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野桐白粉菌
拉丁學名ErysiphemallotiZ.X.Chen&Gao
參考文獻ActaMycol.Sinica.3:75.1984.
形態描述
菌絲體葉的兩面生,但以葉背為主,亦生葉柄上,消失至近存留,形成薄而無定形的不明顯白色斑片;分生孢子桶-柱形至近柱形,27.9-40.6×13.9-17.8μm;子囊果散生至近聚生,葉背為主,往在沿著大、小葉脈分布,暗褐色,扁球形,直徑(65-)75-85(-98)μm
,壁細胞不規則多角形,直徑6.3-15.3μm;附屬絲5-25根,一般不分枝,較少有短的分枝,彎曲,有時作曲折狀。硬挺,在同一個子囊果上長短差別較大。長度約為子囊果直徑的0.7-6倍,長55-520μm,一般下部較粗,上部漸細,頂端往往尖形,寬(5.1-)6.3-7.6(-8.9)μm,薄壁,基部稍厚,在全長上較明顯地粗糙,0-4(-7)個隔膜,下半部褐色,向上漸淡,頂端近無色;子囊3-4(-5)個,近卵形、不規則卵形,壁中等厚,有短柄至近無柄,45.7-66.0×30.5-40.6μm;子囊孢子(3-)4-5個,橢圓-卵形,淡黃色,15.3-20.3×10.2-12.7μm。
中國分布
連氏野桐MallotuslianusCroiz.:福建武夷山(44238等模式)。
世界分布
中國、日本。
討論
大戟科上的Erysiphe,我國已報導的僅Erysipheacalyphae(Tai)Zheng&Chen(=UncinulaacalyphaeTai)一種[鄭儒永、陳桂清(Zheng&Chen,1981c)]。國外曾在多屬植物上以不同名稱報導過,但除ErysiphejatrophaeDoidge一種(Doidge,1948)外,其他均屬可疑名稱。Erysiphejatrophae的附屬絲很短,長度不超過子囊果直徑的一半,子囊和子囊孢子數目分別為2-3(-4)和4-6個,與Erysiphemalloti不同。
與其他科上的Erysiphe比較,最接近的是馬桑科上的ErysiphecoriariicolaZheng&Chen,但二者寄生在不同科的寄主上,Erysiphecoriariicola的子囊孢子大小為20-28×13-18μm,附屬絲較短;而Erysiphemalloti的子囊孢子大小為15.3-20.3×10.2-12.7μm,附屬絲較長,兩者是不同的。
丹田誠之助和野村幸彥(1978)曾自日本的同屬不同種寄主(MallotusjaponicusMull.-Arg.)上報導過Erysiphesp.。從描述看,它與中國的首完全一致。
盤點白粉菌目(一)
白粉菌目(Erysiphales)是真菌門(Eumycota)、子囊菌亞門(Ascomycotina)的1目。白粉菌目通常被歸入不整囊菌綱(Plectomycetes)或核菌綱(Pyrenomycetes)。一般認為該目只有白粉菌科1科,本期盤點白粉菌目的第一批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