銊

銊,為斧之由來,以時代論則為同時,以形式論亦正彷佛。斧桿末端無鑽,故三十六法中無點逗各法也;銊則亦如槍桿,末端有三尖之鑽,以備匆忙時作點格之用;至其餘之搆造,則完全與斧相同,重量亦彷佛。斧之與銊,亦猶槍之與矛,箭之與弩,形式之不同者,僅毫釐問耳;至其功能,亦不甚判別,故能得三十六法之精髓者,銊斧可並用也。

基本信息

銊

古代兵器名

銊為斧之由來,以時代論則為同時,以形式論亦正彷佛;書曰:「王左杖為銊,注銊大斧也。」按此可見斧銊本無甚巨大之分當,惟銊與斧,如完全相同,何不徑名之曰大斧,而必名之為銊,此顯見其相似而不能相混也。銊頭較斧大三之一,桿端比斧多一矛頭,長約一尺六寸,故銊桿長於斧桿者亦尺六七寸;斧桿末端無鑽,故三十六法中無點逗各法也;銊則亦如槍桿,末端有三尖之鑽,以備匆忙時作點格之用;至其餘之搆造,則完全與斧相同,重量亦彷佛。斧之與銊,亦猶槍之與矛,箭之與弩,形式之不同者,僅毫釐問耳;至其功能,亦不甚判別,故能得三十六法之精髓者,銊斧可並用也。
劉熙釋名·釋兵》:「銊,豁也。所向莫敢當前,豁然破散也。」(釋名未見)
春秋、戰國時,銊出土較多,但已漸失其戰器性質,而變為儀仗飾品及明堂禮樂舞蹈之用。這是因為刀劍廣泛套用在戰場,而使笨重的銊退伍了。

相關條目

褐鱗木屬

酸腳桿屬

谷木屬

耳藥花屬

尖子木屬

異藥花屬

偏瓣花屬

拼音是hui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