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供寄遞郵件貼用的郵資憑證]

郵票[供寄遞郵件貼用的郵資憑證]

郵票,是郵政機關發行,供寄遞郵件貼用的郵資憑證。郵票是傳送者為郵政服務付費的一種形式。傳送者會將郵票貼在信件上,再由郵局蓋章消值,以用於在郵件被寄出前,證明寄郵人已支付全部或部分傳遞費用。為方便使用,郵票四周一般會打上齒孔,背面則加上一層背膠。1840年5月6日,英國發行了世界上最早的郵票。這張印著維多利亞女王浮雕像的黑色郵票面值一便士。從此,郵政有了統一的收費,真正意義的現代郵政產生了,中國第一套郵票“蟠龍”圖郵票,於1878年8月15日發行。世界上最早的郵票是黑便士,中國最早的郵票是清朝的大龍郵票。郵票的方寸空間,常體現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歷史、科技、經濟、文化、風土人情、自然風貌等特色,這讓郵票除了郵政價值之外還有收藏價值。郵票也是某些國家或地區重要的財源來源。收藏郵票的愛好叫集郵。

基本信息

定義

郵票郵票
郵票是郵政機關發行,供寄遞郵件貼用的郵資憑證。傳送者為郵政服務付費的一種形式。傳送者會將郵票貼在信件上,再由郵局蓋章銷值,以用於在郵件被寄出前,證明寄郵人已支付全部或部分傳遞費用。為方便使用,郵票四周一般會打上齒孔,背面則加上一層背膠。1840年5月6日,英國發行了世界上最早的郵票。這張印著維多利亞女王浮雕像的黑色郵票面值一便士。這就是著名的“黑便士”。從此,郵政有了統一的收費,真正意義的現代郵政產生了。郵票發行由國家管理,通常是國家主權的象徵,甚至是某些國家重要的財源來源,如列支敦斯登。郵票也是收藏品,集郵已經成為世界重要文化風潮之一。

歷史

郵票郵票出現之前

郵票郵票
在1840年郵票誕生以前,出現過有很多種郵件付費形式。巴黎郵局的佃戶讓—雅各·雷奧爾德·德·維利埃(Jean-Jacques Renouard de Villayer)在1653年發明了一種名為“付款票”(或應付票據,法語:Billet de port payé),這是與郵票類似的紙樣收費條,價值一蘇。這種付款條被面並無粘性,需要用夾子或繩帶固定在信件上。目前這種付款票已很難見到,而且流傳至現世的情況不詳。
在英國也有類似郵票前身製品。自1680年起倫敦芬尼郵局(London Penny Post)的商人威廉·杜克瓦(William Dockwra)和羅伯特·穆里發展出新的郵價統一系統,他們為發信者的郵件蓋上郵戳的做法非常受歡迎,致使當時約克公爵在郵政領域的壟斷地位岌岌可危。不過公爵向芬尼郵局施壓,迫使後者在兩年後放棄該項業務,而且被併入郵政總局。而芬尼郵局一些流傳下來的三角形郵票現在依然可在博物館見到。另外最少有四枚為私人所收藏。
19世紀初一些城市出現了所謂的“城市信封”(Stadtkuverts),也可看作為貼在信封上印刷郵票的前身。1818年薩丁島出現一蓋有郵戳的信紙,1821年前後由不列顛報紙發出的回覆卡也已經有郵戳印記。世界上第一張印有郵票的明信片是在1838年從悉尼發出的郵簡。

第一枚郵票的誕生

郵票的誕生,是由於郵資的徵收對象的改變:不再是收信人,而是發件人付費。這是一種“預付模式”(先付費後使用)。而且郵資的費用可以因此而降低,收費也變得簡單起來,通信因此走入尋常百姓家。
早在1836年來自盧布爾雅那奧地利人勞倫斯·科師爾(Lovrenc Košir)向奧地利政府提出建議,引入郵票簡化郵政服務。蘇格蘭書商詹姆斯·查門斯(James Chalmers)在1838年遞交了類似的建議。建議可能為羅蘭·希爾所採納,而後者在1835年受不列顛政府委託去對郵政進行改革。希爾因此成為郵票使用的倡導人。
在19世紀早期,郵資是按郵件送遞路程遠近和信件紙張數量分別逐件計算的,即“遞進郵資制”,費用由收件人支付。按照規定,郵程在15英里之內收費4便士;20英里內收費5便士;300英里內收13便士……除此之外,按照郵遞條件還會另加郵資。郵資非常昂貴。據記載,一封從倫敦到愛爾蘭的信件就要花費一個鐵路工人一個月工資的兩成。如此高昂的郵資不僅平民望而卻步,連國會議員也難以承受,為此國會竟決定議員可享有免費郵件。結果一些議員將這些免費郵件大肆贈送給親朋好友,免費郵件竟占郵件總數的75%,郵政部門因此虧空嚴重。而民間也想盡辦法逃避郵資,諸如請人代送或拒絕收件等方法層出不窮。
數學家羅蘭·希爾於1837年2月22日出版了一本名為《郵政改革—其重要性與現實性》的書籍,主張取消郵件免費特權,在英國本土郵件重量只有低於0.6盎司一律只收1便士的改革方案,並且由寄件人預付郵資,還提出用一種印刷精美的郵政用品來預付郵資,引起廣泛迴響。1839年7月22日,希爾的郵政改革主張終於在下議員通過。8月17日,該方案獲得了維多利亞女王的通過,決定自1840年1月10日正式實行。1840年3月,第一批郵票240個郵票模版製作完成,4月15日開機印刷,並於同年5月1日正式發行,並且在5月6日生效(但在5月2日已有人在使用了)。因為其面值1便士且用黑色油墨印刷,所以收藏家稱之為“黑便士”,是為世界上第一枚郵票。該郵票圖幅為19mm×23mm,無銘記,無齒孔,有背膠,有小皇冠水印。
最初的兩枚郵票設計也是多得羅蘭·希爾。為之他收到數千份設計,最後都為他棄之不用。郵票上的畫像來自於一枚他特別喜歡的1837年紀念幣。面值1便士的郵票是黑底的,2便士面值的則是藍底。亨利·科巴(Henry Corbald)為之製作雕版,而印刷工作則由珀金斯,培根·珀斯印刷廠(Perkins, Bacon Petch)承擔。而黑便士郵票也有其不足之處,郵票上的黑色郵戳不易看清,且容易洗掉,因此有人鑽漏洞將其反覆使用。為此,之後的1便士郵票改用紅色印刷,1841年2月10日,紅便士宣告誕生。

郵票的推廣

兩枚郵票誕生後不久,其他國家也開始跟著使用起郵票來。1841年和1842年在美國出現了一些郵票。1843年巴西也擁有了自己的第一套郵票,共3枚,面值分別為30、60和90雷依斯,被稱為牛眼郵票,是世界珍郵之一。1843年3月1日,瑞士蘇黎世州發行地方郵票,分別以阿拉伯數字4和6為主圖案,這是世界第一套雙色郵票。1849年,法國發行了第一套郵票,以穀物女神色雷斯為圖案。德國的第一枚郵票則是黑一,在1849年11月1日由巴伐利亞王國發行。1850年德國城邦漢諾瓦、普魯士、薩克森、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還有巴登緊隨其後。奧地利則在1850年6月1日開始發行郵票,它們在列支敦斯登境內同樣有效。中國的第一張郵票是大清郵政在1878年1月發行的大龍郵票。大龍郵票有三個版式,即薄紙大龍、闊邊大龍和厚紙大龍。很快就有新的郵票種類誕生,例如在奧地利1851年出現的報紙郵票。而1871年秘魯值第一條鐵路開通之際發行了世界上第一枚紀念郵票。但並非所有歷史學家都贊成此觀點。郵票開始具有廣告效果。

法律作用

郵票的正式名稱為“郵值標籤”。這個詞來自於君主階層,卻很好的說明了郵票的法律歷史來由。貼上郵票意味著為運送郵件繳納了事先規定好的郵資。郵政是屬於國家管理的,或者是由國家制定的寡頭經營(有時候有其他的名字,如藤和塔西斯家族(Thurn und Taxis)),所以公民的郵政行為屬於國家法管理範疇。德國聯邦郵局在私有化以前的郵政條例是等同於法律條例的,它管理著郵政服務與郵政使用者之間的關係。這種關係有時可以免去私法對郵政服務所規定的稅款。

郵票套用高潮

在19至20世紀之交,一戰前夕,郵票套用達到高峰。由於鐵路的急速發展,郵件成為了最重要的通訊手段。郵票印刷數量達到歷史新高。奧地利最主要的5和10赫勒面值郵票在1908年印數達30億。而且這些郵票只能在奧匈帝國境內奧地利部分,即切斯萊坦尼亞使用。匈牙利自1867年奧匈協定後獨立發行自己的郵票。
隨著郵票的發展,出現了所謂的“郵票語言”。郵票在信封上的位置,放法有著某些隱含的含義,例如“永遠忠於你”。但是之後這門語言又日漸式微。

郵票成為宣傳工具

一次大戰期間郵票發展成宣傳工具。在作戰雙方國內各自出現其偽郵票,主要是起到醜化對手的作用。而所謂的“間諜偽詐”,就是一方仿製對方郵票,通過中間人以敵方郵遞途徑傳播宣傳材料。也因此被人命名為戰爭郵政偽詐。所以若在戰時以私人名義大量購買郵票是很容易引起對方注意的。宣傳偽詐則是模仿對方郵票,但是有所更改,以醜化對方(如德意志帝國“Deutsches Reich”被改成無意志帝國“Futsches Reich”)。這些手法在二戰最甚。例如英美兩國曾大量偽造希特勒紀念郵票,將其頭像改為希姆萊。德國也將一些英國紀念郵票中喬治五世的頭像改為史達林的頭像,並將錘子與鐮刀圖案畫入其中。但在冷戰期間也可見。
郵票同樣也可以作為間諜工具。二戰中,一名德國女間諜通過信封上郵票的郵戳得以了解一支法國炮兵部隊的地址與行蹤,最後這支炮兵部隊被幾乎全殲。奧匈帝國曾經以郵票圖案作為情報,以此來達到觀察南斯拉夫各部隊駐地的目的。
不但是敵對雙方會將郵票作為宣傳工具,就是獨裁的國家,如法西斯納粹德國通過大量印製郵票製造對希特勒的個人崇拜。類似的還有朝鮮的金正日,前蘇聯的史達林,羅馬尼亞的尼古拉·齊奧塞斯庫、英國的伊莉莎白一世,美國的開國之父喬治·華盛頓、中國的孫中山毛澤東、東德的馬克思。前蘇聯曾為其卓越的航天技術發行相關郵票,向加盟國顯示自身的科技實力。

郵票的今天

隨著當代郵資機的套用與電子郵件的迅速普及,郵票的使用量在不斷減少。即便如此,郵票的每年世界使用量還是數以十億計的。
收藏者是郵票的一大主顧,為了迎合這些用戶,郵政當局發行了很多紀念郵票,例如正值世界盃之際發行的世界盃紀念郵票,還有一些仿古製品。一些小國家的郵票已經不再是為了郵政用途,而是向收藏者售賣,作為自身財政一大來源,如梵蒂岡、列支敦斯登、聖馬利諾,還有一些非常貧困的第三世界國家。

新式郵票

奧地利在1988年引入了全息照片郵票。但該技術花費甚高,所以並未成為主流,這是為了特定場合而制。這種郵票現只有120張左右,而且自成了一種收集方向。

自2002年起,德國的用戶可以通過軟體STAMPIT在網際網路上下載列印郵票。自從郵政改革之後,郵政事業的壟斷開始瓦解,一些私營企業也可以出版自己的郵票。例如柏林的PIN AG2004年就東德喜劇系列的Abrafaxe發行了郵票。
2003年荷蘭和芬蘭郵政(後者顯示面向企業用戶)引入一些可以由用戶自己設計的郵票。他們可以將相片,圖片或者是標識導入到模板中付印。奧地利在2003年也提供該服務,最低印數為200,但2005年後則降至100。而美國則只需20張即可。瑞士在9月6日發行了四張印有手機照片的郵票,所有瑞士公民都可提供這些手機照片。

種類

郵票郵票
發行目的和用途分類,有普通郵票紀念郵票特種郵票航空郵票欠資郵票包裹郵票軍用郵票稿件郵票快信郵票賀年郵票附捐郵票慈善郵票掛號郵票等;
發行機構分類,有中央郵政郵票、地方郵政郵票、流亡郵政郵票等;
使用區域分類,有限地區使用郵票、多國通用郵票、軍事遠征軍郵票等;
發行形式分類,有加蓋郵票、改值郵票、對剖郵票、未發行郵票、暫代郵票等;
郵票形式分類,有小型張小全張小本郵票無齒孔郵票無面值郵票盤卷郵票盲文郵票發光郵票、郵資機券、電子郵票等。
按其形式及使用方式的郵票種類:有普通郵票紀念郵票特種郵票航空郵票欠資郵票軍用郵票附捐郵票快遞郵票、稿件郵票、郵政公事郵票、掛號郵票、回執郵票、專差投遞郵票、火箭郵政郵票、保價郵件郵票、保險郵件郵票、宣傳郵票、悼念郵票、賀年郵票、捐稅郵票、電報郵票、匯兌印紙郵票、流動郵局郵票、印刷品郵票、包裹郵票、福利郵票等。

目前我國使用的郵票種類:有普通郵票紀念郵票特種郵票、“文”字郵票、編號郵票五種。

古典郵票

古典郵票古典郵票
按英國《斯坦利.吉本斯郵票目錄》對於古典郵票的解釋,凡1875年以前世界各國發行的郵票皆稱為古典郵票。但國際上一些郵學家認為,一些國家的早期郵票,如我國的“大龍”,“小龍”,“萬壽”票,“紅印花”加蓋票,也應屬於古典郵票之列。1980年,國際郵政局長會議為滿足各國集郵者收集世界各國古典郵票的需要,曾發行一套《世界各國古典郵票》銀質複製品,共七十三種,其中就包括我國的“大龍”郵票。
古典郵票的特點:
1.票種簡單,除了普通郵票,只有新聞紙、公事、掛號和欠資票
2.票型雷同,多數為小型票幅;單一刷色;
3.用紙較好,不少是有水印紙;
4.從無齒向有齒過渡,兩種齒孔均有;
5.圖案單一,主要以人像、徽記、數字為主圖等。

普通郵票

郵票中最主要的類別,面值種類齊全,常適用於各類郵件,發售期較長,圖樣設計嚴肅,如人像、徽記、建築、風景等,常為表現圖象特徵的圖樣。一般每套枚數較多,票幅較小,刷色也單調,發行數量大,同一設計常多次製版印刷而產生出不同版別。世界各國的早期票,絕大多數屬普通郵票,尤其是各國發行第一套郵票,如英國的“黑便士”郵票,我國的“大龍”郵票等。我國清代的普通郵票多以龍、鯉魚、飛雁等為圖。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多以帆船、農耕、“宮門”等為主,國民黨統治時期以孫中山像和烈士像為主,新中國則以天安門、風景、建築、革命聖地、人物形象等為主。普通郵票是傳統集郵和郵政史集郵的主要內容,又是進行版式研究的主要對象。
普通郵票不印編號的原因:普通郵票的使用量很大,面值種類多,有些普票根據使用情況要多次印刷,由於普票的這些特點,不能事先固定編號,所以採取目前不編號的辦法,以便靈活掌握。

小全張

小全張有兩種含義:廣義指所有為集郵而設計的面值較小的全張郵票,具有紀念和宣傳目的,邊紙上印有相同圖案和文字,售價高於面值;狹義指具全套郵票的品種,而不包括小型張、小開張。世界最早的小全張是盧森堡於1906年發行的,解放區最早的是1947年東北區的《五卅廿二周年紀念》 ,新中國於1958年5月首次發行“人民英雄紀念碑”小全張。

小型張

小型張是專指沒有同主題、同圖樣或同面值一般郵票全張的品種,以及全套並不印在一張的品種,包括五種類型:專門設計作為紀念或特種郵票,並無同題的一般全張;圖樣相同,但面值不同於一般全張;雖然同題,但圖樣不同於一般全張;圖樣及面值,雖都相同於一般的全張,但全套各枚分別印在各張上,每張一枚或若干枚;利用與紀念內容無關的其他郵票圖樣在邊紙印上紀念文字。

小本票

為了方便人們購買、保存、攜帶和隨時使用而將單一面值或多種面值郵票印刷成連票裝訂成小冊子形式出售,稱之為小本票,亦叫郵票小冊。使用時按郵資撕下一枚,或數枚即可,其內郵票有一邊無齒,或二、三邊無齒,並配有封面、封底,常單獨製版印刷。世界是最早的小本票是盧森堡於1895年發行的,我國最早的是1917年中華郵政發行的“中華郵政郵票冊”內裝有“北京老版帆船”郵票;解放區最早的是1946年東北郵電管理總局發行的第一版毛澤東像小本票;新中國最早的是1980年發行的童話《咕咚》小本票。

專題郵票

描述同一事物或表現同一主題而發行的同類郵票,一般都可以叫專題郵票,也稱系列郵票。如法國的城徽系列郵票,日本的“浮世繪”系列郵票等都屬於專題郵票。目前世界上發行的專題郵票分類:地圖、地球、地球儀;交通、火車、馬車、汽車、腳踏車;船舶、軍艦;風景:塔、碑、銅像;異形;動物;植物、耕作;體育;飛機;音樂家、科學家;風俗;帝王、元首;女神;音樂、舞蹈;美術;宇宙開發、天體;票中票;國旗、其他旗幟;醫學與醫生;紅十字;服飾;兒童、母與子;山嶽;海洋、湖泊、河流、瀑布;作家、詩人;徽章、紀念章;農產與畜產;工業建設;著名建築;名人、偉人;教育;童子軍;電影、電視;通信事業;書籍與報紙;貨幣;運輸;橋樑;宗教;原子能;戰爭與和平;聖誕節;民族等。郵票的內容包羅萬象,客觀地說,它包含了當今世界的所有現象—自然的、人文的。

投遞親啟郵票

郵政人員將郵件直接投交收件人手中,需收取額外費用,其憑證稱投遞親啟郵票。捷克斯洛伐克在1937年3月1日發行了投遞親啟郵票,這種郵票是三角形藍色50赫勒郵票,每個角內都有一個字母“V”,用以表示已付一筆要求保證收件人親自收啟的附加費,這種郵票由寄件人貼用;另一種類似的郵票,紅色,每個角內都有一個字母“D”,用以表示收件人已付一筆要求一切寄給他的郵件必須由他親自收啟的附加費,這種郵票由投遞局貼在郵件上。

星期日投遞郵票

保加利亞在1825-1929年和1942年發行過星期日投遞郵票。寄件人要求在星期日或公共假日投遞的郵件必須貼用這種郵票,用以表示在正式郵資外附加的星期日投遞費;星期日投遞費得到的收入專用於郵政職工及其家屬療養院、休養所的維修費。

趕班費郵票

趕班費郵票用來表示在正常收寄郵件班次結束後,對需趕班遞送的郵件所收附加費而發行使用的郵票。拉丁美洲有幾個國家發行過這種郵票。

欠資郵票

欠資郵票是寄信人未貼東未貼足應墳的郵資,郵局發現後加貼的應補郵資憑證。

系列郵票

各組郵票具有內容上的一致性、系統性和連續性,同時要求票型相近,前後呼應。

無效郵票

失去郵資效力,不能再做郵資憑證貼用郵件的郵票。如郵電部門規定停止使用的郵票;蓋銷或劃銷過的郵票;殘票、污染、變色、褪色郵票;郵資封、郵資片上剪下的郵資圖案及外國郵票。如發現有貼有這類郵票的信件,則作欠資處理。

海運保險郵票

貼有海運保險郵票的郵件,經海途運遞時,被放置在特製的保險柜內,一旦遭遇海難或火災,不致沉沒或燒毀,仍有希望安全送達。僅荷蘭和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於1921年曾有發行,票上都印有“DRIJVENDEBRANDKAST”(海運保險)字樣。

選舉郵票

選舉郵票也稱“公民投票”郵票,是在特定條件下發行的專用郵票,票上印有加蓋“plebiscite”(選舉)字樣,專供投寄選票使用。如1920年德國與波蘭對上西里西亞地區的歸屬發生爭議,經凡爾賽會議仲裁,由當地居民用通信投票方式自決,當時兩國分別發行這種郵票,免費供應選民。

限地區貼用郵票

限定使用地區的郵票。同一國家內,因各地幣制不同,或因匯率不同,為防止利用郵票套匯,導致財政損失,常發行印有地區名稱或面值幣制名稱的郵票,限在指定地區使用,有專印和加蓋之別。

新聞紙郵票

新聞紙郵票是專為預付報紙的郵費而發行的郵票。1851年,由奧地利發行了世界上第一套新聞紙郵票。

基數郵票

在使用幾種不同幣制的國家內,以一種主要幣制為郵票基數面值,而其他使用不同幣制的地區,在購買郵票時,須按基數郵票的面值折合收費,這種郵票稱為基數郵票。例如:我國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金元券貶值,許多地區市場交易以銀元為計算標準,因此,郵資恢復為銀元基本費率,並印有1元、2元、5元、10元等銀元面值基數郵票,在使用銀元地區按基數出售;在通用金元券地區按當地折合率折合成金元券出售。

單位郵票

是指在郵票票面上不印面值,只印郵件種類名稱的無面值郵票。如1941年我國中華郵政發行的“國內掛號”、“國內快遞”兩種無面值單位郵票;1949年,中華郵政為適應物價飛漲的極不穩定狀況,又發行一組單位郵票,票面上仍無面值,但印有“國內平信”、“國內掛號函件”、“國內快遞信函”、“國內航空信函”等字樣,在出售時,隨行就市臨時定價出售。

票中票

為紀念首次發行的郵票或為有關集郵活動而發行的郵票,有的採用以前發行的郵票作為圖案,這種郵票即為票中票。1940年,墨西哥發行世界上最早的票中票--《世界第一枚郵票發行100周年》郵票,圖案是“黑便士”郵票;我國首次發行票中票,則是中華郵政於1948年3月發行的《郵政紀念日郵票展覽》郵票,票面右為《光復紀念》郵票,左為《郵政總局成立五十周年紀念》郵票;新中國第一套票中票是1983年為紀念全國郵展發行的兩枚。到目前,世界上已有百餘個國家和地區發行了數百種票中票。如1949年,匈牙利發行了以世界最早的蘇維埃郵票為主圖的票中票;1952年,巴基斯坦發行了以印度首次發行的圓形郵票為主圖的票中票;瑞士、巴西、奧地利、芬蘭、秘魯等國,均發行過為紀念本國第一枚郵票100年的郵票,圖案均採用本國首次發行的郵票。1990年是世界第一枚郵票誕生150周年,又有許多國家發行了以“黑便士”郵票為主圖的票中票。收集票中票,可以看到一些不易見到的世界上的早期名貴珍郵,也可以了解這些國家發行郵票的歷史。目前,票中票已成為一個熱門收集專題。

對倒票

一種特殊形式的連票,相鄰兩枚郵票的圖樣互相顛倒即稱之,有豎連上下對倒和橫雙連左右對倒之分。有多種形成原因,在設計方面,因特殊刷色需要,設計為對倒票,如T.7《武術》,無圖樣圖框,上白下紅,按全張各橫行的郵票互相上下對倒設計印版。在印刷方面,因使用小規格印版而造成,如華東區江淮郵政郵票,印版大小約為全張的一半,每張各印兩次,第二次印刷時常將紙倒放後上機,全張即正、倒各一格構成,其過橋票即此對倒票。在製版方面,也可因失誤而造成對倒變體,如“萬壽”九分銀每格(5×5)第21枚,圖樣位置顛倒。這種票多為同圖同值對倒,偶爾也有異值異圖對倒,但極少。

無面值郵票

一般郵票都有郵資金額—面值,但有的國家因種種原因,在發行的郵票上不印面值,此即無面值郵票。如專供軍人免費寄信的郵票,一般不印面值,貼到郵件上,即不需再繳納郵費—晉察冀邊區臨時郵政於1938年9月發行的《抗戰軍人》郵票即為解放區第一套無面值專供軍人貼用的郵票。也有些國家因郵政虧損準備提高郵資,但來不及等調資後再印郵票,於是便發行了無面值郵票,其價格根據郵票發行時的所需信件資費來定,美國曾多次發行無面值郵票,供國內信件貼用,1978年發行“A”字無面值郵票,1981年3月發行“B”字無面值郵票,同年11月又發行了“C”字無面值郵票,字母就象未知數,代表郵票郵售時的價格。

附捐郵票

發售時除收取郵資外,還附加收取其他款項的郵票,亦稱附加值郵票或準郵政票。萬國郵聯規定附捐部分不得超過郵資50%。專為救濟或資肋社會福利活動而附捐的稱慈善郵票或福利郵票。此外,還有補貼郵政收入、募集其他資金等種類。其面值、售價的表示方法有三種:不印明附加金額;印有郵資和售價;印有郵資和附加金額。世界上最早的是1897年英屬新南威爾斯發行的。我國最早的是1920年用帆船票加蓋“附怍賑捐”郵票。中國人民郵政最早的是1984年T.92《兒童》附捐郵票。在集郵活動中,附捐郵票是專題集郵的主要選題之一,國外有專門的附捐郵票目錄。

對剖郵票

將一枚郵票對等地分作兩枚使用,可剪開亦可用打孔分開,主要是因某種面值的郵票供不應求而採取的辦法,此即為對剖郵票,可分為斜剖、直剖、橫剖三種。英國於1841年最早使用對剖郵票,即將二便士郵票對剖剪成兩半,每片作一便士使用;烏拉圭、阿根廷、比利時等國也曾使用過對剖郵票。1903年我國福州郵票局因1分郵票暫缺,遂將“蟠龍”2分票斜剖為二,每片作1分使用,並在郵票上加蓋有文字的專用木戳,同時蓋有日戳;1912年湖北鄖陽曾使用過直剖郵票。使用對剖郵票,通常必須購買後在郵局當面貼在郵件上,由郵局蓋戳銷票。而收集保存對剖郵票,最好保存原實寄封或剪片,洗下的對剖票價值不大。

航空郵票

航空郵票是專門用來寄發航空信件的,它是郵票的一個種類。航空郵票一般以飛機為主圖,郵票上常印有“航空郵票”字樣。我國的第一套航空郵票是1921年發行的。

加蓋郵票

加蓋郵票加蓋郵票
加蓋郵票也叫加印郵票,其發行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因發行國政體改變而加蓋;如我國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在清代“蟠龍”郵票上加印“中華民國”字樣使用,1950年中國人民郵政將解放前郵票加印“中國人民郵政”和人民幣面值使用;2、因改變用途加蓋;如1945年4月,我國蘇中區在郵件收費制實行後,將郵票加印“改作四角”字們,供寄遞機要檔案專用; 3、因幣制改變加蓋,如解放前中華郵政將法幣面值加印“金圓”字樣,並改為金圓面值使用;4、因限制使用地區加蓋,如解放前中華郵政將郵票加印“限**貼用”等;5、因改變郵票面值加蓋,我國解放區加蓋郵票中,多屬此類;6、因使用於國外設立郵局而加蓋,指一個國家利用特權,在另一國家領土上設立郵局,將本國郵票加印文字後使用,如外國在我國的所謂“客郵”郵票。加蓋郵票因加印技術,刷色變化、字型變化等,可產生出許多變異,有的已成為絕無僅有的珍郵。

官方錯版票

在發生錯版的情況下,郵政當局為防止投機活動,繼續印製錯版郵票照常出售,稱官方錯版票。如1937年在郵票上加蓋紅十字時,發生少量倒蓋,並被出售出去。在此情況下,郵政當局又有意加蓋了一些倒蓋的錯版票,在一些郵局出售,以打擊投機行為。

國際加信券

也稱國際回信郵票券。1906年,萬國郵政聯盟通過決議,由萬國郵聯國際局用含有“UPU”(萬國郵聯法文縮寫)水印的紙張印製國際回信券,在各會員國郵局發售,它本身不能作郵資使用,是在各會員國兌換相當於一封起重國際平信郵資的一種憑證,但不能兌換現金,故有人稱之為“萬國通用郵票”。這種國際回信券對寄信人來說十分方便,如給國外親友寫信並希望回復,又怕對方增加回信郵資負擔,便可隨信寄去該券。國際回信券既可解決寄信人預付回信郵資的問題,也避免了國際間貨幣不同的障礙,十分方便用戶。萬國郵聯從1907年至今已發行多種國際回信券,正面為法文說明,背面印有中、英、俄、西班牙、阿拉伯文字。我國中華郵政在1912年曾發售過國際回信券,目前我國郵政部門也有發售,並可辦理兌換業務。

變體郵票

郵票印製過程中,由於印刷技術上的差錯而造成有缺陷不合格品,未檢驗出來,通過郵局流入市場,稱之為變體郵票。變體郵票基本上是因印版缺陷、印製錯誤、用色錯誤、齒孔錯誤、水印錯誤、加蓋錯誤等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漏印:在特殊情況下,在郵票上加印文字或圖案或改變面值,均因印刷時發生文字、圖案、數字等漏印一部分;
倒印:雙色或多色套印郵票,印刷時把其中一色套印倒了即出現變體;
漏齒:有齒孔郵票發生各邊或一邊漏打齒孔現象;
復蓋、倒蓋:在郵票上加蓋文字、圖案、數字時發生的重印或倒印現象。變體郵票根據缺陷情況可分小變體和大變體。

臆造票

臆造票是指並無模仿對象而偽造的假郵票。由於並不存在相應的真品,所以這些臆造郵票的銘記有的是虛構的,也有的是以無郵政主權的國家和地區或流亡政府的名義印製,比如“花紙頭”就屬於臆造票。另外,廣義上臆造票也包括未經郵政部門授權,而隨意加蓋、改值的正式郵票。

新票

一是未做郵資憑證使用過的郵票;二是指新發行的郵票。在一般的集郵活動中和集郵者中所謂的新票,主要是指未做為郵資憑證使用過的郵票而言。新票的特點是:票面無郵戳蓋銷痕跡,印刷油墨光澤存在,齒孔無損,背膠完好。

舊票

“舊票”是相對新票而言,一般有兩個含義:一是發行年代較為久遠,品相顯得陳舊的郵票;二是已經作為郵資已付憑證使用過的郵票,一般是指後者。舊票的特徵是:票面有郵戳蓋銷印跡,印刷油墨有一定程度的減退,背膠消失或有貼用過的痕跡(漏銷票也屬此類)。
蓋銷票的特點:蓋銷郵戳印跡清晰,一般蓋在郵票票面的四角地位;背膠存在,與原膠無異;票面印刷油墨光澤存在。
信銷票的特徵:票面上有郵戳印跡;如經漂洗處理,原有背膠消失;與未使用過的新票或蓋銷票相比,票面印刷油墨光澤有所減退。

附票

附票是附在郵票旁邊的紙片,它有圖案或文字,也有齒孔,外形很象郵票,但不印國家或地區的郵政名稱,也無面值,它不是郵票。

投機郵票

種類:郵政上完全不需要的郵票;附帶巨額捐款的郵票;有意少量印製,只供給某些代理店、在郵局買不到的郵票;有明顯把集郵引向岐途意圖的郵票;採用搭配其它套票的方法少量向集郵家和郵商提供而不在郵局出售的郵票等。

花紙頭

“花紙頭”又稱“公仔票”、“污點票”、“垃圾票”,近幾年來,世界上出現一些以某國名義或臆造國名印刷的五彩繽紛,形式多樣、圖案豐富但較粗劣的郵票,這些郵票不是由國家郵政機構發行的,通常是郵商包銷。一般說來,它不屬於集郵範圍。

假郵票

種類:包括完全的假票、無齒的假票、假齒孔票、假加蓋票、假刷色、用紙不同的假票、假水印、假背膠票、修補過的郵票、假郵戳、假實寄封等。

商業郵票

主要特點:1、發行量大大超過本國郵政需要,絕大部分供出口,作為商品銷售;2、按流行專題印製名目繁多的系列郵票,投專題集郵者所好;3、郵票主題非國際題材,也與本國無關;4、發行蓋銷郵票,向集郵者大量銷售;5、發行商業票較多的國家主要是歐洲的一些小國,還有非洲及東歐的一些國家。

區別

小型張、小全張、小版張的區別
小型張、小全張、小版張各個面積全張郵票上所印的郵票枚數、面值,每枚郵票圖幅不同。一般小型張在全張郵票上僅印有一枚專門設計的紀念郵票或特種郵票,因再無其他郵票,故小型張上郵票圖幅較大,面值僅有一種;有的雖有同題的其他郵票,但圖樣又不同於其他郵票,圖幅較大,面值比較高;如有的同題、同圖郵票、圖幅相同或不同。總之,小型張突出特點是一枚小面積全張郵票上僅印有單枚郵票,這單枚郵票圖案均無單枚成套的郵局全張。小全張,是在一枚小面積全張郵票上印有全套郵票,全套郵票的面值、票幅、刷色也與郵局全張的相同。小版張是在一枚小面積全張郵票上印有幾枚或幾套相同或不同的郵票,其郵票的面值、票幅、刷色也均與郵局全張的相同。它們的售價不同。小型張多是按原面值出售,小全張、小版張大多提價出售。

普通郵票、紀念郵票和特種郵票的區別
1、發行目的和用途不同:普通郵票是為了適用於各類郵件貼用而發行,郵票面值種類齊全;紀念郵票是為了紀念國內外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重要活動和節日而發行的;特種郵票是為了宣傳和展現某一特定的題材而發行的,沒有嚴格的時間性,也無具體的紀念對象。
2、發行時間和使用情況不同:普通郵票發行日期無嚴格限制,發售時間比較長,用量大,印量多,可反覆重印,印製數量一般不限制,在郵局長期出售;紀念郵票受發行日期制約,有嚴格的時間性,印量有限,在郵局出售期限較短,售完後一般不再重印;特種郵票一般不受發行日期制約,沒有嚴格的時間性,印量有限,在郵局出售期限較短,售完後不再重印。
3、印製形式和特徵不同:普通郵票面值種類多,一般每一套枚數比較多,票幅較小,刷色也比較單調,圖案多為建築、人像、風景、徽記等;紀念郵票和特種郵票因出於物殊紀念、宣傳目的,票幅比較大,用多種色彩精印,票形也多變,有各式各樣的異形票,還有精美的小型張、小版張;大多數的紀念郵票和特種郵票還在票上或票邊上印有紀念文字或圖案說明。

電子郵票和機蓋郵資戳、機制郵資籤條的異同
相同之處:兩者外形相近,由自動售票機吐出或列印,都標註郵資金額。
不同之處:機蓋郵資戳和機制郵資籤條,不標註日期(即郵件寄發日期)、郵政編碼、投寄局編號等,性質是郵資現付,屬郵戳類;而電子郵票不注日期和地點,性質是郵資預付,屬郵票類。

磷光郵票與螢光郵票的區別:
磷光郵票和螢光郵票都是發光郵票,在紫外燈照射下發出藍綠色餘輝,主要區別是撤除紫外線照射,螢光郵票亮光立即消失,而磷光郵票亮光消失較慢。

郵票與副票的區別
郵票一般印有國家郵政標誌,如新中國郵票都有“中國人民郵政”字樣,而副票則沒有;郵票都印有面值,副票沒有;郵票可作為郵資憑證,貼寄函件,副票則不能作郵資使用

不同國家發行的包裹郵票的不同之處:
包裹郵票可以根據下列標記加以辯認:COLISPOSTAUX(法國);POSTCOLLO(比利時),KOLETNIPRATKI(保加利亞),ZULASSUNGMARKE(德國),PACCHIPLSTALL(義大利),ENCOMIENDAS(拉丁美洲),BUITOSPOSTALES(墨西哥),taxaDEFACTAGIU(羅馬尼亞),PORTEDECONDUCCION(秘魯);烏拉圭發行過供農民包裹貼用的郵票,上面標記是ENCOMIENDASDEGRANJA。以上是發行包裹郵票的主要國家。

印製

銘記

銘記用來表示郵票的發行國家與機構。1874年,郵政聯盟規定各國郵票都必須印上國名;1889年修訂的《萬國郵政公約》又明確規定應當用拉丁文來標記國名,但目前該規定沒有被嚴格執行。目前世界各國的郵票銘記主要是採用文字標註,這通常是國名或國名加郵政字樣,有的還加注英文。以中國郵票為例,採用的是中國郵政加CHINA銘記。美國的則是USA或US,前蘇聯則是CCCP。英國是唯一的例外,其的郵票銘記為女王的側面剪影,不標任何文字。此外,匈牙利發行的郵票銘記不是其國名,而是“MAGYAR”(中文“馬扎爾人”之意);瑞士的郵票銘記則是“HELVETIA”(中文“荷爾維第亞人”之意)。歐洲一些國家聯合發行的歐羅巴郵票上,加注有“EUROPA”和“CEPT”字樣。

造型

郵票郵票
郵票最早的造型是長方形,直立比橫放要普遍。長方形郵票可以非常美觀的放置在方連里。長方形的特殊形式—正方形的郵票比較少見。匈牙利就很喜歡發行漂亮的正方形郵票。除了四角郵票外,早期的一些郵票還呈現出三角形。其中最有名的是英國殖民地好望角發行的一套三角形郵票。
最近的十幾年,很多國家都發行了形式多樣的郵票,例如以足球為主題的圓形郵票。這種郵票不像四角或三角郵票那樣容易從方聯撕下來,因此它們常以郵票塊的形式出現。收藏家席拉·里昂(SierraLeone)以其收集的特殊形狀郵票而出名,例如徽章,水果,鳥,地圖和椰子形。法國的郵政局(LaPoste)曾發行過心形郵票。
由於矩形有節省原料的優點,所以成為大量發行的普通郵票票形首選,而三角形也有相同優點,是除矩形外使用最多的票形。有些形狀如圓形、菱形、心形以及包括水果、鳥、地圖等各種事物的形狀,會浪費原料,所以這些票形多用在發行量較少的紀念郵票上。
郵票也常以小型張、小全張、小版張和小本票等其他形式的形式發行。小型張(miniaturesheet)是指將一枚或數枚郵票印在一張面積較大的紙上,在郵票四周的空白處一般印有相關文字和圖案的小開張郵票。而小全張屬於小型張的同類特殊版式,是指全套郵票印在一張紙上的郵票,其面值、圖案、枚數與同時發行的郵票完全相同。二者在邊紙上大多都會飾以相關圖案或說明文字,有時還會以高於面值的價格出售。世界上第一枚小全張是年盧森堡發行於1906年的紀念威廉四世大公登基小全張郵票。中國的第一枚小全張是中華郵政發行於1941年的《節約建國》郵票。小本票又稱為郵票小冊,是郵政部門將一套郵票印製成連票並裝訂成冊,配有封底的郵票稱為小本票。這種郵票經常由於裝訂的原因而有一邊、兩邊無齒孔或二、三邊無齒。小版張是郵政部門在發行全版張之外另印製的小開張郵票。小版張四周一般有裝飾或與郵票主題關聯的文字與圖案。

齒孔

到了今天制齒則成為了針對郵票邊緣最受歡迎的加工方法,這種方法也成就了郵票這種獨一無二的外形樣式。郵票邊緣的齒其實是郵票打孔的摩登樣式。開始的時候郵票的邊緣不會怎么被加工。沒有齒,使用者需要用剪刀方能從郵票方格分離出來。而英國人亨利·亞瑟爾(Henry·Archer)則打算改善這種情況。他首先套用了一種穿孔機,裡面有著細小的刀排,人們能用它在兩張郵票之間作出等距切口。世界上第一張以這種方法制出的郵票出現於1848年。
亨利·阿舍並沒止步於此,他不斷改進該機器,後來利用鑽芯代替小刀。這種方法非常受歡迎。當第一枚邊緣帶齒的郵票在英國出現後,世界各國也緊隨其後套用該做法。
在打孔機發明之後,大部分郵票都是有齒孔的,但有時因不具備打孔條件(如戰爭時期等),小部分郵票也沒有齒孔。這種郵票收藏價值普遍高於有齒孔郵票,有時郵政部門為了滿足集郵者的需求而故意發行無齒孔郵票,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62年8月8日發行的紀94號郵票“梅蘭芳舞台藝術”和1963年8月5日發行的特59號郵票“熊貓”。

塗膠

郵票的背面會塗膠,之後只要濕潤其表面就會產生粘性,可以貼上到信封表面。時至今天郵票會在印刷之前就用機器上膠。但早期卻是先印後膠的,而且在相應的機器出現之前,塗膠是手工用刷子完成的。膠的主要成分是塑膠,例如聚乙烯醇(PVA),是一種碳多聚物。後來則是動物粘著劑,也見植物粘著劑,如糊精或阿拉伯膠。一些郵局則開始套用帶粘性的塑膠薄膜。大部分使用者使用舌頭濕潤塗膠層,因此很多郵局想辦法使郵票帶“味”。例如德郵在1955年到1956年測試了帶薄荷味的塗膠材料。在集郵者收集郵票時,需要將背膠洗掉,才能夾在郵票冊中。

印製郵票的母模和子模

母模泛指郵票印版在製版時首先按設計圖稿製成的原始版。在雕刻凹版郵票的製版中包括原模和由原模翻壓製成的含有單枚郵票圖樣的小鋼軸。根據印刷工藝的需要,一種郵票的印版可有“一票一母模”和“一票多母模”之分,前者常見於某種圖樣只有一各面值的郵票,後者常見於某種圖樣具有不同面值的郵票;而多種郵票共用一個主圖母模的又稱為“多票同母模”。
子模是指郵票印版上或含有多枚郵票印版上或含有多枚郵票同樣的中間版上相當於任何一單枚郵票的局部。上述中間版包括雕刻版郵票含有多枚郵票圖樣的小鋼軸和影寫版郵票的陽圖底片、碳素紙等。如為分別獨立的、用以拼成印版的子模則又稱為“活模”。

票題

郵票的票題是指印在郵票上,能概括郵票圖樣內容的名稱,故又稱為郵票的名稱。票題是郵票設計的依據,文字要求精確、簡練。票題通常由國家郵政主管部門選定,郵票設計家依據它進行命題創作。
票題大多印在郵票畫面上。新中國郵票票題有許多是印在畫面之下的票邊上,文字雖小,但非常清晰,其明顯的優點是不影響主圖的畫面。

刷色

郵票上所呈現的顏色稱為刷色。郵票的刷色是依靠專用的印刷油墨來表達的。在所有印刷品中,郵票刷色中的工藝手段最為多樣,它使郵票較一般印刷品的色彩表現更豐富,更有觀賞價值。

印刷類別

郵票郵票
影寫版
影寫版是照相凹版別稱,目前郵票多用此方法印製,其製版過程主要工序是整稿、分色、修版、連拍、拼版、曬版、過版、顯影和腐蝕,將多色原稿製成分色反圖底片(陰片),經修版後,連拍成與整版郵票規格一致的正圖底片(陽片),再拼版,在每張底片上加貼各種版銘,並用規矩線校正各張底片的相對位置,用黑點、白線、網屏和底片,先後曬到塗有感光膠膜的碳素紙上,於是碳膜根據郵票圖文的深淺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光照硬化,然後過版,即碳素紙包裹在鍍銅的印筒上,用水浸濕,剝去碳素紙紙基,使膠膜轉移到印筒上,並經過顯影,未經硬化的膠膜便脫離筒面,相當於網線和郵票圖文部分的受光膠膜貼在筒面上,再經過腐蝕及滲透並洗去膠膜,印筒面上即形成由下凹深度不同的網點組成的反圖。用影寫版印製成的郵票具有色彩鮮艷、層次豐富的特點,比膠版印刷更為柔和細膩。世界上最早的影寫版郵票是巴伐利亞於1914年發行的。我國最早影寫版郵票是北京郵票廠建成後於1959年5月發行的紀62《“五四”運動四十周年》郵票。
單色雕刻版郵票
我國早期的雕刻版郵票多採用平面雕刻版印刷機而印刷的,這種印刷機速度較慢,但壓力很大,印刷前先把紙張濕潤,使之更易著墨,印出的線條、點子光潔、完整、厚實,如《中國古代科學家》(第一組)郵票;現代的雕刻版郵票,多是高速輪轉機用捲筒紙印刷的。
一版多色雕刻版郵票
製版工藝與常規雕刻版一樣,只是在印版的周圍有幾個上墨輥裝置,機器開動後,每個墨輥輸送一種顏色到版面上去,印到白紙上就呈現出彩色的效果。由於這種顏色效果是幾種顏色的拼色,因而色與色之間常有串色現象。普20高面值郵票採用了這種方法。
雕刻版和照相凹版(影寫版)套印郵票:雕刻版雖是比較理想的印製工藝,但它難於表現豐富的色彩和細膩的層次,而照相凹版則往往在深調 處呈現不規則的水紋,破壞畫面的細微效果,故現在常採用兩種混合套印的方法,發揮各自的和處,以達到理想的印刷效果,“黃山風景”、“紅旗渠”等郵票均為這種方法印刷。
線條腐蝕版

俗稱假雕刻,一般用於沒有半色調層次的文字線條稿—把排好版的原稿,用照相凹版不加網的方法製版,在雕刻版印刷機上印刷,可得到字跡秀麗、輕重一致,油墨凸起光澤滋潤的效果。
階調凹版
把原稿照相縮小製成郵票大小的陽片,用碳素紙過版法把陽片和網紋做到類似雕刻版原鋼版的銅版上;在這個版紋上的重點部位雕刻上線條和點子,得到郵票原版,再用電鍍過版法製成階調凹版的印刷大版。
影雕套印
影雕套印是一種混合套印方法,多採用影寫版和雕刻凹版套印。雕刻版有版畫藝術效果,可以防止偽造,但不能夠充分表現豐富的色彩層次,而影寫版,則能較好地彌補這個缺陷;影寫版不能夠有力地表現精細的線條和文字,而雕刻版在這方面占優勢。影雕套印,多是利用雕刻版的細膩線、點來表現郵票圖案的主要輪廓形象和主要層次,因此,雕刻版多用來印黑色;影寫版主要用來印製色彩和層次細微之處的變化,常常用來印彩色,如《黃山風景》郵票。
壓凸郵票
壓凸是一種印刷方法,又稱模壓。印刷成品上凸起的圖象和文字是經過一雙凸凹的模具壓印出來的,壓凸郵票就是採用這種方法所印製,壓印出來的郵票圖案如同浮雕,壓凸郵票的圖案以白色最常見。
雙面印郵票
郵票印製時,誤將紙張置反,而把郵票印在紙的反面,發覺後又改在紙的正面印,以致造成兩面都印上了郵票。因紙張的反面粗糙,墨色模糊,故以清晰的正面為正式郵票發售。

郵票暗記

為區別郵票版別,在設計或雕刻印版時,人為加上不易發現的特殊標記,可由此來鑑別郵票真偽和原版與再版郵票。

版銘

版銘也叫“邊銘”,指全張郵票邊紙上表示印刷情況的文字、符號,與郵票同時印出。狹義僅指廠銘,廣義兼指版號、日期銘、工銘、信息記號、色標、刷色梯尺,以及有關印製發行的其他圖文,也可包括中心線、十字對準線;按形式可分為文字銘、數字銘、符號銘等。但不包括並非來自郵票印製的各種字元。
郵票的版銘和標記的內容
一種是郵票印版本身的版銘和標記,它是與郵票同時印上的;版銘如發行單位銘、印刷廠銘、枚數銘、數值銘,郵票名稱銘、圖案名稱銘等;標記如色標,對色標記、規矩線、裁切線等。另一種是不附於印版文上,在郵票印好後手工列印上的,如印刷日期,印刷順序號及檢驗成品號等。版銘和標記是研究每套郵票版式和印刷的重要資料。
新中國郵票票邊上的標記
票邊即指全張郵票四周的紙邊,它上邊的標記是郵票資料的真實記載,通過對其分析、研究,可了解其版次和印刷情況。主要包括:廠銘:表明承印郵票的印刷廠家名稱;數值銘:用來表示全張郵票總計金額的數字;色標:表示郵票刷色層次的標記,由一種顏色由深到淺的方塊或圓點組成,亦稱梯尺;製版銘:即郵票製版者在色標中所表示的工作日期或個人代號;郵票名稱:表示全套郵票名稱或某一郵票圖案名稱,亦稱題名銘;規矩線:用來檢驗和保證郵票在套印時準確無誤的標記,亦稱十字對準線或導線,常用“+”、“┓”、“-”表示;裁切線:用來把印刷全張分裁成郵局全張、小版張或小本票時使用的指示標記,亦稱切邊線;對色標記:即印刷機關電管控制的信息、記號,可控制套印和打孔的精確度;印刷日期號:郵票印好後在票邊上打出的標記,字型較小;印刷順序號:是在全張郵票的票邊上列印的一組中號阿拉伯數字,為印刷數量的標記,亦稱張號;檢驗成品號:在郵局全張的某角,用手工打號機打出的一組大號阿拉伯數字,多為藍色或黑色。

郵票的版號

版號是版銘內容之一表示印版的編號。不同印刷單位版號有不同的形式和系列。總版號常指印刷單位各塊印版的流水號,分版號為同圖樣、同面值郵票數塊版的編號。編號順序常按製版先後排列。除數字外,也有其他符號,如民國香港商務版烈士像8分票,在版號“A、E、1、1”中,第一個字母表示套別,第二字母表示為本套郵票中第幾枚(E為第5枚),前一個數字表示母版順序號,後一個數字表示用此版先後製成的各個印版的編號,即分版號;如新中國紀37《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郵票(北京人民印刷廠印製),第一圖版號為“84、85、87、88”,第二圖為“81、82、83、86”,第三圖為“89、90、91、92”,即總版號。

色標

色標即色級標誌,印刷上稱為“梯尺”,指在彩色影寫版印刷的全張郵票票邊上的數列由深到淺的圓點或方格。這是檢驗印色是否合格,深淺是否適度,層次是否豐富的標誌。色級標誌中分色層次越多,印刷越細緻。一般是幾色套印便有幾列色級標誌。

材質

郵票郵票
郵票用紙的三大類是:道林紙白報紙土紙
郵票的紙質是區別郵票的版別、印次、以及鑑別郵票真偽的重要依據。
水印是在造紙過程中,用水印輥滾壓初步膠水的紙漿,以乾燥後形成潛影圖文,迎光透視可見;具有這類潛影的紙張為有水印紙,具有防止偽造的作用,宜用於印製郵票及其它票證。新中國郵票中僅普東郵票有折線水印。
單式水印,又稱“一票一水印”,是指在每枚郵票上,都有一個位置相、圖案相同的水印。
塗料郵票紙屬郵票紙的一種,專供印製影寫版郵票使用。我國自1961年特46《唐三彩》郵票起,影寫版郵票多用此種紙張印製。
1958年,波蘭為紀念該國郵政創辦400周年,發行了世界上第一枚絲綢印製的小型張郵票。郵票圖案是一輛古老的郵政馬車賓士在大道上,四周飾以精美的花紋並印有醒目的文字,加以別出心裁的絲綢質地,使之成為一件藝術品。
1963年3月,前民主德國發行了《化學為和平和社會主義服務》的小型張,郵票所用材料是與郵票內容相關的尼龍化纖織印製的。
常見的郵票多為紙質的,而民主德國在1963年發行了世界上第一枚塑膠郵票。
加彭共和國於1965年首先發行了金箔郵票,每枚重1.1克,面值為100法郎,僅發行5萬枚。
鋼箔、鋁箔郵票分別由不丹、匈牙利、於1969年、1955年首先發行。
1973年不丹首次發行7枚《不丹歷史》有聲郵票,就是印在微型塑膠唱片上的,郵票上錄製著不丹國歌、不丹民歌和不丹歷史解說詞,可以貼寄信件,又可放在唱機上放聽。
我國“大龍”郵票有少數全張含有造紙廠水印,而“小龍”郵票、“萬壽”郵票、“蟠龍”郵票,均含有太極圖。
我國首次採用水印紙印製郵票,始於“小龍”郵票。
中華郵政發行的郵票,有的曾採用篆文“郵”字;水印紙印刷。
印在布上的郵票首次由匈牙利於1958年9月發行;這是印在臘布上的4枚三角形花卉郵票的小型張,用來慶祝在布魯塞爾召開的國際集郵代表大會。
最早的“樹皮郵票”,是1982年由加彭發行的。
1983年,吉布地為紀念法國航空工為業50周年,曾以木材為材質印製了一種小型張,畫面為各個時期使用的飛機。 郵票的紙是特製的,要符合技術上的要求,它們既要對防偽識別起作用,又要張張如一(在戰爭期間就很難做到),所以價格昂貴。

現今的郵票使用的紙會發光。螢光,磷光和郵票的這種光效增益的性質是不一樣的。郵票的這種發光性質一方面可防偽,另一方面自動蓋戳機要靠它來識別戳印位置。德國每天需要25噸郵票用紙。很多其它的國家則使用木或布料制郵票。例如瑞士就發行過這些郵票,但只面對收藏家。從1955年開始發行郵票的不丹,在1973年4月15日發行了一套68到100毫米的唱片郵票,它們既是郵票又是唱片。蘇聯1965年印有兩枚以航空為主題的鋁郵票。東德在1963年發行了一滌綸郵票,因滌綸一詞Dederon從發音上非常接近東德的德語首字母縮寫DDR。蒲隆地在建國三周年之際發行了金薄膜郵票紀念其獨立。2003年義大利發行牛仔褲料郵票。2004瑞士發行木料郵票。在2000年6月21日,瑞士還發行了世界第一套刺繡郵票。但是歸根到底,紙還是郵票的最實用材料。

印郵票的紙
郵票紙表面上有塗料,紙面細膩,光滑,吸墨性強,印出的郵票色澤好,圖案清晰,如果用一般的紙印刷郵票,會出現著墨不均勻,票面模糊不清,沒有光澤等現象,同時,也不易使整張郵票分離。
使用特殊材料印製郵票最多的國家
不丹保持著使用特殊材料印刷郵票最多的記錄。它發行過金屬箔片凸壓圓形郵票、加壓一層羅紋光柵塑膠膜郵票、塑膠凸紋郵票和塑膠膜郵票,不丹在1969年發行了用人造成絲製做的“祈禱者旗幟”郵票,又發行了印在鋼片上的“鋼鐵工業500年”紀念郵票;在1973年,還用香片紙製作了一套玫瑰花郵票,還製作了一套7枚小型錄音唱片郵票,錄音內容是國歌和朗誦歷史紀事。
金屬郵票
自郵票問世後,一直是用各種紙張來印製的,但到了本世紀五十年代,隨著印刷技術的改進和提高,開始出現用金屬箔印製郵票,此即金屬郵票。1955年,匈牙利為紀念本國制鋁工業創建二十五周年和國際輕金屬產業會議的召開,發行了一種鋁箔航空郵票,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屬郵票。圖案是一架飛機正在飛越煙囪林立的冶金工業區上空,印在厚度只有0.009毫米的鋁箔上,背面裱有一層薄紙,刷有背膠;與普通紙質郵票一樣使用。到期1965年,加彭為悼念休伯查博士發行一種金箔郵票,面值100法郎,當然極少有人當郵票貼用,共發行五萬枚,絕大多數為集郵者收存。另外不丹還在1969年發行過一套鋼箔郵票,全套12枚,印在0.025毫米厚的鋼箔上,分別介紹了世界鋼鐵生產的歷史發展進程。

品相

郵票郵票
郵票的品相一般分為七級,即極優品、最上品、上品、次上品、中品、下品和劣品。

1.郵票品相的完好情況叫做郵票完整程度。按慣例郵票完整程度分為五級,分別用字母表示:即“VF”表示十分完整;“F”表示完整;“VG”表示很好;“G”表示好,“P”表示差。

2.屬於上品品相的郵票,在票面、票背、齒孔、背膠四方面都應該既無印刷中的瑕疵,也無保存上的損壞。

3.凡郵票票面有污染、摺痕、破損、或背面揭薄,以至少齒孔的郵票均屬次品,集郵者對此一般不收集體(珍品除外)。

4.郵票的品相好,是指票面圖案清晰郵戳少而輕,無缺損的郵票。

5.台灣省集郵界稱郵票的品相好為票相,用它來反映郵票的外觀質量。

6.集郵家所稱的“品相端正”是指一枚有齒孔的郵票,其圖案恰好位於郵票四個邊的正中間。

7.一般應從哪幾方面鑑別郵票的品相:

8.鑑別郵票品相著眼點有以下十個重要方面:票面整潔程度;齒孔完好程度;色彩光潔度;圖像(包括圖位)準確度;背膠是否原膠(新票);有無斑點污痕(舊票);郵戳清晰度;有無針眼;有無揭薄、揭破;有無破損;有無折破。

郵票褪色、變色的原因
郵票褪色、變色是集郵者常遇到的難題,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受到強光的長期照射或接觸酸性、鹼性等物質所至;變色、褪色的主要現象有:藍色變綠色,紫色變灰藍色,紅綠兩色套色變得只剩綠色等,紙張也變綠色發黃,這種變色就成了次品。郵展時間一般不應太長,原因之一就是郵票不能在強烈的日光燈下照射,否則郵票刷色會逐漸褪淡,紙張變黃髮脆。

保持郵票的良好品相的方法
(1)為了保持郵票的紙質色澤不變,刷色不褪,不讓郵票直接受到日光照射;
(2)撕郵票時應先沿齒孔直線反覆摺疊幾次後,再輕輕地撕開,不要用剪刀剪有齒孔的郵票;
(3)貼票時,不要直接用漿湖塗在郵票的北面,以免郵票紙變色或產生斑點,應使用護郵袋或膠水紙;
(4)從舊信封上取下郵票時,應將郵票連同信封紙剪下,浸入水中約數十分鐘,便會自行分開,千萬不要直接用手撕,以防揭薄或撕破。

處理有皺痕的郵票的方法
先把有皺痕的郵票浸在水裡,浸濕後,拿出來用吸水紙將其表面的水吸乾,然後平放在潔淨的平玻璃上,再在郵票蓋一張玻璃紙,用大姆指甲背面輕輕在皺痕處摩擦,使皺痕展平,(不能用力過大,以免損傷郵票);展平後攤在平板上陰乾,皺痕即可消失。

處理正面有殘缺的郵票的方法
郵票正面被揭落,圖案顏色剝落可用相同的郵票貼補,其具體方法是:先將剪下的同圖案的小片郵票的背面用刀片刮掉,剝落面也要適當颳去一些,使其能吻合,然後用毛尖蘸膠水將小片貼牢,再壓平即可大至如原狀。

變體票:變體票是郵票在印刷過程中出現的不合格品,一般在版模、版式、印色、齒孔、水印、加蓋等方面有毛病,生產單位在印刷或檢查郵票時,一旦出現廢品,立即挑出銷毀,但也有疏忽而將廢品當正品出廠的現象。一般我們不提倡刻意收集變體票。

齒孔與背膠

萬眾一心抗擊非典郵票郵票的齒孔

齒孔是郵票外觀的一個重要特徵。世界上最早的郵票沒有齒孔,到1854年在英國首先出現有齒孔的郵票。早期郵票的齒孔基本可分為線齒和孔齒兩類。線齒又細分為占線、弧線、蛇形、矩形幾種孔齒則有圓形、菱形等區別。根據打孔設備和程式的不同,打孔方式主要有線式、梳式、整式三種。線式打孔在撕後,四角。不都吐四分之一的圓,每枚的票幅不一定完全相同,四方連的中心不一是完整的圓孔,邊紙四面通天;梳式打孔在分撕後四角為四分之一圓,四方連的中心絕大多數為完整的圓孔,邊紙有一邊通天,整式,即棋盤式打孔,整版郵票一次打孔完成,分撕後的四角皆為四分之一圓,每枚票幅完成相同,四方連的中心一定是完整的圓孔,邊紙四邊不通天,我國郵票目前多為此種打孔。根據打孔外觀效果,又可以分光齒、毛齒、盲齒三種。光齒:打孔後圓形紙悄未完全脫落,分撕後,齒孔光潔;毛齒:打孔後,圓形紙未完全脫落,分撕後齒孔毛糙;盲齒;打孔後,只打了一個圓形壓痕,分撕後,無脫落的紙屑,無齒孔呈現。另外還有漏齒,因打孔疏漏造成,多見於線式打孔,屬於變體。

異形齒孔
異形齒孔是指在郵票上打的齒孔並非圓形齒孔。異形齒孔有矩形齒孔、菱形齒孔或方形齒孔、針形齒孔並用的橫、直異形齒孔等。
鑑別假無齒票和假有齒票
郵票偽造者不只是仿製郵票,有時還利用真郵票作假。有的郵票在發行時,同時發行有齒票和無齒票。無齒票一般發行少,售價高,於是偽造者便將有齒孔郵票的齒孔剪掉,偽造出假無齒票(如將《麋鹿》有齒示的齒孔剪去);這種假無齒票用高倍放大鏡仔細觀察,有可能發現剪去齒孔的蛛絲馬跡,並且假無齒票的票邊比真的無齒票窄許多。相反,當有齒票比無齒票售價高時,偽造者又會給無齒票打出齒孔。造出假有齒票,如將生肖雞票中的郵票的無齒一邊打出齒孔,這種郵票一般比較容易鑑別,假齒孔的齒邊很齊,沒有撕一時留下的毛紙茬狼,齒孔的齒距和排列也不均勻。另外,還有些作偽者在普22《祖國風光》郵票中8分“萬里長城”一枚連郵票上打了三排齒孔偽造“變體票”的,多打的齒孔歪歪斜斜,大小不一,不難看其破綻。
複式齒孔度數的表示
(1)如郵票上、下兩邊三刀邊齒孔度數一樣,左、右兩邊齒孔度數也一樣,則寫成:上、下兩邊的度數*左、右兩邊的度數;如T.51《咕咚》郵票的齒孔度數是11*11.5 ;
(2)郵票四周的齒孔度數均不同,則按順時針方向依次寫出上、右、下、左各邊的度數,中間用“*”相連;
(3)等腰三角形郵票的齒孔度數一樣,應分別寫出腰邊和底邊的度數;
(4)如整張郵票的齒孔度數很少有規則,則可按“最小度數至最大度數”表示。
目前廣泛使用的量齒尺包括以下幾種齒孔度
量齒尺中間是一排排20毫米寬的小圓點,每排由7個圓點開始至17個圓點止,共30排。包括度數有:7、8、8.5、9、9.5 、10、10.25 、10.5 、10.75 、11、11.25 、11.5 、11.75 、12、12.25、12.5 、12.75 、13、13.25、13.5 、13.75 、14、14.25、14.5 、14.75 、15、15.25 16、16.5、17。
度量郵票齒孔的方法
把郵票放在量齒尺上其中的一排,齒對齒,孔對孔完全吻合,看尺上橫行註明的數字,就是該郵票的齒孔度數。
線式打孔與梳式打孔的區別
線式打孔是將打孔機的孔針排列成一條直線,每打一次只能打一橫行或一直行齒孔,採用這種方法打的齒孔,在橫直交叉處孔穴不整齊,且往往出現重疊的現象。而梳式打孔則是將打齒孔的孔針排列成梳子形狀,即橫向連一長行鑿針,與縱向的許多短鑿針構成直角,形成梳式鑿孔方式,這種鑿孔方式使橫直交叉處鑿孔整齊,也無重疊現象,早期郵票常用這兩種打孔方法。
“鴛鴦齒”
“鴛鴦齒”亦稱“混合齒”。是指在一個全張郵票上兼有兩種齒孔,如點線孔和圓齒孔合用,一般只見於早期郵票。

郵票背膠

著名的“黑便士”郵票的背膠是用土豆粉、麵粉和阿拉伯樹膠合成的。當時郵局曾把它稱為“粘固粉”。
1964年,獅子山國發行的《紐約博覽會》紀念郵票,是世界上第一套採用自粘膠的自動貼上郵票。
1958年起我國郵票都採用糊精膠塗刷背膠,至1965年改用聚乙烯醇膠。
聯邦德國首先發行了一種含有薄荷香味背膠的郵票,之後古巴也曾發行過香味背膠郵票。
目前,我國郵票用的背膠為化學膠,名日聚乙稀醇,無毒。
偽膠的特徵
失去背膠的郵票又重新刷上背膠,這種背膠叫偽膠。偽膠有四個特徵:膠水由齒孔透到郵票表面;郵票齒孔尖端被膠水包住;齒孔上膠水結晶長出齒孔經處;重新刷上的背膠厚薄、色澤等多不均勻。
世界上最早的任意形郵票和不乾膠郵票
塞拉里昂於1964年2月10日為紀念在紐約舉行的世界博覽會發行了一套任意形郵票,郵票形狀為本國地圖,實際這張地圖是這枚郵票圖案的背景。郵票由英國沃爾學爾市平版印刷公司用凹版和平版相結合的手法印製,圖案採用維多利亞郵票殘片的樣式。這套郵票是世界上第一套任意形郵票,也是第一套不乾膠郵票,以印張形式發行,每張30枚,底紋背面有造紙廠的蝶形組合字,是一種廣告。1964年10月19日,湯如也發行了一套任意形郵票,它用金屬箔片壓凸而成,形狀為心形,圖為湯加塔布群島輪廓形,後也發行過不乾膠郵票。澳大利亞諾福克島在1974——1978年也發行了幾套不乾膠郵票,均由英國沃爾學爾公司印製。因這類郵票實際用起來不是很方便,且造價高,郵政意義不大,獅子山和湯加分別1972年和1980年先後停止發行這種郵票。

收藏知識

郵票郵票
版號:即印版編號。它是表示印製同一種郵票的各個不同印版的號碼標記。“文化大革命”以前,北京郵票廠在雕刻版全張郵票的邊紙上,常印有雕刻版的版號。新中國郵票的版號,有總版號和分版號兩種:總版號是指印刷廠家對各塊印版的流水編號;分版號是指印製同一枚郵票的數塊印版的編號。
檢驗成品號:用打號機手工列印在郵局全張某個角上的藍色或黑色阿拉伯數碼。一般由5位數字組成,如‘10123’,前2位數碼為工號,後3位數碼為成品順序號。成品順序號表示一包成品所含郵局全張的數量和順序,以便於郵局分發和計數。
在版式研究中,檢驗成品號沒有多大參考價值。對於使用期很長的郵票,依據列印數碼顏色的不同,可以為區別成品出廠的先後提供參考。如普23郵票早期用藍色油墨列印檢驗成品號,後來便改為黑色油墨列印了。
由此不難理解,“版號”與“檢驗成品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是集郵學中不能畫等號的兩個術語。
順便再談一下T.46《庚申年》猴票的發行量。這幾年隨著T.46猴票增值創出的神話,許多集郵者都在研究、查詢它的發行量到底是多少,有如下幾種:郵票目錄上先是800萬枚,後改為500萬枚;邵柏林先生說的準確印量是443.16萬枚;郵票公司劉殿傑回憶T.46發行量為438萬枚;另有一種說法“不足400萬枚”被李厚祿撰文時引用,未提及具體來源;;《中國集郵百科知識》的作者曾親自採訪過原負責管理郵票發行工作的宋興民先生,當向他詢問T.46《庚申年》郵票發行量時,他十分肯定地說:“T.46猴票採用影雕套印,當時利用庫存的雕刻版油墨來印,油墨用完後就停止了,除去廢品後,僅有460萬枚。”宋興民先生當時是主管郵票發行工作的領導,掌握全面,他所提供的這一數字,應該說既可信又可靠。
鑒於T.46猴票發行量少,再加上當初消耗量大,其郵局全張存世量越來越稀少、珍罕。在2013年1月出版的新版《中國集郵百科知識》續集,在“中國珍郵”條目中,作者將T.46《庚申年》郵局全張郵票列入中國珍郵行列。因為T.46《庚申年》郵票,按發行量為460萬枚來計算,一個郵局全張為80枚,僅有5萬多版。至今已發行30多年,絕大多數都被撕開銷售掉了,所存整版票已十分稀少。這從近幾年拍賣公司上拍T.46版票的數量,可以清楚地看出,如按T.46整版票與“全國山河一片紅”單枚票1比1比對,其在拍賣公司上拍的數量,遠少於“全國山河一片紅”,如此珍稀,名列珍郵,當之無愧。

收集方式

郵票郵票

郵票的收集方式主要有如下十種:

(一)收集未使用的新票
這是一種最普通採用的方式。比較方便,沒有什麼難度、經濟負擔不大。可以慢慢去收集。如果平時無時間在發行新郵票之日去買,可以每年買1本年冊,這種裝入定位冊的郵票,既便於收藏保管,冊子上又有郵票名稱、發行日期、全套枚數、齒孔度數,以至郵票圖案內容簡介。

(二)收集蓋銷郵票
這是郵票公司為初集郵者發售的較廉價的郵票。是將未使用的新郵票,用郵票公司特備的郵戳蓋銷。其售價大約是新票的1/3左右。較高等的集郵家一般是不收集它的。這種蓋銷票在50和60年代廣泛被人收集,目前發行的新郵票已很難見到蓋銷票了。

(三)收集實用過的舊票
這是一種較為普遍的收集方式。它不用花太多錢,只是要費很多功夫去收集。其中有些高面值郵票在國內很難找到;到郵票市場去買,也不便宜。有人認為,實用舊票蓋的戳越小越好。其實不然,首先應該要求郵戳蓋得清晰,還要完整地包括時間、地點、便於以後研究郵史時使用。

(四)收集混合票
有一些初集郵者為欣賞郵票圖案,收集時不管其是蓋銷票還是實用票,只要湊成一套便可以了。混合票又有幾種方式;新蓋混合、新舊混合、蓋舊混合。不管是哪種方式,反正都湊成套了。這種方式不但在初集郵者的郵集中普遍存在,就是在某些集郵家的郵集中也存在。

(五)收集一新一舊
若只收集一套未使用的新郵票或實用舊票(蓋銷票)後,仍未滿足收集者的愛好,可以新舊兩者各集其一。因為有些郵票,其新票與舊票難度各不相同。

(六)收集四方連郵票
收集四方連郵票,又可分為收集新票四方連、蓋銷票四方連及實用舊票四方連。其中以新票四方連最易於獲得。實用舊票四方連的收集難度最大。

(七)收集一個單枚票、一個方連票
這種方式又可分為收集新票和新方連、舊票和舊方連。目前日本郵票商還為這類收集者專門印製了貼票冊。這種收集方式逐漸被更多的集郵者接受。

(八)收集一票一封
每收集一枚郵票,還同時收集一個貼有這枚郵票的實寄封(最好是首日實寄封)。

(九)收集一票、一方連、一首日封
就是收集一枚郵票、一個四方連郵票和一個首日封(實寄或不實寄)。

(十)收集整版票
有一些集郵者經濟力量較強,專門喜歡收集整版的郵票。

辨偽技巧

郵票郵票
由於珍稀郵票在收藏領域價值不菲,所以總有一些人用心仿製。尤其是那些極品郵票,和它們“形貌相似”的贗品屢屢在收藏市場上出現,使得郵票收藏者們眼花繚亂,只恨自己沒有孫大聖的火眼金睛。而當下,造假技術更是先進,那些達到以假亂真程度的贗品郵票往往會給經驗不足的郵票收藏者帶來不小損失。
不過,儘管我們都是肉眼凡胎,卻也並非對假郵票毫無辦法。關鍵還是要多看、多學、多比較、多思考,運用郵票本身具有的版別、紙張、刷色、背膠、齒孔、暗記、票幅等固有性質進行鑑別判斷。
版別:版別是指各種不同的印刷方式,也即郵票採用的印版工藝。我國建國初期採用的是雕刻版、膠版和凸版。上世紀50年代引進凹版印刷技術後,主要採用影寫版和雕刻版來印郵票。80年代末則開始用電子製版技術。當然,其他的印刷方式也依然有少量存在。贗品郵票一般用膠版工藝印刷,它不具備雕刻版印刷的質感——雕刻版印刷的郵票,摸上去表面有浮雕般的立體感。而影寫版印刷出來的郵票則具有網紋細、畫面細膩柔和、層次分明、墨色厚實的特點。膠版仿製的假郵票在放大鏡下觀察,不但不具有上述特點,還有露色、疊色等粗糙明顯的缺陷。
紙質:我國的郵票用紙是由郵政部門定點由專門廠家生產的。此種紙張的物理特性和外觀要求和一般紙張大為不同。它必須在各方面都嚴格符合郵票製作的特殊性。假郵票的紙張就沒有如此考究了,在紙質上必然會存在一些瑕疵,在光澤、硬度、細膩程度等方面和郵票用紙具有明顯差別。
背膠:郵票的背膠也是進行郵票辨偽的一個有效依據。上世紀50年代,我國的郵票以糊精膠來塗刷背膠。糊精膠的特點是膠質光亮、厚實,但發黃。上世紀60年代後,開始採用顏色發白、膠層較薄的成膠。而假郵票背膠情況就複雜了:有乾脆不塗背膠的,有刷了一層半透明的白色無粘性塗料完事的,有索性塗上點普通膠水的,由於手法都比較拙劣,所有往往事與願違,“欲蓋彌彰”。
孔齒:郵票印刷廠的打孔設備具有嚴格的工藝標準,打出來的孔齒形狀規則,光潔圓滑,不易仿製。我們在分辨郵票真偽時可將疑點郵票疊放在真郵票上對比一下。當然,真郵票的孔齒也會有尺寸的誤差出現,但這種誤差是有規律可循的。
票幅:測量票幅的辨偽手法大多套用於那些沒有孔齒的郵票。票幅的規格以毫米為單位,知道一套郵票的票幅就可計算出這套郵票四周該有多寬的邊沿。經驗比較豐富的郵票收藏愛好者能依靠目測識別出被剪去齒孔的假郵票。而新手則需要憑郵票目錄上的數據進行規範測量。
人們常說“真作假時假亦真”。但收藏界講究的是:“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我們只有平時多多翻閱那些郵票鑑定方面的書刊,多和志同道合者交流辨偽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在實踐中積累真知,不被手法多端、花樣百出的贗品蒙了眼。

郵票設計

郵票郵票
很多國家借用郵票宣傳自己。郵票的內容從早期君主元首肖像到現在的多元化內容,如文化,植物,技術,運動,建築,藝術,名人和盛事。
世界各國的郵票發行與設計工作都是極為嚴密的。1999年12月7日,中國國家郵政總局成立了第一屆郵票選題諮詢委員會,負責郵票的選題論證。在德國郵票是由德國財政局與一個名為“德國郵政藝術組”(DeutschePostAG)的計畫顧問團合作發行。郵票設計者需要將設計圖放大六倍,以顯示其所有細節。郵票的設計也不是毫無禁忌的,在美國就規定不得為宗教人士發行紀念郵票,總統只有在去世後才能在其生日發行紀念郵票。
郵票的設計不屬於官方作品,故受到著作權的保護。該著作權屬於郵票發行的郵政局。但是臨摹郵票內容卻是可以的。如果臨摹行為不涉及郵票全貌,而是明顯抄襲其中的局部,是觸及著作權法的。
世界各國對在書籍或網站貼出郵票的行為反應有別。例如法羅群島是容許他人作其郵票全貌的插圖的,在德國這種行為則受到限制:其臨摹需要比原圖大25%或小10%以上,或者是在其一角印上一斜槓。後者為世界大多數國家所接受。
為了讓郵票不可再次使用,郵局會對郵票進行蓋銷。最常見的是蓋戳。印(通常是黑色的)上會表明地址和日期。而特殊的紀念郵戳和首發日郵戳則是在特殊場合才會被用到,它們除了一般的地址日期外還會有對該事件的標示。收藏者對後者比較感興趣。普通郵戳現在都是機器打上的,在郵票上面畫上數排直線或波浪線,既沒有地點也沒有日期。20世紀90年代在加拿大和英國等地,噴墨印表機技術使得機器蓋戳更為普遍。

此外還有很多蓋戳形式,特別是郵票誕生之初的19世紀。一些小郵局還沒有自己專屬的郵戳,他們會用刪除線畫過郵票並用人手寫上地點和日期。
一些國家,如西班牙,郵票會被打洞註銷。而在奧斯曼帝國很長一段時間內郵票都是靠“剪刀或紙刀消值”的。
一些國家在大批量運輸郵件時會提前消去郵票的值。郵票會先用特殊的凸版印章或圖章消值再送交運輸商。這樣就不需要逐張蓋章,簡化了程式。與此相對的是隨後消值,這種方法時至今天還可見。郵票會由郵差用橡皮章或者是接受方郵局蓋章註銷。

世界珍稀郵票

郵票郵票
物以稀為貴,一些郵票因為數量少而備受收藏家追捧。世上並沒有最珍貴和最稀有的郵票,因為有很多孤本郵票在世。其中最有名的如下:

黑便士(英國-1840年),世界第一枚郵票。

模里西斯“郵局”郵票 (模里西斯 - 1847年)
1847年9月,模里西斯總督夫人舉行舞會,為郵寄請柬,當地郵局發行了兩種郵票,面值分別為桔黃色1便士和藍色2便士,圖案為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側面頭像,各500枚。這是英國殖民地最早發行的郵票。郵票由一位名叫約瑟夫·巴德納的鐘表匠雕刻,由於是第一次做而且他視力極差,結果將“post paid”印刷成“post office”。但是當時沒有人發現這錯誤。舞會結束後,大部分請柬都被丟掉,只有十幾枚郵票被一班輪船運到了歐洲和印度。1869年後,人們才發現這枚郵票的錯誤。目前實寄封僅發現1個,1993年以500萬美元的價格拍出。而1便士郵票新票存世15枚,2便士新票存世12枚。均為世界珍郵。

薩克森深紅色變體票(薩克森 - 1850年)
薩克森在1850加入德奧郵政聯盟後,發行了第一套無齒郵票,郵票面值3芬尼,凸版印刷,共印50萬枚,實際售出463058枚,其餘銷毀。這些郵票專供寄雜誌報紙等印刷品,在取出郵件後大部分都被棄毀,因此存世稀少。而錯色變體票更加稀罕。一枚使用過的錯色變體票四方連於1987年3月14日以50萬馬克的價格拍出。

傳教士郵票(夏威夷 - 1850年)
夏威夷在1851年發行了第一套郵票,面值有2分、5分和13分。由於當時的郵政局長是傳教士的兒子,且貼這類郵票的信件多為傳教士,故有“傳教士郵票”之名。現該票新票2分拍賣價為35000美元;5分為35000美元;13分為175000美元。曾經有人為此付出了生命。

3斯基林邦科錯色票(瑞典 - 1855年)
該郵票發行於1855年,由於印刷工人當時錯把3斯基林邦科的子模錯置在8先令郵票的印版中,使得原本綠色的郵票印成了黃色。1894年,郵王費拉里用400英鎊買走。1922年又以694英鎊賣出。1937年被羅馬尼亞國王以5000英鎊買走。1996年以227萬美元的高價拍出,是迄今為止世界最貴的郵票。

英屬蓋亞那一分洋紅(蓋亞那 - 1856年)
1856年初,英屬蓋亞那當地的郵票短缺,新印刷的還未從英國送到,因此只能在當地報紙印刷廠內趕印了少量的洋紅色1分和藍色4分郵票。這些郵票印刷的非常粗糙。其中洋紅色一分郵票主要用來貼用新聞報,因此非常罕見。1922年,美國集郵家海因德以32148美元的高價買走。海因德逝世後,該郵票又數易人手,1980年該郵票以93.5萬美元的高價拍出,是迄今為止世界第二貴的郵票。

“錢五百文”中心倒印龍票(日本 - 1871年)
1953年被一名名為J·C·林斯雷的美國集郵者購得,當時是夾在一本郵集中,“錢五百文”綠色龍票的中心文字印倒了。1973年被日本一名集郵者以75000美元的價格買走,目前已發現的僅一枚。

紅印花小字當壹元郵票(滿清 - 1897年)
1897年2月20日,大清郵政正式成立,郵費計量單位改為銀元制,但是委外印刷的郵票未能及時運到,因此郵局採用上海海關庫存的尚未使用的3分紅印花加蓋成當壹元郵票和當伍元郵票。但是最初加蓋的一批當壹元郵票郵局嫌字太小,因此沒有再加蓋,但仍由少量流出。目前存世小紅印花郵票僅發現31枚。在1944年曾以1000美元被集郵家馬任全買走。

宮門倒印票宮門倒印票
宮門倒印票(中華民國 - 1915年)
中華郵政於1915年發行的北京老版帆船普通郵票,其中以“元”為面值主圖的郵票是以北京國子監牌坊作為主圖的,通稱“宮門票”。在印刷部分面值2元的郵票時,因套印的紙張倒置,造成圖中宮門圖案顛倒,因此稱為“宮門倒印票”。被稱為“民國四珍”之首,目前存世僅50枚。1996年5月20日在北京的一個拍賣會上以38萬人民幣成交。

倒置的珍妮(美國 - 1918年)
倒置的珍妮,俗稱“倒飛機”,於1918年在美國發行。由於印刷錯誤,郵票中的“柯蒂斯·珍妮-4”飛機的圖案上下倒置,估計大約有100張這樣的錯版郵票存世。印刷上的倒置使該郵票身價不菲,在2006年,一張“倒置的珍妮”大約價值50萬美元。

藍軍郵(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53年)
1953年中國郵電部和軍委通信部聯合決定發行一套軍用郵票,分三枚,圖案相同,面值相同,底紋刷色則分別為桔紅色、棕色和藍色,在集郵界俗稱為“紅軍郵”“黃軍郵”“藍軍郵”。三種郵票印量分別為4250萬枚;3250萬枚;3250萬枚。本來擬定於1953年9月開始下發使用,但是在下發過程中發現沒有信箱代號的情況下容易泄露部隊番號,而且使用對象不易控制。因此最後決定停用。當時已有部分黃軍郵下發,而藍軍郵在8月24日才印畢,因此流出極少,成為珍郵。1999年8月,一枚藍軍郵四方連以374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拍出。

全國山河一片紅(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68年)
文化大革命期間,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成立革命委員會而在1968年11月25日發行的郵票,印刷數量3000萬枚,但在發行前北京郵局已提前售出500餘枚。由於該郵票的中國邊境線不準,整個版圖輪廓錯誤,且台灣是以白色處理,被地圖出版社一名編輯檢舉,隨後郵電部緊急宣布暫停發售,今後也不再發行,全部銷毀。另外,還有“大全國山河一片紅”的票樣,沒有正式印刷。大一片紅曾在1999年8月以50萬人民幣的高價拍出。

世界之最

郵票郵票
世界最早的紀念郵票:1871年由秘魯發行,以紀念南美最早的鐵路(從利馬到列卡拉奧瑪)通車二十周年。也有人認為,1893年美國紀念航海家哥侖布發行的十六枚郵票,才是世界上第一套紀念郵票。
世界最早的航空郵票:1917年由義大利發行,在普通郵票上加印了三行文字,意思是:“航郵試驗,1917年5月,都靈 — 羅馬 — 都靈”。
世界最早的宇航郵票美國1948年11月5日發行,“布利斯堡火箭發射基地郵票”的票面圖案為德克薩斯州布利斯堡火箭發射基地和著名的V-2運載火箭發射場景,是世界範圍內首次披露宇航內容的郵票。
世界最早的欠資郵票:1945年由前荷屬東鯿(即現在的印度尼西亞)發行,也有人認為1859年由法國最早發行。
世界最早的包裹郵票:1879年由比利時發行,也有人認為是1884年由義大利發行。 
世界最早的快遞郵票:1885年由美國發行。
世界最早的慈善郵票:1897年由新南威爾斯(現澳大利亞的一個州)發行,面值為1便士和1.5便士,但以高出面值20倍的價格出售,收入全部用於慈善事業。也有人說1905年日俄戰爭時,俄國為救濟陣亡戰士遺孤而發行的郵票才是最早的慈善郵票。
世界最早的公事郵票:1854年由西班牙發行。
世界最早的新聞紙郵票:1851年由奧地利發行。票面上不標面值,只能根據顏色的不同加以區別。
世界最早的軍事郵票:1898年由土耳其發行。也有人認為是法國1901年發行。
世界最早的掛號郵票:1865年由哥倫比亞發行,也有人認為是1888年由巴拿馬發行。
世界最早的聖誕節郵票:1898年由加拿大發行。
世界最早的保價郵票:1865年由哥倫比亞發行。
世界最早的印刷品郵票:1879年由土耳其發行,在郵票上加蓋“印刷品”字樣,可同時作新聞紙郵票使用。
世界最早的匯兌郵票:1884年由荷蘭發行。
世界最早的氣壓傳輸郵件郵票:1918年由義大利發行。
世界最早的海上郵政郵票:1850年由土耳其海軍部發行,用於支付由海軍艦隻運送郵件的郵資,不標面值,只有“郵資已付”字樣,金額必須在郵票上填寫。
世界最早的電信郵票:1864年由普魯士發行。
世界最早的親啟郵票:1937年由捷克斯洛伐克發行(兩種),把它貼在郵件上,要求收信人親收。
世界最早的盲文郵票:1979年由巴西發行,票面上有兩種盲文,是作為慈善郵票發行的。
世界最早的星期天郵票:1925年由保加利亞發行,專用於星期天投寄的信件上,其收入作為郵政職工療養院的維修費。
世界最早發行的無面值郵票:1901年至1903年由哥倫比亞的巴巴科斯發行,其面值是在出售時用鋼筆填上去的。
世界最早的附言郵票: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由比利時發行,該票下端附有一副票,上面印有“星期天不要投遞”的字樣。
世界最早的無文字郵票:1874年由奧地利發行,票上只有一個“傳信神”頭像,該票專為寄遞報紙時用。 世界最早的國內特快專遞票:美國於1983年8月12日發行的,面值9.35美,票幅為48×44毫米,主圖為美國國鳥白頭海雕的頭部特寫,背景為月球。凡貼有這種郵票而重量不超過兩磅的郵件可保證於第二天送達美國國內任何一處,郵資中含有保險費,如不能準時到達,寄件人可要求償還郵資.
世界上最早的三角形郵票:英屬好望角於1853年9月1日發行了世界上最早的一枚三角形郵票。當時英殖民當局打算設計和英國郵票風格不同,而又便於文化水平不高的郵局職員分揀信件的郵票,便在倫敦印製了從未有過的三角形郵票,全套2枚,即紅色1便士和藍色4便士;主圖為“希望女神”。好望角現為南非的一個省。
世界上最早的免資郵票:葡萄牙於1889年發行了世界上第一枚免資郵票。這是一枚由政府無償供給葡萄牙紅十字會使用的無面值郵票。在橢圓形的框內有一盾牌,中部為紅十字標記。以紅、黑兩色印刷。
世界上最早的商業廣告郵票:美國一家地方郵政服務公司於1862年出售。郵票上印有“蒙特哥梅利街418號加利福尼亞市信件快遞公司豪克斯辦事處和麥迪遜房地產代理和收租處為您傳遞結婚請貼,各種通知及信件”的廣告內容。

小知識

郵票郵票
郵票圖案:指郵票票面,一般由與郵票發行目的相關的圖案、國名、面值、說明文字及邊飾等組成。世界各國的早期郵票圖案都比較簡單。隨著社會的發展,當今世界各國都把自己國家在政治、經濟、國防、科學技術、文化藝術、歷史地理、自然風光及珍貴的動物、植物等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內容作為郵票圖案。全世界已經發行30多萬種郵票,圖案的內容包羅萬象。集郵者通過收集研究郵票圖案能獲得豐富的百科知識。因此,郵票圖案是集郵者研究的主要對象。
郵票上的國名:指印在郵票票面上的國空或地區的名稱。一般都以文字、縮寫字母來表示國名。如:日本郵便、中國人民郵政。美國採用縮寫字母USA、蘇聯採用縮寫字母CCCP來表示國名。還有些國家用特殊符號來表示,如英國早期郵票採用英王頭像作標誌。英國現行的紀念郵票印有英女王頭像以代替國名。識別郵票上的國名,可以了解有關國家的地理、歷史、語言文字等方面的知識。
郵票的版銘:在整張郵票紙邊上印有郵票編號、版號、張號、色標、設計者和印刷廠名等,統稱版銘。版銘是研究郵票的重要資料,因此,很多集郵者都喜歡收集帶版銘的郵票。如:中國1981後4月29日發行的J63《中華人民共和國郵票展覽.日本》郵票,在整張紙邊上印有雞、金魚、風箏、天壇、蝴蝶等各種圖案以及印有郵票名稱、設計者、印刷廠名、版號、張號、色標等等。這些版銘被集郵家看作是重要的集郵資料。有的郵學家說,這是印刷廠送給集郵者的禮物,是研究郵票版式和郵票印刷的重要依據。
郵票上的水印:郵票是預付郵資的憑證。為了防止偽造,在造紙過程中,用特殊方法加壓在紙里的一種標記,稱水印。水印是一種無色標誌,多為簡單圖案。在一整張郵票上,只有一個水印圖案叫全張水印。水印圖案在全張郵票中重複出現叫複式水印,水印的圖案多種多樣,如皇冠、太陽、月亮、太極圖等等。英國於1840年5月6日發行的黑便士郵票上就是以皇冠為圖案的水印。1885年中國大清郵政發行的小龍郵票和1898年發行的蟋龍郵票是以太極圖為圖案的水印。郵票上的水印很容易識別,在陽光或燈光下仔細看郵票背面就能發現。對不太明顯的水印,可在郵票背面略噴一點汽油,水印立即會呈現出來。汽油揮發快,對郵票和背膠並無損害,有經驗的集郵家一般都採用這種辦法識別郵票上的水印。水印是研究和鑑定郵票真偽以及版別、發行年代的重要依據。
郵票上的志號: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郵政發行的紀念郵票和特種郵票,在票面底部印有郵票發行序號和年代,稱志號。如1952年7月7日發行的,《抗日戰爭十五周年紀念》郵票,在郵票底部左邊印有“紀16.4—1”“紀16”表示這套郵票是紀念郵票的第16套;“4—1”表示這套郵票有4枚,這是第一枚。郵票底部右邊印有“(78)1952”,(78)表示管枚郵票在紀念郵票里的總編號,“1952”是這套郵票的印製年代。中國首次便使用“紀”字頭髮行郵票,是從1949年10月8日的紀1《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開始,到1967年3月10日紀124《向32111英雄鑽井隊學習》郵票止。其間共發行“紀”字頭的紀念郵票124套。特種郵票的表示方法與紀念郵票相同,只是將“紀”字改訓“特”字。從1967年4月至1970年1月發行的郵票取消了這種志號。從1970年8月至1973年10月發行的郵票,在郵票底部左邊又印上新編的連續號,右邊印有印製個代。例如,《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郵票底部左邊的“(1)”,是連續編號,“1970”是印製年份。從1974年開始,郵票編號又使用“J”表示紀念郵票,“T”表示特種郵票。例如,1974年5月15日發行的《萬國郵政聯盟成立一百周年紀念》郵票。底部左邊印有“J1(3—1)”,“J”表示紀念郵票,“1”是第一套。(3—1)表示這套郵票共3枚,這是其中第一枚。郵票底部右邊印有“1974”是印製年份。郵票志號是新中國郵票上特有的標誌。這種志號對收集郵票很方便,不必查看郵票目錄就能了解每枚郵票的印製年份、全套枚數、總編號。
郵票品相:集郵的人都非常講究郵票品相。所謂郵票品相, 就是郵票的相貌。衡量一枚郵票的品相有以下幾點:新票:票面完整,沒有破損,沒有摺痕,圖案端正,顏色鮮艷,不褪色變色;齒孔完整,不缺角;背膠完好。舊票:票面完好,不揭薄,郵戳清晰,郵戳銷於郵票一角(約占票面的1/4左右),這樣的郵票為上品;郵戳輕印不損害票面美觀為中品;郵戳重油影響圖案美觀為下品;如果是研究郵戳,以全戳為好,要能看見郵戳上的地名、年、月、日、時。這主要由收藏的目的來定。在收集郵票時要注意郵票品相,不要用手抓取郵。用手抓取郵票易折角斷齒。手上有汗,接觸郵票會使票面失去原來的光澤。要使用鑷子。集郵用的鑷子尖端扁平、圓滑、無繡、鬆緊適度。郵票品相好壞,是相對而言的。一般的郵票容易得到,就可以挑選。凡是圖案相同的,可以比較一下品相好壞,儘量把品相次的剔出去,把好的收藏起來。如果一枚郵票極為難得,能收藏一枚已經很珍貴了,對品相則不必苛求。倘若非品相好者不取,那么,就很難如願以償了。

保護的技巧

郵票郵票
由於郵票自身的材質“脆弱”,再加上纖細的齒孔和容易受潮的背膠等,稍微保管不當,就會發生髒污、折裂、缺齒、粘膠或出現霉點等,從而影響郵票的品相。而郵票的品相又是郵票收藏的重中之重,因為一枚郵票的價值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郵票的品相。要想郵票始終保持好品相,需要收藏者從以下幾個方面精心呵護:
要對收集到的信封進行分類,觀察信封是否值得保存,如果信封比較有特色、有某種意義,例如特殊時期、特殊地點的信封,郵戳比較清晰、品相好的實寄封,就應該保存起來,完整地收藏。特別是年代久遠的信封,更不要輕易地把郵票剪下來。對於確實沒有保存價值的信封,而且上面的郵票又是自己所需要的,這時可以把郵票連同周圍的一些信封紙剪下來。剪的時候,周邊要稍微多留一些,以免剪掉或剪壞了郵票的齒孔。
剪下來的郵票可以用水泡法進行剝離,把剪下的郵票在微溫的清水中泡上10分鐘左右,郵票和貼上在一起的信封紙就可以自然分離。如果不能分離或分離不徹底,應換溫度稍高一些的水浸泡。郵票揭下後,輕輕用毛筆刷去背面的膠水或糨糊,要仔細地把郵票背面的糨糊或膠水洗乾淨,若是背膠沒有洗乾淨,郵票幹了以後就會捲起。如果水中浸泡的郵票太多,水中溶解的背膠太多,洗完一遍後,應另換一盆乾淨水再洗一遍。洗乾淨背膠後,再用清水漂洗。把郵票在盆邊控乾水,然後用鑷子夾出來,背面朝上放在吸水性好的白紙上,或者將潮濕的郵票夾在吸水性好的紙張訂成的本子裡陰乾,到快乾的時候放進厚一些的書里壓平,等到郵票完全乾燥以後再取出來。如果郵票沒有乾透就取出來,以後郵票就會起皺。
有一些郵票浸水後,油墨的光澤會有所減退。對於這類郵票,最好將其留在信封上保存,以免損壞。
在處理收集到的郵票時,為了更好地保護郵票的品相,郵票收藏者應注意以下幾點:
1.防止污染:在處理或欣賞郵票的過程中,應避免用手直接接觸郵票,否則很容易留下指紋印跡弄髒郵票,因為即使是乾淨的手,也有少量的汗漬和油漬等分泌物,所以,郵票收藏者應養成使用郵票鑷子的良好習慣。此外,處理郵票的桌子上儘量不放墨水瓶、水杯等,以防墨水、茶水之類的液體滴濺到郵票上。
2.防止揭薄:從信封上揭取郵票前要用清水浸泡約10分鐘,使其自然脫落,不能硬揭,不然會把郵票背面一部分粘在信封上面,使郵票的一部分厚度變薄,甚至有可能撕毀郵票。
3.防止齒孔受損:把郵票放入郵冊時,容易損傷郵票“脆弱”的齒孔,一定要仔細,尤其是郵票四個角上的齒孔更應該特別小心,郵票最好先放入護郵袋中再放入郵冊保存。
4.防止摺痕:郵票要避免受潮或重壓,否則容易造成摺痕。
5.防止霉點:郵票背膠受潮變質會引起發霉,形成霉點或斑點,輕微的霉點應及時去除,避免“傳染”。
6.防止褪色:郵票不宜長時間受陽光等強光直接照射,否則容易引起郵票褪色或變色。
7.防止背膠受損:現在的新郵票,一般都刷有背膠,新郵票的背膠不提倡洗去,有無背膠也是郵票品相好壞的重要衡量標準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