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福氏

阮福氏,越南複姓。越南阮朝太祖阮潢執政時期,將姓氏改單字“阮”為“阮福”,稱阮福氏。

阮福氏,越南複姓越南阮朝太祖阮潢執政時期,將姓氏改單字“阮”為“阮福”,稱阮福氏。此後阮氏王朝歷代皇帝皆為阮福氏,阮福氏成為越南王族國姓。阮氏王朝的王族子孫,皆以阮福氏為姓氏,1955年阮福永瑞再次流亡海外後,該支阮福氏多省文簡化為單姓阮氏。

淵源

安南國,古稱交趾(今越南)。明朝洪武初年,安南國王陳日煃派遣使者到南京朝貢,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冊封,冊立他為安南的國王,取得了合法的國王地位。
陳日煃去世之後,因為沒有子嗣,由侄子陳日堅繼承王位。但不久,陳日堅的哥哥陳叔明殺死了陳日堅篡位。為了取得合法性,陳叔明派遣使者到南京朝貢,明朝大臣洞悉了安南王室的爭奪,斥責陳叔明不合法,陳叔明只能上書謝罪,並表示願意把王位讓給他另外一個弟弟陳日瑞。明朝允許。
陳日瑞即位不久即忽然暴斃,其弟陳日韋即位,但是實權還是在陳叔明手中。陳叔明當時和越南中部的占國頻繁打仗,一直沒有獲得勝利。後在其女婿黎季犁幫助下,最終打敗了占國。黎季犁智勇雙全,獲得陳叔明的青睞,其勢力漸漸膨脹,和他岳父陳叔明一起操縱了安南的朝政。
過了幾年,陳叔明死了,黎季犁官拜宰相,乾脆殺掉了傀儡國王陳日韋,立陳叔明的兒子為王。不過新國王不聽他的,沒幾天黎季犁又殺掉了新國王,並大肆殺戮陳氏王族,企圖滅絕王室。並立自己的兒子黎蒼為王,自己稱太上王。為了欺騙世人,黎季犁稱自己是舜帝後裔胡公滿的後人,並把自己的名字由黎季犁改成胡一元,自己的兒子改名為胡夨,並對外詭稱陳氏已經絕後了,胡夨作為陳氏的外甥,繼承王位是眾望所歸。
明成祖朱柢奪位後,黎季犁上表朝賀。但明成祖對這個新的胡氏王室非常懷疑,傳諭詢問安南國的陪臣是否果真陳氏絕後?黎季犁買通陪臣,統一口徑,於是明成祖就姑且相信了。但每個王朝都有忠臣,陳氏王朝的舊臣裴伯向明成祖揭發了黎季犁弒君篡位的真相,並且在屠殺中倖存的陳日煃的弟弟陳天平也逃亡到了南京,請明朝派兵為其家族復仇。
明成祖大怒,遣使者到安南質問胡夨,胡夨和其父商量一番,想出一個計策,謊稱自己無意占據王位,願意接陳天平回國即位。明成祖允諾,命令都督黃中、呂毅,大理卿薛岩等,率五千士卒護送陳天平南歸。行到芹站,山路險峻,叢林茂密,軍隊不得不單列前進,突然伏兵四起,天平被殺死,大理卿薛岩陣亡,黃中、呂毅奮力苦戰才得以脫身。
訊息傳回到南京,成祖惱怒,發兵八十萬,命成國公朱能、馮牙率軍南征安南。成國公朱能封為征夷大將軍,西平侯沐晟,新城侯張輔為副將,其他將軍共二十五名,統軍八十萬,兵分兩路,一路從廣西,一路從雲南進軍安南。成國公朱能大概未能適應南方氣候,在龍州病逝,皇帝傳旨張輔為統帥。
張輔出廣西,連破隘留、雞陵兩道關口,到達原來五千士兵遭到伏擊的芹站,搜捕剿滅仍在當地的地方武裝,並一面造橋為大部隊前進提供保障。西平侯沐晟從蒙自進軍,一路奪關斬將,在白鶴江紮下營寨,並和張輔取得聯繫,約定了會師地點。
胡夨聽說明軍已經入境,驚慌失措,命令手下沿著宣江、洮江、沱江和富良江用柵欄構建公事,綿延九百里!並在江中打下尖木樁,緊急動員國內的所有船隻,排列在尖木樁後面,所有河流入口,均設定橫木,阻擋船隻行進。
張輔進軍富良江,命令戰將朱榮繞道嘉林江口,突破防線,進軍到多邦隘。西平侯沐晟沿著洮江北岸和多邦隘對壘,兩軍對峙。多邦隘城牆高大,城下有深深的壕溝,溝內全部是密密麻麻的竹刺。張輔在陣前振臂高呼到“安南所依仗的無非就是這個顯要關隘,此城一破,我大明天軍便能勢如破竹!大丈夫報國立功,就在今日!先登上城頭的,重賞!”將士士氣高漲,踴躍聽命。到了夜間四鼓,黃中率領精銳騎兵數千,悄悄奔襲到關隘前,越過壕溝,加上雲梯,突然攻上了城頭!指揮蔡福率先登城,振臂一呼,突擊部隊如神兵天降,事先準備的火炬火把全部點亮,鼓聲陣陣,胡夨倉皇迎戰,蔡福消滅城頭敵人,打開城門,大部隊如潮水般殺入城內,和敵人進行巷戰。胡夨眼看低檔不住,放出了大象!
張輔早有準備,對叢林戰法和南方的戰術有很深的研究,命令人放出軍中的猛獅!無數猛獅,兩面是火銃保護,邊射擊邊向象群衝去。大象看到這么多獅子,立刻掉頭逃命,踩死自己人無數,血肉模糊!敵指揮官梁民,祭伯樂被當場殺死,敵人開始潰退,乘勝追擊,斬數萬敵軍。
張輔軍中哪裡來那么多猛獅?原來敵人的大象是真的,而獅子則是假的。布繪的獅子皮蒙在馬上而已。張輔軍大勝後繼續逼近安南東都古龍編城和西都古九真城。沐晟只用了一鼓,便拿下了東都。參將李彬取西都,胡夨軍隊望風逃竄,兵不血刃拿下!三江附近的州縣,陸續投降了明軍。明朝軍隊節節前進,到了膠水縣的悶海口,此地易守難攻,時天氣潮熱,營地狹窄不便駐紮,而胡夨據此負隅頑抗,勝利就在眼前,絕不能半途而廢。張輔和沐晟商定了一計。
幾日之後,明軍對外佯稱不服水土,軍糧不濟,開始撤軍,一直撤退到富良江。胡夨和其父親覺得有機可乘,驅動戰艦和步兵隨後追擊,明軍突然調轉方向,奮力衝殺,在江面上和江的兩岸一場鏖戰,江水為赤!!終於消滅了的有生力量。
胡夨和其父親一路南逃,又跑回到了悶海口,現在悶海口已經沒有多少駐軍可以進行防守了,於是父子二人倉皇登上小船,逃跑到了海門涇。張輔軍隊隨機登船追擊,時逢枯水期,大船無法前進,萬分焦急。突然閃電起名,雷聲隆隆,下起了大雨,史曰天助。水位上漲,大船追擊到了奇羅海口,最終將胡夨和其父親黎季犁緝拿歸案,偽王室係數被擒拿,包括的兒子“芮”。
黎季犁篡權奪位,並膽敢設下埋伏,偷襲明朝軍隊,不曾想到有這么一天,自己祖孫叄人,都成為了階下之囚,押解到南京,跪在皇城奉天門前。明成祖在奉天門受俘,將黎季犁和其子黎蒼(胡夨)下獄治罪,黎季犁的孫子黎芮因年齡幼小,予以赦免。於是安南初步平定。參戰將士各有封賞暫且不提。
張輔上奏曰,安南本為中國領土,而且目前陳氏王朝的子嗣已經被黎氏屠戮殆盡,不如改稱郡縣,納入中國版圖,這樣可以一勞永逸。明成祖準奏,設定交趾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按察司。下設十七個府,四十七州,一百五十七個縣。改雞靈關為鎮彝關。
平定安南半年之後,安南重新陷入動亂。原來,第一次明軍遠征安南的時候,陳氏的一名大臣簡定協助明軍剿滅黎氏,立下戰功。但是安南平定之後,明朝將安南設為交趾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按察司,沒有立陳氏後人為王。於是簡定心中不服,跑到化州聯合當地土匪鄧悉等人,自稱南王,國號大越。趁著明軍得勝北還,占領了鹹子關,威脅了三江府過往要道。對於陳氏來說,簡定是一個大大的忠臣,但是其反抗明朝不免恩將仇報。
簡定稱王之後,黎氏殘部和其他地方武裝勢力紛紛投奔。交趾布政使司黃福,飛奏南京,請求增兵。成祖立即命令黔國公沐晟率領數萬明軍由雲南出征。沐晟大軍行到生厥江,和簡定遭遇,彼此交鋒,簡定佯裝敗退。追趕之中,遇到敵軍埋伏,都督呂毅,布政使司參政劉昱都戰死沙場。
沐晟倉猝撤退,傷亡已經過萬,只能上奏朝廷。明成祖也吃了一驚,只好請出英國公張輔,並讓清遠侯王友作為副帥,領兵二十萬,再征安南。這邊大軍上路不提,簡定那邊出現變故,其被手下陳季擴逼迫,將王位讓給了陳季擴。陳季擴詭稱自己是陳氏後人,安南民眾信以為真,民心所歸,勢力更加壯大。
陳季擴手下大將鄧景異進攻盤灘,明朝守將徐政陣亡。沐晟只能穩固防守,等待張輔軍的到來。明永樂七年秋,張輔大軍終於趕到,準備進攻鹹子關。張輔發現江面全部是陳季擴軍隊的戰船,簡直遮蔽了江面,也就是說戰船密度過大,這是陳季擴一個致命的錯誤!張輔果斷利用火攻,乘風縱火焚燒,陳季擴軍隊潰不成軍,燒死淹死無數!敵將鄧景異狼狽不堪,棄舟登岸,沿著江岸狂奔,保住一條性命,敗回了陳季擴的老巢。陳季擴見張輔用兵如神,只能上書說起了軟話,自稱是陳氏的後人,為安南正統,請求張輔不要再打。張輔斷然拒絕,進軍清化,陳季擴逃跑。
陳季擴雖然跑了,卻沒有帶走被他逼下王位的那位簡定,簡定一看別人跑了,自己只能躲入了美良山,明軍開始搜山,發現在一個山洞裡簡定縮成一團,隨即把他拖了出來,張輔將其裝入囚車押送到京師,開刀問斬。
之後張輔繼續追擊陳季擴,兵至凍潮州,生擒陳季擴骨幹黨羽兩千人,悉數活埋。這時,朝廷有其他事情,召英國公張輔回國,留下沐晟鎮守。沐晟繼續追緝陳季擴到了靈長海口,陳季擴無路可退,上表乞求投降。成祖覺得勞師遠征時間太長,並且陳季擴在當地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接受其請求,並令他當交趾右布政使。
應該說,明成祖以寬宏大量對待安南,抱著以和為貴的態度。只是這個不知好歹的陳季擴陽奉陰違,私下仍然於明朝作對,積蓄力量以圖不軌。明廷只能再命張輔進剿!張輔和沐晟商議,這次除惡務盡,不能再留後患。大軍渡過月常江、西心江、愛子江,對沿途敵眾一律進行掃蕩。陳季擴無計可施,居然又派出了大象,張輔親自搭弓放箭,射出兩箭,一箭正中頭象的鼻子,另外一箭射中騎在頭象上的象奴!大象四散逃命。明軍趁勢掩殺,並鎖定敵軍將領,窮追不捨,一直徒步追到山中,發現陳季擴手下大將鄧景異也在此地,一併捉拿,當場處決。
陳季擴的左膀右臂盡失,逃跑到了寮國,都指揮師佑躡窮追不捨,攻破寮國的三個關隘。這時候,陳季擴身邊只剩下了幾個老婆,一起被俘虜。張輔將他們一起押解到京城,一起斬首。
英國公張輔三下安南,三擒偽王(黎季犁、簡定、陳季擴),徹底震服了安南,明成祖命令其留守交趾,隧安南平定。英國公張輔確實具有高超的軍事才能,可惜在土木堡一戰中,因為明英宗聽信太監慫恿,盲目御駕親征,陷入敵人包圍。張輔為保護明英宗,最後以身殉國。
明成祖後下令張輔留守交趾,安南平定,但是不久因為需要攻擊蒙古,需要張輔的軍事才能,於是將張輔調離安南,遠征漠北。讓豐城侯李彬在安南掌管軍事,尚書黃福管理民政。這兩個人恩威並施,交趾(安南)民眾頗為敬服。
一晃十幾年過去,明成祖薨,明仁宗即位。在明仁宗屬臣李彬的麾下,有一個監軍太監馬騏,他也負責收取交趾的貢品,每年按照規定需要扇子萬枚,以及孔雀羽毛等當地特產,但此人在額定的貢品之外,還多方勒索,引起了交趾百姓的痛恨,進而互相煽動集結,其中領頭的人物是俄樂縣的土官黎利。
黎利當初跟著陳季擴造反,被封為金五將軍, 陳季擴被抓,黎利投降歸順了明軍,得到一個巡檢的官職。他趁著馬騏在交趾作威作福,開始作亂,自稱平定王,其弟弟黎石為相國,段莽為都督,四處騷擾。參政侯保和馮貴率軍討伐,卻都不幸陣亡。明廷派出榮昌伯陳智為左參軍,協助李彬,轉戰數年,這才剿滅黎利的勢力,但是黎利卻逃竄到了寮國,抓捕幾次都沒有抓到。安南內屬,成祖大賞功臣,張輔被封為英國公,沐晟為黔國公。然而,從那以後,交趾反叛不斷,“無歲不用兵”。
究其原因,是明王朝安南不知愛惜,毫無殖民之義。派去的官員,除了坐鎮的工部尚書黃福愛民勤政,深受安南人民的愛戴,其他的官員,都是從兩廣、雲南舉貢而來,“牧民者不知撫字,理刑者不明律意”,只知道作威作福,魚肉百姓。以後更有宦官馬騏為監軍,以採辦為名大索珍寶,每年規定進貢扇萬柄,翠羽萬個,土人更加受苦,被逼揭桿而起。
安南在黎威穆帝時期,漁人莫登庸被任為都指揮使,軍政大權逐漸落入莫氏之手。
公元1509年,黎襄翼帝殺黎威穆帝自立,荒淫無止,國內亂起。公元1517年,鄭惟產弒黎襄翼帝立黎昭宗,內亂之中黎昭宗召莫登庸入朝匡扶,莫氏獨掌朝廷。公元1522年,黎昭宗夜奔出京討伐莫氏。公元1525年莫氏執殺黎昭宗。公元1527年,莫登庸脅迫他立的黎恭帝禪讓,建立了莫氏王朝,黎莊宗在南方的清化與北方的莫朝對抗,越南大亂。
公元1537年,黎莊宗遣使至北京,陳述莫氏篡位奪權,請求大明王朝討伐莫氏。次年,明世宗嘉靖皇帝任命仇鸞為都督,毛伯溫參贊軍務,屯兵鎮南關,準備入越攻莫。公元1539年3月,莫登庸遣使至鎮南關請降,將安南土地冊及戶籍獻於明朝政府。公元1540年,明王朝將安南降為安南都統使司,命令莫氏為安南都統使,三年一貢,安南再入中國版圖。
莫登庸降明後,明王朝並未實際控制安南,越南也因此陷入了南北朝時期的內戰:北為莫朝,南為黎朝,黎朝實際在權臣鄭氏控制下。公元1592年,南朝鄭松攻占升龍(今越南河內),處死莫氏王朝末帝,莫氏族人奔高平自保,安南表面上重新統一於黎王朝。之後鄭松大權獨攬,稱主而不稱王,朝殿上鄭松與黎皇並坐,政事決於鄭主。
安南國第一任君主阮淦,公元公元1468~1545年,亦稱阮弘淦。是越南廣南阮氏第一代領袖,他是阮弘裕的長子。公元1803年,他的後代阮福映建立阮氏王朝,追崇上他廟號肇祖,諡號為“貽謀垂裕欽恭惠哲顯佑宏休濟世啟運仁聖靖皇帝”,葬於長原陵。
到阮朝太祖阮潢執政時期,將姓氏改單字“阮”為“阮福”,稱阮福氏。此後阮氏王朝歷代皇帝皆為阮福氏,阮福氏成為越南王族國姓。
鄭檢得權於阮淦。莫登庸篡黎時,阮淦遁入哀牢。後尋得黎昭宗之子,乃立其為黎莊宗,宣布恢復後黎朝。在哀牢王乍斗幫助下,阮淦以岑州為基地逐步恢復黎氏勢力,並召得猛將鄭檢為婿。公元1545年,猛將在戰爭中被莫朝降將楊執一毒死,壽七十三歲,諡號昭勛哲靖公,阮世宗時改謚貽謀垂裕欽恭惠哲顯佑宏休濟世偉績昭勛靖王。
阮淦之子阮潢自公元1558年起即鎮守順化,並助鄭檢北伐,戰功赫赫,為鄭檢所忌。公元1600年,阮潢率部從海道返回順化,才統一不久的安南又陷於南北分治。
公元1627~1672年間,北鄭南阮先後爆發七次大戰,均無法消滅對方,雙方以靈江為界約和。南阮北上路絕,轉而向南發展,公元1692年,南阮滅亡千年古國占城,進而從真臘(高棉)奪取了大片土地,包括今日的西貢。
公元1771年,阮氏三兄弟再次起兵於南方的西山邑,西山軍興。至公元1778年,西山軍阮文岳稱帝,南阮崩潰,南阮王子阮福映先向暹羅求援,為西山軍擊敗,亡命暹羅,又以王子為質求援於法國,伺機再起。
公元1787年,西山軍北伐消滅北鄭政權。公元1789年,黎朝愍帝出奔中國,後逝世於北京。安南終於再度統一。需要提及的是,西山軍進攻嘉定時,因華僑李才曾幫助阮氏組織義道軍抵抗,所以西山軍大肆殺害華僑,死者上萬。西山軍消滅北鄭後,有清朝對越用兵的插曲。黎愍帝畏懼西山軍勢大,小朝廷的地位難保,向清朝乾隆大帝求救。
公元1788年,乾隆大帝命兩廣總督孫士毅率軍入越,新春佳節之際,疏於防範,為西山軍突襲,敗退回國,黎愍帝亦逃往中國,苟延殘喘了兩百多年的黎朝滅亡。
西山軍雖然統一了安南,卻馬上又陷入了兄弟內訌的局面,流亡在暹羅的阮福映開始反攻復國。
公元1789年,阮福映占領嘉定,以為復國基地,公元1793年~1798年,西山兄弟以先後死去,他們的兒子輩內訌卻越發厲害,阮福映乘機節節推進。到公元1802年,阮福映軍攻占升龍,將西山阮王五象分屍,越南真正重新統一,越南最後一個王朝阮朝建立。
公元1802年12月,嘉隆帝阮福映向大清嘉慶皇帝請封,並請改安南國號為“南越”。嘉慶皇帝批覆:“不得以南越為國名”,並賜國名為“越南”,越南至此定名,沿用至今。
阮氏王朝傳至阮福晪,原名阮福永瑞,即阮朝保大帝(Bảo Đại),是越南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的第十三任、也是末代君主,稱號先後為安南國王(公元1926~1945年)、越南皇帝(公元1945年)、南越國家元首(公元1949~1955年)。他的一生經歷深受時代政治格局變遷的影響。
公元1913年10月22日,在當時越南京城順化皇宮,二十八歲的安南王子阮福寶(Nguyễn Phúc Bửu Đảo)之王妃胡氏(端熙王妃, Doan Huy)生下了他們的獨生子阮福永瑞。
阮氏王朝是大清帝朝的藩屬國,對內自稱皇帝。但在公元1884年被法國控制後,廢除了皇帝稱號,改稱國王,並且分為三部分:安南保護國(中部)、東京保護國(北部)和交趾支那殖民地(南部),並與法國其它中南半島保護國(寮國、高棉)組成印度支那聯邦。阮朝繼續在名義上統治安南。
公元1916年,法國殖民政府扶持阮福寶嶹繼位成為安南國王,更名為阮福昶,即啟定王。端熙王妃一生中曾經擁有各種不同的頭銜,顯示她因受到寵愛,位次逐級上升,最後在公元1933年被尊為王太后,公元1945年又加尊號皇太后陛下。
公元1922年5月15日,九歲的阮福永瑞王子被封為東宮太子,隨後他被送往法國,在巴黎康多賽中學(lycée Condorcet)和巴黎政治學院接受教育,監史官法國人查利(Charles)負責照料其生活。
公元1925年11月6日,阮福永瑞的父王啟定王去世。公元1926年1月8日,十二歲的阮福晪在順化紫禁城登基,成為安南國王,年號“保大”。隨後,他又回到法國繼續完成學業,任命一名天主教徒阮友拜(Nguyễn Hữu Bài)執掌順化的朝廷。當時,安南政府受到法國殖民政權的支配,是法屬印度支那的一部分,因而保大長期被作為法國殖民政權傀儡的象徵。
公元1931年,保大王年滿十八歲,順化朝廷催促法國把國王送回越南,但是法國殖民統治者認為越南國內形勢不夠穩定,最少還要在法國繼續留學兩年。當時,許多越南人對保大回國抱有許多期望,預計將會發生自由化的政治改革。法國全權殖民部長雷諾(Reynaud)亦進行大力宣傳,聲稱“在保大王返越後,你們的國家將會經歷一場歷史上輝煌燦爛的年代 ”。
公元1932年9月6日,十九歲的阮福晪返回越南。9月10日,阮福晪開始親政,史稱保大國王。
年輕的保大國王曾懷有改革的遠大抱負,希望越南能夠像日本一樣實現獨立富強。在幾個月之內,他迅速地進行了一些改革,包括放棄如三跪九叩之類的繁瑣舊習。
公元1933年5月2日,保大國王事先得到了法國全權殖民部長帕斯奇爾(Pasquier)的首肯,發動了“ 寧靜政變 ”,將阮友拜及其親信降職,同時提升范瓊(Phạm Quỳnh)、吳廷琰(NgôĐình Diệm)、裴繃團(Bùi Bằng Đoàn)等一批能幹的年青官員進入內閣。在朝廷內,保大國王的這次人事變動不僅得到了希望增強他權力的保皇派的支持,同時亦得到了不願維持現狀、希望進行變革的激進派的支持。
不過,保大國王的改革很快就遇到了挫折。兩個月之後,尚書吳廷琰突然辭職,使得政府的運作癱瘓。在保大國王的回憶錄中,他說到吳廷琰不滿於法國人明目張胆的殖民者的態度。公元1934年,全權殖民部長帕斯奇爾因飛機意外身亡,也使得保大國王失去了一位熱心支持他改革的人物。
公元1939年,保大國王向法殖民部長加陶(Catroux)和讓德句(Jean Decoux)所提的改革方案均被束之高閣。這時,保大國王發現自己並無多少實權,離開了全權殖民部長官的首肯,越南的改革趨於停滯,於是他自己對改革也開始感到失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公元1940年6月,法國向德國投降。日本乘機向維希法國的貝當政府提出要求,法屬印度支那不得繼續允許中華民國利用滇越鐵路運送進口物資,並且派遣日寇軍隊到越南,封鎖中越邊境。不過,日寇並未驅逐法國的殖民統治,也允諾不去打擾保大國王在順化的皇宮。
但是到公元1944年,美英盟軍攻占巴黎之後,新成立的戴高樂政府轉向反對軸心國,於是日寇軍隊在公元1945年3月9日夜,執行美高計畫,推翻了法國在印度支那的政權。
公元1945年3月11日(保大二十年農曆正月廿七日)上午,日本大使橫山(Yokoyama)前往順化,在太和殿覲見保大國王,以“亞洲歸亞洲人”鼓動保大國王,於是在當天下午,保大國王就召集六部尚書和王公親貴,發布《獨立宣言》,宣布廢除越南與法國在公元1884年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脫離法國保護,宣告越南成立獨立自主的國家,並加入以日本為首的“大東亞共榮圈”,決定與日本政府合作。不過,僅僅過了數日,3月19日,負責撰寫《獨立宣言》的尚書范瓊由於有親法傾向,在日寇的壓力下,保大國王被迫將其革除。幾周后,范瓊被越盟抓捕並殺害。保大國王這時希望寓居西貢的前尚書吳廷琰重新出山執政,但日寇的答覆是無法找到吳廷琰。為填補國家的政治真空,4月,僑居新加坡的陳仲金(Trần Trọng Kim)教授返回越南,出任內閣首相,成立了一個親日的政府,也是第一個按照現代模式組織的越南政府(不過沒有軍隊和警察)。同時,日寇又暗中支持覬覦王位的彊柢(Cường Để)親王(嘉隆王的直系後裔),等候一旦需要排除保大國王,就讓他取得政權。6月18日,保大國王宣布成立統一的越南帝國,包括北部的東京、中部的安南和其他領土,加尊號為越南皇帝陛下。
公元1945年初,由於自然災害和日寇強征糧食、法國殖民當局過度推廣經濟作物等多種原因,越南北部人口密集的紅河三角洲地區發生嚴重的饑荒,四十萬人死於飢餓。
公元1945年8月,日本向盟軍投降,親日的陳仲金政府岌岌可危。8月19日,胡志明領導的越盟在河內奪取政權,成立了越南臨時革命政府。8月23日,胡志明電函順化,要求保大國王退位。這時,日本大使橫山建議保大國王使用日本的軍力,可以輕而易舉地殲滅越盟,但是保大國王不願意利用外來力量來屠殺越南人,拒絕了橫山的建議。8月25日,下詔宣布退位。8月30日,保大國王在順化王宮的午門前舉行了退位儀式,將象徵權力的國璽和寶劍交給越盟代表陳輝料(Trần Huy Liệu)、阮良朋(Nguyễn Lương Bằng)和古輝近(Cù Huy Cận),他宣稱:“願為獨立國之民,不作奴隸帝王”。保大國王放棄了君主身份和姓名阮福晪,改用原名阮福永瑞。兩天以後的9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國臨時政府在河內成立,保大國王成為越南民主共和國的“首位公民”。
按照波茨坦協定,越南南部的日寇軍隊向英國軍隊投降,北部的日寇軍隊向中華民國軍隊投降。英國軍隊協助法國人重返越南南部,並逐漸向北推進;盧漢將軍率領的民國軍隊也進入越南北部。四面受敵的胡志明政府被迫讓步,11月10日,宣布阮福永瑞為越南民主共和國的“最高顧問”。11月11日,又宣布解散印度支那共產黨,在1946年1月6日舉行全國國會選舉,成立臨時聯合政府。但是,在1946年3月16日,阮福永瑞選擇了自動離開越南,前往香港淺水灣寓所過流亡生活。
公元1945年,日寇負責順化防衛的陸軍上校告訴阮福永瑞,他必須採取措施保護皇宮的安全,防止越盟可能的攻擊,但是阮福永瑞解散了衛隊,聲稱“我不希望外國軍隊殺死我的人民。”阮福永瑞在1945年這樣解釋他的退位:“願為獨立國之民,不作奴隸帝王。”
公元1946年,越南的各派系,以及留在越南的法國人之間,開始了複雜的武裝衝突。法越戰爭進行到第三年時,法國人遊說流亡海外的保大,在公元1948年6月5日,簽署了同意在法蘭西聯邦內建立自治政府、實現越南國家統一的協定。
公元1949年4月27日,阮福永瑞回到越南西貢,4月29日成為越南國臨時中央政府的國家元首,7月1日正式就職。這個政權得到美國、英國和聯合國的承認。而胡志明在越南北部建立的共產黨政權(越南民主共和國)則獲得前蘇維埃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和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交承認。
法國與越盟的戰爭繼續進行,直到公元1954年,越盟在奠邊府戰役中取得重大勝利後,法國與越盟之間達成和平,稱為《日內瓦協定》,結束戰爭,確認以北緯17度線為界,將越南分為南北兩部分。法軍撤離越南後,阮福永瑞仍然保持南越國家元首的身份,他任命天主教徒、民族主義者吳廷琰擔任總理。
1955年10月26日,吳廷琰組織了公民投票,結果有98%的人支持廢除阮福永瑞的王位,於是成立越南共和國,廢除阮福永瑞的王位。吳廷琰實際控制了越南南部,並設法得到美國政府的支持。
1955年,阮福永瑞再一次流亡海外,他選擇在法國巴黎度過餘生,此後對越南的事務只表現出很少的興趣,僅有極少的幾次例外。例如在1972年,阮福永瑞在流亡期間發表公開聲明,呼籲越南人民進行民族和解:“是時候結束這場兄弟相殘的戰爭,恢復最終的和平與和諧了”。當時,北越的共產黨政府鑒於阮福永瑞仍然在廣治省、承天順化省以及越南的古都順化市擁有巨大的影響,於是派遣代表前往法國,希望如果越南重新統一,保大能夠加入聯合政府,以便在這個他仍然擁有影響的地區吸引他的支持者。由於這些會談的結果,阮福永瑞公開聲明反對美國在南越領土上派駐軍隊,還批評南越總統阮文紹的政權,呼籲所有政治派別成立一個自由、中立、愛好和平的政府,以解除這個國家的緊張局勢。
1982年,阮福永瑞和妻子永瑞皇妃,以及其他前越南皇族成員訪問美國。他的行程包括視察佛教寺院,以及加利福尼亞州和德克薩斯州的美國越南裔社團。阮福永瑞在美國期間,也聽取流亡海外的美國越南裔社團的輿論,希望能夠找到一條民族和解的道路。1988年,阮福永瑞在巴黎皈依羅馬天主教,聖名Jean-Robert。
1997年7月30日,阮福永瑞在法國巴黎的一個軍用醫院去世,埋葬在Passy公墓。無廟號、諡號、陵號。在他去世以後,他的長子太子阮福保隆繼承了阮朝首領的位置。
阮福永瑞先後共娶了五位后妃,生有八子十三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