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義
1. 古代王后的祭服。 2. 古代朝服的蔽膝。
部首筆畫
部首:衤
部外筆畫:4
總筆畫:9
五筆86:PUFH
五筆98:PUFH
倉頡:LQS
筆順編號:452341152
四角號碼:35227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8886
字形結構
繁體字:褘
漢字首尾分解:衤韋 漢字部件分解:衤韋
筆順編號:452341152
筆順讀寫:捺折豎撇捺橫橫折豎
例詞
①díhuī
翟褘(翟褘)
即翟衣。 清 趙翼 《鄴城懷古》詩:“最是可憐西去後,青裙換卻翟褘紅。”參見“ 翟衣 ”。
②fù huī
副褘(副褘)
王后的首飾和上服。《禮記·祭義》:“歲既單矣,世婦卒蠶,奉繭以示於君,遂獻繭於夫人。夫人曰:‘此所以為君服與。’遂副褘而受之,因少牢以禮之。”《禮記·
明堂位》:“君卷冕立於阼,夫人副褘立於房中。” 鄭玄 註:“副,首飾也……褘,王后之上服。”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申集下】【衣部】褘·康熙筆畫:15·部外筆畫:9
《唐韻》許歸切《集韻》《韻會》吁韋切,音暉。《玉篇》後祭服也。《禮·玉藻》王后褘衣。《釋名》王后之上服曰褘衣,畫翟雉之文於衣也。伊洛而南,雉青質五色備曰翬,鷂翬畫鷂雉之文於衣也。
又《篇海》雨非切,音韋。《類篇》與幃同,囊也。《爾雅·釋器》婦人之褘謂之縭。《注》卽今之香纓也。褘邪交落帶繫於體,因名為褘。
又《類篇》蔽膝也。《揚子·方言》蔽膝,江淮之間謂之褘,或謂之袚,自關而東謂之蔽膝。
又美也。《張衡·東京賦》漢帝之德,侯其褘而。
又《唐韻古音》與委通。《王應麟·詩考》褘隋卽委蛇,出《韓詩內傳》。《漢衛尉衡方》褘隋在公。
又音猗。人名。《前漢·王子侯表》安侯褘嗣。
又音鞠。《禮·玉藻》再命褘衣。《注》褘讀為鞠。
拼音是hui的漢字
拼音是hui的漢字共有150個,如下: |
繪|回|會|灰|揮|匯|輝|毀|悔|惠|晦|徽|恢|穢|慧|賄|蛔|諱|卉|燴|誨|彗|琿|蕙|喙|恚|噦|暉|隳|麾|詼|蟪|茴|洄|虺|薈|繢|僡|儶|匯|叀|嘒|噅|噕|噦|嚖|囘|囬|圚|婎|媈|孈|寭|屷|幑|廻|廽|彙|彚|徻|恛|恵|憓|懳|拻|揮|撝|暉|暳|會|椲|楎|槥|橞|檅|檓|櫘|毀|毇|沬|泋|洃|湏|滙|潓|濊|瀈|灳|烜|烣|煇|煒|燬|燴|獩|琿|璤|璯|痐|瘣|眭|睢|睳|瞺|禈|穢|篲|繢|翽|翬|翬|翽|蒐|蔧|薈|薉|藱|蚘|蛕|蜖|褘|褘|詯|詼|誨|諱|譓|譭|譿|豗|賄|輝|迴|逥|違|銊|鏸|鐬|闠|闠|靧|韋|韢|頮|顪|餯|鮰|鰴|鼿|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