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領域
康景軒博士在ω-3(魚油)脂肪酸營養研究領域有很高建樹,是動物脂類基因改造技術的開創者,是一位具有全球知名度的青年科學家。2004年2月他在《自然》雜誌發表一項研究成果,在世界上首次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在哺乳動物體內改造脂肪組分。兩年後,他利用這項技術,成功地克隆出世界第一頭能夠自身合成魚油脂肪的豬。
完成學業後,康博士受聘於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現是哈佛大學醫學院終身教授。康博士在哈佛大學任脂肪酸研究中心主任,擁有一個由美國醫學科學院(NIH)資助的生物醫學實驗室,領導由多名博士後研究員組成的科研小組,開展具有開創性及前沿性的醫學研究。他的科研領域主要是包括心血管病的防治,腫瘤生物學及抗癌新藥的開發,醫用保健品的開發及臨床套用。尤其是在ω-3脂肪酸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及其臨床套用方面的研究頗深,卓有成果。最近又在基因工程方面獲得重大突破,其成果舉世矚目。他已在世界權威性的學術刊物發表論文及專著近200多篇,獲得美國專利十幾項。他多次被邀請在國際性學術會議上作學術報告。康博士在他研究的領域裡,已是一位具有全球知名度的青年科學家。他曾經多次獲得“美國優秀青年科學家”獎。目前,已有多家美國著名生物技術及製藥公司與康博士建立科研合作,並聘請他為技術顧問。
科研成就
康景軒博士最重要的科學貢獻在於開創了fat-1轉基因技術,培育出能產生omega-3脂肪酸的動物。一般而言,必需的omega-3脂肪酸在哺乳動物體內不能全新合成,也不能利用其它脂肪酸進行轉化,而必需通過飲食獲得。Omega-3脂肪酸在食物中含量較少,主要存在於魚類。康景軒博士是世界上第一個利用基因技術來解決這一問題的科學家,他使用基因工程技術改造動物,使其自身能產生omega-3脂肪酸。他的科研靈感來自於低等生物如C.elegans線蟲,其具有將omega-6轉變成omega-3的能力。他將線蟲脂肪酸轉化酶的基因導入到哺乳動物細胞或動物體內,使之能將食物中大量存在的omega-6脂肪酸作為原料,轉化為有益的omega-3脂肪酸。2001年康博士領導的科研團隊首先在細胞水平上證明了這一想法的可行性(PNAS2001;98:4050),在2004年通過對線蟲基因的改造並使用顯微注射的手段,成功地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個能產生omega-3的哺乳動物(小鼠)(Nature 2004;427:504)。隨後在2006年,通過合作利用核移植克隆技術又成功地培育出了omega-3家禽(豬)(Nature Biotechnology 2006;24:435)。這一發現改變了哺乳動物不能合成omega-3的現實,即轉基因動物現在能夠在無需膳食補充情況下,把omega-6轉化成omega-3脂肪酸,致使它們所有器官和組織中均含有大量的omega-3。這是一項革命性的技術,將可能極大地影響現代農業、人類營養學和omega-3研究的發展。這項技術已申請了美國專利(# 7,238,851)。
該項成果在期刊《自然.生物i科技》上發表後,引起世界轟動,美國《發現》雜誌將其成果列為2006年世界百項重大科技發現第38位。此外,康景軒博士也曾在美國登記10多項專利。
康景軒博士還對脂質分析的新技術/新儀器的開發十分感興趣,比如:通過合作開發了一種無標記的活細胞內脂質成像技術,可以在沒有破壞細胞和不需要標記的情況下,觀察細胞脂類分子(如omega-3脂肪酸)的分布和相互作用。此外,康景軒博士的團隊開發了一種簡便、有效脂類分析技術,廣泛被同行接受與採納。
科研榮譽
其研究成果已獲多項專利和榮譽:
曾被美國醫學研究院(NIH)評選為“2006年最重要的營養健康研究之一”;
被美國《發現》雜誌分別於2006年和2007年列為世界百項重大科技發現第38位和第24位;
2007年康教授本人還被美國Esquire 雜誌評為“全美最傑出與最睿智的人士之一”;
其卓越的成就為營養醫學開拓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被學術界譽為“動物脂類基因技術的開創者”。
學術交流
2009年1月14日,應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吳際教授的邀請,美國哈佛大學副教授兼哈佛醫學院麻省總醫院脂類醫學與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康景軒博士來生命學院進行學術交流。康景軒博士已從事了二十多年的生物醫學研究(已在哈佛工作16年)。他在營養和保健,尤其在脂肪營養對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和癌症作用的研究有很高建樹。已獲多項創新性成果, 曾多次被世界各大媒介廣泛報導, 被譽為“動物脂類基因技術的開創者”。
學術報告
2009年1月14日下午,康景軒博士在生物藥學樓3-103會議室為生命學院的師生作了題為“脂類營養與健康”的學術報告。康景軒博士首先簡單地介紹了脂類的作用及分類並結合自己多年來的研究結果針對Omega-3多飽和脂肪酸對人體的重要性以及作用機理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之後,康博士介紹了他在哈佛實驗室的研究工作,多項實驗結果發表在《自然》、《科學》、《美國科學院院報》等世界頂級雜誌上,2006年美國《發現》雜誌曾將其成果列為當年世界百項重大科技發現第38位。報告的最後,康景軒博士還分享了自己怎樣通過合理飲食保持健康的經驗。康景軒精彩的報告反響熱烈,引發了在場師生的討論熱情,來自生命科技學院、農業與生物學院、微納米學院及其他相關院系的師生爭相就感興趣的問題與康博士進行了交流。
報告結束後,校黨委副書記徐飛會見了康景軒博士並進行了交談。康景軒博士還參觀了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分子生殖生物與幹細胞生物實驗室,與吳際教授以及實驗室研究人員進行了親切的交流。
創造發明
近年來, 康景軒博士還很熱心的與國內進行學術交流活動, 曾多次被邀請到北京(中科院, 協和醫科大學), 上海(上海醫科大學), 廣東(中山醫科大學,廣東醫學院),大連(大連醫科大學)等作學術講座,並被聘為一些大學的客座教授。
除了學術方面的研究外,康博士多年來還在致力於多方面的創造發明。尤其在實驗室套用的儀器裝置方面,他已成功地開發出多項具有革命性的新產品,六項已獲得美國專利。至今,他個人又向美國專利局遞交了多項發明專利申請。他的個人專利正在向世界範圍內相關的公司轉讓。
康博士現不僅是多個美國權威性學術組織的會員(美國實驗生物學聯合會、美國生理學家協會、美國腫瘤研究學會、美國心臟病學會等),而且也是美國發明家協會會員。他還擔任留美華人企業家聯合會副會長。
世界各國的華裔名人
華裔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界定華僑、華人在國外所生的子女、孫子女等後代。外籍華人,漢語中通常對居住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大陸、香港特區和澳門特區、台灣省等地)以外,並擁有所在地國籍或其他國家(指中國及僑居國以外的國家)國籍的華人,稱為“外籍華人”。 |
曹燕靈 | 王進 | 丁肇中 | 錢秀玲 | 畢傳有 | 林加者 | 王舫 | 黃鎮鑫 | 顧毓秀 | 戴思傑 | 於長庚 | 沈炳光 | 黃任芳 | 林瓔 | 卓一龍 | 廖宗林 | 冰凌[旅美作家] | 讓·平 | 黃順舸 | 單聲 | 譚盾 | 王小選 | 陳永栽 | 趙啟民[華裔精英] | 張翎 | 洛子豪 | 董鼎山 | 陳省身 | 胡知宇 | 張純如 | 李惠英 | 黃嚴輝 | 李勝利 | 焦立中 | 李金友 | 梅培德 | 李自健 | 唐裕 | 陳香梅 | 鄧月薇 | 王濱 | 趙寶昌 | 鄺友良 | 何福基 | 馬前溪 | 翁以煊 | 蔡大生 | 施華民 | 陳婉妍 | 宋永華 | 趙小蘭 | 梅光達 | 黃家定 | 俞燕蕾 | 馬友友 | 趙春翔| 何天送 | 關美珍 | 簡悅威 | 陳家海 | 黃華享 | 顧杭滬 | 余金晃 | 陳之彬 | 劉光華 | 王阿蓮 | 王曉東 | 葉星千 | 李開復 | 王若專 | 陳鏡明 | 李高 | 凌志慧 | 何大一 | 郭再源 | 秦天瓔 | 黃若 | 楊振寧 | 貝聿銘 | 趙無極 | 周文中 | 陳嘉庚 | 伍冰枝 | 黃錦波 | 殷兆基 | 楊向中 | 馮元禎 | 陳阡蕙 | 朱棣文 | 楊培東 | 康景軒 | 邱德拔 | 鞏俐 | 李連杰 | 湯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