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約

集約

集約化原是經濟領域中的一句術語,本意是指在最充分利用一切資源的基礎上,更集中合理地運用現代管理與技術,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的積極效應,以提高工作效益和效率的一種形式。

一、集約化經營的基本內涵

本義

集約化經營的基本內涵有本義和現代義兩種解釋。《辭海》解釋其本義為:“集約”是指農業上在同一面積投入較多的生產資料和勞動進行精耕細作,用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方法來增加產品總量的經營方式;最早見於農業經濟學中。

沿革

馬克思在《資本論》的地租理論中也論及到粗放經營和集約經營的內容,他指出“可以耕作的土地面積很大……對耕作者來說不用花費什麼,或者同古老國家相比,只花極少費用。”這種“只需投資很少的資本,主要的生產要素是勞動和土地”的經營方式“就是粗放經營。”(註:馬克思:《資本論》,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三卷,第756頁。 )“在經濟學上,所謂耕作集約化,無非是指資本集中在同一土地上,而不是分散在若干毗連的土地上。”(註:馬克思:《資本論》,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三卷,第760頁。)在研究級差地租時, 馬克思認為,粗放經營和級差地租第一形式直接聯繫,而集約經營則與級差地租第二形式緊密相關。級差地租的第一形式是由“兩個和資本無關的一般原因造成的:1、肥力……2、土地的位置。”級差地租第二形式則是“對同一土地連續追加投資造成的不同生產率引起的。”(註:馬克思:《資本論》,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三卷,第766頁。)
首次使用“粗放增長”和“集約增長”術語的是前蘇聯經濟學家。蘇聯在1928年開始第一個五年計畫之後,其經濟成長速度直到50年代末期一直保持高於世界經濟成長水平的記錄,此後,經濟成長率開始下降,表現出惡化趨勢,令人不解的是,其經濟成長的惡化是在它保持了非常高的物質資本人力資本投資率的情況下發生的。這就不得不使蘇聯的經濟學家對其經濟“增長方式”展開了研究。當時,他們根據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的上述提示,把增長方式分為兩種基本類型,一種是依靠投入實現產出量增長的“粗放增長”,另一種是依靠提高效率實現產出量增長的“集約增長”。並且指出,蘇聯過去的高速度增長是粗放型經濟成長方式,是傾全力動員資源和增加要素投入的結果,然而由於資源的有限性,隨著可動員的資源的日益減少,在忽視提高要素生產率的情況下,必然導致經濟成長水平的下滑(註:吳敬璉:《怎樣才能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經濟研究》1995年第11期。)。
“粗放增長”和“集約增長”概念於60年代從蘇聯傳入我國(註:吳敬璉:《怎樣才能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經濟研究》1995年第11期。)。在此之前,我國經濟學界儘管沒有使用經濟成長方式的概念,但對經濟成長過程中出現的種種低效率,高浪費現象進行過大量的分析。此後,特別在1979—1980年我國對經濟成長方式問題展開了全面深入的討論(註:吳敬璉:《怎樣才能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經濟研究》1995年第11期。),廣泛使用經濟成長方式這一概念是在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之後。

現代意義

現代意義的“集約化經營”的內涵, 解釋其義為:指在社會經濟活動中,在同一經濟範圍內,通過經營要素質量的提高、要素含量的增加、要素投人的集中以及要素組合方式的調整來增進效益的經營方式。簡言之,集約是相對粗放而言,集約化經營是以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根本對經營諸要素重組,實現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投資回報。

二、集約化經營的主要特性

1.質量經營的特徵

應把質量經營放在重要位置上,從過去一貫性以“外延擴大”和“爭地盤,壯塊頭”為主的經營思路轉向以“強化內涵”和“練內功”為主的經營思路上來,在資產質量、負債質量、管理質量、服務質量等方面上檔次、上台階。

2.集團規模經營的特徵

集約化經營要求生產要素的相對集中,經營集團化、規模化。因此“分散、按區劃設醫院”和“各行其是,各自為戰”的局面必須堅決改變。

3.效益效率經營的特徵

集約化經營以提高效益為最終目標,堅決杜絕“高成本、低效率”和“少、慢、差、費”的狀況,全力向“低投入、高產出”和“多、快、好、省”的經營目標努力。

4.高科技經營、電子化經營的特徵

不斷提高科技含量,大力發展計算機網路工程,儘快實現“手工”向“電子化”的轉變,實現服務手段電子化是集約化經營的突出表現。

5.人才經營的特徵

建立優勝劣汰的用人機制,啟用優秀人才參與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這是集約化經營的主要特徵之一。

三、經濟成長方式粗放度的定義

經濟成長方式概念形成的淵源看,經濟成長方式是經濟成長過程中對生產要素的分配和使用方式。雖然國外學者不常使用經濟成長方式這一概念,但對推動經濟成長的因素或原因的分析,實質上也是對經濟成長方式的研究。關於這一點,匈牙利經濟學家科爾內曾作過比較,就我國學者們而言,儘管對粗放和集約型增長方式概念的解釋不盡相同,但經濟成長方式的含義是明確的。因此,經濟成長方式就是指一國總體實現經濟的長期增長所依靠的因素構成,其中增長因素包括土地、勞動、資本技術進步、經營管理、資源配置、規模經濟等。通常把土地、勞動、資本的投入稱為要素投入,其餘因素的總和稱為綜合要素生產率。進一步地,根據要素投入與綜合要素生產率在經濟成長過程中的作用大小,把增長方式劃分為粗放型經濟成長和集約型經濟成長,主要由要素投入增加所引起的經濟成長稱為粗放型經濟成長,主要由綜合要素生產率提高所引起的經濟成長稱為集約型經濟成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