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業績
第一,在原典實證的基礎上,比較系統地揭示了東亞文化與文學的歷史聯繫和各自的民族特徵,闡明了構造成各種聯繫的文化的內在的運行機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關於理解東亞文化本質的“變異體”理論,從而把對東亞文化與文學的“雙邊關係研究”提升為以“文化語境”為生存環境的“文化與文學的發生學”研究。以《中日古代文學關係史稿》和《中國與東北亞文化關係志》及相關論文為代表,其理論價值與演示模式在比較文學的一般研究中具有普遍性意義。
第二,從最基本的原始材料的積累開始,建立並推進了“日本漢學”與“日本中國學”的學科建設,成為當今正在蓬勃發展的“國際漢學(中國學)”的一個重要部分。嚴紹璗在這一領域中主要做了以《日本的中國學家》為代表的“基礎性資料編纂”,以對日本中國學者的大量的學術論著的翻譯為基礎的“基本文本建設”,和以《日本中國學史》為代表的學術史研究,從而構成為一個獨立的研究體系。
第三,以《漢籍在日本流布的研究》、《日本藏宋人文集善本鉤沉》和《日藏漢籍善本書錄》為基本標誌,嚴紹璗長期從事對國內外漢籍善本原典的追尋、整理和編纂,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他在理論上的一系列原創性見解和在方法論上的原典性實證的特徵,從而奠定了他作為人文學者的最基本的學術基礎。自1980年以來,出版了13部專著,發表了120餘篇論文、讀書札記和調查報告,新建了4門課程,培養了2位文學博士和8位文學碩士、指導著8位博士生,學術出國24次,累計在國外工作研究五年有餘,其中1985年應邀擔任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研究所日本學部客員教授,1989年擔任日本佛教大學文學部客員教授,1992年擔任日本宮城女子大學日本學部客員教授,1994年 — 1995年擔任日本文部省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客員教授。他獲得了北京大學社會科學第1屆、第2屆、第4屆學術成果獎, 1990年中國比較文學全國優秀圖書一等獎,1996年亞洲·太平洋出版協會學術圖書金獎(APPAAWAROD GOLD PRIZE),1999年他撰寫的《中國與東北亞文化關係志》作為《中華文化通志》的一種,榮獲中國國家圖書最高獎(榮譽獎)。
專業領域
學術研究課題
①,東亞洲文化與文學關係研究
時間:1980年以來
項目來源:自設
經費:無
成果:著作2部《中日古代文學關係史稿》(全國比較文學優秀著作一等獎)、
《中國文學在日本》並論文數十篇(北京大學第1屆、第2屆人文社會科學學
術成果獎)。
②,日本藏漢籍善本調查與整理
時間:1985年 —— 2001年
項目來源:國家新聞出版署
教育部全國高校古委會
經費:高校古委會提供(人民幣)10萬元
成果:著作3部:《漢籍在日本流布的研究》、《日本藏宋人文善本鉤成》、
《日藏漢籍善本書錄》(中華書局出版中),並論文數十篇。
③,中日文化關係研究
時間:1992年 —— 1996年
項目來源:中日民間學者合作
經費:日本民間基金(日圓)1000萬圓
成果:著作10卷,其中本人成果2卷:《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思想卷》、
《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文學卷》(APPA學術類圖書金獎)並論文數十篇。
④,編撰《中華文化通志》
時間:1993年 —— 1998年
項目來源:蕭 克將軍
經費:每卷2萬元
效果:著作100卷,本人完成1卷:《中國與東北亞文化關係志》(獲國家第
4屆圖書評審最高獎—榮譽獎)並論文數十篇。
⑤,日本文學的發生學研究
時間:1997年 —— 1999年
項目來源:教育部博士點學科建設
經費:教育部提供1萬8千元
效果:論文十篇。
⑥,東亞比較文學史
時間:1995年 —— 2002年
項目來源:國際比較文學學會
經費:日本提供每卷200萬日圓(全三卷)
效果:本人承擔第1卷中方主編,撰寫中。
⑦,20世紀國際漢學(中國學)研究系統工程
時間:1999年 —— 2005年
項目來源:北京大學“985”人文學術項目
經費:“985”工程200萬元
成果:工程總主編
全體規模為文本40卷、學說史10卷、辭典1部。
2、指導研究生一覽表
培養碩士學位生
1986年 — 1989年 國際漢學(日本中國學)方向
劉 萍 獲文學碩士 現北大副教授
1987年 — 1990年 國際漢學(日本中國學)方向
王 青 獲文學碩士 現日本一橋大學博士
1990年 — 1994年 東亞文學與文化關係方向
高橋香(日本籍)獲文學碩士 現日本中央大學副教授
1990年 — 1993年 東亞文學與文化關係方向
吉令旭 獲文學碩士 現美國芝加哥大學讀博士
1991年 — 1994年 東亞文學與文化關係方向
朱 非 獲文學碩士 現北大昌平學區副主任
1993年 — 1996年 東亞文學與文化關係方向
周 閱 獲文學碩士 現北京語言文化大學講師
1993年 — 1996年 東亞文學與文化關係方向
賀 雷 獲文學碩士 現北大出版社編輯
1995年 — 1998年 東亞文學與文化關係方向
蔣宏生 獲文學碩士 現北京外國語大學外研社
1996年 — 1999年 東亞文學與文化關係方向
林光江(日本籍) 獲文學碩士 現讀北大社會學博士
②培養博士學位生:
1995年 — 1998年 東亞文學與文化關係方向
張哲俊 獲文學博士 現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
1995年 — 1999年 東亞文學與文化關係方向
大野香織(日本籍) 獲文學博士 現日本愛知大學講師
1996年 — 2000年 東亞文學與文化關係方向
於榮勝 2000年7月答辯 (北大日語系教授 系主任)
1997年 — 2000年
錢婉約 2000年7月答辯 (武漢大學歷史系講師)
李京美(韓國籍) 2000年7月答辯
1996年 — 2001年 東亞文學與文化關係方向
劉 萍 (北大中文系副教授)
劉元滿 (北大對外漢語中心講師)
1997年 — 2001年 東亞文學與文化關係方向
中田妙葉(日本籍)
1999年 ——東亞文學與文化關係方向
李 強 (北大日語系副教授)
王益鳴 (中山大學外語系講師)
參與的講座
《中日比較文學》、《比較文學研究系列》、《人文學術研究中的“融通”與“越界”》
任教以來課程表
①,歷史文化論
本課程自1972年起開設,講授關於“歷史文化”傳遞與繼承過程的理論問題。
對象:原先以古典文獻專業本科高年級為主,後來成為研究生課程。
②,日本中國學史
本課程自1986年起開設,講授日本近代中國學形成的歷史過程、流派與學者評價等。本課程在1988年被攝製成36個小時的錄象教學片,在全國相關大學中作為課程放映。
③,東亞文化史研究
本課程自1990年開設,對象為從事東亞文化研究的中文系與其他系的研究生。主要講述東亞文化中的“神道觀念”、“兩性觀念”和“儒學文化觀念”等專題。本課程在日本大學中用日本語講授兩學期。
④,中日文學關係史研究
本課程自1991年開設,對象是比較文學研究所的研究生,聽課者中也有東語系和其他系的研究生,日本留學生聚多。主要以“文化傳遞的變異”概念為基礎,以文學樣式為對象,講述中日兩國文學關係的古代歷史。
⑤,東亞神話研究
本課程是1992年在日本宮城女子大學專門為本科三、四年級學生開設的課程,日本語教學,內容一年。主要講述以中國(漢族為主)、日本(大和族為主)和朝鮮神話的諸問題,例如神話的保存、形態、類型、年代的測定、圖騰等。後來在日本發表過公開講演,並北京外國語大學日本學研究生課程中繼續講授。
⑥,日本五山漢文學研究
本課程於1992年在日本宮城女子大學專門為本科三、四年級學生開設,日本語教學,學制一年。主要講述日本五山文化的基本特徵,貴族儒學佛學的衰微與禪學的發達,五山漢文學的流派,並閱讀五山作品等。
⑦,比較文化史論
本課程自1995年起為比較文學研究所的研究生,主要是為博士生開設的專門性研究課程。主要以比較文化研究中的體驗,及其成功與不成功的文本為對象,闡述“文化本體的特徵”與“文化傳遞的特徵”,力圖尋找文化研究表述中屬於學術的理性立場。
⑧,日本文學的發生學
本課程自1997年以來開設,它是在教育部博士點人文學術研究項目的基礎上建立的,其宗旨是把“中日文學關係”從一般性的雙邊文學關係中提升為通過對“文化語境”的考察而成為“發生學”研究,使理論闡發與文本實證相互觀照,從而力圖把對雙邊文化的研究從“方法論”的立場推進為“觀念論”的範疇。本課程對我國大學中通行的“日本文學史”,提出了具有文本實證又有理論支持的一系列的疑問。本課程的聽課者應該具備比較好的中國與日本的文學與文化修養。
⑨,其他
1970年到1971年,在當時的“北大江西分校”主講過“四種文體寫作”
1971年到1975年,在當時的北大“新聞專業”主講過“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
1971年到1976年,在當時的中文系主講過“中共黨史”;
1972年到1974年,在當時的“古典文獻專業”主講過“古文選讀”
1982年到1990年,在當時的“古典文獻專業”主持過“中國文化史”。
社會活動
社會兼職
①,北京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委員會委員;
②,北京大學韓國學研究中心委員會委員;
③,北京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④,教育部·日本國際交流基金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內)
客座教授;
⑤,浙江大學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兼職教授;
⑥,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兼職教授
⑦,中國文化書院導師;
⑧,中國中日比較文學學會 會長;
⑨,中國中日比較文化研究會會長;
⑩,中日韓比較文化國際會議(常設)副主席;中國總聯絡人:
⑾,北京中日關係史學會 副會長。
⑿,宋慶齡基金會孫平化基金日本研究評獎委員會首席評審;
⒀,北京大學中文系學位委員會委員;
⒁,其他各學會理事(略)
參加的重大活動
1960年元旦,在人民大會堂參加聯歡會,周恩來總理與北大學生一一握手,並親切談話。問我們“你們現在吃飯是站著吃還是坐著吃?凳子解決了沒有?”,又問:“你們現在是六個人住一間,還是八個人住一間?”。
1962年,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胡耀邦以我們年級(1959級)為蹲點單位,與大家聊天。 6月在胡耀邦家吃飯,他說:“沒有菜,好不容易搞到一點兔子肉,隨便吃點,全國人民都很難啊!”
1963年4月,我們班(59級文獻)由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主講“文化史”,講題為“福建沿海的考古發現與鄭成功”,態度和藹親切,對我們關心備至。後來又寫信來說:“你們的課程設定得很好,有時間我也想來聽講。”
1964年5月中共中央委員鄧穎超來宿舍看我們,說:“你們就要畢業了,要拿工資了,要戀愛了,不要搞‘唯我主義’,總要有一個對方存在觀點吧;不要搞‘唯美主義’,總要有點革命的理想吧!”
1994年11月7日在日本會見明仁天皇和皇后。天皇問“先生喜歡讀什麼書?”答:“因為研究的關係,常看《古事記》、《萬葉集》等。”天皇問:“這些書對我們日本人來說也是很難的,先生以為如何?”答:“正是這樣。但是,因為這些書中事實上隱含著一些中國文化的因素,從這方面說,中國人有理解方便的一面。”天皇說:“是的,正是這樣。”
1998年11月9日,我國江澤民主席接見撰寫《中華文化通志》作者中的十五人,我側位其間。江澤民主席說:“你們寫了好書,謝謝你們。我時間少,一本一本看恐怕做不到,但是我的興趣很廣泛,瀏覽瀏覽也是好的。我主張幹部要讀書,讀好書。”
著作編年目錄
①《歷代職官表·索引》嚴紹璗·呂永澤·許樹安合編 1964年 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刊 1980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 1984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第四次印刷
②《李自成起義》嚴紹璗著 1974年 中華書局刊 1978年 中華書局第二次印刷
③《關漢卿戲劇集(校本)》嚴紹璗·陳鐵民·孫欽善校著 1976年 人民文學出版社刊
④《日本的中國學家》 嚴紹璗著 1980年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刊 1981年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重印
⑤《中日古代文學交流史稿》 嚴紹璗著 1987年 湖南文藝出版社刊 1988年 香港 中華書局刊 ( 此書獲1990年比較文學研究圖書評比一等獎)
⑥《中國文學在日本》 嚴紹璗·王曉平共著 1990年 花城出版社刊
⑦《日本中國學史》(第一卷) 嚴紹璗著 1991年 江西人民出版社刊 1993年 江西人民出版社重印(此書獲得1994年北京大學社會科學學術成果優秀獎)
⑧《漢籍在日本流布的研究》 嚴紹璗著 1992年 江蘇古籍出版社刊 1999年 江蘇古籍出版社重印
⑨《中國文化在日本》 嚴紹璗著 1994年 中國新華出版社刊
⑩《 A Comparison of the Creation Myths Represented in Japanes Ancient Documents(Kojiki and Nihonshoki) with Those of Othose Cultures in East Asia 》YAN SHAO-DANG(厳紹璗)著 1995年 日本文部省國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刊
⑾《日中文化交流史叢書·文學卷》 嚴紹璗·中西進 編著 1995年 日本大修館出版社刊(日文版)1996年 中國浙江人民出版社刊(中文版)
(此書日文版獲得1996年亞洲·太平洋出版協會 學術類圖書金獎·APPA AWARDS — GOLD PRIZE
⑿《日中文化交流史叢書·思想卷》 嚴紹璗·源了園 編著 1995年 日本大修館出版社刊(日文版)1996年 中國浙江人民出版社刊(中文版)
《日中文化交流史叢書·思想卷》(日語版)(獲得1996年亞洲·太平洋出版協會 學術類圖書金獎·APPA AWARDS — GOLD PRIZE)
⒀《比較文化:中國與日本》嚴紹璗·王家驊·王勇·劉建輝著 1996年 吉林大學出版刊 ⒁《日本藏宋人文集善本鉤沉》 嚴紹璗編著 1996年 杭州大學出版社 1996年刊
⒂《中國與東北亞文化志》 嚴紹璗·劉渤著 1999年 上海人民出版社刊 (此書為1999年中國國家圖書最高獎《中華文化通志》之一種)
⒃《日本藏漢籍善本書錄》 嚴紹璗 編著 2000年 中華書局刊
論文編年目錄
1979年
學術述評
《日本研究中國的學術機構》 嚴紹璗撰
《外國研究中國》1979年第2輯
1980年
論 文
《中日禪僧的交往與日本宋學的淵源》 嚴紹璗撰
《中國哲學》第3輯1980年8月 又收入《中日文化交流史論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
學術述評
《日本學者論中國古代文學的特點問題》 嚴紹璗撰
《國務院籍整理出版通報》No,74,(1980年3月)
學術資料整理
《日本戰後有關中國哲學史研究的專著目錄》 嚴紹璗編
《中國哲學》第3輯1980年8月
1981年
論 文
《一代之詩伯·萬葉之文匠》 嚴紹璗撰
《文史知識》創刊號1981年1月
《吉川幸次郎與“吉川中國學”》 嚴紹璗撰
《學林漫錄》第4輯1981年12月
學術述評
《日本學者近年來對中國古史的研究》 嚴紹璗撰
《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通報》(特刊)No,2( 1981年3月)
《日本學者對尚書的研究》 嚴紹璗撰
《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通報》No,81,(1981年4月)
《日本學者對詩經的研究》 嚴紹璗撰
《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通報》No,82,(1981年6月)
《日本魯迅研究名家名作述評》(上) 嚴紹璗撰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81年第3輯
隨 筆
《京都三教授》 嚴紹璗撰
《大學生》 1981年第3期
譯 文
《中國的三十年代與魯迅》(竹內實著) 嚴紹璗譯
《國外魯迅研究論集》北京大學出版社刊 1981年
《革命文學論戰中的魯迅》(丸山升著) 嚴紹璗譯
《國外魯迅研究論集》北京大學出版社刊 1981年
《魯迅詩話》(高田淳著) 嚴紹璗譯
《國外魯迅研究論集》北京大學出版社刊1981年
《魯迅在日本》(山田野理夫著) 嚴紹璗譯
《魯迅與中日文化交流》湖南文藝出版社1981年
《春節前後 ---- 從寧波歸來》(稻田耕一郎著)嚴紹璗譯
《中國烹飪》1981年第6期
《謹以魯迅先生的戰鬥實績奉獻於日本人民》(宋慶齡著用日文著) 嚴紹璗譯
《新觀察》1981年第18期
《精神的食糧》(茅盾用日文著)嚴紹璗譯
《新觀察》1981年第18期
《魯迅的偉大》(郁達夫用日文著)嚴紹璗譯
《新觀察》1981年第18期
《魯迅先生的精神》(景宋用日文著)嚴紹璗譯
《新觀察》1981年第18期
1982年
論 文
《趙氏孤兒與十八世紀歐洲的戲劇文學》 嚴紹璗撰
《文史知識》1982年第2期
《日本魯迅研究學派辨析》 嚴紹璗撰
《北京大學紀念魯迅百年誕辰論文集》1982年
《在比較文學研究中創建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學派》 嚴紹璗撰
《讀書》1982年9月號
《徐福(市)東渡的史實與傳說》 嚴紹璗撰
《文史知識》1982年第9期
《日本古代小說的產生與中國文學的關聯》 嚴紹璗撰
《國外文學》1982年第2輯 又收入北大《比較文學論文集》(北大出版社)1984年,又收入《東方比較文學論集》(湖南文藝出版社)1987年
《日本古代短歌詩型中的漢文學形態》 嚴紹璗撰
《北京大學學報》1982年第5期 學術述評
《日本魯迅研究名家名作述評》(下) 嚴紹璗撰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82年第2輯
譯 文
《敕勒之歌 ---- 它的原來的語言與在文學史上的意義》(小川環樹著) 嚴紹璗譯
《北京大學學報》1982年第1期
《日本宋明理學研究的概況》(島田虔次) 嚴紹璗譯
《中國哲學》第7輯1982年3月
《丁玲篇》(岡琦俊夫著) 嚴紹璗譯
《丁玲研究資料》天津人民出版社刊1982年
《丁玲論》(中島碧著) 嚴紹璗譯
《丁玲研究資料》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2年 又收入《丁玲研究在國外》湖南文藝出版社 1985年 又收入《日本學者中國文學譯叢》吉林教育出版1990年
1983年
論 文
《狩野直喜和中國俗文學的研究》 嚴紹璗撰
《學林漫錄》第7輯1983年3月
1984年
論 文
《竹取物語與中國多民族文化的關係》 嚴紹璗撰
《中日文化與交流》第1輯1984年3月
《白居易文學在日本中古韻文史上的地位與意義》 嚴紹璗撰
《北京大學學報》1984年第2期
《日本平安時代知識婦女的漢文學修養----九、十世紀中日文學交融的一個側面》 嚴紹璗撰
《學林漫錄》第9輯1984年12月
隨 筆
《〈金剛經〉不是最早的印刷品》嚴紹璗撰
《北京晚報》1984年6月13日
《趙氏孤兒在歐洲》(上、下) 嚴紹璗撰
《北京晚報》1984年9月25日、27日
《關於漢學的問答 ----- 訪 嚴紹璗 》(與記者對話錄)
《北京晚報》1984年12月31日 此文後編入中國高中一年級《語文》課文 學術資料整理
《日本千載佳句白居易詩佚句輯稿》 嚴紹璗編撰
《文史》第23輯1984年11月
1985年
論 文
《中日古代創世神話的異同及其它》 嚴紹璗撰
《東方世界》創刊號1985年1月
《日本古代小說浦島子傳與中國中世紀文學》 嚴紹璗撰
《中日文化與交流》第2輯1985年3月
《日本的中國學》 嚴紹璗撰
《當代國外社會科學手冊》(中國社科院)1985年4月
《明代俗語文學的東漸和日本江戶時代小說的繁榮》 嚴紹璗撰
《北京大學學報》1985年第3期
《日本“記紀神話”變異體的模式和形態及其與中國文化的關聯》嚴紹璗撰
《中國比較文學》1985年第1輯 又載《北京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論文選》第3輯1988年(北大出版社)
《日本對中國古代史的研究及其爭論》 嚴紹璗撰 《中日關係史論文集》第1輯1985年12月
隨 筆
《日本文化的啟示-記者薛勇訪嚴紹璗教授(對話錄)》
嚴紹璗撰 《文匯報·讀書周刊》1985年12月21日
譯 文
《丁玲在日本》(小林二郎著) 嚴紹璗譯
《丁玲研究在國外》湖南文藝出版社刊 1985年
《意外集的世界》(野澤峻敬著) 嚴紹璗譯
《丁玲研究在國外》湖南文藝出版社刊 1985年
《郭沫若史劇論》(中島碧著) 嚴紹璗譯
《國外中國文學研究論叢》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刊 1985年
1986年
論 文
《中國傳統文化在日本的命運》 嚴紹璗撰
《文史知識》1986年第3期 又收入《新華文摘》1986年6月號,又收入《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遼寧大學出版社)1988年 又載日本內山書店《中國圖書》1991年3月號(日文版)
《日本戰後中國學發展的階段及特徵》 嚴紹璗撰
《亞非問題研究》第6集1986年
《日本手抄室生寺本本朝見在書目錄考略》 嚴紹璗撰
《古籍整理與研究》創刊號1986年12月
讀書報告
《日本宮內訪書拾趣》 嚴紹璗撰
《書品》1986年第2期
1987年
論 文
《日本古代文化與中國文化會合的形態》 嚴紹璗撰
《文史知識》1987年第2期
《論平安時代日本文學的美-以源氏物語·須磨為中心》嚴紹璗撰 《中日文化與交流》第3輯1987年9月
《日本文化史上的白居易》 嚴紹璗撰 嚴紹璗撰 《書品》1987年第4期
《東方文化史話》1987年12月
《唐人傳奇遊仙窟與日本古代文學》 嚴紹璗撰
《東方文化史話》1987年12月
讀書報告
《恭仁山莊“四寶”與杏雨書屋(跬步齋日本訪書雜記之一)》嚴紹璗撰 《書品》1987年第1期
《足利遺寶與“金澤本”(上)(跬步齋日本訪書雜記之二)》嚴紹璗撰 《書品》1987年第2期
《足利遺寶與“金澤本”(下)(跬步齋日本訪書雜記之三)》嚴紹璗撰 《書品》1987年第3期
《靜嘉堂文庫與皕宋樓秘籍(跬步齋日本訪書雜記之四)》
1988年
論 文
《日本和刻漢籍脞論》 嚴紹璗撰
《古籍整理與研究》第3輯1988年3月
1989年
論 文
《儒學在日本近代文化運動中的意義》 嚴紹璗撰
《日本問題》1989年1月號
《日本傳統漢學在明治時代的命運--日本近代文化運動的經驗與教訓》 嚴紹璗撰
《日本學》創刊號1989年3月
《我和國際中國學》 嚴紹璗撰
《文史知識》1988年第3期
《儒學在近代日本的命運---歷史給了我們什麼教訓?》 嚴紹璗撰 《知識分子》1989年春季號1989年3月
《日本中世紀女性文學的繁榮與中國文學的影響》 嚴紹璗撰
《東方研究論文集》1989年9月
《中日古代文化會合的歷史軌跡》 嚴紹璗撰
《東方文化知識講座》1989年10月
《二十世紀日本中國學學派及其特徵》 嚴紹璗撰
《中國文化與中國哲學》第3輯
隨 筆
《近代時期日本人的中國觀》 嚴紹璗撰
《翻譯與動向》(國家外文局)1989年第2期
學術資料整理
《日本文部省中國文化研究項目及經費彙編---1966年至1985年》
嚴紹璗撰
《古籍整理與研究》第4輯1989年3月
1990年
論 文
《從經學向中國哲學的蛻皮---日本近代中國學的形成之一》 嚴紹璗撰 《日本學》第2輯1990年
《日本儒學的近代意義》 嚴紹璗撰
《中日比較文化論集》1990年7月
《歐洲中國學的形成與早期理性主義學派》 嚴紹璗撰
《北京大學學報》1990年第5期
《中國古代文獻典籍東傳日本的軌跡》 嚴紹璗撰
《中國典籍在日本的流傳與影響》1990年12月
隨 筆
《哲學の道を散步して ---西田哲學への考ぇ》(日文稿) 嚴紹璗撰 《友好の輪》1990年新年號
讀書報告
《真福寺的唐寫本與宋刊本-日本寺廟漢籍特藏巡禮(跬步齋日本訪書雜記之五)》 嚴紹璗撰 《書品》1990年第1期
《日光輪王寺“天海藏”的明人小說及其它-日本寺廟漢籍特藏巡禮(跬步齋日本訪書雜記之六)》 嚴紹璗撰 《書品》1990年第2期
《天理訪書行(跬步齋日本訪書雜記之七)》 嚴紹璗撰 《書品》1990年第3期
《日本內閣文庫的宋本與明人識文(跬步齋日本訪書雜記之八)》 嚴紹璗撰 《書品》1990年第4期
1991年
論 文
《敦煌文獻與甲骨文東傳考略》 嚴紹璗撰
《中國文化》第3輯1991年1月
《二十世紀日本人的中國觀(上)》 嚴紹璗撰
《日本學》第3輯1991年3月
《中國古代文獻東傳日本考略》 嚴紹璗撰
《古籍整理與研究》第6輯1991年5月
《華夏文化的世界歷史性意義》 嚴紹璗撰
《人民日報·海外版》1991年11月14日
《日本近代中國學形成的歷史(一)》 嚴紹璗撰
《日本學研究》總第1輯1991年 學術評述
《王順洪等著 日本研究中國現當代文學論著索引·序文》 嚴紹璗撰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8月
隨 筆
《日中學院與安藤彥太郎教授》 嚴紹璗撰
《中國へかける 橋》1991年11月
《一個中國學者的日本觀---〈人民日報〉記者劉迪訪問嚴紹璗教授》
《日本學刊》1991年第6輯
1992年
論 文
《日本近代中國學形成的歷史(二)》 嚴紹璗撰
《日本學研究》總第2輯1992年
《中國文化と源氏物語》(《近代の享受と海外との交流》)
(日文稿) 嚴紹璗撰
(《源氏物語講座》第9卷)1992年1月
《從歐美近代文化的形成看中國文化的價值》嚴紹璗撰
《民主與科學》第14期1992年2月
《和歌の西傳と日本漢詩のfeedback 》(日文稿)嚴紹璗撰
日本《中外日報》1992年6月12日
隨 筆
《青春の力滿ちてぃる 美しぃ 宮城學院 》(日文稿)
嚴紹璗撰《The Miyagi Gakuin News 》1992,年6月30日
《ょぃ廣 ぃ視野から文學を觀察して 》(日文稿) 嚴紹璗撰
《ふみ 》No,49 1992年6月
1993年
論 文
《五山漢文學論綱》 嚴紹璗撰
《周一良先生八十生日紀念論文集》1993年1月
《實物信仰與“桃”崇拜---中日古代美意識的探討》 嚴紹璗撰
《中日民俗的異同與交流》1993年4月
《日中神神話の比較研究》(日文稿 ) 嚴紹璗撰
《宮城女子大學研究論文集》總77,1993年6月 此文收入日本平成五年《中國關係論說資料》第35號《哲學·宗教·文化》分冊。
《中國上古文獻中的“日本觀” — 日本的發現》 嚴紹璗撰 《東方文化》創刊號,1993年9月
《日本現代化肇始期的文化衝突》 嚴紹璗撰 《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3年第5期
《The Concept of Happiness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YAN SHAO - DANG(嚴紹璗撰)
《The State of Happiness》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dvannced Studies Japan , 1993,3,
1994年
論 文
《日本文化の中國への傳播》(日文稿) 嚴紹璗撰《日文研》
(文部省國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 )No,12,1994年
隨 筆
《在日本參加火警演習》 嚴紹璗撰
《北京晚報》1994年1月4日
1995年
論 文
《日本古傳奇《浦島子傳》の研究》(日文稿) 嚴紹璗撰 《日本研究》(文部省國際日本研究センタ- )第12集 1995年
《和歌與假名的西傳和漢詩的反饋》 嚴紹璗撰
《和歌俳句與中日文學交流》1995年10月 學術述評
《王 勇著 中日關係史考·序文》 嚴紹璗撰 中共中央編譯出版社 1995年1月刊
《王寶平等編中國館藏和刻本漢籍書目·序文》 嚴紹璗撰 杭州大學出版社1995年2月刊
《李玉等編北京大學圖書館日本版古籍目錄·序文》 嚴紹璗撰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4月刊
隨 筆
《一千一百年間の文化融合》(日文)(《源氏物語 歷史と虛構》筆談)
嚴紹璗撰 日本勉誠社刊 1995年11月
1996年
論 文
《雙邊文化關係研究與“原典性的實證”的方法論問題》 嚴紹璗撰 《中國比較文學》1996年第1期
《差異與碰撞---中日美意識探討》 嚴紹璗撰
《華人文化世界》總第11期1996年1月
《かぐや 姬の研究 二題》(日文稿)嚴紹璗撰
《論集·平安文學》第2輯 1996年 勉誠社刊
《日本古漢文傳奇浦島子傳研究--中日古代文學關係的基礎性研究》嚴紹璗撰
《中國古籍研究》1996年8月
《漢籍東傳日本的軌跡與形式》 嚴紹璗撰
《文史知識》1996年第8期
《詩人不能產生語言,語言能夠產生詩人》 嚴紹璗撰
《學人》總第10輯1996年9月
《二十世紀日本近代中國學的實證主義研究---實證論的特質與經院派的先驅者們》 嚴紹璗撰
《漢學研究》第1集1996年9月
《日本古代文化中的道家思想》 嚴紹璗撰
《日本學》總第7輯1996年9月
《日本“儒學資本主義”辨析》 嚴紹璗撰
《中國與二十一世紀》1996年10月
學術評述
《一部充滿中日文化底蘊的專著---評〈中日比較風趣民俗學〉》嚴紹璗撰 《中國財經報》1996年8月28日 又載入《日本學刊》1997年第1 期又載入《亞非問題研究》1997年10月
1997年
論 文
《幕末的“宇內混同說”與明治時代的“大東合邦論”---近代日本的“國家主義”思潮研究》 嚴紹璗撰
《日本學刊》1997年第1期
《戰後五十年日本的中國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六十周年紀念 專稿)嚴紹璗撰
《日本問題》1997年9月號
《日本古代“物語”形成的研究 ---- 日本文學的發生學研究》 嚴紹璗撰
《日本文化研究論叢》(南開大學) 1997年11月
《日本古代《竹取物語》的研究 ── 日本古代文學發生學研究之一章》嚴紹璗撰
《北京大學學報》(日本研究專刊)1997年10月
《日本近代中國學中的實證論與經院派學者 ── 狩野直喜·武內義雄·青木正兒研究》 嚴紹璗撰 《岱宗學刊(社哲版)》1997年2期
隨 筆
《友誼と理解 真誠と坦率---中日文化交流の主題》(《人民中國》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二十五周年 專稿 日文稿) 嚴紹璗撰 《人民中國 》
1997年9月號
《電視片:中國文化在日本》嚴紹璗撰稿並播講(30分鐘)1997年9月11日CCTV第四套節目 17:30
學術資料整理
《日本軍國主義者對中國文化資財的掠奪---日本中國學史上黑暗的一頁·謹獻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六十周年祭》 嚴紹璗撰 《漢學研究》總第2輯
1998年
論 文
《日本儒壇三聞人—近代日本儒學史主流派學者述評》嚴紹璗撰
《世界漢學》(文化部)創刊號稱998年5月
《我國社會主義新文化的精神指向與“儒學革命”》 嚴紹璗撰
《北京大學 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二期 (此文為全國許多刊物轉載)
《日本五山漢文學史論》嚴紹璗撰 《中華文化與世界漢文學論文集》台灣文化 建設基金管理委員會刊 1998年7月
《日本古代物語的形成與〈竹取物語〉的研究》 嚴紹璗撰
《日本文化研究》(南開大學日本研究所特集)1998年8月刊
《文化的傳遞與不正確理解的形態 — 十八世紀中國儒學與歐亞文化關係的解析》 嚴紹璗撰
《中國比較文學》1998年第四輯(專論)
隨 筆
《永遠的深情》(散文專稿) 嚴紹璗撰
《青春的北大》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4月刊
《大東亞情結的陳套表演藝術—— 評日本東映公司的軍國主義影片〈自尊〉》嚴紹璗撰 《經濟時報》1998年6月3日
《研究漢字文化圈 —— 〈聯合報〉記者江中明台北採訪北京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所長嚴紹璗》台灣《聯合報》1998年8月6日
學術述評
《尚會鵬著 中國人與日本人·序文》嚴紹璗撰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10月刊
1999年
論 文
《〈萬葉集〉的發生學研究 — 兼評西鄉信綱的〈日本文學史〉》嚴紹璗撰
《日本學刊》(中國社會科學院)1999年第1輯
《津田左右吉研究札記 —— 日本中國學家讀書筆記之一》嚴紹璗撰 《漢學研究》第三期 1999年5月
《中日文化研究中的“民族主義”評估》 嚴紹璗撰
《日本文化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 1999年6月
《確立解讀文學文本的文化意識 —— 關於古代日本文學發生學研究的構想》 嚴紹璗撰
《北京大學東方學系百周年論文集》1999年10月
讀書報告
《貫徹鄧小平教育理 創造第一流的學術》嚴紹璗撰 《北京大學》1999年3月25日
學術評述
《簡評〈日本茶道文化概論〉》嚴紹璗撰
《日本學刊》(中國社會科學院)1999年第5輯
《周閱著 川端康成評傳·序文》 嚴紹璗撰 長江文藝出版社 1999年6月
隨 筆
《電視片:鑒真和尚》嚴紹璗撰稿並播講(15分鐘)1999年5月11日CCTV第四套節目 10:15\15:30\18:00
《台灣怎會成為異國他邦?—— 評李登輝的“台灣立國論”》嚴紹璗撰 《經濟時報》1999年7月16日
《千禧之年話百年文化》嚴紹璗撰《國際航空報》(新千年特刊)1999年12月27日
2000年
論 文
《東アジア創世神話における“配偶神”神話成立時期の研究について》
《アジア遊學》第12輯 日本勉誠社刊 2000年1月
編輯書刊
(每期寫作量少於25%者)
①,《中日文化與交流》任副主編 1984年─1990年
②,《古籍整理與研究》任副主編 1987年—1991年
③,《中國文化與典籍》 任編委 自1992年起至今
④,《中日文化交流事典》任副主編1994年 主編文學卷
⑤,《國際漢學》任編委 自1996年起至今
⑥,《漢學研究》任編委 自1997年至今
⑦,《世界漢學》任編委 自1998年起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