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1979年,我對越自衛反擊作戰中,解放軍某部四連在接受奪取長排山的任務後,採取正面進攻的戰術,在拂曉時向敵人陣地發起猛烈進攻。我軍沿著山坡、樹林前進,勇猛衝擊。但是,由於對敵情、地形特點認識不足,部隊進入了越軍火力網,進攻受阻。越軍利用長排山山高、草深、洞多、林密的有利條件,隱蔽在山洞、石縫、草叢中進行頑抗,造成我軍很大傷亡,我連長犧牲,副連長負傷,部隊被壓得抬不起頭來。敵人在暗處,我軍在明處,形勢對我極為不利。指導員及時召開會議總結經驗教訓,他們決定改變打法,調整部隊,堅持到天黑,以三班為突擊班,利用暗夜摸上山去,同時以一個排的兵力正面發起佯攻,造成聲東擊西的態勢,藉以迷惑敵人。三班夜襲成功後,立即接應連主力上山,全連在拂曉前控制了山頂。天亮後,指導員指揮全連採取小群分路分片包乾、上下接應、層層搜山、逐洞殲敵等手段,與敵人展開了短兵相接的戰鬥。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職員表
編劇: | 夏炎、黃健明、吳志孝 |
導演: | 田永 |
製片廠簡介
該廠於1952年攝製完成的第一部電影為軍事教育片《河川進攻》,1952年完成第一部紀錄片《荊江分洪》,1952年譯製完成第一部漢語教學片《神經系統和條件反向反射》,1955年投產第一部故事片《衝破黎明前的黑暗》,1960年完成中國第一部立體紀錄片《灕江遊記》,1982年起攝製第一部電視劇《考場》,1988年起開始攝製美術片。八一電影製片廠始建於1952年8月1日,以拍攝軍事題材影視片為主,是一個具有攝製故事片、軍事教育片、新聞紀錄片、國防科研片、電視片和電視劇等多片種生產能力的綜合性電影製片廠。
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
半個多世紀以來,八一廠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鞏固提高部隊戰鬥力服務的方向,大力弘揚我軍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拍攝各類題材電影作品2400餘部。其中有故事影片240餘部:從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衝破黎明前的黑暗》《柳堡的故事》《英雄虎膽》《永不消逝的電波》《回民支隊》《戰上海》《林海雪原》《地道戰》《野火春風斗古城》到七八十年代的《閃閃的紅星》《歸心似箭》《四渡赤水》《風雨下鐘山》《巍巍崑崙》,直至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革命歷史題材戰爭巨片《大決戰》《大轉折》《大進軍》的誕生——波瀾壯闊的革命戰爭,異彩紛呈的電影畫面,熠熠生輝的銀幕形象,為中國乃至世界電影畫廊增添了光輝一頁。
進入新世紀,八一廠又攝製完成了《衝出亞馬遜》《驚濤駭浪》《驚心動魄》《情暖萬家》等一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故事影片。尤其是近年來,在配合黨和國家中心工作及重大慶典紀念活動中屢有建樹: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時,推出了《太行山上》、《八路軍》;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時,推出了《我的長征》、《雄關漫道》;在紀念建軍八十周年時,推出了《八月一日》、《士兵突擊》等一系列屢獲大獎的優秀影視作品,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
“用光影寫史,為軍旗增輝”,是八一電影人的崇高使命和神聖職責。隨著電影產業化進程的逐步推進,曾經締造了無數輝煌與榮耀的八一廠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八一廠一定會奮發努力,始終不渝的堅守主流文化陣地,堅持繁榮先進文化,建設和諧文化。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謳歌英雄,展示崇高,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推出更好更多的優秀作品,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譜寫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