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銀杏

郯城銀杏

郯城銀杏,山東省郯城縣特產,郯城縣栽培銀杏歷史悠久,地理條件適宜,所產銀杏果具有粒大、籽勻、糯性強、甜味濃、營養和藥用價值高等特點,所產銀杏葉有效成分含量高,質量好,在國內外市場上享有盛名。

郯城銀杏

郯城銀杏,山東省郯城縣特產,郯城縣栽培銀杏歷史悠久,地理條件適宜,所產銀杏果具有粒大、籽勻、糯性強、甜味濃、營養和藥用價值高等特點,所產銀杏葉有效成分含量高,質量好,在國內外市場上享有盛名。

目錄

栽培歷史 產地環境 生產情況

基地建設

科技投入

產品加工

市場建設

栽培技術 地理標誌商標展開栽培歷史 產地環境 生產情況

基地建設

科技投入

產品加工

市場建設

栽培技術 地理標誌商標展開

栽培歷史

圖2 郯城縣唐代銀杏樹圖2 郯城縣唐代銀杏樹

郯城縣以“銀杏

之鄉”聞名於世,是中國著名的銀杏集中產區,也是中國

栽培銀杏最早的地區之一

。新村鄉官竹寺旁一株古銀杏,高達35米,胸徑2米有餘,復蔭近畝許,相傳為唐時所栽。18世紀後期(清乾隆年)《郯城縣誌》將其列為重要特產,載入“果之屬”。

全縣銀杏分布廣泛,定植數量較多,僅百年以上的大樹就有3.2萬株。清代一詩人在郯城期間,曾這樣吟詠:“出門無所見,滿目白果園。屈指難盡數,何止株萬千。”

編輯本段產地環境

郯城縣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區,年平均氣溫13.2℃,年均降水量843毫米,年均日照2425小時,無霜期206天。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絕大部分土壤屬中性,深厚肥沃。適合各種樹木和糧菜作物的生長。

生產情況

圖2 郯城銀杏基地圖2 郯城銀杏基地

自20世紀80年代後期,郯城縣就立足銀杏資源優勢,確立了大力

發展銀杏產業的思路,該縣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於大力發展銀杏生產的決議》,把銀杏樹定為“縣樹”。截止2005年,郯城縣先後舉辦了兩屆“中國郯城國際銀杏節”,一屆“銀杏資源利用招商洽談會”,承辦了“全國第三屆銀杏學術研討會”。郯城縣“咬住銀杏不放鬆”,一年一個大台階,推動銀杏產業持續快速發展,使之成為全縣的一大支柱產業。1999年,郯城被國家命名為“中國銀杏之鄉”。2004年,其銀杏產業綜合產值達到6.6億元。

基地建設

郯城縣以沿沂河的6個鄉鎮、192個村為主,實行集中連片、規模發展,形成了近200平方公里的銀杏集中栽植區。銀杏集中栽植區內,家家都栽銀杏樹,村村都建銀杏園,鄉鄉都有銀杏示範園。全縣建成了四大生產基地,良種化銀杏果生產基地採取豐產密植、間作套種等形式,通過良種嫁接,建立優質銀杏果生產基地7.7萬畝,年產銀杏果280萬公斤;銀杏標準化生產基地從選種、栽培、灌溉、施肥、田間管理到銀杏葉的採摘、烘乾、包裝、儲存和運輸,嚴格按照GAP生產標準,建成標準化銀杏采葉園1.8萬畝,年產優質乾青葉800萬公斤;銀杏優質大苗培育基地;利用間作形式,重點培育胸徑6厘米以上的綠化用銀杏大苗;銀杏盆景培育基地發展銀杏盆景培育園600畝,培育銀杏盆景26萬盆。同時,通過四旁植樹、城鄉綠化、農田林網等形式,在城鄉廣植銀杏。到2005年,全縣銀杏綠化面積達到20萬畝,其中片林面積14.9萬畝,定植銀杏總株數860萬株,擁有各種規格苗木2億株。

科技投入

在銀杏矮化密植、銀杏良種選育、銀杏豐產栽培技術研究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先後完成了銀杏良種篩選研究、銀杏核用品種的篩選和快繁技術研究、銀杏葉用品種篩選、銀杏雄株品種篩選、銀杏矮化密植豐產技術研究、銀杏良種推廣及豐產技術研究等課題,並分別獲山東省市科技成果獎。在銀杏矮化密植、銀杏豐產栽培技術研究等方面總結出了一套完整的技術資料。按照大粒、早實、質優的標準,先後在全縣篩選出了20餘個優良品種,其中郯城5號、9號、13號、16號等13個品種通過山東省科技主管部門的鑑定,4個品種在全省名優果品鑑定會上獲得了金獎和銀獎。篩選出的郯葉300、郯葉202、郯葉211、郯葉110等葉用優良品種,使單位面積銀杏產葉量增加30%。

產品加工

企業,進行深度開發。圍繞人藥、獸藥、農藥和銀杏系列食品、化妝品“三藥兩品”開發,興建了以銀杏果、葉等為原料的龍頭加工企業30多家,先後開發生產了白果罐頭、白果精、銀杏口服液、銀杏飲料、銀杏保健茶、銀杏保健枕、銀杏酒和銀杏藥品等30多種系列產品,產品暢銷國內19個省市和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初步形成了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有機結合的生產模式,闖出了一條加工轉化、綜合開發、提高綜合效益的路子。

市場建設

銀杏果銀杏果

在搞活市場流通、擴大產品貿易方面,該縣在銀杏重點產區新村、重坊等鄉鎮建設了銀杏果、葉、苗、盆景及系列產品五大市場。大力提倡和鼓勵集體、個人和農工商各類經濟實體從事銀杏果、葉、苗、盆景等的購銷,最大限度地搞活流通。該縣縣、鄉、村三級從事銀杏產品經營的組織70多個,從業人員1萬餘人,年經銷銀杏商品果200多萬公斤,銀杏乾葉300多萬公斤。銀杏系列產品年貿易額達到6億多元,郯城由此成為中國最大的銀杏產品集散地。

到2010年,該縣銀杏綠化復蓋率面積發展到26萬畝,年產銀杏果300萬公斤,銀杏乾葉1000公斤,建成了銀杏果、葉、苗、盆景及系列產品五大專業市場,先後開發生產了銀杏葉茶、銀杏飲料、銀杏食品等10多個系列100多種加工產品,銀杏產業年綜合產值達45億元,年出口創匯超過100萬美元,形成了200平方公里的種植區,集中種植區的農民僅此一項,人均年收入1600元。

郯城縣政府對銀杏產業有著清晰的定位:堅持“政府主導、規劃引領、重點突破、市場運作”原則,安排專項扶持資金,鼓勵引導龍頭企業做好銀杏系列產品的開發與創新,突出抓好銀杏生態游、農家游、休閒遊,依託3000年“老神樹”品牌,在新村鄉萬畝銀杏林里建起“銀杏人家”等綜合文化旅遊、娛樂設施,喝銀杏茶、吃銀杏飯、游銀杏林,銀杏樹給郯城農民帶來了“金飯碗”。

郯城縣新村鄉已建成的新一村、孫埠村兩處銀杏苗木市場,已入駐了190家經營大戶,帶動1000餘家個體戶從事銀杏苗木經營配貨、裝載、運輸、信息服務等生意。郯城銀杏市場每天可裝載大型貨車70餘輛次,成交額達100多萬元,年交易銀杏苗木達4000萬株,拉動銀杏產業收入近3億元,成為中國最大的銀杏苗木集散地。

編輯本段栽培技術

銀杏樹壽命長,生長速度不快,結果較晚。傳統粗放的栽培法需40一50年進入盛果期, 如科學管理、水肥得當,40年才能高產,故素有“公孫樹”的別名,含“爺爺種樹,孫子得食”之意。1979年郯城縣在新村鄉、新村一村進行了銀杏低部位嫁接,密植,早期結果,早期豐產的專題研究,經科學管理,取得幼砧嫁接三年結果,五年豐產的突出成果。從而打破了“桃三杏四梨五年,無兒不栽白果園”的傳統觀念,首創了國內銀杏矮化嫁接速生、早實、豐產的先例,1984年獲山東省科委科技成果三等獎。

地理標誌商標

圖4 “郯城銀杏”地理標誌商標圖4 “郯城銀杏”地理標誌商標

2009年

7月28日,經中國國家工商總局審定,批准“郯城銀杏”地理標誌商標註冊。該商標以“郯城銀杏TANCHENGYINXING及圖”作為商標式樣,申請註冊的商標所有人是郯城銀杏產業開發中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