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白象

耍白象

耍白象是阿昌族傳統節日——會街的一項主要內容。會街時“耍白象”,跳象腳鼓,很有民族特點。因耍白象需要一定的體力,所以在阿昌族民間,多把這項活動視為一項體育運動。

基本信息

節日簡介

耍白象耍白象
微山湖燈節耍白象
耍白象是阿昌族傳統節日一會街的一項主要內容。阿昌族信小乘佛教,耍白象迎接他們最信奉的"個打馬"菩薩的靈魂回到人間。
解放後,阿昌族人民自己改革了全街,把會街集中到國慶節期間的三天中來過。盛大的封建宗教集會,變成了要白象歡慶佳節的活動。白象用木料做架,紙糊身,布做鼻,一人藏在白象肚裡,雙手來回拉動連著象鼻、帶有滑輪的繩子,眾人繞著白象跳象腳鼓舞。

活動介紹

耍白象:是阿昌族民間的一項娛樂性的體育活動。因耍白象需要一定的體力,所以在阿昌族民間,多把這項活動視為一項體育運動。在耍白象之前,先要用木料做一個木架子,再用竹篾編成象頭、象身,上面裱一層白紙,再用白布做成象鼻子。整個白象有如一隻真象大小。並在白象的肚子裡還要裝有各種機關和繩子,專供耍象的人操縱。耍白象時,要有四個人藏在象肚子裡抬著大象,另一個人在裡面操縱象鼻子的繩子滑輪

阿昌族會街節的耍白象

阿昌族“會街節”,流行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縣戶撒一帶,是阿昌族人民的一種傳統節日,充滿了阿昌人喜慶豐收的歡樂和嚮往。“會街節”是阿昌族人民文娛活動的一種主要形式,又是人們進行物資交流、青年男女進行社交和表達感情的機會。
阿昌族“會街節”,也叫“熬露”。盛會開始,身穿節日盛裝、手持青枝綠葉的男女老幼,前呼後擁,走出村寨,在象腳鼓、銅鑼和鞭炮聲中,在各色彩旗引導下,進入會街喜慶的廣場。
在廣場,首先映入人們眼帘的是阿昌族民間藝人製作的白象、青龍。一般用竹木編扎,用各色彩紙裱裝。色彩鮮艷,活靈活現,表現出阿昌族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對幸福生活的憧憬。
阿昌族人民崇拜白象。“耍白象”是阿昌族的一種民間傳統舞蹈。這種舞蹈,動作變化多端,樸實自然;情節妙趣橫生,引人入勝,形象地再現了阿昌人的現實生活,給人們以生活美的享受。
在阿昌族會街節上,最吸引人們的是阿昌男子圍繞白象歡跳的象腳鼓舞。他們、邊敲邊舞,鼓聲時緩時急,節奏明快,聲音粗獷而洪亮,還不時伴有晃鼓、甩鼓、擺鼓的花樣動作,剛勁灑脫,形象優美。圍觀的一群群阿昌族姑娘身穿節日盛裝,頭插鮮艷的並紅花,打扮得婀娜多姿,不時爆發出一陣陣歡笑聲。在歡聲笑語中,白象的鼻子甩得更歡了,青龍張嘴頻頻點頭,尾巴翹得更高了……

阿昌族的傳說

傳說在遠古時代,阿昌族人民中有個年逾古稀的老婆婆,每逢八月中旬收穫季節,她總是不厭其煩小心翼翼地將各種穀物良種選留下來,轉送給各村寨的農民。由於幫助大家提高了耕種技術,她受到人們深厚的愛戴和尊重。一年的八月,老婆婆突然在收穫前逝去。為了彌補老人未能穿新、嘗新的遺憾,人們在她靈前敬獻香噴噴的飯菜和新衣。以後,每年八月十五日,阿昌族家家都用新收穫的糧、菜、瓜果做飯,這樣就形成了嘗新節。來年春節人們又將她留下的種子撒到地里,形成了每年三月十五日的撒種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