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廣州圖書館占地面積2.1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地下二層,地上北樓十層,南樓八層,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城市圖書館之一;總投資13.14億元。以“美麗書籍”為設計理念,依託城市新中軸線景觀,採取東西走向、南北塔樓、獨特的“之”字優雅體造型,突出層疊的建築肌理,寓意書籍的重疊和歷史文化的沉積,同時融入騎樓等文化元素,體現了嶺南建築藝術特色,2011年入選“新廣州好”百景。以“連線世界智慧,豐富閱讀生活”為願景,“建設以人為中心、一流的國際大都市圖書館”為總目標,定位為區域內的體系建設推手、城市文化地標、終身學習中心、泛在知識門戶、公共交流平台、多元文化視窗等六大功能,秉持“理性、開放、平等、包容”的理念,致力成為促進閱讀、交流與分享,激發理性、靈感與想像力,倡導社會和諧包容的公眾共享空間。現館藏文獻790萬冊(件),閱覽座位4000個,公用計算機702台,有線網路節點4000個,無線網路全覆蓋。2016年日均接待公眾訪問2.4萬人次、註冊讀者1070人次、外借文獻2.5萬冊次、舉辦活動4.8場次。實現藏、借、閱、咨一體化;全面套用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文獻自動分揀系統、自助服務設備,實現高效精確的典藏管理與便捷服務;設定綜合服務區、大眾服務區、對象服務區、主題服務區、交流服務區、藏書區等功能區域。
歷史沿革
1927年,廣州市長林雲陔為紀念孫中山,促進文化事業,提議舉辦市立中山圖書館。經市行政會議決定規劃籌辦。同年,派出募捐專員赴美國、古巴、加拿大、墨西哥,得華僑踴躍捐贈。
1928年,成立廣州市立中山圖書館籌建委員會,林雲陔、杜定友等十六人為委員。
1929年,市立中山圖書館在文德路原廣府學宮破土動工。
1933年10月15日,市立中山圖書館落成開幕,伍智梅任首任館長。
1934年,省圖書館被撤銷,其藏書33500冊由市館接收。
1938年,廣州淪陷,市立中山圖書館停辦。
1945年,抗戰勝利,杜定友兼任市立中山圖書館復辦籌備處主任。
1949年,改稱廣州市立中山圖書館。廣州解放後,稱為廣州中山圖書館。
1955年,省、市兩館合併為廣東省中山圖書館。原廣州市立中山圖書館館址改為廣東省中山圖書館北館,稱孫中山文獻館。
1980年12月,廣州市委辦公會議決定籌建廣州圖書館。
1981年1月,廣州市文化局宣布廣州圖書館籌備小組成立和將“星火燎原館”改為廣州圖書館館址的決定。
1982年1月2日廣州圖書館舉行開館典禮。
2004年10月,廣州市發展計畫委員會正式批覆,同意廣州圖書館新館建設項目立項。
2004年10月至2005年1月,廣州圖書館新館國際邀請建築設計競賽面向全球徵集最佳設計方案。
2006年2月20日,廣州圖書館新館正式奠基。
2012年12月28日,廣州圖書館新館正式部分開放。
2013年6月23日,廣州圖書館新館全面開放。
機構設定
廣州圖書館按照科學、合理、精簡、高效、協調的原則,設中層機構9個:辦公室、文獻流通部、信息諮詢部、兒童與青少年閱讀部、社會活動推广部(同時掛網路服務部牌)、研究協作部(掛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廣州市支中心辦公室和廣州市圖書館學會秘書處牌)、采編中心、數字資源與技術保障部、物業管理與安全保衛部。
辦公室:履行全館業務統籌協調職責。負責綜合性工作總結、計畫、報告、請示等文稿撰寫、審核,公文流轉,館長工作會議、館務會議等會議組織;配合館部完成政府臨時性重大工作項目;負責會議議定事項、公文安排事項和館部交辦其他事項的督辦;負責業務統計分析,編髮統計周報;負責組織制訂、審核、完善全館規章制度;負責本館內部信息交流與共享平台建設,統籌內部信息與公共區域信息發布工作,負責向主管部門報送信息,編撰月度工作簡報、大事記、年度報告、綜合宣傳冊與讀者服務指引;統籌、組織全館導向標識與形象識別系統的設計製作工作;安排來訪接待;處理讀者投訴,統籌全館讀者投訴處理工作;配合館部開展全館性業務的統籌組織和新服務政策的調研、組織實施工作;負責發展規劃的制訂、年度修訂與組織實施;負責檔案管理與服務工作;承擔圖書館理事會日常工作。履行全館組織和人事管理職責,承擔黨委辦公室職責。負責黨委會各項決策的落實、協調與檢查;協助做好紀檢監察、工會、婦委會、共青團及統戰工作;負責人力資源規劃與管理、工資福利待遇、人才引進、崗位管理、績效考核、職稱評聘、人事檔案管理等工作;負責離退休、婦女、計畫生育、因私出國(境)管理等工作。履行全館財務管理職責。負責預決算管理;負責工資等發放、稅費與非稅收入繳納工作;負責國有資產賬目管理;按時核對賬目;編制各類財務統計報表;負責票據、財務檔案的管理工作;負責稅務登記證、組織機構代碼證、銀行賬戶的年審等管理工作。
文獻流通部:履行普通文獻資源(少兒、專題資源除外)服務與管理職責。負責書刊音像資料借閱的規劃與組織工作,負責文獻流通服務,開展書刊推介、諮詢導讀和讀者培訓服務,開展視障讀者服務及主題交流活動;負責文獻典藏、排架管理工作;負責總服務台、電話諮詢中心、圖書區、報刊音像區、休閒生活館、視障人士服務區、自助服務區、24小時智慧型圖書館、通借通還區等區域服務;負責預約取書、停車場還書等服務。
信息諮詢部:履行專題文獻服務與管理、專題信息開發與參考服務職責。負責廣州地方文獻、廣州名人專藏、家譜、華人華僑、古籍等特藏文獻的徵集、開發與服務工作;負責組織多元文化館藏,提供多元文化服務,開展多元文化交流;負責創意設計等相關主題的文獻、信息服務,開展交流活動;開展面向社會各層面的信息諮詢與參考服務,統籌全館信息諮詢服務;負責館際互借服務;負責廣州人文館、多元文化館、創意設計館、“廣州之窗”城市形象推廣廳等主題區建設、服務與管理工作;負責南樓七、八層研究與交流區服務與管理工作。
兒童與青少年閱讀部:履行兒童與青少年讀者服務職責。負責少兒借閱服務工作的規劃與組織、少兒文獻資源管理等工作;開展書刊推介、諮詢導讀和讀者培訓服務;開展閱讀推廣活動;負責親子繪本閱讀館、玩具館等特色主題館的建設、服務與管理工作;負責組織開展科普基地與未成年人素質教育基地活動。
社會活動推广部(同時掛網路服務部牌):履行組織大型閱讀推廣活動,開展宣傳推廣、統籌公眾交流,為圖書館發展營造良好社會環境職責。負責全館大型社會文化活動的策劃與組織實施,統籌、協調全館閱讀推廣活動;負責開展公益性講座、展覽服務;負責全館公共區域讀者活動、宣傳推廣信息發布與相應設備設施管理工作,負責本館官方微博等平台信息發布與讀者互動,負責媒體交流,推進圖書館合作夥伴關係和各類讀者組織建設,統籌全館相關工作;編撰圖書館通訊,推進利益相關者了解、參與圖書館服務;負責閱讀體驗區服務與管理工作。履行網路與數字圖書館服務職責。負責圖書館網路平台建設、網路服務(含微信等)與推廣、數字資源管理工作;負責區域內圖書館數字資源共建共享工作;負責電子閱覽、讀者信息素養教育與技能培訓服務;負責語言學習館、多媒體鑑賞區、國際紀錄片節展示空間的服務與管理工作。
研究協作部(掛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廣州市支中心辦公室和廣州市圖書館學會秘書處牌):履行區域圖書館協作協調職責。負責推進區域內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共建共享項目的規劃與協調實施;負責對基層圖書館提供業務指導與支持;負責社區分館、流動圖書館、街區自助圖書館等館外服務的規劃、建設、管理與服務;開展送書上門服務。履行組織推進圖書館專業研究與交流職責。負責規劃、管理全館學術研究、科研課題、圖書館學文獻出版工作;組織開展專業交流與合作;組織開展專業人員繼續教育、區域內圖書館專業人員培訓,推進專業化隊伍建設;承擔重點科研課題研究;負責市圖書館學會日常工作。
采編中心:履行全館信息資源建設與保障,統籌文獻資產管理,區域內圖書館信息資源採購與編目協調職責。負責全館信息資源建設規劃,紙質信息資源(含地方文獻、古籍等特藏)、音像資料、數字信息資源等採訪、分編加工、破損修復工作;統籌、組織文獻剔除工作的開展;負責全館書目資料庫和采編業務資料庫的規範化管理與維護工作。
數字資源與技術保障部:履行圖書館信息技術支撐與保障職責。負責計算機網路系統、圖書館套用系統、資料庫系統等規劃、建設、管理與技術支持和保障,負責各類信息化終端設備的採購、分配與維護。
中心圖書館辦公室:履行中心館工作、延伸服務管理等職責。負責全市公共圖書館業務的指導和協調,組織召開館長聯席會議,負責收集、整理、分析全市公共圖書館業務統計數據並編印年度業務統計報告;負責組織制定和實施全市公共圖書館統一的業務標準和服務規範;負責統籌全市公共圖書館通借通還服務網路建設、協調全市公共圖書館信息化管理系統和數字圖書館建設;負責組織市、區、鎮、街道公共圖書館工作人員專業化培訓工作;負責指導和支持區域總分館服務體系建設。負責直屬綜合和專業性分館、流動圖書館、自助圖書館等延伸服務的規劃、建設、管理與服務;承擔市、區之間通借通還服務網路圖書物流;開展送書上門服務。
物業管理與安全保衛部:履行後勤保障、物業管理、固定資產管理、治安保衛、消防安全和維穩綜治職責。負責樓宇智慧型化、公共區域場地管理、物管監督等管理工作;負責全館安全保衛和消防安全工作,配合開展綜治維穩工作;負責統籌、協調全館政府採購、招標工作;負責自動分揀系統運行管理;負責書刊排架、餐廳、停車場、自學室、負一層公共交流區開發利用等配套服務。
統計數字
廣州圖書館2016年業務發展統計表
開放時間
逢周三閉館,節假日正常開放國家法定節假日開放時間:9:00——16:00逢周三提供閉館還書服務,時間:10:00——16:00服務指南
服務項目
◆主題服務★多元文化服務
多元文化館
服務內容:收集相關國家、民族約十種語言的各類文獻,以文獻服務為基礎,開展展覽、講座、沙龍、論壇等文化交流活動。實施“友好圖書館”項目,與國際友好城市圖書館、外國駐穗機構等合作開展交流活動。
服務地點:北樓八層
家譜查詢中心
服務內容:與世界上最大的家譜收藏機構——FAMILYSEARCH國際(美國猶他家譜學會)合作,提供全球範圍內的家譜查詢服務。
服務地點:北樓九層
語言學習館
服務內容:提供國內各地方言、世界主要語言學習資源借閱和語言培訓服務。開展常用外語培訓,針對新居民開展粵語培訓。
服務地點:南樓六層
★本土文化服務
廣州人文館
服務內容:強化地方文獻建設,同時重點拓展地方名人專藏。收集名人、著名家族的著述、相關文獻和藏書,保存和展示本土文化精華。
服務地點:北樓九層
廣州大典研究中心
服務內容:《廣州大典》是一部大型地方文獻叢書,旨在系統蒐集整理和搶救保護廣州文獻典籍、傳播廣州歷史文化。廣州大典研究中心承擔廣州文獻的收集、整理、編纂、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同時掛《廣州大典》編輯部、廣州古籍研究保護中心牌子。
服務地點:南樓八層
“廣州之窗”城市形象推廣廳
服務內容:2014年與廣州市外宣辦新聞中心合作設立。通過文獻與工藝品展示、主題展覽、講座沙龍、公眾互動等形式,構築本土文化與多元文化包容互鑒的基礎平台。
服務地點:首層東大堂
廣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區
服務內容:與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以及文仕文化博物檔案館合作,經常舉辦廣繡等展覽以及非遺保護宣傳諮詢活動。
服務地點:負一層展覽廳
★都市文化服務
休閒生活館
服務內容:集中“食在廣州”、旅遊等主題資源,倡導現代都市休閒文化。
服務地點:北樓一層
★其他主題服務
創意設計館
服務內容:提供創意設計文獻借閱、作品展覽、信息交流、設計實踐等一站式服務。
服務地點:北樓八層
◆對象服務
★親子繪本閱讀館
服務內容:為零歲至國小三年級的兒童提供繪本閱讀服務,開展親子閱讀活動,實施趣味閱讀項目。
服務地點:南樓二層
★(分級閱讀)悅讀館
服務內容:與南方分級閱讀研究中心合作共建項目,為中國小生提供集圖書、電腦、平板電腦、觸控螢幕為一體的閱讀空間。
服務地點:南樓四層
★閱讀體驗區
服務內容:展示閱讀方式與文獻形態演變,感受新媒體、新閱讀方式,提供互動式、場景式的閱讀體驗及交流空間。
服務地點:南樓一層
★信息技能學習區
服務內容:針對特殊群體提供信息技能培訓服務,提高其利用計算機、網際網路和圖書館數字資源的能力。
服務地點:南樓五層
★多媒體鑑賞區
服務內容:配備聽音室、錄音室、多功能播映室等設備設施,提供高品質影音鑑賞服務。
服務地點:南樓六層
◆基本服務
★普通視聽資料區
服務內容:提供豐富的視聽資料外借服務。
服務地點:北樓二層
★考試專題圖書區
服務內容:提供職業資格、入職、自學、在職學習、留學等各類考試資料和相關信息服務。
服務地點:北樓二層
★閉館日還書
服務內容:逢周三閉館日及節假日閉館期間,提供自助還書服務。
◆社區閱覽服務
★文獻提供
服務內容:圖書、報刊等文獻資料借閱。
鍾落潭鎮分館:白雲區鍾落潭鎮文化大樓(510545)天河車陂廣氮分館:天河區車陂廣氮新村文化活動中心二樓(510550)
天河石牌分館:天河區石牌東路127號(510630)
金花街分館:荔灣區金花直街95號(510170)
沙灣分館:番禺區沙灣鎮大港涌路沙灣文化中心(511483)
獵德分館:廣州市天河區平月路南國一街11號2樓(南國花園交通銀行樓上)(510627)
洛浦街分館:廣州市番禺區新浦南路海龍灣會所一樓(511431)
光大花園分館:海珠區工業大道122號康榕北三街10號(510250)
芳村花園借閱處:芳村花園中環街23號3樓(510375)
◆信息諮詢服務
★詢問服務
服務內容:接待讀者諮詢、解答讀者疑難、指導讀者閱讀。
★館長諮詢日
服務內容:每月1日館長在詢問處接待讀者諮詢。
★信息諮詢
服務內容:文獻信息代查、代檢學術論文、跟蹤研究課題、提供網站建設素材信息等,主要以課題委託方式進行。
服務地點:信息諮詢中心
★《領導決策參考》
服務內容:廣州圖書館與廣州市委政策研究室合編,為廣州市領導機關決策提供信息服務。
服務地點:信息諮詢中心
◆網站服務
網址:www.gzlib.gov.cn
網站內容:數字圖書館動態、讀者指南、館藏查詢、預約續借、活動報名、專題資源、數字資源使用、電子圖書線上借閱、參考諮詢等。
★網上預約、續借
服務形式:登錄本館網站,提供網上自助服務。
步驟:
登錄本館網站首頁,點擊左上角的“登錄”,輸入讀者證號、密碼,依步驟指示完成自助續借、預約圖書。
★電子圖書線上借閱
服務形式:登錄本館網站,網上自助外借、閱覽。
步驟:
下載並安裝ApabiReader瀏覽器
登錄系統:有密碼用戶通過用戶名、密碼登錄系統,內部網讀者可以匿名登錄。
資源檢索:若顯示資源可借,即可下載閱讀;若顯示資源已借完,可填寫email預約,待資源可借後發email通知。
還書或續借:在ApabiReader圖書上點擊右鍵,選擇“還書”或“續借”。
★網上參考諮詢
服務形式:登錄本館網站,提供網上自助服務。
◆廣州數字文化網
網址:www.gzdcn.org.cn
網站內容:廣州地區的文化法規、市場、旅遊、科技、史料,圖書、音樂、美術、文物、戲劇、戲曲、影視作品、藝術教育、國家及省級知名藝術家簡介、對外文化交流等。
◆會展服務
★羊城學堂
服務內容:定位於市民講座,內容強調知識性、信息性、思想性、文化性,貼近百姓生活。
★雅村文化空間
服務內容:“雅村文化”以高雅藝術系列公益講座為切入點,旨在向社會大眾普及高雅文化藝術,打造廣東精神新地標。
★專題展覽
服務內容:舉辦各種類型的展覽,推進對不同文化的認識、理解和交流。
辦證須知
廣州圖書館讀者證分個人讀者證、家庭讀者證,讀者只能選擇其一辦理。身份證或廣州市社會保障卡(以下簡稱“社保卡”)可直接充當個人讀者證。註冊讀者可將讀者證號轉換成二維碼,憑二維碼讀者證辦理相關業務。一、個人讀者證註冊與辦理
1.持本人本地身份證、社保卡到館註冊。
2.本地14周歲以下未成年人持本人身份證,由監護人陪同到館註冊。監護人須出示本人身份證,並為子女的行為承擔責任。
3.持外地身份證的讀者:
(1)居住本地:持本人身份證、廣州的居住地址證明材料(廣州市房屋租賃契約、房產證明材料、社保卡、暫住證、近3個月的水費賬單、電費賬單、煤氣費賬單、電話費賬單等,選其中任何一項)到館註冊;14周歲以下未成年人,由監護人持上述材料陪同到館辦理。
(2)非居住本地:持本人有效證件(身份證、護照、港澳台同胞回鄉證等)到館辦理臨時讀者證;14周歲以下未成年人,由監護人陪同到館辦理(監護人須出示本人身份證,並為子女的行為承擔責任)。臨時讀者證有效期60天。
4.18周歲以下14周歲以上未成年人辦理青少年讀者證;14周歲以下未成年人辦理未成年人讀者證。
5.遠程註冊:本地居民可在廣州圖書館網站(www.gzlib.gov.cn)自助註冊或辦理讀者證,開通文獻借閱功能。
6.郵寄註冊:本地居民將填好的廣州圖書館讀者證申請表和身份證複印件寄至廣州圖書館總服務台(珠江東路4號,郵編510623),申請開通文獻借閱功能。(申請表下載)
二、個人讀者證服務功能
基本(成人)借閱功能、青少年讀者證、未成年人讀者證均免押金開通。
1.基本(成人)借閱功能:讀者註冊即開通此功能。可外借中外文書刊及音像資料(不含少兒文獻)共15冊/件,其中,外文圖書不超過3冊、外文期刊不超過3冊。
2.參考借閱功能:讀者交納押金300元開通此功能。憑本人《廣州市低收入困難家庭證》、殘疾人證開通此功能,可免交押金。
(1)可使用基本(成人)借閱功能。
(2)可外借創意設計館圖書3冊、期刊3冊。
3.電子閱讀器借閱功能:讀者交納押金600元開通此功能。憑本人《廣州市低收入困難家庭證》、殘疾人證開通此功能,交納押金200元。 (1)可使用參考借閱功能。
(2)可外借電子閱讀器1台。
4.平板電腦借閱功能:已開通基本(成人)借閱功能(不含臨時讀者證)的讀者憑本人身份證(或社保卡)及複印件、讀者證到總服務台,交納1000元押金(憑本人《廣州市低收入困難家庭證》、殘疾人證開通此功能,交納押金800元),簽署《廣州圖書館平板電腦借閱承諾書》,即可開通平板電腦借閱功能。可外借平板電腦1台。 5.青少年讀者證:18周歲以下14周歲以上未成年人辦理。
可外借中外文書刊及音像資料共15冊/件,其中,外文圖書不超過3冊、外文期刊不超過3冊。
6.未成年人讀者證:14周歲以下未成年人辦理。可外借少兒圖書、少兒音像資料共15冊/件。
7.二維碼讀者證:讀者可通過“我的圖書館”或本館微信獲取個人證號的二維碼圖片(圖片經過加密,自行生成無效),並將其保存在手機中,借書時只需掃描手機中的圖片即可,無須出示證件。 8.溫馨提示:可外借文獻均不含僅供閱覽書刊。圖書、電子閱讀器借期31天;期刊、音像資料、創意設計館書刊借期15天。可續借1次。
三、廣州圖書館家庭讀者證
3人以上(含3人)家庭可申請辦理家庭讀者證。
1.持本人身份證、居住廣州的外地身份證居民需提供廣州的居住地址證明材料(廣州市房屋租賃契約、房產證明材料、社保卡、暫住證、近3個月的水費賬單、電費賬單、煤氣費賬單、電話費賬單等,選其中任何一項)、含本人及其他2個以上家庭成員的戶口簿或其他證明家庭關係的證件(出生證、獨生子女證等)、家庭成員身份證到館辦理廣州圖書館家庭讀者證。
2.家庭(成員不含未成年人)讀者證可外借中外文書刊、音像資料(不含少兒文獻)共40冊/件,其中,外文圖書不超過6冊、外文期刊不超過6冊。
3.家庭(成員含未成年人)讀者證可外借中外文書刊、少兒圖書、音像資料共40冊/件,其中,外文圖書不超過6冊、外文期刊不超過6冊、少兒圖書和少兒音像資料不超過15冊/件。
4.可外借文獻均不含僅供閱覽書刊。圖書借期31天;期刊、音像資料借期15天。可續借1次。
四、讀者證管理
1.退證。經計算機核實無借書記錄後,讀者憑辦證時的有效證件、讀者證、押金收據(無押金者除外)辦理退證手續。
2.掛失。遺失讀者證的,需及時通過電話或到館辦理掛失手續。未掛失所造成的損失由讀者本人承擔。讀者通過電話掛失後,必須於一個星期內親自到館辦理相關手續。
3.補證。持身份證或廣州社會保障卡開通借閱功能的讀者,遺失證件補辦成功後,需重新到我館辦理註冊、開通手續。讀者證遺失或損壞,讀者需持辦證時的有效證件和押金收據(無押金者除外)辦理補證手續,同時繳納讀者證工本費5元。
4.激活。臨時讀者證過期後,讀者可憑辦證時的有效證件、讀者證辦理激活手續。
5.請愛護所借文獻和設備。造成文獻、設備遺失和損毀的,按《廣州圖書館遺失損毀館藏資料賠償辦法》處理。逾期歸還按標準交納逾期費,文獻每冊每天0.1元,電子閱讀器每台每天0.5元,平板電腦每台每天10元。
6.讀者申請辦理讀者證,即視為已閱讀並同意本規則。本規則如有改動,將不另行通知,請讀者自行關注並遵守相關條款。
館舍平面
入館須知
保持館內安靜請勿大聲喧譁館內嚴禁吸菸維護館內衛生
愛護書刊設施保持整潔完好
注意儀表著裝共建優美環境
自覺接受管理保持良好秩序
交通指南
公交:乘坐886、886A、293路公車在冼村路南站下;或乘坐407路公車在廣州大劇院西門站下。
捷運:乘坐3號、5號線捷運,在珠江新城站下車,從B1出口出,沿華夏路前行370米,轉華就路走約500米;或乘坐5號線捷運,在獵德站下,從D出口出,向前行至冼村路,再向左沿冼村路南方向行約200米;或乘坐APM線,在大劇院站下。
圖書館概覽
介紹中國大陸地區的部分圖書館,了解它們的歷史,現在,館藏精品以及具體服務情況。 |
廣東省圖書館一覽
廣東省,簡稱粵,舊稱Kwangtung、Canton,現漢語拼音GuǎngDō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廣東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廣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與海南隔海相望。省會廣州,轄21個省轄市,其中副省級城市2個(廣州、深圳),地級市19個。廣東是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的省份,擁有全國全部56個民族。廣東在語言風俗、歷史文化等方面都有著獨特的一面,內部有三大民系,與中國北方地區有很大的不同。廣東GDP值已超越台灣,成為中國經濟最發達、文化最開放的省份。 | |||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汕頭市圖書館 東莞圖書館 廣州圖書館 深圳圖書館 中山市圖書館 南山圖書館 | 湛江圖書館 江門圖書館 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 東莞長安圖書館 深圳寶安圖書館 深圳羅湖圖書館 韶關市圖書館 佛山圖書館 | 肇慶市圖書館 順德圖書館 南海圖書館 肇慶端州圖書館 湛江市少年兒童圖書館 揭陽榕城圖書館 廉江市圖書館 深圳少年兒童圖書館 | 深圳福田區圖書館 佛山禪城圖書館 梅州劍英圖書館 遂溪縣圖書館 高州市圖書館 澄海圖書館 廣州市越秀區圖書館 四會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