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會街

會街,阿昌話叫“熬露”,每年農曆八九月間舉行,是迎接佛祖返回人間的日子。傳說佛祖“個打馬”(釋迦牟尼)為母親上天念經三日(相當於地上三月)返回人間時,佛光普照,青龍白象呈祥。阿昌會街必耍青龍白象,即源於此。

概述

阿昌族視青龍、白象為吉祥、幸福的象徵。會街前,要紮好青龍、白象。會街這天,當天空霞光初露,小伙子們便身背戶撒長刀,挎著象腳鼓,姑娘們身著嬌艷的民族服裝,在鼓樂和鞭炮聲中簇擁著披紅掛綠的青龍、白象進入會街節廣場。當主持節日的長者宣布節日開始,頓時,鼓聲、(釒芒)鑼聲、(釒發)聲交織成一片。青龍、白象也活躍起來,青龍時而搖頭、時而擺尾、時而張嘴歡笑;白象時而甩動長長的鼻子,時而前進,時而後退,接著滑步、下跪、後仰、前傾,笨拙的憨態引起人們一陣陣鬨笑。此時,姑娘小伙子們便圍著青龍白象翩翩起舞。他們雙腳跳躍挪動,身體象波浪般地起伏,邊跳邊蹲。此時的會場,鼓樂齊鳴,龍舞、象躍、一片歡騰。

說明

扎制青龍、白象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老藝人先用木頭做架子、紙糊身,布做象鼻和龍頭、龍尾。要結實、輕巧、形象。耍青龍、白象時,人藏在龍身象肚子裡,有的人負責抬龍、搬象,有的專門負責扯動龍頭、龍尾和象鼻,所以青龍就能抬頭、張嘴、閉嘴、擺尾,白象就會上下左右甩鼻子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