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戰爭

楚漢戰爭

漢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五年(前202年)十二月,項羽、劉邦為爭奪政權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戰爭。歷時四年多,最後劉邦取得了勝利,建立了漢朝。

基本信息

背景

在秦末農民大起義過程中﹐陳勝犧牲後﹐劉邦集團和項羽集團成為反秦武裝的兩支主力(見陳勝﹑吳廣起義)起義。秦二世三年(前207)﹐劉邦﹑項羽相繼率兵入關﹐推翻秦王朝。按照原來楚懷王的約言“先入定關中者王之”﹐劉邦先入鹹陽﹐理應王關中﹐但項羽自恃功高﹐企圖獨霸天下。正月﹐項羽陽尊懷王為義帝﹐徙於郴。二月﹐分天下王諸將﹐自立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分封十八路諸侯﹐即以劉邦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章邯為雍王﹐都廢丘﹔司馬欣為塞王﹐都櫟陽﹔董翳為翟王﹐都高奴﹔魏豹為西魏王﹐都平陽﹔申陽為河南王﹐都洛陽﹔韓成為韓王﹐都陽翟﹔司馬卬為殷王﹐都朝歌﹔趙歇為代王﹐都代﹔張耳為常山王﹐都襄國﹔英布為九江王﹐都六﹔吳芮為衡山王﹐都邾﹔共敖為臨江王﹐都江陵﹔韓廣為遼東王﹐都無終﹔臧荼為燕王﹐都薊﹔田市為膠東王﹐都即墨﹔田都為齊王﹐都臨淄﹔田安為濟北王﹐都博陽。另封陳餘三縣之地﹐梅鋗為十萬戶侯。

楚漢戰爭地圖楚漢戰爭地圖

項羽進入鹹陽後大肆燒殺搶掠﹐加上封章邯等秦降將為王﹐使他失去了關中秦民的支持﹔不都關中而都彭城﹐也使他失去了戰略上的有利地勢﹔特別是關東屢經戰亂﹐經濟殘破﹐使他日後不可能建立一個鞏固的後方﹔至於分封諸侯王﹐更是項羽在政治上所犯的一個嚴重錯誤﹔他貶義帝於江南﹐遷劉邦於巴蜀﹐徙故王於惡地﹐王親信諸將於善地﹐挑動和加劇了各路諸侯之間的權力紛爭﹐並且迅速激化了他與劉邦之間的矛盾。
劉邦被徙封漢王后﹐本想立即發兵攻楚﹐但蕭何等人從楚漢雙方的實力出發﹐主張以漢中為基地﹐養民招賢﹐安定巴蜀﹐然後收復三秦。劉邦採納了這一建議﹐於漢元年夏四月經棧道往南鄭﹐又聽從張良的計策﹐燒絕所過棧道﹐表示沒有東向爭奪天下之意﹐以此迷惑項羽。但是﹐三個月後﹐劉邦乘田榮起兵反楚的有利時機﹐決策東向﹐終於爆發了楚漢戰爭。

過程

項羽分封諸侯後即罷兵回歸彭城。不久﹐田榮起兵反楚﹐於漢元年五月迎擊田都﹐殺田市﹐自立為齊王﹐並且以彭越為將軍。彭越於七月擊殺濟北王田安。田榮並王三齊之地﹐命彭越擊楚﹐並以兵援助陳余襲擊常山王張耳﹐迎故趙王於代復為趙王。齊﹑趙和彭越的起兵﹐對西楚構成直接威脅。為了制止事態的擴大﹐項羽先派蕭公角將兵迎擊彭越﹐結果大敗﹐不得不調遣主力擊齊﹐以穩定局勢。當時僻處巴蜀的劉邦乘項羽無暇西顧之際﹐聽從韓信等人的計議﹐於八月出故道﹐擊降章邯﹑司馬欣和董翳﹐迅速還定三秦﹐繼續東進。
楚漢戰爭之始﹐項羽即在戰略上陷於兩線作戰的不利處境。他認定齊地的田榮為心腹之患﹐而張良也致書項羽說:“漢王失職﹐欲得關中﹐如約即止﹐不敢東。”又以齊﹑梁的反書移交項羽說:“齊欲與趙並滅楚。”以致項羽無意西向﹐專注東方﹐在戰略上作出了錯誤的判斷。後來﹐項羽雖然擊殺田榮﹐復立田假為齊王﹐但由於他在齊地燒夷城廓室屋﹐虜掠老弱婦女﹐激起齊民的反抗﹐使田榮弟田橫得以收散卒數萬人﹐據城陽﹔並於漢二年夏四月立榮子田廣為齊王﹐號令齊民抗擊楚軍。楚軍主力困於齊地﹐無法脫身。劉邦乘隙降魏王豹﹐虜殷王卬。是年冬十月﹐項羽密使九江王英布等擊殺義帝。劉邦在進駐洛陽後﹐為義帝發喪﹐並遣使告諸侯﹐指責項羽放殺義帝﹐號召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之後﹐率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進據楚都彭城。
項羽得知彭城失陷的訊息後﹐立即部署諸將擊齊﹐親自率精兵三萬人回師彭城。由於劉邦為輕易取得的大捷所陶醉﹐進入彭城後﹐收其寶貨﹑美人﹐逐日置酒高會﹐因此﹐在楚軍突然襲擊下﹐漢軍五十六萬烏合之眾一敗塗地﹐士卒死傷過半﹐劉邦僅得與數十騎突圍。
彭城之戰後﹐楚漢之間的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劉邦敗退滎陽﹐諸侯皆背漢向楚。由於蕭何及時調發關中老弱未成年者補充兵力和韓信的增援﹐漢軍才得以重整旗鼓。項羽雖將戰略重點移至西線﹐但他始終未能擺脫兩線作戰的困境﹐無法越過滎陽﹑成皋一線西進。從此﹐楚漢便進入了雙方相持的階段。但是﹐從劉邦方面說﹐這種相持是積極的。相持階段一開始﹐劉邦就組建了騎兵部隊﹐有效地阻擋了楚軍的進攻﹔與此同時﹐漢軍重新調整了戰略部署﹐一方面堅守滎陽﹑成皋一線﹐一方面積極在楚軍的後方和側翼開闢新戰場。這一部署打擊了項羽在戰略上的致命弱點﹐很快收到了成效。漢二年八月至次年十月﹐韓信接連平定魏﹑代﹑趙﹑燕﹐矛頭直指齊地﹐逐漸形成包圍西楚的態勢。當時項羽主力雖然在漢三年夏四月﹑六月再度攻克滎陽﹑成皋﹐但由於劉邦採取了“高壘深塹勿與戰”的戰術﹐不僅保存了漢軍的實力﹐而且牽制了楚軍的主力。使項羽更進一步陷入兩線作戰﹐首尾不能相顧的困境。特別是項羽不能用人﹐不但韓信﹑陳平等人棄楚投漢﹐連他的重要謀士范增也得不到信用﹐這更使他在政治上﹑軍事上連連失策﹐使劉邦得以調兵遣將完成對項羽的戰略包圍。漢三年五月﹐劉邦命彭越率兵渡過睢水﹐襲殺楚將薛公﹐直接威脅彭城。八月﹐劉賈﹑盧綰將卒兩萬渡河﹐進入楚地。彭越在漢軍的協助下攻徇梁地﹐連克睢陽﹑外黃等十七城﹐完全截斷了滎陽﹐成皋一線楚軍主力的後勤補給線。於是﹐項羽不得不於九月命大司馬曹咎固守成皋﹐親自回師救援﹐奪回陳留﹑睢陽﹑外黃等十餘城。但是﹐漢四年十月﹐劉邦乘機誘使曹咎出擊﹐大破楚軍﹐收復成皋。與此同時﹐韓信也襲破齊歷下軍﹐進據臨淄﹐並於十一月在濰水消滅了楚將龍且率領援齊﹑號稱二十萬的楚軍﹐盡定齊地。項羽在正面和側翼戰場上接連遭到重大失敗﹐有生力量喪失殆盡﹐腹背受敵﹐進退失據﹐陷於漢軍的戰略包圍之中。

成皋之戰後﹐楚漢戰爭進入了最後階段。項羽日益孤立﹐糧秣得不到補充﹐韓信又繼續進兵西楚。漢四年八月﹐項羽向劉邦提出議和,楚漢約定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九月,項羽率兵東歸,而劉邦則採納張良﹑陳平的計策,乘機追擊楚軍於固陵;並且調令韓信﹑彭越等人率兵圍殲項羽,命劉賈渡淮包圍壽春,誘使楚大司馬周殷畔楚。次年十二月,項羽被圍困於垓下,漢軍四面唱起楚歌,楚軍士無鬥志;項羽率少數騎兵突圍至烏江,自刎而死。楚漢戰爭最後以劉邦奪取天下,建立漢王朝而告終。

意義

楚漢戰爭歷時3年多,戰地之遼闊,規模之巨大,用兵韜略之豐富,前所未有,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名將韓信在戰爭中顯示了其卓越的統帥才能。先還定三秦之戰、再破代、攻趙、降燕、伐齊,最後在垓下全殲楚軍,其還定三秦之戰暗渡陳倉;井陘之戰背水設陣、拔幟易幟;濰水之戰以水沖敵、半渡而擊;垓下之戰、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韜略之豐富,用兵之靈活,在中國戰爭史上寫下的光輝的篇章,亦為歷代兵家所推敬借薦。
楚漢戰爭前後進行了四年,雖然對經濟生產和廣大人民的生活帶來了不利的影響,但它換來了國家統一和社會的安定,因而是有積極意義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