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翔

趙春翔

趙春翔,1910年出生於河南書香世家,畢業於河南第一師範學校藝術系、杭州藝專(現為中國美術學院)。一場獨具風格的,既充滿著古老的中華傳統文化色彩,又洋溢著西方現代藝術精神的繪畫展在巴黎揭幕,這就是由香港藝倡畫廊主辦的“德沛宇宙:趙春翔繪畫作品展”。展覽自6月2日在巴黎Galerie Adler畫廊隆重開幕以來,轟動了巴黎文化界。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趙春翔最讓人敬佩的是其對藝術創作的堅持,終其一生,始終孜孜不倦。1955年取得西班牙政府兩年獎學金,自此足跡踏遍西班牙馬德里、巴塞隆那,法國巴黎,而後落腳美國紐約。經過十年面壁,冥思苦想,勤學苦練,終於獨闢蹊徑,卓然成家,以西方抽象表現主義手法創作中國水墨畫,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作品廣受各地私人與美術館收藏,如古根漢美術館、紐約大都會美術館及台北市立美術館等。

趙春翔 趙春翔

趙春翔作為國際藝術家之一,1932至1939年間就讀於河南省第一師範學校藝術系及國立杭州藝專,師從早期油畫大師林風眠和潘天壽,被林風眠稱作“最傑出的學生之一”,他的同學中有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等油畫名家。曾經榮獲16項獎項,其作品亦被林風眠與滕固兩任校長收藏,1939年參加南京第一屆全國美展,並獲人物水彩畫獎。1956年代獲西班牙政府獎學金到馬德里進修,成為西班牙皇家美術協會會員。隨著藝術聲名的與日俱增,對中國傳統文化懷著深厚感情的趙春翔立下了將古老的中華傳統繪畫藝術與西方現代繪畫藝術結合起來的宏大志向,決心努力探索出一種充分體現這種結合的繪畫藝術形式。為此,他毅然離妻別子,於1958年隻身奔赴紐約,過起了十分清貧孤寂的自我放逐生活。 趙春翔集中華文化修養和西洋藝術薰陶於一身,用理性思維把不同繪畫語言匯集在水墨畫中。三十年中探索並發展新的繪畫風格,並結識同時期美國藝術家如李奇登斯坦與羅斯科等人。早在1962年,趙春翔的5幅畫就被紐約古根漢姆美術館永久收藏,成為古根漢姆美術館首次收藏的當代華人藝術作品,但生前他極不願意出售自己的畫,因而少為人知。1963年,趙春翔代表中華民國參加紐約古根漢美術館舉行個展及演講,並在美國各家畫廊及博物館等地舉行展覽及演講活 動。1980年返台舉行個展,於1984年成立個人畫室。1989年趙春翔移居台灣,後又曾移居四川成都,1991年12月在台灣去世,享年81歲。

自2000年以來,趙春翔的作品就開始在藝術品市場中亮相,共上拍作品23件,其中成交14件,成交率為61%,總成交金額為1308.8526萬元。由於趙春翔的藝術創作主要活躍於國際,因而其作品市場也以蘇富比和佳士得等國際市場為主。早在2000年,其《抽象'88》就在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中以167.9835萬元成交,2004年香港蘇富比推出的《陰陽》成交價為82.68萬元。而到2006年春季,趙春翔的作品價格漲幅極為明顯,高價頻出,如香港佳士得春季拍賣推出的《生命交響曲NO.10》(1973年作)和《抽象》(約1960年代作)分別以180萬元和156萬元成交,在紐約蘇富比秋季拍賣中,趙春翔更以一件《夏之盛》(1970年作)創下383.728萬元的高價,刷新了個人作品成交價格的紀錄,再次證明了市場對其藝術作品的認可和追捧。

大事年表

1910年 出生於中國河南省太康縣

1920年 開始隨父趙成修學畫

1931年 畢業於河南師範學校美術系

1939年 畢業於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院,師從林風眠、潘天壽。作品參展南京第一屆全國美展,並獲水彩人物畫獎

1940年 被委任中國西北文物考察團領導畫家

1941-1947年 任中國西北青年團美術部主任

1948年 移居台灣台北

1951-1955年 任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副教授

1956年 獲西班牙政府獎金,赴馬德里深造

1957年 成為西班牙國家美術協會永久會員:認識米羅,訪畢卡索故居

1958年 在歐洲作巡迴展覽達半年之久,後赴美國紐約

1959年 獲第九十二屆美國水彩畫協會年展非會員獎

1972年 獲紐約州特別創作協會畫獎;完成紐約市第5街411號大廈“東西共榮”(Harmony Betweenthe EastandtheWest)立體創作

1974年 應馬里蘭大學之邀,以東西藝術之比較為題作專題演講;以色列政府邀請趙春翔選出自己三十幅作品參與教育影片“環球藝術”的製作;在布魯克林大學藝術系作3場專題演講

1980年 獲紐約市維雅拉企業機構(ViyellaFabrics);邀請給該機構提供八十年代的顏色;回台灣(春之畫廊,台北)開畫展,是自1965年以來的第一次

1984年 在台北成立畫室

1984-1989年 巡迴展覽於台北,紐約兩地

1989年 從紐約移居香港、成都、台北

1990年 赴港後由藝倡畫廊安排,向蘇立文教授及香港藝術館館長譚志成介紹作品,於十一月定居台灣

1991年 卒於十二月台灣苗栗

主要成就

趙春翔曾與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等畫家一樣同為國畫大師林風眠的高足。後來,在法國的趙無極、朱德群和在中國的吳冠中都已享有盛名,惟有趙春翔在自己所選擇的藝術探索園地里默默耕耘,歷盡曲折艱辛,忍受著清貧和孤寂。待到他終身藝術追求所產生的獨特價值為世人所認識,以至在國際藝壇上聲名鵲起,被公認為中國現代繪畫大師時,他卻已走完了自己的生命之旅。有人將趙春翔的人生和命運比作梵谷,生前獻身藝術,絕緣世俗,默默無聞,其人生價值卻能在去世之後大放異彩。

畫廊主辦的一場轟動藝展

一場獨具風格的,既充滿著古老的中華傳統文化色彩,又洋溢著西方現代藝術精神的繪畫展在巴黎揭幕,這就是由香港藝倡畫廊主辦的“德沛宇宙:趙春翔繪畫作品展”。展覽自6月2日在巴黎Galerie Adler畫廊隆重開幕以來,轟動了巴黎文化界。前來參觀的法國觀眾絡繹不絕,他們紛紛表示為展覽所表現出的中國傳統與西方現代藝術之間的成功結合所震撼,讚不絕口。前來參觀並為展覽所深深吸引住的觀眾還包括法國前總統德斯坦先生。這場展覽使法國觀眾認識了一位生前寂寞而又成就斐然的華人藝術家,認識了一種將中華傳統與西方現代藝術精神成功結合起來的繪畫藝術形式。展覽共展出趙春翔不同時期創作的繪畫精品80餘幀,題材包括竹林、鳥、魚、陰陽符號,以及運用西方拼貼手法的抽象作品。展出作品色彩紛呈,具有很強的視角衝擊力,充分表現了畫家獨特的藝術追求,展示出其藝術探索的軌跡。

精神生活

趙春翔的妻子劉雪琴,畢業於河南大學醫學院,1944年二人在西安結為連理。婚後不久,生下一子一女。他們各有公職,又適逢戰爭年代,分居多而團圓少。40年代晚期,夫妻倆先後到台,把長子趙紅“扔”在了河南老家。後來趙春翔赴歐居美,女兒嫁到香港,一家四口,分居四地。夫妻二人一起生活,總共不到5年。漫長的獨居歲月,不和諧的感情生活,並沒有使他們產生改變這種名存實亡關係的動機。劉雪琴壓縮了一個女人對幸福的所有憧憬,埋頭工作,一個人承擔起扶養女兒的重任,後來女兒出國留學,她就“過著掩門苦度殘生的淒清歲月”。居海外35年的趙春翔,在紐約華人畫家眼中,是個一生未婚的“老獨頭”。作畫、釣魚之餘,他排遣孤獨的方法是在斗室種花養鳥,或者到中央公園快步走路,有時趁夜深人靜,獨自跑到紐約市郊的漢森大河公園“枯坐達旦”。

藝術探索之路

60年代初,抽象表現主義由盛而衰。而後粉墨登場的是波普藝術、極少主義藝術、照相寫實主義藝術、過程藝術、大地藝術、人體藝術、觀念藝術等等。被抽象表現主義激發了靈感但並沒有被這個畫派所認可的趙春翔,一度不知所措。經過一段時間的停頓和思考,他放棄了油畫,專心畫中西合璧的彩墨畫。他不放棄宣紙、墨和毛筆這些水墨畫材料,但強化了顏色。除了植物性的中國顏料外,他特別選中了丙稀。在強調個性和強烈表現的紐約藝術風氣的影響下,趙春翔又常常加入磷光色,賦予作品以眩目的跳動感。這樣,他就徹底放棄了傳統水墨畫的淡泊、含蓄而超逸的特性,而代之以廣告式的直露、通俗,以及現代派式的不和諧性。

在風格上,趙春翔經歷了具象-抽象-具象間抽象三個階段。赴紐約之前基本是具象表現風格,60年代初一度近於抽象,60年代中期後漸漸回歸具象,但局部常保留抽象幾何形塊面或與抽象的色點、色塊、色線,是一種具象而間抽象的風格。其具象部分,無論人、鳥或花,大都沒有完整的形,也沒有光照的時間感和縱深的空間感。講究書法性、程式性的傳統筆法已經不多,而代之以更加自由率意的勾畫和潑墨。其抽象部分,大都是黑色或彩色的方、圓、點、滴或符號。這些具象因素與抽象因素或並置,或疊加,視覺反差很大———仍然是不和諧的,但正是這種不和諧形成了趙氏作品不同於他人的特點。

尋夢

對故土與中國文化的精神追尋,是趙春翔藝術的內在支柱。其畫中可辨認的形象與符號,包括陰陽、八卦、魚、青蛙、松、竹、荷、牡丹、芍藥、葫蘆、魚、鶴、雞、長咀鳥、山水、同心圓、紅十字、人物等。其畫題,有哲學意味的“太初有道”、“陰與陽”、“道”、“靜觀世態”、“循環不息”、“慈輝普佑”等,有倫理意味的“愛”、“母愛”、“母與子”、“鳥與蛋”、“傲氣”、“自傲”、“宗族”、“家庭”等,有借物抒情的“鳥的春天”、“竹林唱晚”、“魚與荷花”、“風的細訴”等。而所有這些,都陳述著畫家對中國文化的眷念。證實了他的西方化形式所包裹的,是一個中國人的靈魂。

趙春翔自己強調的「胸無成竹」、「筆在意先」最足以印證其心路歷程。

世界各國的華裔名人

華裔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界定華僑、華人在國外所生的子女、孫子女等後代。外籍華人,漢語中通常對居住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大陸、香港特區和澳門特區、台灣省等地)以外,並擁有所在地國籍或其他國家(指中國及僑居國以外的國家)國籍的華人,稱為“外籍華人”。
曹燕靈 | 王進 | 丁肇中 | 錢秀玲 | 畢傳有 | 林加者 | 王舫 | 黃鎮鑫 | 顧毓秀 | 戴思傑 | 於長庚 | 沈炳光 | 黃任芳 | 林瓔 | 卓一龍 | 廖宗林 | 冰凌[旅美作家] | 讓·平 | 黃順舸 | 單聲 | 譚盾 | 王小選 | 陳永栽 | 趙啟民[華裔精英] | 張翎 | 洛子豪 | 董鼎山 | 陳省身 | 胡知宇 | 張純如 | 李惠英 | 黃嚴輝 | 李勝利 | 焦立中 | 李金友 | 梅培德 | 李自健 | 唐裕 | 陳香梅 | 鄧月薇 | 王濱 | 趙寶昌 | 鄺友良 | 何福基 | 馬前溪 | 翁以煊 | 蔡大生 | 施華民 | 陳婉妍 | 宋永華 | 趙小蘭 | 梅光達 | 黃家定 | 俞燕蕾 | 馬友友 | 趙春翔| 何天送 | 關美珍 | 簡悅威 | 陳家海 | 黃華享 | 顧杭滬 | 余金晃 | 陳之彬 | 劉光華 | 王阿蓮 | 王曉東 | 葉星千 | 李開復 | 王若專 | 陳鏡明 | 李高 | 凌志慧 | 何大一 | 郭再源 | 秦天瓔 | 黃若 | 楊振寧 | 貝聿銘 | 趙無極 | 周文中 | 陳嘉庚 | 伍冰枝 | 黃錦波 | 殷兆基 | 楊向中 | 馮元禎 | 陳阡蕙 | 朱棣文 | 楊培東 | 康景軒 | 邱德拔 | 鞏俐 | 李連杰 | 湯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