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圖簡介
遼寧省圖書館是國家舉辦的省級綜合性公共圖書館,是向社會公眾提供文獻信息服務的學術性社會公益文化單位。是遼寧省藏書、圖書目錄、圖書館間協作協調及業務研究與交流的中心。隸屬遼寧省文化廳領導。
遼寧省圖書館的前身是東北圖書館,1947年籌建,1948年8月15日於哈爾濱開館,1949年2月遷至瀋陽,1955年改名遼寧省圖書館,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建立的第一所大型公共圖書館。1989年遼寧省圖書館開始興建新館,建築面積3.3萬平方米,1997年底竣工,1998年8月15日正式對讀者開放。
建館50年來,遼寧省圖書館取得了很大發展,現有古今藏書近400萬冊(件),10餘個文種,並與17個國家和地區的圖書館建立了文獻交換關係。在56萬冊古籍藏書中,善本書約12萬冊,其中宋元版書近百部。此外,還收藏有豐富的東北地方文獻和有關滿族、清代以及偽滿時期的文獻資料。
遼寧省圖書館現有工作人員260名,主要業務部門有采編部、外借部、特藏部、報刊部、信息諮詢部、網路數字中心、研究輔導部等。現任館長王榮國。
遼寧省圖書館實行每周七天開館制,平均每周開館時間達73小時,日平均接待讀者近3000人次。遼寧省圖書館現已基本實現了自動化管理,在文獻採訪、編目、流通、檢索、連續出版物等主要業務工作以及辦公方面都採用了計算機管理。同時充分發揮館藏優勢,開展資料庫建設。1997年,遼寧省圖書館又率先啟動了數字圖書館工程,完成了館內區域網路的建設,並通過CHINANET與INTERNET互聯。這些都標誌著遼寧省圖書館現代化信息資源建設的總體戰略已開始實施。充分開發館藏文獻資源,全心全意地為讀者服務,促進全社會“兩個文明”建設程度的提高,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圖書館事業的根本出發點,遼寧省圖書館始終不渝地堅持這一方向。幾年來,遼寧省圖書館先後被省委、省政府等上級領導部門授予“文明單位”、“優秀單位”、“創業立功標兵單位”、“扶殘助殘先進集體”等光榮稱號。
機構設定
館長辦公室
采編部
報刊部
特藏部
信息諮詢部
外借部
網路數字中心
聲像部
研究輔導部
讀者工作部
弱勢群體服務部
分館辦公室
人事老幹部科
行政科
財務科
保衛科
黨委辦公室
工會主席
文化產業辦公室
館藏精品
宋刻本《抱朴子內篇》
《抱朴子內篇》二十卷,晉葛洪撰。葛洪,字稚川,自號抱朴子,丹陽句容人。出身士族,自幼聰敏,酷嗜讀書。成年後跟從鄭隱學習煉丹秘術,頗有造詣。早在漢代以前,就有人企圖通過服用藥物,追求長生不死。漢代以後,隨著道教的興起和昌盛,這種思想更被許多人所執迷,葛洪就是其中著名的一個。《抱朴子內篇》即是主要講述煉丹服藥、成仙得道的著作。雖然就其內容來說,這是很荒誕的,但我們可以從中了解道教的思想與理論,以及當時一部分人的社會習尚。同時,書中記載的煉丹實踐,又為研究我國的科學史尤其是化學史,提供了可貴的資料。
遼寧省圖書館所藏宋紹興二十二年榮六郎刻本《抱朴子內篇》,是現存較為完整的最早的本子。清初曾為著名藏書家季振宜和徐乾學所收藏,並鈐有“季振宜藏書”、“御史振宜之印”和“乾學”、“徐健菴”等印。季振宜的藏書目錄《季滄葦書目》著錄二十卷宋刻本《抱朴子內篇》有二部,一部為五冊,一部為十冊。遼寧省圖書館藏本應是其中的五冊本。該書二十卷,分裝五冊,半葉十五行,每行二十八字,白口左右雙邊。字型蒼勁,顯示出宋代浙江地區的刻書風格。
從文字上看,榮六郎本《抱朴子內篇》有些地方更接近於原貌,可以校改明清諸本的一些錯誤。雖有訛誤,但它時間較早,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
《聊齋志異》手稿
遼寧省圖書館收藏的《聊齋志異》手稿本是中國清代著名的文學家蒲松齡生前手定的清稿本。《聊齋志異》是一部短篇小說集。它問世二百多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至今已被譯為多種文字,有諸多的版本流傳於世。特別是其中的篇章:《嶗山道士》、《畫皮》、《聶小倩》、《胭脂》等名篇先後被拍成美術片、電影、電視片而家喻戶曉。然而,《聊齋志異》這部手稿的流傳和收藏情況卻鮮為人知。這裡面確有一段坎坷的經歷。蒲松齡是清初時山東淄川人,《聊齋志異》一書的寫作大約在康熙前期,邊寫、邊講給村人、邊改,到康熙中期才完稿,歷時40餘年。蒲松齡臨終時曾囑咐其兒孫“餘生平惡筆,一切遺稿不許閱諸他人”。他之所以這樣囑咐,是有原因的,蒲松齡少年時就有文采,但屢試不第,到71歲才入貢生。因此著者在這部小說中藉助談狐說鬼的方式發泄對社會的不滿。另外蒲氏家境貧寒,在蒲松齡去世的50年裡這部書一直沒有刊布,只有抄本流傳於世。蒲松齡的手稿也一直存放在山東淄川蒲氏家祠。直到乾隆三十一年(1766)才有據抄本刊布的青柯亭刻本問世。大約在鹹豐年間,蒲氏七世孫蒲介人因與家族發生爭執,便攜帶《聊齋志異》和《雜著》等幾種手稿遠走東北定居瀋陽。此後,蒲介人將這二部手稿傳給其子蒲英灝。光緒二十年(1894)蒲英灝供職在盛京將軍依克唐阿幕府,依氏得知蒲英灝是蒲氏後代,藏有《聊齋志異》稿本,便商請借閱,蒲英灝無奈,只好先以半部借之,閱畢又以另半部相借。恰逢此時,依氏有事進京,不料染病去世,所借半部《聊齋志異》手稿從此不知下落。直到現在仍未有出世。
光緒二十六年(1900)蒲英灝奉命鎮守西豐,家屬隨其遷至西豐,這二部手稿也同時帶往。蒲英灝去世後將這二部手稿傳第五子蒲文珊。蒲文珊是一個讀書人,曾任西豐縣立圖書館館長,對《聊齋手稿》的珍視勝過其父。這期間有多人相借、預購,包括日本人出高價收買均遭到蒲文珊的拒絕。
1950年蒲文珊將這部手稿捐增人民政府遼東省文化處,1951年轉交東北文化部。由於這部手稿紙質變色、發脆,不宜保存,請當時在瀋陽故宮博物院的周福成老師傅重新裝裱,宣紙加襯,作成金鑲玉裝,使這部書由原來的四冊改成現在的八冊。並轉交東北圖書館即遼寧省圖書館收藏至今。
現存的《聊齋志異》手稿是用竹紙抄寫,共收237篇,其中有31篇是他人代抄,其餘的206篇均為蒲松齡手抄。尤其珍貴的是在卷前聊齋志自文後鈐有一枚松齡白文長方印,這是蒲氏手稿不可多得的佐證。
蒲氏《聊齋志異》半部手稿經歷了二百多年的坎坷磨難,最終能收藏在遼寧省圖書館實在是值得遼寧人慶幸的事。同時也被作為我館藏書中的鎮館之寶。目前這部手稿本的影印本已經出版,其他排印本和選印本多不勝數,僅遼寧省圖書館就藏有不下30種版本。
館內布局
創新辦館
遼圖是圖書流動站服務模式的最早開拓者。新中國成立初期,其前身東北圖書館借鑑前蘇聯汽車圖書館和國內曾經有過的巡迴書庫的辦法,創建了最早的圖書流動站,主動把圖書送到民眾手中。1950年,東北圖書館先後在工廠、工地、大學、機關、部隊建立了圖書流動站。抗美援朝時期,還在朝鮮戰場建立了7個圖書流動站。1988年,遼圖恢復了中斷30年的圖書流動站。當年就在瀋陽市內建立了5個部隊流動站。多年來,他們將圖書流動站與圖書館的陣地服務結合起來為讀者服務。截至目前,他們已經與部隊、職業學校、監獄、居民社區等聯合開辦了100多個圖書流動站。據遼寧省圖書館館長王榮國介紹,為做好工作,遼圖為此配備了“五專”——專門機構、專人負責、專車服務、專款購書、專庫調配,使圖書流動站的工作走向成熟和完善。
近年來,遼圖還創造性地在基層或外系統建立圖書館分館,如老幹部活動中心分館、瀋陽建築工程學院建築分館、青年幹部學院分館等。2000年,本著“優勢互補,最佳化組合”的原則,在瀋陽市東陵區圖書館的基礎上,建立了面向農業、面向農村的遼寧省圖書館農業分館。這是全國公共圖書館中第一家打破行政隸屬關係組成的專業性質的分館,它改變了過去圖書館“小而全”的辦館模式,形成了主館與分館的新格局。這一分館的建立,既是對傳統圖書館建館模式的突破,也是對新型建館方向和建館體制的全新嘗試。
全新服務
遼圖早在1994年就將書庫打開,實行了大面積開架借閱,並提出了“能開架的不閉架,能外借的不內閱”的口號,對以往從不外借的港澳台圖書、期刊複本以及新型載體的聲像文獻也實行了開架借閱,開架書刊冊數達到190餘萬冊。遼圖立足於多年開架服務的實踐,從圖書館管理與服務人性化的視角出發,從公益性圖書館以讀者為中心的理念出發,對原有開架方式進行全方位的分析與理性思考,並創新性地提出並實現了一種新的開架服務超市型管理模式,也稱“超市式”開架。
“超市式”開架的實施,變原來的“以書庫管理為中心”為“以讀者需求為中心”,實現了多種文獻資源共存、多種服務功能相融合的複合式服務,不但擴大了流通、提高了文獻資源的利用率,也體現了圖書館對讀者的人文關懷。幾年來,遼圖吸引了眾多讀者來館借閱圖書,年接待讀者總數達到100多萬人次,流通圖書達到200多萬冊次。
古籍保護
遼圖收藏有56萬冊的古籍文獻,其中包括善本古籍12萬多冊、普通古籍34萬冊及未整理古籍近10萬冊。遼圖收藏的古籍文獻有相當部分是存世孤本、珍本,其中有數量可觀的宋、元刻本;館藏閔版書已達119種,為國內收藏閔版書之最;館藏殿版書600多種、1000多部;羅振玉先生所藏善本16010冊及家刊本4萬餘冊;清代著名文學家蒲松齡創作的小說稿本《聊齋志異》等。在文化部和遼寧省財政的支持下,遼圖的古籍保護工作穩步實施:製作了古籍善本樟木匣和函套,起到了防蟲、防塵、防光的保護作用;建成了地下善本書庫,配置了國內一流的消防報警滅火系統、防盜報警系統、中央空調吸濕機以及密集書架。古籍保護條件的改善、古籍修復室的建設,使得古籍普查和古籍修復也逐步完成。
為加強古籍整理與開發工作,遼圖已經建立了古籍機讀目錄資料庫,還為館藏善本古籍建立了詳細的善本基本卡;不僅參加了《中國叢書綜錄》、《中醫圖書聯合目錄》、《中文善本書國際聯合目錄》等書目的編制工作,還組織完成了東北地區51家單位參與、省內20家單位參編的《東北地區古籍線裝書聯合目錄》,對遼寧省現存古籍進行了一次全面匯總和梳理;同時,《遼寧省圖書館孤本善本叢刊》、《明代閔凌刻套印本圖錄》等一批館藏孤本、珍本整理後影印出版,使得深藏秘閣的典籍得以面世。
2007年8月,遼圖被確定為全國古籍保護工作試點單位。2008年7月,被國務院命名為“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有42部古籍入選首批《全國珍貴古籍名錄》。
開館時間
遼寧省圖書館實行全年365天開館,平均每周開館時間達73小時
冬季:8時——18時 周三:8時——12時
夏季:8時——20時周三:8時——12時
註:辦證處:8:00-16:00少兒閱覽室:8:00-17:00
聯繫地址
地址:瀋陽市東陵區萬柳塘路111號
郵編:110015
到省圖書館,交通十分便利,公車有239、224、260、259、245、275、113、135等,到南塔鞋城站下車。
建築特色
遼寧省圖書館是我國第一家採用模數式建築的省級圖書館。該館新館於1989年破土動工,1997年底竣工交付使用。占地面積3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2000平方米。
該館的主體建築簡潔大方,氣勢恢弘。其外貌像一本翻開的書,寓意為“開卷有益”。寬敞的半圓形庭院與稜角分明的建築主體相互呼應,形成大樓豐富而完整的空間系列,賦予大樓一種開放的態勢。沿著主樓前石階緩步而上,寬敞明亮的外大廳展現在眼前。它既是進入圖書館內部的過渡空間,也是一處休閒、集散的場所。二樓共享大廳高20多米,頂棚安裝透明玻璃,自然採光,讓人感覺清新、自然。沿著左右兩個螺鏇型的樓梯盤鏇而上,每一個層面都有一個敞開的、無隔斷的大房間。既是大書庫,又是大閱覽室,為讀者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該館在設計上,提出了“三房一大四同”的圖書館建築新理念。所謂“三房”即書庫、閱覽室、業務行政辦公室三種用房。“一大”就是房間開間大,大進深。“四同”即柱網相同、荷載相同、層高相同、窗戶相同。有效克服了傳統圖書館功能用房的局限性,體現出了很強的適應性、互換性和靈活性。實踐證明:這是一種符合國際圖書館建築發展趨勢並適合我國國情的圖書館建築模式。
圖書館概覽
介紹中國大陸地區的部分圖書館,了解它們的歷史,現在,館藏精品以及具體服務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