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芍藥白粉菌
拉丁學名ErysiphepaeoniaeZheng&Chen
參考文獻Sydowia34:300.1981.
同物異名Erysiphepolygonisensuauct.nonDC.:Tai,Bull.ChineseBot.Soc.1:12.1935.p.p.;Tai,SyllogeFungorumSinicorum.p.137.1979.p.p.
形態描述
菌絲體葉的兩面生,以葉背為主,亦生葉柄上,消失或存留,展生並在最後鋪滿全葉;分生孢子柱形,27.9-48.3×10.6-17.8μm;子囊果散生,或聚生至散生,暗褐色,扁球形,直徑(87-)94-108(-118)μm,壁細胞不規則多角形,直徑7.5-22.9μm;附屬絲9-28根
。扭扭曲曲,形狀極不規則,枯枝狀,不規則地分校多次,常常有許多短的分枝,互相纏結,長度約為子囊果直徑的0.5-1.5倍,長50-165μm,粗細不勻,寬(4.4-)5.0-7.5(-8.8)μm,壁薄,粗糙,無隔膜,褐色,向上漸淡,或黃色;子囊(3-)4-6(-7)個,卵形、不規則卵形、廣卵形或近球形,短柄或近無柄,(53.3-)58.4-71.1(-77.4)×(30.5-)35.6-43.2(-50.0)μm;子囊孢子(2-)3-5(-7)個,卵-橢圓形、長卵形,黃色,有時有一個大油滴,18.9-25.4×10.2-12.7(-13.2)μm。
中國分布
芍藥PaeonialactifloraPall.:山西太原(40269);遼寧鐵嶺(40270)。
草芍藥PaeoniaobovataMaxim.:四川大巴山(40271主模式)。
據戴芳瀾(1979),這個種(在‘ErysiphepolygoniDC',名下)在吉林省亦有分布。
世界分布
中國,還有歐洲的一些國家。
討論
本菌以附屬絲形態獨特(見圖48)與毛茛科的已知種ErysipheaquilegiaeDC.var.aquilegiae和ErysipheaquilegiaeDC.var.ranunculi(Grev.)Zheng&Chen不同,與其他科上的所有本屬白粉菌亦不相同。
Paeonia上的Erysiphe有過多次報導。國外方面,Salmon(1900a)在ErysiphepolygoniDC.Blumer(1967)在ErysipheranunculiGrev.,Homma(1937)在ErysipheaquilegiaeDC.的寄主名單中都包括有這個屬的寄主。我國採到的3號Paeonia標本都明顯不是上述一些種中的任何一種。國內方面,戴芳瀾(Tai,1935)和岩垂悟、佐佐木三郎、內藤中人(1943)亦曾在ErysiphepolygoniDC.的寄主名單中包括有Paeonia屬植物。岩垂悟等人鑑定時所依據的標本已不復存在,戴芳瀾所依據的標本(40270)則還保存在我們的標本室內,它與Erysiphepolygoni完全不同而與我們上面所引證的另外兩號標本(40269,40271)完全一致,應系一個獨立的種。
盤點白粉菌目(一)
白粉菌目(Erysiphales)是真菌門(Eumycota)、子囊菌亞門(Ascomycotina)的1目。白粉菌目通常被歸入不整囊菌綱(Plectomycetes)或核菌綱(Pyrenomycetes)。一般認為該目只有白粉菌科1科,本期盤點白粉菌目的第一批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