪高山蘑菇種植場等特色農業基地。

工業方面主要有消防工業、鑄造業和純淨水生產。2004年工業產值為1.5億元。鄉黨委政府積極引進消防、制水企業,以高科技、高質量為目標,支持企業擴大生產規模。2004年雙峰鄉年產值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有5家,共創產值6000萬元,占雙峰鄉工業總產值的40%。

雙峰鄉的文教衛生事業發展迅速。雙峰鄉現有中國小3所,其中國中1所,國小2所。有民辦幼稚園近10所。下轄鄉中心衛生院、防保站及鄉村衛生機構15所,跨入了溫州市教育強鄉之列。

2008年,鄉黨委政府圍繞大荊小城市規劃建設為目標,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實施“二基地”和“一特色”的產業發展觀,積極調整和最佳化產業結構,不斷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促進山老區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金華市磐安縣雙峰鄉

雙峰鄉金華市磐安縣雙峰鄉
磐安縣轄鄉,地處浙江省中部,縣城南側,“群山之祖,諸水之源”的大盤山西面,是甌江的主要發源地之一,距縣城41公里,以境內著名的雙峰山而得名,鄉政府駐大皿二村。雙峰鄉地域面積44.25平方公里,轄9個行政村,17個自然村,人口0.5萬,山林面積51878畝,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鄉,屬革命老區鄉。雙峰鄉平均海拔600米左右,群山環抱,溪清水澈,九曲南去,匯聚好溪。境內自然資源豐富,歷史景觀較多,不僅有古代羊氏祖宗羊喑“食菇成仙”的典故,而且還有唐朝乾符年間羊藥的“進士牌坊”和清朝的“節孝牌坊”,特別是抗戰期間,省立寧波中學遷址雙峰大皿,艱苦辦學達三年之久,成為寧中百年校史上一段催人淚下光輝燦爛的歷史。盛產松、杉、毛竹等林業為主,宮燈是雙峰鄉的主導產業之一,九七年為迎接香港回歸,天安門廣場上的兩盞最大的宮燈就是“雙峰宮燈”。香菇和野生可食用蔬菜的開發也是雙峰鄉效益農業的主導產品,雙峰鄉建有全縣最大的野菜基地,生產的“清山老農”牌野菜,以其純天然的有機食品而遠銷各地,1+1牌野生蕨粉已打入上海、杭州等市場。2008年來,通過雙峰鄉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基礎設施建設有了較大改觀,社會福利事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雙峰鄉各行政村實現了村村通簡易公路、通程控電話、通高壓電、通自來水、通有線電視和廣播的五通目標,新建的鄉科技綜合樓和中心校教學樓。以下山脫貧和舊村改造相結合為重點的集鎮建設開始起動,為經濟的再發展提供了保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