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廣宏簡介
學術兼職學術兼職有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籌)副會長兼副秘書長、上海市古典文學學會理事、《古籍整理研究學刊》編委、韓國高麗大學《中國學論叢》編委、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專家組成員等。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中國近世文學(元明清文學)的科研與教學,開設的碩博士研究生課程有宋代文學研究、元代文學研究、清代文學研究、元代文學的近世性研究、明清文學的近世性研究、日本漢學概論等。近年來關注中國近世文學思想史、“中國文學史”研究史及日韓中國學等方面的研究,並承擔相關的科研項目。著作及獲獎情況
發表論文
《正確理解“藝術起源於勞動說”》 《復旦學報》1982年第6期《中晚唐間著名詩人張祜》 《文史知識》1984年第6期
《演化與革命:中國文化型態轉換的臨界點》 《反思:傳統與價值》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4
《明代文人文學中的遊俠主題》 《汕頭大學學報》1991年第2期
《“道南理窟”重圍中的一次文化更新——試論鄭善夫在明代中期福建文學中的地位和影響》 《福建論壇》1991年第5期
《漢賦與賦詩制度》 《殷都學刊》1993年第2期
《鍾惺萬曆己未在吳越交遊考述》 《復旦學報》1995年第1期
《明“閩中十子”詩派論略》 日本早稻田大學宋代詩文研究會會志《橄欖》第4輯(日文);《中國詩學》第四輯,南京大學出版社,1995(中文修訂稿)
《晚明福建地區的城市詩人》 《中西學術》第2輯,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
《論明代文學在日本的傳播》 《東亞文明的共振與環流》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6
《假晶現象:明代福建地區文化特徵漫說》 《中國典籍與文化》1997年第1期
《竟陵派領袖鍾惺》 《古典文學知識》1997年第4期
《論“鍾伯敬體”的形成》 《中國文學研究》(湖南師大編)1999年第4期
《二十世紀竟陵派研究的回顧》 韓國《中國人文科學》第19輯,1999,12;《中國古代文學研究高層論壇論文集》(西北大學文學院編) 中華書局2004,11
《論竟陵派形成、發展的四個階段》 《中國文學研究》(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編)第2輯,2000,3
《關於中國早期歷史上遊俠身份的重新檢討》 《復旦學報》2001年第6期
《竟陵派詩歌評點之學中的傳釋論》 《中國學研究》第5輯 ,2002,6
《萬曆文壇“楚風”之崛起及其背景》 《中國文學研究》(湖南師大編)2002年第3期
《關於中世文學開端的一點想法》 《復旦學報》2002年第4期
《譚元春啟、禎間交遊考述——兼論竟陵派發展後期影響的進一步拓展》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3年第1期
《泰納的文學史觀與早期中國文學史敘述模式的構建》 《中國文學》第40輯(韓國漢城大學),2003,11;《卿雲集續編——復旦大學中文系八十周年紀念論文集》(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2
《曾毅〈中國文學史〉與兒島獻吉郎〈支那文學史綱〉之比較研究》 《中國語文學》第42輯(韓國嶺南中國語文學會)2003,12;《羅宗強先生八十壽辰紀念文集》,中華書局2009,10(修訂稿)
《後李、何時代的文學變局》 《中國學研究》第3輯(韓國東國大學東西研究所),2003,12
《譚元春年譜》 《中國文學研究》第7輯(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編) 香港國際學術文化信息出版公司2005,5
《晚明文學變奏的政治考察——鍾惺、譚元春與晚明黨爭關係平議》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
《韓國“漢學”向“中國學”轉型之沉重一頁——日據朝鮮時期京城帝國大學的“中國學”研究及其影響》 《韓國研究論叢》第12輯 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5
《元明之際宗唐詩風傳播的一個側面 ——以“二藍”師法淵源為中心》 《中華文史論叢》第82輯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6
《竟陵派文學的發端及其早期文學思想趨向》 《復旦學報》2007第1期
《中晚明女性詩歌總集編刊宗旨及選錄標準的文化解讀》 《中國典籍與文化》2007年第1期
《鮑照詩風及其文學史意義的重新解讀》 莫礪鋒主編《誰是詩中疏鑿手——中國詩學研討會論文集》 鳳凰出版社2007,7
《1946-1979:韓國中國文學研究格局的形成及其早期發展(上篇)》 《韓國研究論叢》第15輯 世界知識出版社2007,10
《明初閩詩派與台閣文學》 《文學遺產》2007年第5期
《張以寧詩歌創作歷程考論》 《深圳大學學報》2007年第6期
《山林別響、閩派先聲——元明易代際藍仁、藍智之詩歌創作論》 《閩江學院學報》2007年第6期
《1946-1979:韓國中國文學研究格局的形成及其早期發展(下篇)》 《韓國學研究》第17輯 世界知識出版社2007,12
《晉安詩派:萬曆間福州文人群體對本地域文學的自覺建構》 《中國文學研究》第12輯(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編),2008,9
《晚清以來俠情小說的發達與“俠”觀念的變遷》 韓國高麗大學《中國學論叢》第24輯,2008,9
《許筠與朝、明文學交流之再檢討》 《韓國研究論叢》第19輯 世界知識出版社2008,12
《黃人的文學觀念與19世紀英國文學批評資源》 《文學評論》2008年第6期
《龔自珍與中國抒情文學的前現代轉型》 《中國文學研究》第13輯,2009,6
《中國文學古今演變:本土與西方維度》 《河北學刊》2009年第2期
《王慎中與閩學傳統》 《文學遺產》2009年第4期
《小說家出於稗官說新考》 韓國中文學會《中國文學研究》第38輯,2009,6;
《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第12輯,2010,3(修訂稿)
《關於鍾惺的〈詩經〉評點》 《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第9輯,2010,6
《明代文學東傳與江戶漢詩的唐宋之爭》 《上海師範大學學報》2010第6期
《元明之際唐詩系譜構建的觀念及背景》 《中華文史論叢》2010年第4輯
《劉大傑文學史思想的形成與日本》 日本九州大學《中國文學論集》第39號,2010,12
《關於齋藤木的<支那文學史>講義錄——東京專門學校文學科創立期的中國文學史講義》 日本早稻田大學《中國文學研究》第36期,2010,12(日文);北京大學漢學家研修基地《漢學研究通訊》2011年第4期(中文)
《章培恆先生的中國文學研究》 《文匯報》2011年6月21日
《閩詩傳統在明代的形成與展開》,韓國現代中國研究會《韓中言語文化研究》第28輯,2012,2
《移植與調適:近代學科體制下的文學史形態——林傳甲〈中國文學史〉成因及其性質的再檢討》,《復旦古籍所學報》第1期,2012,6
《<列朝詩集>閏集“香奩”撰集考》,韓國中國語文學會《中國語文學誌》第39輯,2012,6
《“古文辭”沿革的文化形態考察》,《文學遺產》2012年第4期
《早稻田大學圖書館藏朝鮮版裝<空際格致>版本及其價值初探》,早稻田大學《中國文學研究》第38期,2012,12(日文)
《關於明詩話整理的若干問題》(與侯榮川合作),《復旦學報》2013年第1期
譯文
《胡適如何認識〈老殘遊記〉》(日)樽本照雄 《近代文學研究》第1輯,1993《道德之旅:張衡的<思玄賦>》(上)(美)David R. Knechtges 《古典文學知識》1996年第6期
《道德之旅:張衡的<思玄賦>》(下)(美)David R. Knechtges 《古典文學知識》1997年第1期
《酒中趣》(日)荒井健 《中國典籍與文化》1997年第2期
《八景現象考》(日)內山精也 (與益西拉姆共譯) 《新宋學》第2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2
《聯繫劉鐵雲與李伯元的紐帶》(日)樽本照雄 《中國學研究》第八輯2005,12
《祁彪佳社交界中的園亭:晚明的財富與價值觀念》(美)Joanna F. Handlin Smith 《中國文學研究》第9輯,2007,4
《白行簡與〈李娃傳〉》(日)內山知也 《中國學研究》第十二輯 2009,6
著作
《鍾惺年譜》(碩士學位論文,復旦大學出版社,1993)《明代福建地區城市生活與文學》(博士學位論文,1990,未刊)
《俠的人格與世界》(與汪涌豪合著)(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竟陵派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文學史的文化敘事——中國文學演變論集》(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
編著《歷代小品選》(上海知識出版社,1994)、《中國詩學》(第二卷,與鄭利華、歸青合著)(東方出版中心,1999)等
校點《鍾惺集》、《譚元春集》(均為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1995)等
譯著
《一個中國人的文學觀——周作人的文藝思想》(David E. Pollard)(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參加《中國文學史》(前野直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隋唐小說研究》(內山知也)(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等翻譯。
《漢語日曆》(興膳宏)(與潘德寶合譯。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
獲獎情況
《明“閩中十子”詩派論略》獲1994-1995年上海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論文三等獎《關於中國早期歷史上遊俠身份的重新檢討》獲2000-2001年上海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論文三等獎
《泰納的文學史觀與早期中國文學史敘事模式的構建》獲2002-2003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論文二等獎
《明初閩詩派與台閣文學》獲2006-2007廣東中華文化王季思古代戲曲古代文學研究學術基金《文學遺產》優秀論文獎
指導碩士學位論文《王思任年譜》(作者:呂明)獲2006年上海市研究生優秀成果獎
指導博士學位論文《明代中央文官制度與文學》(作者:葉曄)獲2010年上海市研究生優秀成果獎、2011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
《小說家出於稗官說新考》獲2010-2011上海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論文三等獎
海外學術交流
1999,9—2000,8 韓國圓光大學中語中文學科客員教授2001,7—9 受日本斯文會邀請,參加其漢文小說研究會相關研究
2003,3—2004,2 韓國漢城大學中國文學文獻學招聘教授
其間在高麗大學作《泰納的文學史觀與早期中國文學史敘述模式的構建》、漢城大學作《關於中國早期歷史上遊俠身份的重新檢討》、梨花女子大學作《略論訓詁學研究方法在中國古代文史研究領域的重要性》等演講
2008,7 受日本早稻田大學邀請,作《黃人著<中國文學史>與太田善男著<文學概論>之關係》的演講
2009,4, 受韓國高麗大學邀請,作《中國文學古今演變:本土與西方維度》的演講
2009,10—2010,4 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學術院交換研究員
其間應邀參加九州大學第246屆中國文藝座談會,作《劉大傑文學史思想的形成與日本》的演講;應日本明清文人研究會之邀請,作《閩詩傳統在明代的形成與展開》的演講等
2011,9,19-10,20台灣中正大學中文系客座教授,為碩博士研究生班作“中國文學史研究史”專題的集中講義。其間在中研院文哲所作“東京專門學校文學科創立初期的《中國文學史》講義”、中正大學中文系作“世紀回眸:《中國文學史》之百年書寫”、中山大學中文系作“嚴羽之後·愛上唐詩:選本、宗唐、復古”、嘉義大學中文系作“明代文學地域性研究的一點思考”、成功大學中文系作“明詩話整理的檢討與前瞻”、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作“百年回眸:《中國文學史》之書寫史”、台灣大學中文系作“‘古文辭’沿革的文化形態考察”、中正大學台文所作“韓國‘漢學’向‘中國學’轉型之沉重一頁”、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系作“劉大傑文學史思想的形成及與日本之關涉”等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