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郵票

福利郵票

福利郵票,又稱慈善郵票或附捐郵票,是指在原有面值上另外增加一小部分附捐費,郵政局將附捐費收入交給需要支援的機構使用,有目的地為人民謀福利。但附捐部分不能算做郵資。

福利郵票簡介

福利郵票又稱慈善郵票或附捐郵票,是指在原有面值上另外增加一小部分附捐費,郵政局將附捐費收入交給需要支援的機構使用,有目的地為人民謀福利。但是,附捐部分不能算做郵資。
世界最早的附捐郵票是1897年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發行的1便士郵票,其售價比郵票面值高12倍,多餘的金額即用於捐贈。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附捐郵票發行國家大為增加,多為賑濟難民和傷兵而募集各項基金而發行,後擴展到為社會公共福利事業籌集基金,所以又稱福利郵票、慈善郵票。個別國家認為附捐郵票售價含捐款金額,屬非郵政因素,故以半郵政郵票、準郵政郵票命之。若干國家發行專項附捐郵票形成系列,如紐西蘭的健康郵票,法國的紅十字郵票,芬蘭的防癆郵票,荷蘭、瑞士的兒童福利郵票等。 附捐郵票在徵收附加金額時有多種表現方法:1.郵票上未印出附捐的金額,只是出售時要加收附捐,如1897年前英國大洋洲殖民地維多利亞(今屬澳大利亞)發行的附捐郵票。2.郵資面值與附加金額同時分別印出,如1897年南威爾斯附捐郵票。3.在郵票上加印“附收××(金額)”字樣,如我國1920年帆船加蓋附收賑捐郵票。4.瑞士1937年開始採用加法符號“+”來處理,如10+5,前面的10為郵政郵資面值,後面的5分為附加的捐款金額。目前這個一目了然的公式已普遍為世界各國所採用。附捐郵票上的附加捐款數值,起初無明確規定,有為面值十來倍,甚至上千倍的,現在規定附加金額高於郵票面值50%的被視為濫用。

民國時期附捐郵票

1920年黃河決口,為賑濟沿岸的災民,舊中華郵政於當年12月1日發行了我國第一套附捐郵票——《附收賑捐》郵票3枚。全套郵票是利用先前發行的帆船圖普通郵票中的2分、4分、6分票統一加蓋“附收賑捐壹分”字樣;同時還依次加蓋“壹分”、“叄分”、“伍分”字樣,這樣與“附收賑捐壹分”加起來正好仍是郵票的原印面值。此舉不僅開創了一種嶄新的附捐郵票樣式,還表明郵政當局實際是拿出自己的一部分業務收入以購郵者的名義作為附捐,沒有強制增加公眾的負擔。
從20世紀30年代起,日本帝國主義大舉入侵我國,致成千上萬不願做奴隸的中國民眾被迫顛沛流離。當時的國民政府於1939年指令交通部轉飭郵政總局,籌印一組《賑濟難民》特種郵票,按照面值附收賑捐款一倍,匯繳政府作為救濟之用。隨後,就是這中國第一套專印附捐郵票的誕生,竟和它表現的主題一樣,可謂多災多難:根據數十年後出現的印製樣票顯示,郵政總局主管所簽署的《賑濟難民》郵票委託紐約美國鈔票公司的最初付印時間為1941年11月4日。印成交貨自美國裝船發往印度加爾各答,繼而準備再航空轉運中國,孰料海運途中船隻被日軍飛機炸毀,郵票損失了大部分,只能請廠方利用原版模補印。待郵票補齊已經到了1944年下半年,郵票上原印面值已與彼時郵政業務資例嚴重不符,故而由重慶中央印刷廠用凸版在主圖下端劃掉原印面值的同時,以極小的黑色楷字及阿拉伯數字加印郵資面值及附捐面值,於1944年10月10日開始發行,好端端的專印郵票,不及面世便成了加字郵票。全套6枚郵票主圖統一為描繪難民一家六口逃亡的“災黎圖”,原票面值+附捐值,刷色為綠、紅棕、橄綠、橘紅、藍、紫6種顏色。 為回響當時的國民政府積極倡導防治結核病(以往中國大部分地區及現時港澳台地區習稱“癆病”),舊中華郵政1948年7月5日發行《資助防癆》附捐郵票一套有齒及無齒各3枚。郵票圖案統一以萬里長城為主圖,突出了烽火台的造型,比喻有備無患。這是迄今中國唯一一套無齒孔附捐郵票,首次在中國郵資憑證上出現具體疾病名稱。

新中國福利郵票

T92《兒童》

1984年2月16日,原郵電部發行第一套附捐郵票T92《兒童》特種郵票2枚。全套郵票售出後集資60萬元,通過中國少年兒童基金會支援兒童福利事業。郵票左下角都印有圖案為雙手托起的一株幼苗,表示全社會關心少年兒童成長的中國少年兒童基金會會徽。1985年3月15日,原郵電部又發行t105《中國殘疾人》特種附捐郵票一套4枚。這是為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籌集資金而發行的,所以全套郵票的正下方統一印有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梅花型會徽。1989年6月1日恰逢聯合國國際兒童10年和國際兒童節40周年紀念日,原郵電部發行第二套兒童附捐郵票T137《兒童生活》特種郵票4枚,每枚面值各為8分郵資+4分附捐金額。

T92《兒童》T92《兒童》
T105《中國殘疾人》

1985年3月15日發行的T105《中國殘疾人》附捐郵票。該套郵票的發行體現了黨和政府及全國廣大人民民眾對殘疾人福利事業的關懷。該套郵票4枚,面值8分加2分。圖一是盲文,圖二是啞語,圖三是假肢,圖四是輪椅;由著名設計家吳建坤設計,發行量3000多萬枚,約籌集資金60多萬元。該套郵票現市場價格4元,是面值的10倍。

T105《中國殘疾人》T105《中國殘疾人》
T137《兒童生活》

1989年6月1日發行的T137《兒童生活》附捐郵票。該套郵票4枚,面值8分加4分。圖一是三個不同國家的小朋友在一起,票名為“我的好朋友”:圖二是少年兒童在南極與企鵝在一起,票名為“企鵝,你好”;圖三是一位小朋友騎著理想的飛鳥,向著宇宙奮飛,票名為“我的鳥”;圖四是兩個少年兒童在玩球,票名為“拍球”,整套郵票表現了我國的少年兒童愛科學、愛祖國、愛生活、愛和平的主題。郵票的設計出自中國兒童少年活動中心美術組全體成員之手,他們是北京市各國小一至六年級的學生。該套郵票發行了5700多萬枚,籌集基金220多萬元。現郵票的市場價格1.5元,是面值的3倍。

T137《兒童生活》T137《兒童生活》
T168《賑災》

1991年,我國長江、淮河及太湖流域梅雨期暴雨洪澇成災,根據形勢原郵電部臨時決定當年9月14日增加發行T168《賑災》特種郵票一套1枚。從志號上講這是最後一套“T”字頭郵票,1992年起,紀特郵票實行年度編號。T168以“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為主題,藍色水面浮現鮮紅的心手相連圖案。《賑災》郵票的面值設定放棄了傳統附捐的形式,只有單一的80分高值(當時的國內平信起重資費為20分,80分是國內郵政快件起重資費),通過原郵電部宣布把照面值出售的全部郵票款捐獻災區。

T168《賑災》T168《賑災》
1998-31T《抗洪賑災》

1998年夏秋,我國各大河流頻發特大洪水。為捐助災區,剛掛牌不久的國家郵政局當年9月10日第一時間增發1998-31T《抗洪賑災》特種附捐郵票一套1枚,副票即是與郵票印在一起的有價附捐籤條)。副票圖案不僅延伸了主題為“愛心同在、眾志成城”的郵票表現空間:眾字形的人牆擋住了浪高流急的洪水,被譽為圖文具佳的典範,榮膺全國年度最佳郵票評選的第一個特別獎;也昭示我國附捐郵票暫別“+”。

1998-31T《抗洪賑災》1998-31T《抗洪賑災》
特4-2003《萬眾一心抗擊“非典”》

2003年春天,突如其來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席捲中國在內的世界30餘個國家和地區,中國人民奮起反擊。在全社會動員齊心協力抗擊“非典”的關鍵時刻,國家郵政局傾聽集郵者的呼聲,沿襲T168《賑災》特種郵票的模式,於5月19日臨時增發特4-2003《萬眾一心抗擊“非典”》特別郵票一套1枚。這是“特”字系列特別郵票首次出現附捐性質的品種:郵票面值80分,發行量1250萬枚,發行的全部收入捐贈給衛生部門,用以支持抗擊“非典”戰鬥,並作為醫務工作者參加這場戰鬥的珍藏紀念。

特4-2003《萬眾一心抗擊“非典”》特4-2003《萬眾一心抗擊“非典”》
特7-2008《抗震救災眾志成城》

四川汶川8.0級特大地震發生後,全國人民在黨中央的領導下,萬眾一心,抗震救災。為回響黨中央、國務院抗震救災的號召,進一步向地震災區提供社會援助,國家郵政局、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於5月20日特別發行編號為特7-2008的《抗震救災眾志成城》附捐郵票一套一枚,售價2.20元,其中郵票面值1.20元,附捐金額1元,發行量1300萬套。這套郵票發行期為一個月,銷售期截止到6月20日。《抗震救災眾志成城》附捐郵票設計上採用主、附票形式,畫面表現了全國各族人民在嚴重的地震災害面前手拉手、心連心,眾志成城的堅定意志和無私奉獻精神。

特7-2008《抗震救災眾志成城》特7-2008《抗震救災眾志成城》

郵票種類

一、郵票的種類和郵品的種類
紀念郵票 為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等發行的具有紀念意義的郵票。除紀念、宣傳和收藏外,也可作為郵資憑證。紀念郵票設計製作精美,發行量小,一般不能再版。1974年以後,我國紀念郵票採用漢語拼音“J”為志號。
普通郵票 可以長期使用、多次印刷、發行量很大、多種面值、適用於各種郵件的郵票。一般規格較小,風格樸實。
特種郵票 國外一般指為特殊作用和用途而印製的郵票。在我國,除普通郵票和紀念郵票外的郵票都歸於特種郵票的範疇。“T”為特種郵票的志號。
軍用郵票 指國家郵政為軍隊免費或低費遞送郵件而專門向軍人、軍屬發行的郵票,或加蓋軍用郵局特銼戳的普通郵票。
航空郵票 專門供航空郵件貼上用的郵票。多以飛機圖案為主。
包裹郵票 郵政部門發行的專門供郵寄包裹時使用的郵票。
福利郵票 郵政部門為幫助社會福利事業或慈善機構籌款而發行的郵票。這種郵票要在原面值基礎上增加一小部分附捐費,附捐費捐給社會福利團體或慈善機構。附捐費不能計入郵資使用。
欠資郵票 是郵政部門在 投遞郵件中發現寄信人未貼或未貼足郵資,向欠資對象收回所欠郵資時,加貼應補郵資的憑證。
無齒孔郵票 打孔機發明之前或因條件限制沒來得及打孔無齒孔的郵票。有些國家為提高集郵者的興趣,故意發行過無齒孔郵票。
無面值郵票 因特殊情況或考慮,沒有在郵票票面上標明面值,而在出售時填寫。
加蓋郵票 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在郵票或非郵票上適當加蓋文字或面值,臨時作為新郵票使用。
小全張 小全張是把全套郵票印在同一張紙上,其圖案、枚數、顏色、面值、編號都與原郵票相同,在其周圍裝飾上花紋或其他圖案,並印上這套郵票的名稱。小全張可以與相應的郵票同時發行,也可以單獨發行。可以按原郵票面值出售,也可以高於原郵票的面值,但作為郵資使用時只能按原面值計算。
小型張 小型張可以與原郵票相同,也可以單獨設計,面值都可以與原郵票不同。可隨相應郵票發行,也可以單獨發行。票價可與原郵票面值相同,也可以高於原郵票面值,但郵資計費只能按原印郵票面值計算。
郵票的種類很多,還有掛號郵票、電信郵票、新聞郵票、保價郵票、電話郵票、儲蓄郵票、稅用郵票、回執郵票等等。
變體票 變體票不是郵票發行的一個種類,而是集郵中的一類特殊郵票。一般來說,出售的郵票都應保證圖案、花紋、文字、刷色、齒孔等完全一樣,但由於印刷過程中技術上的失誤造成異狀郵票,而且在檢查中疏漏,使這種不合格的郵票流入市場,稱為變體票。由於這種郵票是在狹縫中生存下來的怪胎,倖存的數量非常少。物以稀為貴,加之人們求異的心理作用,使變體票成為廣大集郵者追尋的對象。
集郵除以郵票為最主要的品種外,還包括郵戳、明信片、實寄封、首日封、郵折、小本票等郵品,形態各異,各有特色。下面對其中較重要的郵品加以介紹。
普通郵戳 郵寄郵件時蓋銷郵票的戳記。一般標明寄信郵政部門寄發和收寄郵政部門收到郵件的時間、地點、收信郵局的代號等。
紀念郵戳 為紀念國家或地區的重大事件或新發行郵票而特製的郵戳。為紀念重大事件所制的郵戳只限於郵戳上所刻日期當天使用。為發行新郵票所制的郵戳,從郵票發行首日開始,一個月內均可加蓋。但如要寄發,只能在新郵票首發當日加蓋有效,其他日期須另貼郵票方能寄出。
極限明信片 明信片圖案與郵票圖案相似,並加蓋與郵票內容相關的郵戳。
首日封 新郵票發行當日貼上該套郵票,並加蓋當日的郵戳或紀念戳。
實寄封 貼上郵票後經郵政部門實際寄達的信封,上面蓋有寄發郵局和收信郵局的郵戳。
末日封 某套郵票允許使用的最後一天寄出的貼有該套郵票的實寄封。
紀念封 為紀念或宣傳重要事件、人物、活動等,由郵票公司或有關部門發行的信封。一般情況下,郵票貼在紀念封正面左上角,有紀念郵戳。左下角印有與紀念內容有關的圖案,圖案下面標明紀念封的名稱、志號、枚數等。
郵資紀念封 由郵政部門發行的直接將郵票印在信封上的一種紀念封。不蓋任何戳印,只有在實寄時才蓋日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