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譚家明1948年生於香港,中學畢業於香港華仁書院,年輕時開始撰寫影評並發表於羅卡主編的《中國學生周報》等雜誌。 1967年加入無線電視,最先任場務,後擔任《雙星報喜》、《七十三》的外景導演。在得到時任無線電視節目部經理的甘國亮賞識後獲得大量戲劇創作機會。
1973年開始以膠片拍攝劇集,主要作品有《群星譜》 、《奇趣錄》、《CID》、《北斗星》、《七女性》等,其中《群星譜》在紐約電視節獲得第三名,為香港電視節目首次在國際性比賽獲獎。 1975年開始做編導,同年前往美國舊金山學習剪接。 1977年離開無線,在佳藝電視任外景導演。
1980年導演了第一部作品《名劍》,被視為香港電影新浪潮崛起的標誌性作品之一。 1981年執導了由林青霞主演的電影《愛殺》。 1983年執導《烈火青春》,由張國榮、夏文汐等主演,這部電影是香港電影新浪潮的重要作品。 1984年拍攝電影《雪兒》,票房收入不太理想,之後陸續執導《最後勝利》(1987年)、《雪在燒》(1988年)、《殺手蝴蝶夢》(1989年)等電影。
1990年前往台灣任廣告導演。1996年轉往馬來西亞HVD製作公司任職編劇部。2000年獲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邀請回港任教劇本創作和香港電影製作等課程。 2006年執導電影《父子》,由郭富城、楊采妮等主演,該片獲得了第2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最佳電影獎以及最佳編劇獎。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年份 | 作品名稱 |
1980年 | 《名劍》 |
1981年 | 《愛殺》 |
1982年 | 《烈火青春》 |
1984年 | 《雪兒》 |
1987年 | 《最後勝利》 |
1988年 | 《雪在燒》 |
1989年 | 《殺手蝴蝶夢》 |
2006年 | 《父子》 |
剪接作品
年份 | 作品名稱 |
1990年 | 《阿飛正傳》 |
1993年 | 《天長地久》 |
1994年 | 《東邪西毒》 |
2002年 | 《大你》 |
2003年 | 《妖夜迴廊》 |
2005年 | 《黑社會》 |
2006年 | 《黑社會2》 |
2006年 | 《父子》 |
電影製作
類型 | 年份 | 作品名稱 |
製作設計 | 1987年 | 《用愛捉伊人》 |
美術指導 | 1989年 | 《殺手蝴蝶夢》 |
1990年 | 《小心間諜》 | |
電影配樂 | 1981年 | 《愛殺》 |
2006年 | 《父子》 |
獲獎記錄
電影獎項 |
|
台灣電影金馬獎 |
|
東京國際電影節 |
|
亞洲電影大獎 |
|
人物評價
譚家明是20世紀80年代香港電影新浪潮運動的重要人物,執導了《名劍》,《愛殺》等高度風格化的影片。從《名劍》、《最後的勝利》到《殺手蝴 蝶夢》等等,他的作品多少都有些瑕疵;然而瑕不掩瑜,他在1989年拍攝的《殺手蝴蝶夢》中,鍾鎮濤逃避追殺的一段手提攝影機的“搖晃”鏡頭,幾乎就是之後《重慶森林》中林青霞在重慶大廈中穿梭的雛形,而他為《阿飛正傳》所做的剪輯令王家衛的電影從《旺角卡門》的青澀一下子有了巨大的飛躍。
譚家明行事低調,不愛張揚,攝影師出身的他在編劇、導演、剪輯、美術和音樂方面頗有造詣。同時他也是一位善於發掘明星氣質的導演,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許多熟悉的明星,比如《殺手蝴蝶夢》中的王祖賢、梁朝偉,《雪兒》中的鐘楚紅等等。
歷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第1屆方育平《父子情》 | 第2屆許鞍華《投奔怒海》 | 第3屆 方育平《半邊人》 |
第4屆嚴浩《似水流年》 | 第5屆張婉婷《非法移民》 | 第6屆 方育平《美國心》 |
第7屆林嶺東《龍虎風雲》 | 第8屆關錦鵬《胭脂扣》 | 第9屆吳宇森《喋血雙雄》 |
第10屆王家衛《阿飛正傳》 | 第11屆徐克《黃飛鴻》 | 第12屆張之亮《籠民》 |
第13屆爾冬陞《新不了情》 | 第14屆 王家衛《重慶森林》 | 第15屆 許鞍華《女人四十》 |
第16屆陳可辛《甜蜜蜜》 | 第17屆陳果《香港製造》 | 第18屆陳嘉上、林超賢《野獸刑警》 |
第19屆杜琪峯《槍火》 | 第20屆李安《臥虎藏龍》 | 第21屆周星馳《少林足球》 |
第22屆劉偉強、麥兆輝《無間道》 | 第23屆 杜琪峯《PTU》 | 第24屆 爾冬陞《旺角黑夜》 |
第25屆 杜琪峯《黑社會》 | 第26屆譚家明《父子》 | 第27屆 陳可辛《投名狀》 |
第28屆 許鞍華《天水圍的日與夜》 | 第29屆陳德森《十月圍城》 | 第30屆 徐克《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
第31屆許鞍華《桃姐》 | 第32屆梁樂民、陸劍青《寒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