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力平價

購買力平價

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簡稱PPP)在經濟學上,是一種根據各國不同的價格水平計算出來的貨幣之間的等值係數,以對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進行合理比較。購買力平價匯率用於比較不同國家之間的生活水平,現行的貨幣匯率對於比較各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將會產生誤導。瑞典學者較早就研究了購買力平價方面的問題。瑞典於1745--1777年曾脫離鑄幣平價而實行過浮動匯率,此後匯率劇烈波動。政府企圖通過干預保持匯率的穩定,但屢遭失敗。另外,由於瑞典參加了長達7年的英法戰爭,使國內通貨膨脹加劇。

基本信息

綜述

購買力平價購買力平價

國際比較項目(簡稱ICP)是聯合國國際統計委員會於1968年組織執行的一項以商品購買力平價方法為基礎的國際性統計活動,其目的是為了尋求一條能夠較準確地評價和比較各國國內生產總值(GDP)規模和結構的途徑,從而可以觀察國家之間人民生活水平或生產率水平的差距,比較各國的經濟實力以及國家之間的排序,幫助國際機構順利進行國際交流和國際協調工作,同時也有利於該國制定維護自己利益的政策。

ICP項目方法的傳統理論依據主要是本世紀二十年代瑞典經濟學家卡塞爾提出的商品購買力平價理論。所謂商品購買力平價(簡稱PPP)就是指“購買等同於基準國家的一個貨幣單位(或一組國家的一個共同貨幣單位)所能購買的貨物(或服務)所需的目標國家貨幣單位數量”。它也可以表示不同國家用該國貨幣購買一定數量的商品和勞務所花費的該國貨幣量之比。多年來眾多專家學者圍繞PPP的計算問題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者們的辛勤勞動已取得豐碩的成果,然而由於PPP計算出發點的局限性,這些改進的計算方法仍不能取得令世界各種類型國家都滿意的比較結果。

眾所周知,經濟學研究的是如何利用有限資源合理地安排生產,生產的產品如何在消費者中合理分配,以達到人類現在和將來的最大滿足。人類的最大滿足,即效用的最大化是經濟系統追求的目標。在對購買力評價的研究過程當中我們進一步反思了經濟學研究的根本目的,認為如果離開效用來談國際經濟比較,那么它將失去其在經濟學上的重要意義,並以此為出發點提出了效用購買力平價(UPPP)概念。效用購買力平價作為購買力平價研究的一個嶄新的領域其內容正在不斷地完善,對效用購買力平價的研究我們已經取得初步成果,本文就商品購買力平價和效用購買力平價的基本思想、計算方法等進行對比分析,進一步完善效用購買力平價的基本假設和計算步驟。

計算原則

商品購買力平價測算出的結果之所以引起人們的爭議,根本原因在於其計算過程所遵循的實物原則。其一,“一個土豆就是一個土豆”的做法使得不同發展水平、消費水平、消費習慣和消費結構國家間的“一攬子”代表規格品很難滿足商品購買力平價的相同代表性原則;其二,商品購買力平價測算所遵循的實物原則忽略了各國經濟結構的差異。由於各國經濟結構存在很大差異,用商品購買力平價法作為比較的基礎有可能誇大低收入國家的GDP。主要原因是:首先計算商品購買力平價時所採用的比較基準——各類支出的“國際平均價格”是以各國上報的價格材料和各國的GDP分類支出額為依據進行加權平均計算得到地,由於已開發國家擁有較大的GDP份額,在確定權數時已開發國家起著主導作用,因此“國際平均價格”的水平和結構實際上與已開發國家的狀況更接近,而與開發中國家的價格水平、商品結構相距更遠;其次,商品購買力平價測算遵循實物原則,這一原則忽略了商品在購銷環境和服務水平等市場參數上的差異,而事實上即使是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市場條件下其追加的價值是不同的。從總體上講,低收入國家綜合經濟質量(含服務水平)遠不如已開發國家,其代表商品的質量和價格均較低,那么按照實物原則計算的商品購買力平價指數無疑會高估低收入國家貨幣的實際購買力。商品在購銷環境和服務水平等市場參數上存在很大的差異,事實上即使是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市場條件下其追加的價值是不同的,同一件商品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購買者所獲得的滿足也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同一件商品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消費者所獲得滿足是不同的。因此商品購買力平價計算遵循的所謂“一個土豆就是一個土豆”的實物原則,本身就偏離了經濟學研究的目的。從以下的分析中我們不難發現正是由於商品購買力平價的實物原則,從根本上決定了PPP的計算方法無論如何改進也無法取得令世人滿意的效果。

效用購買力平價理論的研究捨棄了實物原則,它以人類獲得的滿足即效用為出發點,遵循效用原則。所謂效用原則是指:雖然世界各國人民有不同的生活習慣(不同的生活習慣導致世界各國有不同的市場結構、消費習慣、消費結構等經濟現象的存在),但他們日常生活中所獲得滿足即在日常生活中所獲得的效用是可以比較的。效用原則在分析的起點已經考慮各國人民的生活習慣問題,使得效用購買力平價的和商品購買力平價相比在計算過程中擺脫了很多不可比的因素;另外效用購買力平價和商品購買力平價相比不再考慮代表規格品的相同代表性問題,效用購買力平價在計算過程中其比較的媒介已經不再是“一攬子”代表規格品,而是世界各國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所獲得的效用,比較的媒介由“一攬子”轉化為“一個”。使得效用購買力平價可以滿足雙邊比較中的“代表性、國家互換檢驗和因素反向檢驗”特徵以及多邊比較中的“基國不變性、傳遞性和矩陣一致性”的要求。

效用優勢

效用購買力平價的優勢

效用購買力平價與商品購買力平價相比有著明顯的優勢。

1.商品購買力平價的實物原則和統一代表規格品目錄的做法背後隱藏著各國人民偏好相同的假設,“一個土豆就是一個土豆”生動的描述了這一隱藏的假設,但這一假設很顯然不符合實際情況。而效用購買力平價捨棄這一假設,作出了新的假設。這也正是UPPP提出的意義所在。

2.UPPP有效解決了“一攬子”商品的代表性問題。各國根據該國的國情合理選擇自己的“一攬子”商品,而且選擇的種類數量也沒有限制,在效用購買力平價法中“一攬子”商品的代表性得到完美體現,各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消費水平、消費習慣和消費結構可以在“一攬子”商品中充分展示。

3.UPPP較好地克服了“一攬子”商品的不可比問題。我們所比較的不再是不同國家的代表規格品,而是各國典型國民的效用。雖然各國國民偏好不同,同一產品在不同國家所獲得的效用不同,但是同一國家國民偏好的一致性明顯高於不同國家之間國民的偏好。各國典型國民的效用系性質相同的抽象事物,具有很強的可比性。

發展趨勢

效用購買力平價的研究現狀及其發展趨勢

效用購買力平價作為購買力平價研究的一個嶄新領域,正日趨完善。在效用購買力平價的基本假設和計算步驟上我們已經取得初步的成果,但是仍有以下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

1.運用UPPP的一個突出難點是各國典型國民效用函式的確定。在效用購買力平價法中的各國典型國民的效用函式不僅要滿足能有效對個人效用的橫向對比,而且還要滿足能合理進行不同典型國民間的縱向對比。如何合理的確定一國典型國民的效用函式,保證當兩國典型國民的效用函式取值相等時典型國民間的效用相同。可喜的是已有學者進行這方面的嘗試,已有國際機構進行過世界各國國民幸福感的調查分析,有理由相信這個問題是可以得到解決的。

2.由前面的分析不難發現,雖然一個國家的典型國民效用函式可以自己進行研究,但是有關效用函式的統一協調問題絕非一個機構可以完成,它需要各參比國的齊心協力。

與匯率相關的經濟知識

盤點與匯率相關的知識,例如詞條外匯、國際收支、貨幣貶值等詞條,完善詞條內容,使詞條升高分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