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綜合性醫書。三卷。清· 何書田撰,撰年不詳。何氏擅治內科雜症,本書論述中風、傷風、中寒、暑病等共56種病證(包括耳、鼻、口、齒病)的病因、證治,能融會諸家學說,著重介紹個人臨床心得。因此可以從多處看到作者的獨到見解。書中自擬經驗方頗多,並將一些病症的病因、治法編為歌訣,便於讀者學習。現有光緒刻本,1936年東亞書局鉛印本。後編入《三三醫書》中。
內容
《醫學妙諦》一書,分門別款,計七十六章,每章引《內經》、《靈樞》、《素問》及諸名家各種方書,論證根柢、精審不磨之言為宗旨焉。病因治法編為七言歌括,詞意秩然有序。醫者意也,意之所注,往往如期而中。夫醫之書多矣,自神農嘗百草療病,而後歧伯之刀圭,伊芳尹之湯液,暨乎漢唐,歷宋元明,以迄於今,醫書增至千百餘種。神明變通,悉可隨機而應。第卷帙繁多,學人限於知識,如何口誦心維,此醫書之所以難得佳本也。青浦何書田先生,本儒者,精於軒歧,手著《醫學妙諦》一書,分門別款,計七十六章,每章弓《內經》、《靈樞》、《素問》及諸名家各種方書,論證根柢、精審不磨之言為宗旨焉。病因治法編為七言歌括,詞意秩然有序。後列各症條款,套用方藥,加之參論,朗若列眉,為家塾讀本也。嘉定陳墨蓀少尉,醫承世業,學有淵源,更師事先生之嗣平翁同游講貫,精通《靈》、《素》百家,今三折肱矣。此書經鹹豐庚申兵燹,已多散佚,墨蓀參互考證,缺者補之,復完全帙數。十年來憑此編為人治病,歷歷中肯,百不失一,真枕中秘也。不欲自秘,將付剞劂氏而郵書問序於余。余素昧醫理,公餘退圃,翻閱各種方書,略知梗概。今觀是書,簡而不遺,要而不繁,初學之士熟習而深思之,於以上溯源流,進觀堂奧,不難契靈蘭之妙諦而參金匱之鴻文也。
作者
何其偉,字韋人,又字書田,晚號北乾山人,其子長浩,字鴻舫。父子皆清代名醫,住趙巷北乾山麓。何氏為累世名醫,上世居青龍,後遷奉賢,晚年移居福泉山麓。曾祖何王模再徙青浦,還居北乾山。父世仁醫術高明,遠近就醫者極多,所居乾山草堂,門前舟車恆塞,衢巷不通。其偉幼解四聲,長通六義,以婁縣莊師洛和本邑王昶為師,詩效陸游。以詩文與當世名流交,醫能世其傳。林則徐巡撫江蘇,患軟腳病,曾延何其偉診治,不數日霍然而愈。何之居室以“七榆草堂”名(古人常以“五桂”“三槐”為堂名,以志隱德),但何其偉不落俗套,不以德自許——以榆適當門數七而名之。林則徐嚴禁鴉片,其偉為其研訂十八味戒菸方,救人無數。林為此贈對聯:“橘井活人真壽客,乾山編集老詩豪”。晚年移居重固鎮。清道光十七年十二月病歿,終年64歲。著有《乾山草堂詩稿》 、 《忝生齋文稿》 、 《北乾山人醫案》 、 《醫人史傳》 、 《救逆良方》 、 《醫學源流論》等,還參與輯刻明末陳子龍遺著《陳忠裕公全集》 。七榆草堂遺蹟已難尋,然何家於河西街行醫處尚可辨認。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十二)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