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經濟成長率是末期國民生產總值與基期國民生產總值的比較。經濟成長率也稱經濟成長速度,它是反映一定時期經濟發展水平變化程度的動態指標,也是反映一個國家經濟是否具有活力的基本指標。它的大小意味著經濟成長的快慢,意味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需的時間長短,所以政府和學者都非常關注這個指標。
如果變數的值都以現價計算,則公式計算出的增長率就是名義增長率,反之如果變數的值都以不變價(以某一時期的價格為基期價格)計算,則公式計算出的增長率就是實際增長率。在量度經濟成長時,一般都採用實際經濟成長率。
促進經濟成長政策
國家可以採取擴張性的利息、稅收、財政和匯率政策來增加經濟成長,但是每一種政策的作用都有其局限性。而且這些政策在本世紀上半期資本主義發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提出這一理論的凱恩斯也被稱為“資本主義的救星”,但是近年來其作用越來越受到質疑。
調整利率政策
降低中央銀行利率從而降低商業銀行的存貸款利率。這一政策將鼓勵公司貸款,這一部分貸款必將轉化為投資或資金流周轉,即消費。這一政策還可以降低通貨緊縮的危險。經濟學家非常害怕通貨緊縮,因為它將會帶來經濟衰退,並且當利率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後將導致市面上流動性不足的情況。當通貨緊縮到來的時候,人們趨向於減少消費,因為通貨緊縮的特徵是價格降低,那么控制當前消費就有可能節省開支。但是降低利息又會增加通貨膨脹或流動性過剩的危險。
稅收政策
降低個人或公司稅率。這種措施和降息一樣會促進公司投資和個人消費。個人消費的增加又反過通過創造需求來促進公司的發展。但是這樣做的危險是增加財政赤字。但是增加財政赤字不是必然的,因為稅率降低了,但是經濟成長了,徵稅的基數擴大了,關於它們之間的關係相見稅收。
財政政策
增加國家財政開支。這一措施將會同時創造就業機會、需求、有時會吸引投資。首先政府開支本身就是投資工程項目,這些項目創造了就業和對其他行業的需求,這些從業者又產生了新的需求,以此類推,理論上可以創造數倍於政府投資本身的經濟成長。這一政策相對於利息政策來說還具有如下優勢:加息的時候人們會把多餘的錢用於存款而不用於消費或者投資;而在增加財政開支的時候,我們確信增加的收入會大部分轉變成消費以滿足從業者的基本需求。另外人們處於個人應付經濟危機也必須有足夠的存款,具體數額根據國家具體的經濟局勢和社會保障情況各不相同。這一政策的缺點是擴大財政赤字,並且由於公共投資的目的必須明確,而且其效率經常受到質疑。
匯率政策
降低本國貨幣的匯率(低匯率政策,匯率,對低匯率政策的支持和反對意見,中央銀行如何調節本國貨幣的匯率)。這個政策將會增加出口,因為本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變得更加便宜。出口的增加將會使生產商增加投資和創造就業機會從而也增加消費。缺陷在於,本國上在國際上的價格最終是由生產商決定的,如果生產商同時提價,則不能起到相應的作用,並且進口商品的價格會相應變得很高。長期實施低匯率政策會導致通貨膨脹。
經濟成長與發展
零增長與負增長
零增長,有時候會表示為GDP與往年持平。而負增長則表示本年度的GDP低於往年,往往會被形容為“不景氣”或經濟衰退。零增長有時會被認為也是負增長,因為考慮到通貨膨脹以及物價上漲的原因,同樣數量的貨幣的購買力會低於往年。經濟成長≠發展
經濟成長並不一定代表發展。批評家們往往會質疑經濟成長的實際意義,其原因是因為經濟成長的衡量尺度是GDP,而GDP的增長不一定代表了生產力的發展。舉例來講,A國每生產1噸鋼材需要2噸的煤,而同樣生產1噸鋼材B國只要1噸的煤,那么從GDP的角度講,假設這就是兩國全部的經濟事件,那么A國的GDP=1噸鋼材+2噸煤,而B國的GDP=1噸鋼材+1噸煤。所以A國的GDP是大過B國的,但是很顯然A國的生產效率是落後於B國。
另外一個著名的例子,假如美國高速公路上相向而來兩輛汽車錯身而過則對本年度GDP統計上不會有任何的影響;反而,如果兩輛車發生了車禍,則需要出動警車,消防車,救護車,並且增加了清理路面的工作,保險金的賠償以及未來新車的需求,這在GDP上可能會有上百萬美元的增加。然而這一事件的本質是一個意外,而不是生產力的發展。
經濟成長率計算方法
經濟成長率的計算分為兩種:
年度經濟成長率的計算
年度經濟成長率衡量的是兩年之間經濟的變化。
計算比較簡單,就是後一年的經濟指標(如GDP或人均GDP)減去前一年的經濟指標再除以前一年的經濟指標,如果我們用百分數來表示的話還要再乘上百分百,比如我國2003年的GDP是61687.9億元(按1990年價格計算,以下同),而2004年的GDP是 67548.2億元,因此2004年的經濟成長率就是0.095,用百分數來表示就是9.5%。
年均經濟成長率的計算
年均經濟成長率衡量的是若干年來經濟的平均變化情況。計算就比較複雜,為了準確起見,我們用數學符號和公式來表述。
假設一個經濟變數y的值由初始值y0經過n個時間段(比如年、月、日等)後變為yn,則在每個時間段里y的平均增長率應該是g= n√yn/y0-1。舉例來說,按1990年價格計算,中國1952年人均GDP為,2004年人均GDP為5196.5元,則按照這個公式計算,這52 年人均GDP年均增長率為6.07%。但是如果年均經濟成長率比較小的話,也可以按照指數的形式來計算,計算公式是g=(In•yn/y0)/n。比如, 以1996年美元來衡量,美國的真實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從1870年的3340美元上升到2000年的33330美元,則按照這個公式計算,美國這130年的人均年均增長率是1.8%。
2007年中國經濟成長率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經濟數據稱2007年中國經濟成長11.4%,是14年來的最大增幅。拉動中國經濟成長的主要因素是出口和投資。中國政府為避免經濟過熱而採取的降溫措施沒有取得明顯的效果。只是在年底經濟成長速度略有減緩。
分析人士稱,中國已經取代德國成為美國和日本之後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各種升息以及其他使經濟降溫的措施在第四季度已初見成效。經濟成長從第三季度的11.5%降到了11.2%。
經濟過熱的負面影響反映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通貨膨脹率上。與去年同期相比,2007年12月份的通脹率為6.5%。而11月份的通脹率達6.9%,為11年來最高。2007年全年平均通脹率為4.8%,大大超過了政府制定的3%的目標。
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消費品和各種費用漲幅最大。政府採取了各種措施抑制通脹,特別是穩定食品價格,但是收效不大。
2008年中國經濟成長率
2008年全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為300670億元,比上年增長9.0%。其中四季度增長6.8%,增幅放緩。2008年全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為300670億元,比上年增長9.0%。其中四季度增長6.8%,增幅放緩。
2010年中國經濟成長率預測
中國社會科學院2009年12月7日發布的《經濟藍皮書》預計,如果2010年世界金融危機不再進一步嚴重惡化,國內不出現大範圍嚴重自然災害和其他重大問題,GDP增長率將穩步回升到9%左右的增長水平。世界經濟
中國的影響力已經可以帶動世界經濟的發展,讓我們了解自己,認識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