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菌屬

白粉菌屬是隸屬於白粉菌目的真菌物質,菌絲體表生,分生孢子成串或單生,主要分布地區不詳。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白粉菌屬 
拉丁學名ErysipheDC.:Fr. 
參考文獻Fl.Franc.2:272.1805. 
同物異名UncinulaLév.,Ann.Sci.Nat.III.15:151.1851.p.p.
MicrosphaeraLév.,Ann.Sci.Nat.III.15:154.1851.p.p.
ErysiphellaPeck,XXVIII.Rep.N.Y.StateMus.26:63.1874.
ErysiphopsisHalst.,Bull.TorreyBot.Club26:594.1899.
TyphulochaetaIto&Hara,Bot.Mag.Tokyo29:20.1915.p.p.
OrthochaetaSaw.,Descript.Catal.TaiwanFungiVII:22:1943.nom.illegit.
SalmonomycesChidd.,Sydowia13:55.1959.
IschnochaetaSaw.,Descript.CatalTaiwanFungiXI.16.1959.nom.illegit. 

形態描述

菌絲體表生,在寄主植物的表皮細胞內形成吸;分生孢子形成在分生孢子梗上,成串或單生,無色,單胞,無纖維體;Oidium類型。子囊果無孔口,扁球形,有外壁、內壁之分,互相不脫離;附屬絲一般菌絲狀,簡單或不規則地分枝一至數次,頂端鈍圓至尖;子囊多個,成束;子囊孢子單胞,無色至淡黃色。  

討論

Erysiphe在整個白粉菌科中是最低等的一個屬,白粉菌科的其他許多屬都是直接地或間接地從它演化而來的。因此,在這個屬內包括一些形態上比較多變並與它自己屬內的典型種稍有不同的類型是可以理解的和應該認為是合理的。
基於上述原因,我們將本屬與其他屬之間的一些過渡類型,在它們不具備成為獨立的新屬的條件時,包括在本屬之內。如同時具有典型的Erysiphe類型和Uncinula類型附屬絲的ErysipheabeliaeZheng&Chen;介乎Erysiphe和Uncinula兩之間的Erysipheacalyphae(Tai)Zheng&Chen,ErysipherabdosiaeZheng&Chen,ErysiphethermopsidisZheng&Chen;介乎Erysiphe,Uncinula和Typhulochaeta三屬之間的Erysiphekoelreuteriae(Miyake)Tai;以及介乎Erysiphe與Microsphaera之間的ErysiphepuerariaeZheng&Chen和ErysiphetrifoliiGrev.等等。所有這樣的一些種,我們都把它們保留在本屬之內。
不久前,Braun(1981a)將Erysiphehyperici(Wallr.)Blum.和ErysiphetrifoliiGrev.轉到Microsphaera屬內分別成為MicrosphaerahypericacearumBraunnom.nov.和Microsphaeratrifolii(Grev.)Brauncomb.nov.。除它們的個別附屬絲頂端可以分叉外。其主要根據是它們的子囊果是略作腹背向的。其實,Erysiphehyperici的附屬絲很少在頂端分叉,像它的情況在Erysiphe屬內比比皆是;Erysiphetrifolii雖有個別的附屬絲可在頂端雙叉狀分枝1-2(-3)次,但究屬少數,而且附屬絲是菌絲狀的;這兩個種都應留在Erysiphe屬內。至於子囊果的腹背向問題,這不是一個界線很清楚的性狀,實際上存在著各種過渡的類型,用它來分屬意義不大。
ErysiphegraminisDC.這個種,它的分生孢子梗基部球形膨大,子囊果組織也與Erysiphe屬的不同,我們同意Speer(1974a)為它成立Blumeria屬,把它轉入此屬成為Blumeriagraminis(DC.)Speer並排除在Erysiphe屬之外的意見。
在我們的Erysiphe屬分類中,我們不準備採取先分組後分種的作法。Blumer(1933,1967)在屬下按分生孢子類型分為4個組,這種分法比較自然,但是從實用的觀點出發,就不如不分組而直接分種更為方便。還有一些作者,如Braun(1978d,1981a)在屬下分組,在組下又分亞組,實在沒有必要。因為Erysiphe屬的種不多,直接分種並不困難。其次,白粉菌的無性型和有性型往往在不同的季節里先後形成,在同一個標本上往往看不到兩者同時存在,特別是一些保藏較久的標本,很難看清分生孢子的類型,屬下如果先按分生抱子類型來分組反而會給鑑定帶來困難。
本屬是白粉菌科中寄主植物種類最多的一個屬,但已報導的及被承認的種數卻很少。據文獻記載,這個屬已報導的寄主至少包括80科近600屬,而一些較重要的專著或地方志中記載的Erysiphe屬的種數則分別為:Salmon(1900a),8種1變種;Jorstad(1926),4種;Homma(1937),7種;Sandu-Ville(1967),27種;Junell(1967a),35種;Blumer(1967),31種;Parmelee(1977),6種;戴芳瀾(1979),5種。實際上全世界估計應在100種和變種左右。在我們所研究過的中國材料中,發現本屬有性型的寄主總計35科112屬,除其中4屬——紫堇屬Corydalis(罌粟科),mang牛兒苗屬Erodium和老鸛草屬Geranium(mang牛兒苗科),以及紫珠屬Callicarpa(馬鞭草科),或因材料太少或因材料不成熟未予描述外,其餘33科108屬237種和變種的寄主上共描述了Erysiphe的56種和5變種。其中已先後發表的新種22個、新變種5個、新組合2個、修改描述1個、我國新記錄9個,我國寄主新記錄1科(馬桑科*)24屬(Abelia、Agastache,Angelica,Caltha,Coptis*,Coriandrum,Coriaria*,Dipsacus,Echinops,Erigeron,Firmiana*,Lagopsis*,Macleaya,Oenanthe*,Papaver,Pueraria*,Pulsatilla*,Rhaponticum*,Rorippa*,Salvia,Stachyopsis*,Stachys,Thermopsis,Thymus),其中有*號者同時是本屬的世界寄主新記錄。
儘管Erysiphe的已知種的寄主絕大多數是草本植物,但在我國找到了許多寄生在木本植物上的種類。 

盤點白粉菌目(一)

白粉菌目(Erysiphales)是真菌門(Eumycota)、子囊菌亞門(Ascomycotina)的1目。白粉菌目通常被歸入不整囊菌綱(Plectomycetes)或核菌綱(Pyrenomycetes)。一般認為該目只有白粉菌科1科,本期盤點白粉菌目的第一批次。
球鉤絲殼屬
禾本科布氏白粉菌
節絲殼屬
馬兜鈴叉絲殼
多孢穆氏節絲殼
木通叉絲殼
叉絲殼屬
薔薇波絲殼
波絲殼屬
傘形科內絲白粉菌
旱金蓮內絲白粉菌
賴氏離壁殼
玄參科內絲白粉菌
綿毛離壁殼
芸香科內絲白粉菌
毛茛科內絲白粉菌
蓼科內絲白粉菌
錦葵科內絲白粉菌
豆科內絲白粉菌
胡頹子科內絲白粉菌
菊科內絲白粉菌
藜科內絲白粉菌
鳳仙花科內絲白粉菌
內絲白粉菌屬
武夷頂叉鉤絲殼
頂叉鉤絲殼屬
離壁殼屬
穆氏節絲殼
小檗叉絲殼
小檗生叉絲殼
釣樟叉絲殼
粉狀叉絲殼
韃靼內絲白粉菌
豬毛菜內絲白粉菌
鐵莧白粉菌
毛蕊花白粉菌
纈草白粉菌
蕁麻白粉菌
車軸草白粉菌
黃華白粉菌
山礬生白粉菌
污色白粉菌
錫金白粉菌
六道木白粉菌
接骨木白粉菌
厚壁接骨木白粉菌
蔊菜白粉菌
粗壯白粉菌
香茶菜白粉菌
白粉菌屬
蓼白粉菌
豌豆白粉菌
冷水花白粉菌
芍藥白粉菌
野桐白粉菌
博落迴白粉菌
狼紫草白粉菌
補血草白粉菌
欒樹白粉菌
瑙梯白粉菌
金絲桃白粉菌
天仙子白粉菌
華陰白粉菌
本間白粉菌
獨活白粉菌
細雅白粉菌
胡枝子白粉菌
大豆白粉菌
豬殃殃白粉菌
鼬瓣花白粉菌
梧桐白粉菌
淫羊藿白粉菌
褐絲淫羊藿白粉菌
扁亮白粉菌
琉璃草白粉菌
葫蘆科白粉菌
十字花科白粉菌
無色克魯白粉菌
馬桑生白粉菌
雙叉鏇花白粉菌
鏇花白粉菌
菊科白粉菌
紫荊白粉菌
班氏白粉菌
小二孢白粉菌
甜菜白粉菌
秋海棠白粉菌
球鉤絲殼
蒿白粉菌
南芥白粉菌
毛茛耬斗菜白粉菌
耬斗菜白粉菌
沙參白粉菌
金黃白粉菌
景天白粉菌
錦帶花白粉菌
葛白粉菌
布氏白粉菌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