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圖書館事業
正文
簡史 法國早期的圖書館是中世紀的寺院圖書館,只供修道士使用。每個寺院圖書館通常只有數百卷藏書。圖書館一般又兼謄寫作坊,謄寫從其他寺院借來的手抄本經卷。這種方式使得古拉丁文和古希臘文文獻得以流傳至今。13世紀以後,隨著大學教育的發展,出現了大學圖書館,索邦學院圖書館是當時最大的圖書館之一,1290年擁有1017卷藏書。皇室、貴族和其他顯赫人物建立私人圖書館也相當普遍。1640年黎塞留的繼任者馬薩林大主教將其5000卷的私人藏書館從羅馬遷至巴黎,1642年購買了圖伯夫旅館(現國家圖書館所在地),決定在該處建立一個大型圖書館,並邀請G.諾德制訂建館計畫。1642年諾德就任在圖伯夫旅館開辦的馬薩林圖書館館長。該館1647年起每日向公眾開放。諾德遍游歐洲蒐集文獻,使擴建後的馬薩林圖書館收藏了4萬卷裝幀精良的圖書和手稿。
除了馬薩林圖書館和少數13~14世紀成立的小型圖書館可供學者使用外,在法國大革命之前還有一些其他的私人圖書館。大革命中沒收了作為貴族和教堂財產的許多私人圖書館,使其變成國有財產。1794年,這些圖書館館藏總數約為 1000萬冊圖書和2.6萬件手稿。革命者成立了一個文獻保存委員會負責挑選圖書,將神學、宗教和“禁慾主義”的圖書出售,其餘圖書存放在巴黎和其他城市的“圖書儲備庫”,後又分配給各圖書館(國家圖書館獲得30萬冊)。同時還利用這批圖書建立了一些新館(如國會圖書館)。由於革命者雖構想以圖書館作為全體市民的學校,但從貴族和教堂沒收的藏書並非大眾教育所需,同時由於惰性,使公共圖書館系統未能獲得較大發展。圖書館仍傾向於保存圖書和為學者服務,藏書的管理者思想較保守,圖書館界受其影響,成為20世紀以前法國圖書館事業的一個顯著特點。
國家圖書館 法國國家圖書館是在皇家圖書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歷史可追溯到查理五世(1364~1380在位) 時期。查理五世深知皇家手稿的重要性,決定將手稿保存在羅浮宮,並指定學者G.馬萊為其編目。1380年編成第一套手稿目錄。1720年起向公眾開放。1743年在黎塞留路建立了永久性館舍。大革命時期將該館改為國家圖書館。法國的出版物呈繳制度較為完善,是國家圖書館及其他一些圖書館重要的文獻來源。 國會圖書館 國會圖書館創建於1789年,1985年藏書65萬冊、期刊1500種、手稿1800件。向國會議員和其他有資格的人員開放。參議院圖書館只為參議院議員服務,範圍主要是法律、經濟和歷史,現藏圖書50萬冊、期刊600種。
大學圖書館 1986年法國共有61所大學圖書館,其中14所是校際圖書館,它們分別為同一城市的兩所或兩所以上大學服務。所有大學圖書館總共設有 6.1萬個座位,為90.5萬名學生和7萬名教師服務。1970年以來, 許多館成立了由教師、學生和館員組成的委員會輔助館長決策。各館經費的80%以上由教育部提供,其餘部分來自學費或其他來源。 1950~1984年法國興建了許多新校園,每個學校都興建了圖書館,許多老大學也更新或擴建了圖書館建築。這期間共興建了120座圖書館,新建面積為450萬平方英尺(使總面積達到661萬多平方英尺)。 大學圖書館館藏的數量和質量參差不齊。有些館藏數百萬冊,有些則不到10萬冊。1982年大學圖書館總共藏書1800萬冊,期刊27萬種。每年訂購圖書38.2萬冊,期刊 9.6萬種。每年用於訂購文獻的經費為每個學生55法郎。1982年大學圖書館工作人員總數為3349人,其中1641人為專業人員(館員或助理館員),圖書館員與學生人數的比例為1:594。
專業圖書館 除了完全由政府資助的大學圖書館科技部外,法國還有許多科技圖書館,它們分別是公立的、私立的或是由政府和私營企業共同投資的。附屬於私營企業實驗室的多稱文獻中心。
公共圖書館 法國的公共圖書館由市政當局建立並管理,共有1000多所。99%的2萬人以上的城鎮,93%的1萬人以上的城鎮都建有自己的圖書館。許多公共圖書館是根據1803 年1月28日法令設立的。該法令規定將原來的中心學校圖書館劃歸城鎮所有。由此產生了第一個全國性圖書館網路。1897年發布的法令規定,凡是1789年以前出版的圖書和手稿都屬於“國有文獻”,未經政府批准,一律不得出售或轉讓;還將大量收藏“國有文獻”的公共圖書館劃為“經典”圖書館, 其餘的則劃為“非經典”圖書館。法國一共有54個“經典”圖書館。只有畢業於國立高等圖書館學院的專業人員才有資格被政府任命為“經典”圖書館的負責人。其他公共圖書館的負責人可由各級市政管理部門任命。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圖書館事業迅速發展。公共圖書館建築面積每 10年翻一番, 到 1980年總面積達到731萬多平方英尺。80年代又有一些城市修建了新圖書館。許多圖書館設立了分館,如巴黎公共圖書館共有86個分館。公共圖書館的經費約80%由地方政府提供,約20%由國家提供。1983年國家的資助總額為 3億法郎。該年全國公共圖書館的經費總額為11.2億法郎,平均每個居民39.41法郎(1967年每個居民4.43法郎 )。1982年圖書外借總量為6600萬冊,平均每個居民2.42冊。
法國公共圖書館藏書十分豐富。70年代後期的一項統計表明,全國公共圖書館共有16萬件手稿、9158冊古版書和 7萬冊16世紀出版的圖書。1980年超過50萬冊的公共圖書館有10個。全國公共圖書館的藏書總量為4500萬冊。法國最重要的公共圖書館有第戎、土魯斯、卡奔塔斯、特魯瓦、格勒諾布爾和里昂等市的公共圖書館。 在城市中,圖書館有發展為文化活動中心的趨勢。例如在巴黎幾個比較新的衛星城,公共圖書館都與劇院、展覽館、音樂廳等建在一起。圖書館定期舉辦各種文化活動以吸引讀者。
創建於1865年的巴黎市公共圖書館雖位於首都,卻因未收藏“國有文獻”而不屬國家所有,經費由市政府提供,平均每個居民40法郎,即217.6萬居民 8657萬法郎。圖書館館藏總量為300萬冊(件),工作人員796名,建築面積43萬平方英尺。專業人員必須經過專門的考試才可聘用。1971年以來,巴黎市所有的公共圖書館逐步形成了一個實行統一採購、統一編目、統一修建館舍和統一調劑館員的外借圖書館網路。根據一項發展規劃,巴黎市將在每個區建立一個大型的區圖書館 (面積在1858~2044平方米),區圖書館之下再以3.5萬居民為一組建立一個分館。第一個區圖書館於1969年在第18區建成開放,該館設有 4個分館。到1983年已建成 6個區圖書館、34個分館。此外還有 9個兒童圖書館及其附屬的25個分館。1983年這些圖書館共外借文獻 567萬冊(件)。在巴黎還有著名的蓬皮杜中心大眾信息圖書館。
省級外借圖書館 由於許多小城鎮負擔不起維持圖書館所需的經費,1945年法國政府決定在每個省設立中心外借圖書館。外借圖書館通常建在省政府所在城市;以汽車圖書館的方式為2萬人口以下的村鎮居民服務。1985年全國共有94個外借圖書館,為2400萬居民服務。每個外借圖書館配備一個以上的汽車圖書館,在本省的各個外借點巡迴出借文獻。外借點通常設在學校或村鎮的禮堂,由教師或其他自願人員兼職管理。汽車圖書館每年上千次地巡迴於本省的每個村鎮之間,每輛汽車可攜帶圖書3000餘冊。1982年全國共有300個汽車圖書館,攜帶著1300萬冊圖書和17萬張唱片為讀者服務。1977年流通量為2500萬人次,1982年流通量為3400萬人次。
學校圖書館 1958年前,中等學校就有了圖書館,但1968年後, 教師用書和學生課堂用書才逐步合併在一起,組成統一的圖書館,1974年後,又改名為文獻情報中心(CDI)。法國的 7150所中學中,3500所設有文獻情報中心,大都由教師管理,其館員資格不被官方認可,經費由校長從教育經費中撥給。
圖書館事業管理體制 1945年在教育部成立了圖書館與閱讀管理局, 負責管理國家圖書館、 大學圖書館、各省的外借圖書館和一些重要的公共圖書館。1975年和1981年兩度改組後,由文化部的圖書與閱讀管理局(DLL)全面管理省級外借圖書館、蓬皮杜中心大眾信息圖書館和法國國家圖書館,部分管理公共圖書館。教育部的圖書館、博物館和科技情報管理局(DBMIST)全面管理大學圖書館和一些國立研究機構的圖書館 (如自然和人類歷史博物館的圖書館等)。 政府向國家、大學和省立圖書館提供80~90%的預算經費,並部分資助市立圖書館。由於大約 80%的圖書館工作人員是國家公職人員,所以DBM-IST 還負責圖書館的人事管理。在圖書館工作的所有公職人員,包括館員、助理館員和書庫管理員都必須通過國家考試,才可應聘相應的工作。公職人員可從一個圖書館調到另一個圖書館而不失去資歷。
DLL和DBMIST 通過決策、投資、修建新館和人員分配等手段推動法國圖書館事業的發展,通過其聘用的監督員了解各館的服務質量和工作人員的水平。監督員還可就新館建設計畫和選擇資助對象等問題提出建議。
圖書館專業組織 共有5個:① 大學圖書館館長聯誼會(ADBU),1971年成立,由大學圖書館館長和每館1名部門負責人組成,共約 100名成員。主要研究大學圖書館組織結構和管理中的各種問題、協調工作中的政策和技術方法問題(如複製、館際互借等)。會費是唯一經費來源。每年召開一次大會,選出執行委員會和執行主席。根據需要不定期出版技術報告(如《館際互借指南》等)。②法國圖書館員協會 (ABF),1906年成立,是法國圖書館界最久、最大的專業組織。1984年有成員2500人。經費來自會費和政府的資助。宗旨是通過多種途徑推動圖書館學和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團結所有對圖書館學感興趣的人。設有國家圖書館、大學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和專門圖書館4個分會和17個地區組。全國共選出 30名代表組成全國委員會(每 3年選舉一次)。地區活動十分活躍,如召開專業學術會、編輯聯合目錄、舉辦短訓班、編輯圖書館指南等。全國協會則在全國範圍內組織學術討論會、舉辦研討班和召開專業學術年會等。 ABF在國立和私立圖書館之間、圖書館和政府之間起著橋樑作用。出版《情報學報》季刊和非正式出版物《情報簡報》,並組織出版其他圖書館學專業著作。③法國文獻工作者和專業圖書館員協會(ADBS),1963年成立,是情報專家和文獻學家的共同組織。1984年共有 2000名會員,主要來自私營文獻中心。經費來源為會費和資助。ADBS由電子、運輸等分會和 7個地區組組成。協會強調通過參觀、圓桌會議、學術討論會和每兩年一屆的全國代表大會等活動,推動情報處理和交流技術的發展。出版《文獻學家》季刊、每月簡報以及專著等。還經常舉辦大型專業培訓班。④國立高等圖書館學院協會(AENSB),1967年成立,由國立高等圖書館學院畢業的校友組成,1984年約有500名會員。經費來自會費和資助。協會主要關心圖書館學教育等問題,還致力於提高圖書館員的社會地位,出版內部刊物《情報簡報》。⑤圖書館文獻工作者學院校友協會(ADEBD),1936年成立,由巴黎天主教會圖書館文獻工作者學院畢業的校友組成,1984年共有500名會員。會費是協會活動經費的主要來源。協助學院的畢業生尋找工作,並與其他協會共同促進法國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出版半年一期的會刊。
圖書館學教育 法國的專業圖書館員分為兩類:在絕大多數國立圖書館工作的公職人員;在私立和公共圖書館工作的“其他”人員。另一種區分也是有法國的特點:以保存圖書為主要任務的圖書館員(但也越來越多地利用現代技術);以利用現代情報工具為工作核心的“文獻工作者”(但也保存圖書)。圖書館學教育主要是針對培養這兩類人員而進行的。法國主要的圖書館學教育機構有:①由DBMIST管理和資助的里昂國立高等圖書館學院(ENSB)是一所專門培養圖書館館長等公職人員的學校,學制 1年,該校獨立於大學教育系統,每年國家確定招生名額,招收已有碩士學位的學生,但須參加全國性的、競爭激烈的入學考試。在校期間由國家發給工資,畢業後由國家分配。②ENSB還設有圖書館員資格證書班函授教育,目的是為中小型公共圖書館和私立圖書館培養館員。學制也是1年,應招學生參加全國性的統一考試。教學工作分散進行,輔導老師多為大學或大型圖書館的館員。③巴黎的天主教大學圖書館文獻工作者學院,學制為兩年,招收穫得學士學位並有一定文獻工作實踐經驗的學生,畢業後主要在私立圖書館工作。④附屬於巴黎國立工藝博物館的國立文獻技術學院(INTD)設有文獻工作者培訓課程,主要為工業文獻中心培養人才。此外,國家政治科學基金會也開設一年制的文獻學課程。⑤法國國立文獻學院是3年制的以培養檔案人員為主的學院,但畢業生也有不少在圖書館工作。
70年代中期以後一些大學開設了文獻學和情報學課程。較低層次的有技術大學學院開設的兩年制文獻學課程。高層次的有里昂、巴黎、格勒諾布爾和里爾等大學開設的培養碩士或博士生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