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皮膚真菌病

豬皮膚真菌病

豬皮膚真菌病是一種細菌性疾病,是由多種真菌感染引起的,多由於衛生不良而引起的,一般不會造成病豬的死亡為轉歸,可用殺菌藥進行治療,主要以預防為主,要做好豬舍的衛生消毒工作。

基本信息

概述

豬的皮膚真菌病豬的皮膚真菌病
豬皮膚真菌病又稱皮膚黴菌病、表面真菌病、小孢子菌病等,俗稱錢癬、脫毛癬、禿毛癬等。是由多種皮膚致病真菌所引起的豬的皮膚病的總稱。病豬往往不分品種、年齡、性別。也無季節性,但以秋、冬季多見,陰冷潮濕且衛生不良的環境更有利於本病的發生和傳播。

發病情況

主要集中發病於保育舍的仔豬,特別是剛斷奶的仔豬更易感染髮病,分娩舍哺乳仔豬也有少數發病。起初是同欄中的1-2頭髮病,然後逐步傳染擴散,嚴重的同欄全部發病。發病率高達50%-60%。

病原

病原顯微結構病原顯微結構
全都由真菌門珠菌科的各種小孢子菌和毛髮菌所引起的,特別是鬚毛癬菌和細小孢子菌。

流行特點

病豬皮膚病變的顯微結構病豬皮膚病變的顯微結構
本病主要經直接傳播,病豬為本病的主要傳染源,豬較易感,多發生於冬、春季。多呈現散發性,溫暖、潮濕、污穢、陰暗的環境有利於本病的傳播,擁擠和衛生狀況不良可使感染髮生率增加。營養不良、皮膚不潔可誘發本病。 

臨床症狀

豬的皮膚真菌病豬的皮膚真菌病
病初,局部皮膚潮紅,2-3天后顏色逐漸變成紫紅,並伴有滲出性炎症。再過2-3天后,豬的皮膚逐漸出現鐵鏽色或褐色斑塊病灶,最後波及全身。此時病豬食慾減退,精神萎頓,被毛松亂,怕冷嗜睡。有時堆擠一起,發癢蹭牆,個別病豬伴有腹瀉,仔豬生長發育受阻,嚴重病豬瘦弱而死。

實驗室診斷

刮取病灶的痂皮或粘有滲出液的被毛,置於載玻片上加上生理鹽水或美藍染色液一滴,蓋上蓋玻片,靜置,待病料透明軟化後,在顯微鏡下觀察,可見真菌菌絲及圓形孢子。根據病料鏡檢結果,可診斷為豬皮膚真菌病。

治療

用消毒威敵百蟲、硫磺配成二種藥液交替使用,才控制了此病。該法不僅見效快而且療效高,2-3天痊癒,不復發。具體操作如下:

藥液配備

第一種藥液0.2%消毒威,第二種藥液2%敵百蟲+1%硫磺混懸液。

噴灑方法

二種藥液每天上下午各噴一次。

噴灑要求

在噴藥前,必須沖洗乾淨欄舍及豬體表,所有豬及欄床隔牆(仔豬接觸到的地方)必須充分噴濕,噴藥時間最好選擇當天溫度較高時進行。注意在噴藥過程中若出現仔豬中毒現象,即用阿托品解毒。

預防

這種病,是由於真菌引起的,所以最佳的防治措施,就是搞好豬舍衛生。下面的三點必須做到。
①必須搞好豬舍衛生消毒工作,加強飼養管理。
②保持適宜密度,豬舍要通風良好。
 
③發現類似病豬,立即隔離治療,防止傳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