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皮膚黴菌病

豬皮膚黴菌病

豬皮膚黴菌病是一種由真菌引起的皮膚病,人、畜、禽都可感染髮病,被感染動物皮膚表面會出現紅疹等病變,可以使用抗菌藥進行治療。一般不會造成病畜死亡。

基本信息

概述

豬皮膚黴菌病豬皮膚黴菌病

豬皮膚黴菌病是由多種皮膚黴菌引起的人、畜、禽共患的皮膚傳染病,又稱皮膚真菌病、表面真菌病、小孢子病等。本病分布於世界各地。對豬主要引起被毛、皮膚、蹄等角質化組織的損害,形成癬斑,表現為脫毛,脫屑炎性滲出、痂塊及癢感等特徵性症狀,俗稱錢癬、脫毛癬、禿毛癬、匍行診等。

病原

豬皮膚黴菌病豬皮膚黴菌病

病原為半知菌亞門髮癬菌屬和小孢黴菌屬內的黴菌,髮癬菌是主要病原,侵害皮膚、毛髮和角質,其孢子沿毛乾長軸與規則排列在毛乾外緣稱毛外型,排列在毛內稱毛內型,排列在毛內外稱混合型。小孢黴菌侵害皮膚和毛髮,不侵害角質,孢子及菌絲體主要分布在毛根和毛乾周圍,孢子不侵入毛乾內,其小分生孢子沿毛髮鑲嵌成原鞘,而菌絲體可侵入毛內,將毛囊附近的毛乾充滿。兩屬皮膚黴菌的孢子抵抗力很強,對一般消毒藥劑耐受性強,2%~5%苛性鈉或3%的福馬林、5%戊二醛可用於豬舍和污染環境的消毒。對一般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均不敏感。制黴菌素、兩性黴素B對本菌有抑制作用。本菌可在沙堡氏培養基上生長,多數為需氧或兼性厭氧,喜溫暖潮濕,適宜生長溫度為20~30℃。常以出芽產生孢子及菌絲分枝、斷裂等方式進行無性繁殖

流行特點

豬皮膚黴菌病豬皮膚黴菌病

在自然條件下,各種年齡、品種的豬都可感染,無性別差異,仔豬和營養不良、皮毛不潔的成年豬較為易感。病人和病畜為重要的傳染源。皮膚黴菌根據自然居住地不同,可分為三類:
親土壤性皮膚黴菌:在土壤中生活,豬接觸與傳染性的土壤而感染,呈散發性,在豬之間不易相互傳染。
親動物性皮膚黴菌:特異地寄生於豬的皮膚上,這一類能在豬之間、有些能在豬與人之間相互傳染。
親人類性黴菌:主要是人的易感性強,亦可在人和豬之間傳染,但從人類傳給豬的很少見。傳播途徑為直接接觸或或通過被污染的媒介物而間接接觸傳染。豬舍氣溫高、陰暗、潮濕,污穢、擁擠,有利於本病的傳播。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無明顯的季節性,但以秋冬季舍飼期為多見。

臨診症狀

皮膚病變顯微結構皮膚病變顯微結構

皮膚黴菌只寄生於皮膚表面,一般不侵入真皮層,主要在表皮角質、毛囊、毛根鞘及其他細胞中繁殖。有的也能穿入毛根內生長繁殖。其代謝產物外毒素可引起真皮充血和水腫,發炎。使皮膚出現丘疹、水皰和皮屑,有毛區發生脫毛,毛囊炎或毛囊周圍炎。有粘性分泌物或脫落的上皮細胞形成痂皮。豬的病變主要在頭部的眼眶、口角、顏面部、頸部、肩部,形成手掌大小癬斑,背部、腹部和四肢也可能受到損害。中等程度瘙癢,很少見有脫毛現象,幾乎不脫毛。病初患部中度潮紅,皮膚中嵌有小水皰,幾天后結痂,在痂塊之間產生灰棕色至微黑色連成一片的皮屑性覆蓋物。皮膚皺裂和變硬。病豬表現不安、摩擦患部、減食、消瘦、貧血等現象。

病理變化

組織學檢查表明,感染過程主要發生在毛囊和毛髮之內,菌絲體在毛囊中長到角質生成帶。表皮增厚3~5倍,上有一層角質化或角化不全的覆蓋物。在病盛發期間,在皮膚乳頭體的範圍內有劇烈的嗜中性粒細胞反應,部分還在毛囊中形成小膿腫。在痊癒期則以結締組織細胞和嗜伊紅粒細胞為主。

實驗診斷

豬皮膚黴菌病豬皮膚黴菌病

直接鏡檢法:取病變部位的皮屑、癬痂、被毛或滲出物少許,置玻片上,滴加10%的氫氧化鉀1滴。蓋上蓋玻片,用顯微鏡觀察,可見到分枝的菌絲體及各種孢子。若為髮癬菌感黴菌感染者,菌絲體和小分生孢子沉著於毛根和毛幹部生長,並鑲嵌成厚屑,孢子不侵入毛乾內。
分離培養法:將病料用70%酒精或2%石炭酸浸漬數分鐘,再用無菌生理鹽水沖洗,然後接種沙堡弱氏瓊脂上,置25℃培養2~3周,觀察菌落的生長速度、形態結構及色澤,染色鏡檢菌絲和孢子的形態結構。
動物接種:常用豚鼠和家兔,將病料作皮膚擦傷接種,陽性者經7~8天局部出現炎症反應。

類症鑑別

應注意與芥癬、濕疹和過敏性皮炎等相區別。芥癬為寄生蟲病,能找到芥癬蟲,病灶為界限不規則的大面積無毛區;有濕性滲出物,劇烈瘙癢,分離不到病原體;過敏性皮炎為皮膚的變態反應,可追查到過敏原,可以鑑別。

防治措施

治療

病原病原

病豬進行及時治療,患部先剪毛,再用溫肥皂水洗淨痂皮後,或直接塗擦藥物。10%水楊酸酒精或油膏或5%~10%硫酸銅溶液,每天或隔天塗敷直到痊癒。水楊酸6g、苯甲酸12g、敵百蟲5g、凡士林100g,混合外用。石炭酸15g、碘酊25ml、水合氯醛10ml,混合外用,每天1次,3天后用水洗淨,塗以氧化鋅軟膏。5%碘甘油塗擦效果不錯,一天一次,直至痊癒,克霉唑癬藥水外用。也可以口服制黴菌素或灰黃黴素等。

預防

平時做好豬體皮膚的衛生工作。發現病豬應進行全群檢查,對原病豬舍、豬圈進行徹底的沖洗消毒(可用5%的熱苛性鈉或0.5%過氧乙酸溶液),消毒後必須用清水沖洗後,才能進豬,飼養人員和畜牧獸醫工作者應注意防護,以免被傳染上本病。

處方

病豬病豬

處方1:灰黃黴素,60mg,1次餵服,每日2次,連用3周。(註:貓25-50mg,1次口服,每日1次,連用7日;兔,按0.75%拌料飼喂,連用2周)
處方2:克霉唑軟膏,適量,患部塗抹至痊癒。
處方3:3%來蘇兒溶液,適量,患部剪毛後塗擦。
處方4:5%碘酊或10%水楊酸酒精適量,塗擦患部及周圍健康組織,每日2次,連用3-5日。
處方5:硫黃研成細末,加等量豬油拌勻製成軟膏,用小刀颳去患部表皮直至出血後塗藥,隔3日如法進行1次,一般1-2次。
處方6:石炭酸碘酊,塗擦患部3-5次
處方7:制黴菌素軟膏,1日塗擦1次。

病豬病豬

處方8:5%-10%硫酸銅溶液,每隔1-2日塗擦1次。
處方9:10%碘酊,每隔1-2日塗擦1次。
處方10:5%克遼林溶液,每隔1-2日塗擦1次。
處方11:1%升汞酒精溶液,每隔1-2日塗擦1次。
處方12:20%硫酸銅氨水溶液,塗擦患部。
處方13:土槿皮酊,每日塗擦1次。
處方14:密康唑擦劑,每日塗擦1次。
處方15:巴豆25g,斑蝥9.5g,硫黃12.5g,紅礬0.31g,狼毒16g,豆油560-700g。將巴豆、斑蝥、紅礬、狼毒碾碎,加豆油煮沸30分鐘,冷至600C時加硫黃,用毛刷蘸取藥物塗2-3次即愈。(註:用時應嚴防中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