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武漢大學心理學教授肖勁松認為,照鏡子與真實長相確實存在一定差距,這是基於鏡子本身和照鏡人心理而發生的。比如商場的長方形鏡子,可能會採取修正技巧,顧客會被拉長、變高,鏡子裡光線的反射會過濾掉人的皺紋、暗瘡,這樣真會讓人像變漂亮;從心理上講,在心情較好的情況下,人在看到和自己本身不太一樣的形象時,會主觀認為,鏡中的自己更好看。
網路熱議

儘管眾網友各抒己見,感嘆容顏經不起考驗,也有網友對這一說法表示懷疑,認為不靠譜。
專家解釋
南京市第一醫院心理專家王軍認為,照鏡子被美化其實是種自我暗示,而照鏡子是否美化了自己跟兩大因素有關,一是當時的心態,二是跟照鏡子的動機。
鏡子裡看到的美醜,除了真實長相外,跟人的情緒其實非常有關係,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人在高興、喜悅時,一切都是美好的。相反,如果是個抑鬱症患者,在他的眼裡,什麼都是灰色的,壓抑的,無法想像鏡子裡看自己會好看的。
從這個意義上講,讓自己變得好看就與心理的一種自我暗示有關,因為每個人都是希望鏡子裡的自己能好看點,就這樣給了自己一種暗示與意念,所以照出來的比真人好看,至於鏡子能美化30%則沒法衡量。
現象解讀

相機拍出來的雖是人的真實影像,非常“客觀”,但它也存在一個缺陷,它有自己的喜好:一般瓜子臉比鵝蛋臉上鏡,尖眼角比圓眼角上鏡,沒有肉比有肉上鏡。此外,拍照的時候,與光影、角度、表情,抓拍手法等等也關係密切。拍好了,有的人變漂亮;拍不好,沒準備好,有的人變醜不願意拍。而不論美醜其實都是一種“失真”。
而鏡子是立體的,貌似客觀公正,但它也有缺陷,在於其是虛像。比如,你閉上左眼,在別人眼裡看到的卻是右邊,而鏡子裡看的話,卻在你自己的左邊。另外,每個人都會帶著感情和喜好去觀察,有的地方會多看幾眼有些則一掃就過。
無論是鏡子還是相機,都有其“偏好”,沒有誰能做到絕對的客觀公正。相片雖客觀,但還是要人來界定美醜,而人眼是主觀的,審美也是主觀的,這就牽涉到個人喜好。
中國移動手機報·互動百科IN詞_2013年04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