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避型人格障礙

迴避型人格障礙

迴避型人格障礙(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又叫逃避型人格,其最大特點是行為退縮、心理自卑,面對挑戰多採取迴避態度或無能應付。患者有很大的社會不安感,在那些需要大量接觸他人的工作面前常常因羞怯而逃避。迴避型人格障礙的人被批評指責後,常常感到自尊心受到傷害而陷入痛苦,很難從痛苦中解脫出來。迴避型人格障礙表現為缺乏自信,懷疑自身價值,敏感,特別是遭到拒絕和反對時。有的人會因為自我認識不足,常覺得“我不行”,由於事先有這樣一種消極的自我暗示,就會抑制自信心,增加緊張,產生心理負擔,工作效果必然不佳。

表現特徵

出世與入世

迴避迴避

佛教中有出世與入世之說,所謂出世即指遠離人世,戒斷人倫常情,方可修得正果;而入世則指普渡眾生。古往今來,許多人為了解脫痛苦,遁入了空門,成為心如枯木死灰或孤傲冷僻的隱居者。從現代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那些遁跡荒野、不食人間煙火的隱居者們則很可能屬於迴避型人格的人。在現代社會中,隱居者已很難找到一塊清靜的樂土,於是,他們往往關閉自己的心靈,不與他人作親密的接觸,唯求自安。值得注意的是,渴望一種有意義的孤獨與暫時的迴避人世並非一種病態,相反,真正具有迴避型人格的人並不敢深入到自己心靈的內部去,他們的迴避帶有強迫性、盲目性和非理智性等特點。

特徵定義

美國《精神障礙的診斷與統計手冊》中對迴避型人格的特徵定義為:

避世避世

1.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評或不贊同而受到傷害。

2.除了至親之外,沒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僅有一個)。

3.除非確信受歡迎,一般總是不願捲入他人事務之中。

4.行為退縮,對需要人際交往的社會活動或工作總是儘量逃避。

5.心理自卑,在社交場合總是緘默無語,怕惹人笑話,怕回答不出問題。

6.敏感羞澀,害怕在別人面前露出窘態。

7.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規之中的事時,總是誇大潛在的困難、危險或可能的冒險。

只要滿足其中的四項,即可診斷為迴避型人格。

迴避型人格障礙表現為缺乏自信,懷疑自身價值,敏感,特別是遭到拒絕和反對時。日常生活中對一些小事的不如意,或被拒絕即表現得很委屈,感覺受到了較深的傷害。逃避型人格障礙者從一開始就迴避人際關係,要不就是無條件地接受他人意見。他們在生活中儘管有交往的需要,但大多數人仍與周圍人保持一定距離。在豐富的情感世界中,他們很難同別人進行深入的感情交流。

患者有很大的社會不安感,在那些需要大量接觸他人的工作面前常常因羞怯而逃避。在家庭之外他們很少有親密朋友和知己。患者的典型症狀是他們很不願意出風頭,害怕暴露自己的內心感情,表現出羞愧,哭泣或不能回答問題。他們對熟人很親熱,而對生活中習慣常規的任何改變會感到害怕。為了迴避引起焦慮的情況,他們常尋找一些藉口。有時他們對一些事物表現出恐懼,而且他們經常有抑鬱症,焦慮和對自己生氣的感覺

形成原因

病因

生物學因素:具有迴避型人格障礙的個體出生時就表現了難以撫慰的脾氣或人格特徵;對社會中的負面情感刺激高度敏感的兒童易於患上這種障礙。

家庭教養環境因素:患有迴避型人格障礙的個體認為其父母對自己更加厭惡,使自己有更多的罪惡感,對自己缺乏適當的感情。

迴避型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心理學家認為,自卑感起源於人的幼年時期,由於無能而產生的不勝任和痛苦的感覺,也包括一個人由於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如智力、記憶力、性格等)而產生的輕視自己、認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具體說來,自卑感的產生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低估計自己

每個人總是以他人為鏡來認識自己,如果他人對自己作了較低的評價,特別是較有權威的人的評價,就會影響對自己的認識,從而低估自己。有人發現,性格較內向的人,多願意接受別人的低評價而不願接受別人的高評價;在與他人比較的過程中,也喜歡拿自己的短處與他人的長處比,這樣越比越泄氣,越比越自卑。

消極的自我暗示

當每個人面臨一種新局面時,首先都會自我衡量是否有能力應付。有的人會因為自我認識不足,常覺得“我不行”,由於事先有這樣一種消極的自我暗示,就會抑制自信心,增加緊張,產生心理負擔,工作效果必然不佳。這種結果又會形成一種消極的反饋作用,影響到以後的行為,這樣惡性循環,使自卑感進一步加重。

挫折的影響

有的人由於神經過程的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輕微的挫折就會給他們以沉重的打擊,變得消極悲觀而自卑。

此外,生理缺陷、性別、出身、經濟條件、政治地位、工作單位等等都有可能是自卑心理產生的原因。這種自卑感得不到妥善消除,久而久之就成了人格的一部分,造成行為的退縮和遇事迴避的態度,形成迴避型人格障礙。

早年由於某些外部傷害造成的恐懼,牴觸等心裡陰影對之後行為上的一種暗示性原因.

治療方法

對這類人格障礙的治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消除自卑感

(1)要正確認識自己,提高自我評價。形成自卑感的最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確認識和對待自己,因此要消除自卑心理,須從改變認識入手。要善於發現自己的長處,肯定自己的成績,不要把別人看得十全十美,把自己看得一無是處,認識到他人也會有不足之處。只有提高自我評價,才能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2)要正確認識自卑感的利與弊,提高克服自卑感的自信心。有的人把自卑心理看作是一種有弊無利的不治之症,因而感到悲觀絕望,這是一種不正確的認識,它不僅不利於自卑心理的消除,反而會加重。心理學家認為,自卑的人不僅要正確認識自己各方面的特長,而且要正確看待自己的自卑心理。自卑的人往往都很謙虛,善於體諒人,不會與人爭名奪利,安分隨和,善於思考,做事謹慎,一般人都較相信他們,並樂於與他們相處。指出自卑者的這些優點,不是要他們保持自卑,而是要使他們明白,自卑感也有其有利的一面,不要因自卑感而絕望,認識這些優點可以增強生活的信心,為消除自卑感奠定心理基礎。

(3)要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勵,相信事在人為。當面臨某種情況感到自信心不足時,不妨自己給自己壯膽:“我一定會成功:一定會的:”或者不妨自問:“人人都能幹,我為什麼不能幹?我不也是人嗎?”如果懷著“豁出去了”的心理去從事自己的活動,事先不過多地體驗失敗後的情緒,就會產生自信心。

克服人際交往障礙

迴避型人格的人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人際交往障礙,因此必須按梯級任務作業的要求給自己定一個交朋友的計畫。起始的級別比較低,任務比較簡單,以後逐步加深難度。例如:

第一星期,每天與同事(或鄰居、親戚、室友等)聊天十分鐘。

第二星期,每天與他人聊天二十分鐘,同時與其中某一位多聊十分鐘。

第三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時間量,找一位朋友作不計時的隨意談心。

第四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時間量,找幾位朋友在周末小聚一次,隨意聊天,或家宴,或郊遊。

第五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時間量,積極參加各種思想交流、學術交流、技術交流等。

第六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時間量,嘗試去與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人交往。

一般說來,上述梯級任務看似輕鬆,但認真做起來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最好找一個監督員,讓他來評定執行情況,並督促堅持下去。

其實,第六星期的任務已超出常人的生活習慣,但作為治療手段,以在強度上超出常規生活是適宜的。

在開始進行梯級任務時,你可能會覺得很困難,也可能覺得毫無趣味,這些都要儘量設法克服,以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案例介紹

基本情況介紹: 來訪者為一位在讀高二的女生,她有一個從小和她一起上學的朋友,在高中之前兩人的關係一直很好,然後自從上了同一所高中後,她和這位朋友的關係逐漸冷了下來,同時她的學習成績也沒有以前好了。此外,她感覺到她的這位朋友一直在有意無意的打擊她。當她正在認真學習時,這位朋友總是時不時的和同班同學在一旁討論“只靠死記硬背在高中已經過時了,也對那種靠死背考出來的幾分毫不在乎。”這些話題。這位女生自己覺得這位朋友的這些話語都是說給她聽的,是在有意的打擊她。也在此後,他們兩的關係也漸漸疏遠了,一直僵持到現在。最近,他們兩個的座位位置更近了,在無形間她更加在乎這位朋友對自己的看法,自己老是感覺在受到朋友的影響,這同時影響到了自己的學習成績。來訪者不知道應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同時,該來訪者也有其他方面的問題,比如獨自上台講說時會臉紅,緊張到聲音顫抖;晚上睡覺晚,白天醒來又總是擔心當天的學習效率下降。他總在擔心失眠會影響身體。但是越想越無法擺脫這種困擾。來訪者情況分析診斷:這位女孩屬於迴避型人格障礙。迴避型人格最大的特點就是行為畏縮、心理自卑,在面臨困難時基本都是採取迴避的態度或無能對付,主要表現特徵是:①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評或不贊同而受到傷害;②除了至親之外,沒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僅有一個);③行為退縮,對需要人際交往的社會活動或工作總是儘量迴避;④心理自卑,在社交場合總是緘默無語,怕惹人笑話,避不回答問題;⑤敏感羞澀,害怕在別人面前露出窘態;⑥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規之中的事時,總是誇大潛在的困難、危險或可能的冒險。迴避型人格障礙的人被批評指責後,常常感到自尊心受到傷害而陷入痛苦,很難從痛苦中解脫出來。他們害怕參加社交活動,擔心自己的言行不當被人譏諷,過分擔心自己的情緒狀況,常因此顯得焦慮不安。心理學家認為迴避型人格障礙主要由於自卑感引起,具體有以下幾個原因:①自我認知不足過於低估自己。每個人總是以他人為鏡來認識自己,如果他人對自己做了較低的評價,特別是較有權威的人的評價,就會影響對自己的認識,從而低估了自己。②消極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會因為自我認識不足常常覺得“我不行”,就會抑制自信心,增加緊張,產生心理負擔,工作效果必然不佳。③挫折的影響。有的人由於神經的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輕微的挫折就會給他們以沉重的打擊,變得消極悲觀而自卑。治療與建議:(1)求治者要消除自卑心理,要善於肯定自己,不要因為好友的指責就低估了自己,把自己看得一無是處,要增強自信心。(2)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勵,相信事在人為。當面臨某種情況感到自信心不足時,不妨給自己壯膽:“我一定會成功!”(3)克服人際交往障礙,多給自己創造一些機會在公共場合發言,敢於表達自己的思想,多與周圍的人溝通聊天。(4)多參加一些體育活動,通過體力上的勞動減輕精神壓力。(5)求治者可以嘗試改變一下學習方法,以一顆平和的心面對學習。不要跟別人比,只要跟自己以前的學習成績比,稍有進步就要鼓勵自己。(6)不要過多地把精力集中在好友身上,可以請老師幫助調換一下座位,使自己的精力更加集中在學習上;或者找好友談一談,也許一切誤會便會消除。(7)在上台演講之前要充分地做好準備,多給自己一些心理暗示;多鍛鍊幾次就好了。最後,要使自己的精神適當放鬆一下,比如去參加一些體育活動,聽聽音樂,看看雜誌,舒緩一下緊張的情緒,放下學習包袱,失眠的症狀將會有所緩。

注意事項

1·害怕與人交流和迴避型人格障礙之間並沒有決定性的聯繫。迴避型人格更多的指對親密關係和感情的一種迴避,並且由此引發對社會交往活動的一個迴避。而聽你的敘述,你是願意並且希望和他人建立良好的社會關係和親密感情的,所以你有可能是社交障礙,比如社交恐懼。不要將自己的問題想的過於嚴重。

2·人的氣質在出生時就已經有了分化,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個性。如果你從小就比較內向害羞,不太敢於與人交流,那么可以說在你的個性里就存在這種潛質,你需要的進行一系列的社交訓練。從與一個朋友順利交流開始,等你不再緊張與一個朋友交流時,增加到與兩個朋友交流,以此類推。市面上有不少教導呼吸放鬆方法的書籍,你可以通過這些書籍的教導來放鬆自己在與人交談時的緊張情緒。慢慢進行一個轉化。

3·如果你的社交迴避非常嚴重的話,那么僅憑自己調整是沒有辦法得到很好的效果的。因為在你害怕與多人交談的背後一定隱藏著原因所在,或許是曾經有在社交場合受挫,或許是童年時有其他親密關係上創傷經歷,或許是曾受過性方面的猥褻,這些都有可能。目前不清楚你的原因是什麼。如果是因為這些心理原因誘發的一個社交迴避,那么你就必須要求助心理諮詢師來進行一個有效調整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