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根源
鎘大米帶來了很大的恐慌,其成因涉及方面比較多,它既是環境保護、土壤污染防治層面上的監管不達標,也是食品安全保障、市場秩序維護層面上的監管不達標。一方面,採礦企業“幾乎沒有環保設施”,重金屬排污被放任自流地進入土壤農田;另一方面,被重金屬嚴重污染的土地繼續種植大米,農民沒有收到任何來自政府方面的種植禁令。最後,重金屬超標的大米進入市場交易。
鎘污染大部分來自開礦,工業排放的鎘不是很多,主要來自冶煉廠。採礦和冶煉會導致土壤鎘污染。此外,一些肥料中也含有重金屬鎘。即使冶煉廠距離遠,其排放的廢氣擴散後也可能隨降雨落到農田中。雖然2013年工廠的重金屬排放標準較嚴格,也不排除是當地因多年來工業生產歷史,加上管理不善等原因累計造成的鎘污染。要尋找稻米鎘超標的原因,還需對當地大氣、水和土壤都進行檢測。
人體危害
鎘是一種重金屬元素,在冶金、塑膠、電子等行業非常重要,卻會對人體產生危害。鎘中毒更大的麻煩在於它的 長期性。即使停止了食用高鎘大米,腎衰症狀依然會持續。
慢性鎘中毒的症狀被命名為“痛痛病”,日本在幾十年前就注意到了它的存在。中國還沒有詳細的病例統計。在日本的上述地區,統計的成人接近兩萬(占了當地人口的絕大部分),出現了近二百病例和一百多“疑似”病例,以老年女性為主。根據研究,痛痛病的症狀主要來源於鎘對腎臟和骨骼的破壞。鎘會在腎臟中累積,最後導致腎衰竭;對骨骼的影響則是骨軟化和骨質疏鬆。長期接觸更大劑量(WHO安全線的3倍以上)的鎘還可能會導致消化道的障礙。在動物實驗中,這種劑量的鎘還顯示了對生殖和發育系統的影響。不過,對於人類是否有同樣影響,還沒有可靠數據。
鎘在腎中一旦累積到一定量,就可能損害泌尿系統。主要表現為近端腎小管功能障礙為主的腎損害,這並不致命,但可能會略微影響預期壽命。鎘對人體造成危害的前提都是幾十年長期、較大量地吸收,因此預防近端腎小管功能障礙,就可以保護受鎘污染影響的人群。
攝取標準
根據不同的攝取方式來量,鎘對健康有不同的影響。通過大米等食物攝取的,屬於“長期小劑量”。這種情況帶來的危害主要是腎臟和骨骼。WHO對鎘的安全標準就是基於對腎臟的毒性建立的,上限是每周每公斤體重7微克。這相當於一個60公斤的人,每天不超過60微克。
這個安全標準包括所有的鎘來源。除了米飯,還有其他食物和飲水。對於大米,我國的安全標準是每公斤0.2毫克。相比與日本的0.4毫克,還要更嚴格一些。這只是一個“控制標準”,並不意味著高於這個值的大米才有害,而低於它的大米就“安全”。比如說,如果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每天吃500克鎘含量為每公斤0.15毫克的大米——這樣的大米是合格的,也超過了WHO的“安全線”。如果只吃200克含量為每公斤0.25毫克的——雖然它超標了,但是總攝入量也還沒有超過“安全線”。此外,人還要吃其他食物,還要喝水,其中也還可能含有鎘。對於“鎘大米”產區的人們來說,其他來源的鎘就更不能忽視。
2013年中國報導的“鎘大米”事件中,鎘的含量最高可達每公斤1.005毫克。這個數值與日本“高鎘”地區產的大米差不多。在日本神通川和梯川流域,大米的鎘含量最高達到過每公斤1.06毫克。
鎘米現狀
中國多地大米鎘超標
2002年,農業部稻米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曾對全國市場稻米進行安全性抽檢。結果顯示,稻米中超標最嚴重的重金屬是鉛,超標率28.4%,其次就是鎘,超標率10.3%。
2007年,南京農業大學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所教授潘根興和他的研究團隊,在全國六個地區(華東、東北、華中、西南、華南和華北)縣級以上市場隨機採購大米樣品91個,結果同樣表明:10%左右的市售大米鎘超標。他們的研究發表於《安全與環境》雜誌。多位學者表示,基於被污染稻田絕大多數不受限制地種植水稻的現實,10%的鎘超標稻米。 中國年產稻米近2億噸,10%即達2000萬噸。
2008年南京農大潘根興團隊在全國多個縣級以上市場隨機採購樣品,結果表明10%左右的市售大米鎘超標。
2008年4月,研究小組從江西、湖南、廣東等省農貿市場隨機取樣63份,實驗結果證實60%以上大米鎘含量超過國家限值。數值如此之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南方酸性土壤種植超級雜交稻比常規稻更易吸收鎘,但此因之外,南方諸省大米的鎘污染問題仍然異常嚴峻。
針對2013年中國熱議的鎘米污染,多位專家表示,土壤鎘污染主要來自採礦、冶煉行業,工廠排放廢氣中含有鎘,可能會通過大氣沉降影響較遠的地方。
2013年5月,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抽檢結果顯示,在對18個批次的大米及米製品抽檢後,監管部門發現有8個批次被發現鎘含量超標,比例高達44.4%。而在以種植水稻為主的廣西思的村,不少村民已具有疑似“骨痛病”初期症狀。
2013年5月,湖南省攸縣3家大米廠生產的大米在廣東省廣州市被查出鎘超標事件經媒體披露。廣東佛山市順德區通報了順德市場大米檢測結果 ,在銷售終端發現了6家店裡售賣的6批次大米鎘含量超標;在生產環節,發現3家公司生產的3批次大米鎘含量超標;在流通環節抽檢了湖南產地的大米。在抽檢的27家雜貨鋪、食品店、購物中心中,共有6家店裡的大米鎘超標。這6家店裡的鎘超標大米都是湖南大米。另外,在生產環節,順德市監局還查出了一批原料來自江西、廣東樂昌,而在順德加工的鎘超標大米。在6家被公布的大米生產廠家中,有3家來自湖南攸縣。攸縣歷來是湘東糧倉,農業大縣。
2013年5月16日,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其網站公布了2013年第一季度抽檢結果。此次抽檢大米及米製品的合格率最低,抽檢的18批次中只有10批次合格,合格率為55.56%。不合格的8批次原因都是鎘含量超標。
2013年從5月19日開始,攸縣已經召集農業、環保等多個政府部門組成調查組對此展開調查。3家被曝大米鎘超標的生產廠家被要求停產待查。
2013年5月29 日湖南省對曝光的生產企業首次回應了鎘大米事件,表示對加工單位進行了專門檢查,對庫存糧食加強了監測,強調湖南省絕大部分糧食及加工產品是安全的,尤其是畜禽水產品、蔬菜、水果等農產品質量合格率多年穩居全國前列。
鎘大米事件爆發後,一度造成 北方粳米銷量增價格漲,東北大米“一夜爆紅”,銷量大增。黑龍江省農委來穗推銷東北大米。原本5月份是東北水稻、大米銷售淡季,但是廣州的鎘米風波使黑龍江省的使大米外銷趨熱,黑龍江省各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外銷量同比增長30%以上。 進口大米銷量大增,廣州各大糧油批發市場,被爆鎘超標的湖南大米、江西大米等難尋蹤影,相反生長於北方的東北大米等受到市民追捧。越南米、泰國米和巴基斯坦白米的銷量也相應有所增長。
污染範圍
中國稻米重金屬污染以南方秈米為主,尤以湖南、江西等省份為例。,重金屬污染占10%左右的可能性較大。其中,受鎘污染和砷污染的比例最大,約分別占受污染耕地的40%左右。中國的重金屬污染在北方只是零星的分布,而在南方則顯得較密集,在湖南、江西、雲南、廣西等省區的部分地方,則出現一些連片的分布。如果陳同斌的估計屬實,以中國18億畝耕地推算,被鎘、砷等污染的土地近1.8億畝,僅鎘污染的土地也許就達到8000萬畝左右。這些污染區多數仍在種植稻米,而農民也主要是吃自家的稻米,被重金屬污染的稻米還流向了市場。
污染地區
•四川德陽地區
中國地質大學2008年研究顯示,綿竹、什邡等地居民大米、小麥鎘攝入量超標2倍至10倍。
•廣西陽朔興坪鎮
多位村民疑似“骨痛病”初期症狀。
•廣東大寶山礦區
中山大學2010年研究顯示,21個水稻品種鎘超標率達100%。
•湘西鳳凰鉛鋅礦區
中國科學院地理所2008年研究表明,稻米鉛、砷污染嚴重。
•湖南株洲馬家河鎮新馬村
稻米鎘污染主要來自一公里外的湘江。
•浙江遂昌
浙江麗水衛生防疫站1987年研究顯示,遂昌金礦附近污染區稻米鎘含量嚴重超標。
•江西大余鎢礦區
•江西有色地質4隊1997年研究顯示,水稻鎘超標。
解決方法
中國人很難不吃米飯。對於非“高鎘”地區的人們來說,問題可能不是那么嚴重。根本的解決途徑還是工業污染的治理,迫切的需要則是廣泛嚴格地檢測食物以及飲水中的鎘含量,並且及時處理與公布。對於消費者來說,保護自己的可行途徑是增加食譜的多樣化,減少對大米(尤其是單一來源的大米)的依賴。此外,根據日本的統計,鈣和維生素D缺乏的人群,對鎘過量也更加敏感。所以,保證自己的食譜中有充足的鈣和維生素D,可能有助於增加對鎘的抵抗力。
南京農業大學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所教授潘根興建議,為降低食品中某些元素對人體的危害程度,主動而廣泛攝入各種食品尤為重要,人們應當更加“雜”地取食,“在無法立即消除大米中鎘含量較高傾向的情況下,比如多吃些海產品、豆類產品、瓜子等含鋅量較高的食品,以‘拮抗’食品中含量過多的鎘,降低患病的危險。同時,南方人應該搭配多吃北方食品”。
部分大米鎘超標只是農業生產現在面臨的諸多嚴峻問題之一。針對水稻等作物栽培過程中,農藥、化肥、水資源大量消耗和使用,嚴重污染環境,嚴重消耗能源等弊端,需要整合目前國內外最新的水稻分子生物學的研究成果,採用包括 轉基因 技術在內的現代生物技術與傳統育種手段相結合的策略,聚合大量有利基因,培育優良品種,對水稻抗病蟲、抗旱抗逆、營養高效利用、高產、優質等五大性狀進行全面改良,培育水稻新品種,做“少打農藥、少施化肥,節水抗旱,優質高產,保護環境”的綠色超級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