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保護貿易理論是在20世紀30年代提出的凱恩斯主義的國際貿易理論,它試圖把對外貿易和就業理論聯繫起來。凱恩斯是英國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凱恩斯主義的創始人,他的代表作是1936年出版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凱恩斯在20世紀30年代之前是一個自由貿易論者,但1929—1933年的經濟大危機徹底改變了他的立場,轉而推崇重商主義。他認為重商主義保護貿易的政策確實能夠保證經濟繁榮,擴大就業。
簡介
凱恩斯主義認為,淨出口屬於總需求的一部分,可以刺激國民經濟的發展,而進口則會收縮國民經濟。一國外貿順差或逆差對於該國的經濟盛衰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凱恩斯主義提倡國家干預國際貿易,大力推動出口,抑制進口,保持外貿順差,並將貿易順差與就業理論聯繫在一起,主張採用包括財政政策、貨幣金融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以及對外經濟政策在內的一系列巨觀經濟管理和調節措施為主要干預手段,以增加有效需求,擴大就業。這一理論為我國實施必要的貿易保護措施以促進和保持外貿順差,對貿易部門實施巨觀調控以增加內需,擴大就業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持。
另外,當國家發生經濟危機時,失業和經濟衰退就必然會導致政府的保護主義傾向,凱恩斯主義貿易理論是對傳統自由貿易理論假定各國總處於貿易平衡狀態的修正,也對開發中國家應對可能發生的經濟危機,為保證國際貿易穩定發展進行必要的貿易保護提供了理論指導。
帝國主義國家為維持國內市場的壟斷高價和奪取國外市場而採取的一種進攻性的對外貿易政策。主要措施是對進出口貿易實行更嚴厲的許可證制度及外匯管制,如對進口商品規定進口限額、徵收高額進口關稅或禁止進口,對出口商品給予津貼或關稅減免等。超保護貿易政策與保護貿易不同,它已經不是限於保護國內的工農業生產,而是保護高度發展的壟斷集團利益;不是防禦性的保護國內市場,而是進攻性的奪取國外市場,實現經濟擴張。
傳統的保護貿易理論主要有以李嘉圖為代表的比較利益論和以赫克歇爾與俄林為代表的要素稟賦理論。這兩種理論在解釋貿易的起因方面非常有說服力。但它們不能解釋現實中發生在已開發國家間的產業間貿易和發生在跨國公司內部的公司內貿易,不能動態地解釋國際貿易中的比較利益的變化,忽略了貿易利益在貿易雙方的分配是否合理,等等。
超保護貿易理論是以自由貿易理論批評者的身份出現的,是對自由貿易理論的補充和發展。這種發展主要表現為對傳統貿易理論假定前提的修正。
時代背景
超保護貿易主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盛行。在這個階段,資本主義經濟具有以下特點:
(1)壟斷代替了自由競爭;
(2)國際經濟制度發生了巨大變化;
(3)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
之後,各國相繼放棄了自由貿易政策,改變為奉行保護政策,強化了國家政權對經濟的干預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凱恩斯改變了立場,進而贊同超保護貿易政策,並積極為其提供理論依據。 隨著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波及的層面越來越廣,許多人開始尋找“治療”經濟危機的“藥方”,在巨觀政策上人們找到了一劑“良藥”——“羅斯福新政”,而在經濟理論界則誕生了“凱恩斯主義”。“凱恩斯主義”不僅被一些學者稱為解決經濟危機的一針“強心劑”,還帶動了經濟學理論的大變革。
20世紀30年代中旬,經濟危機不斷深化,隨著德國經濟的崩潰和超通貨膨脹時代的來臨,以及後來被稱為大蕭條的全球生產衰退的到來,對金本位、經濟自動調整的特性以及以生產帶動經濟的模式的批評開始浮出水面。數十個不同的學派爭奇鬥豔。凱恩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傳播著一個簡單的觀點:大蕭條之所以產生是因為上世紀30年代有一股投機的風潮存在於生產和投資領域——當時的工廠和運輸網路遠遠超出了個人的支付能力。對“需求不足”的重視和他提出的政府直接干預經濟的主張贏得當時眾多經濟學家的贊同,被當時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統治階級所接納。
主要論點
(一)鼓吹貿易順差以擴大有效需求
對古典自由貿易理論假定國內是充分就業的,國家間貿易以出口抵償進口,進出口能夠平衡。偶爾出現差額,也會由於黃金的移動和由此產生的和和由此產生的物價變動而得到調整,進出口復為於平衡。
凱恩斯主義認為,古典學派的貿易理論已經過時了。首先,是他們的理論前提條件,即充分就業事實上並不存在,現實社會存在著大量的失業現象。其次,傳統理論只用國際收支自動調節機制“來證明貿易順差、逆差的最終均衡過程,忽視了在調節過程中對一國國民收入和就業的影響,這是不對的。
(二)鼓吹貿易順差有益,貿易逆差有害
凱恩斯主義認為,總投資包括國內投資和國外投資,國內投資額由“資本邊際收益“和利息率決定,國外投資量則又貿易順差大小決定,貿易順差可為一國帶來黃金,也可擴大支付手段,壓低利息率,刺激物價上漲,擴大投資,這有利於國內危機的緩和與擴大就業率。貿易逆差會造成黃金外流,使物價下降,招致國內經濟趨於蕭條和增加失業人數。
結論:貿易順差能增加國民收入,擴大就業;貿易逆差則會減少國民收入,加大事業。
政策主張
1、認為古典學派的國際貿易理論已經過時,反對自由貿易
凱恩斯主義認為,首先是古典學派理論的前提條件,即充分就業事實上並不存在,現實社會存在著大量失業。其次,傳統理論用“國際收支自動調節機制”來證明貿易順差、逆差的最終均衡的過程,忽視了在調解過程中對一國國民收入和就業的影響,這是不對的。
2、鼓吹貿易順差有益,逆差有害
凱恩斯主義認為,貿易順差可為一國帶來黃金,可以擴大支付手段,壓低利息率,刺激物價上漲,擴大投資,這有利於國內危機的緩和與擴大就業量。
3、擴大有效需求的目的在於救治危機和失業
凱恩斯的擁護者們以提高有效需求為藉口,極力提倡國家干預對外貿易活動,運用各種保護措施,以擴大出口,減少進口,爭取貿易順差。
貿易保護區別
貿易保護理論的主要代表是李斯特和漢密爾頓。主要講一下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興起的超保護貿易政策吧。與以前的貿易保護政策相比。
超保護貿易政策有以下特點:
1、保護的對象擴大了。超保護貿易不但保護幼稚工業,而且更多的保護國內高度發展或出現衰落壟斷工業;
2、保護的目的變了。超保護貿易不再是培養自由競爭的能力,而是鞏固和加強對國內外市場的壟斷;
3、從保護轉入進攻;
4、保護的階級利益從一般的工業資產階級轉向保護大壟斷資產階段;
5、保護的措施多樣化;
6、組成貨幣集團,劃分世界市場。
而作為超保護貿易政策的理論論據,凱恩斯的超保護貿易學說具有十分重大的影響。當然其他的學說也有不少是支持超保護貿易政策的。可以從以上兩類政策措施來分析兩類理論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