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音樂是以一段固定的鏇律、節奏,配上合成器、刮唱片和快得聽不懂的說唱所組成,很多人覺得太怪異、太
單調,所以預測它維持不了多久,可是事實證明,從它發展到現在所有正式的音樂頒獎禮及歌曲排行榜上都有說唱這個項目的細分,像Billboard的年度說唱專輯大獎便是了解美國說唱流行趨勢的最佳指南。許多人認為所有的說唱音樂聽起來都是一樣的,其實不然。你要先去聽說唱所表現出來的節奏和押韻的感覺,再去了解它要表達的內容。比如說幫匪說唱,他們反抗社會、帶有明顯的種族主義傾向、政治化,專門挑政府是非。而且這些歌手大多都有地方幫派的背景,再加上有說唱的天賦才能出唱片。因此他們的話題總是圍繞在槍械、毒品、暴力和生存的話題上,但不論如何,這些說唱風格的形成,充分表現出美國黑人的心聲及不滿。任何有話想說,且具有才華的年輕人,都可以在不同的說唱形式中,找到自己的天空。歷史起源
中國的說唱音樂,最早可追溯到戰國時期《荀子·成相篇》。此外,許多先秦兩漢的詩詞如漢樂府詩《陌上桑》、《孔雀東南飛》等,也與說唱音樂有著密切聯繫。在《墨子》及劉向《列女傳》中,也有對說唱表演形式的記述。四川成都出土的漢代“說書俑”,更加證明當時可能已有說唱形式存在。但說唱音樂真正有史可查、有實據可考的形成期乃是唐代。唐朝初期的政治比較清明,政府著力於發展生產、休養生息,以彌隋亂之禍。穩定的社會環境加上人們的生活日益富足。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也相應的日益提高。此時佛教在中國的流傳大大地迎合了人們的精神需要。因此唐代宗教活動繁多,佛經、佛理在民間廣為傳播。僧侶們為了使艱深難懂的佛經、佛理能被廣大普通市民所理解和接受,創作出一種新的表演藝術形式———囀變,即說唱“變文”。“變文”內容大多用市井俗語講述佛經故事,採用散、韻結合的文體,韻文多以七字句為主,用韻較寬,平仄對仗要求不嚴,演出時作“唱”詞;散文則為市井白話,演出時作“說”詞。中唐之後,變文內容轉向世俗故事。現存的有《伍子胥變文》、《王昭君變文》等。現在音樂界普遍認為,變文是說唱音樂產生的標誌。
宋代,統治者尚文重商,手工作坊出現並增多。生活的安樂平穩,經濟的相對繁榮,使人們更加注重娛樂和享受。宋王朝在各大城市中多設“瓦舍”作嬉玩之地,瓦舍之中又另設“勾欄”專作藝人獻藝之處。將藝人集中在勾欄中表演,這既給藝人提供了一個表演的舞台,又為藝人創造了相互促進、相互學習、相互競爭的機會。為了生存的需要,藝人們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表演技巧,創新演出形式,豐富表演內容。在此背景之下,宋代的說唱音樂獲得極大發展。在這段時期內出現了大量的曲種,其中一些曲種,如“道情”等流傳至今。
元代,統治者尚武好戰,連年征戰使得人力物力極度匱乏,加之統治者在國內實行種族歧視,使大量文人因生活貧苦潦倒而加入藝人行列。功底深厚的文人加入說唱音樂的創作和表演,使該時期說唱音樂上了一個層次,並產生了一些說唱音樂的專門理論作品,這就使我國說唱音樂逐步正規化。但由於人們生活貧困無心娛樂,以及元朝統治者屢禁說唱,使得說唱音樂的發展在元朝受到阻礙和壓制,產生於此時期的曲種很少,元朝流行的曲種多為傳承唐、宋已有曲種。
明朝政治腐敗,設東廠監視和鎮壓廣大勞動人民,加之統治者實施“文字獄”———“禁有褻瀆帝王聖賢之曲”,同時推崇“理學”,實行文化高壓,說唱音樂的創作受到極大限制。此時的說唱音樂作為市井雜藝,難以得到重視和發展。該時期的說唱音樂處於一個低潮期。
清代曾一度出現政治上的相對穩定及經濟上的繁榮復甦,即“康乾盛世”。政治的穩定、經濟的繁榮加之清政府對於“市井雜藝”持寬容態度,使說唱音樂在此期間獲得極大發展,並達到其鼎盛階段。至清末鴉片戰爭時期,由於帝國主義者對中國大肆進行經濟與資源掠奪,中國小農經濟開始崩潰,而一些大城市卻畸形的繁榮,因此大量失去土地的農民湧進城市賣藝為生。這些藝人在傳統曲目基礎上適應新的社會環境需要,結合各地的民間音調和各地方言,新創了大量說唱音樂曲種流傳至今。
如今,隨著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力的提高,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的加快,原來一些慢節奏的音樂藝術(包括說唱音樂),都陷入了低潮期。加之現在說唱音樂的表演也僅限於部分專業團體,這也影響了說唱音樂的普及和發展。因此,我們必須對說唱音樂進行必要的改革和發展,使其能夠適應新形勢和新生活的需要,成為我國人民精神生活的有益補充。由此可知,我國的說唱音樂萌於戰國、漢代,生於唐朝,成於宋元,明清鼎盛,如今面臨考驗———這就是說唱音樂發展史簡括。我們可以從中領悟出,說唱音樂的形成和展是社會變遷的反映,也是其民族民間音樂發展的寫照。
相關介紹
如果你要問一位聽說唱音樂的朋友,在他心目中那些專輯他認為最棒,想當然地,他會儘快地把他的意見發表出來,擁護他崇拜的偶像,就跟聽其他類型音樂的人一樣。一張真正的專輯唱片經常是推動“說唱風格”這個巨輪繼續前進所必須的燃料,作為歌手也要持續鼓舞聽眾,不斷地重新改變對一張完美說唱專輯的定義,更應該真的花時間和下功夫去追求這完美的感覺,這對歌手和歌迷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但到底是什麼因素使一張說唱專輯成為經典之作呢?我們要如何在一張專輯和一張經典之間畫上界線呢?比如說Run-D.M.C.在1984年出的第一張唱片《Run-D.M.C.》,這張專輯為後來的說唱歌手們打下基礎,並指出了明確的方向,這樣的唱片就是經典。有許多說唱歌手曾創作出幾首不錯的歌曲,但只有少數能達到所講的完美境界,只有同時具備天賦、創造力和充沛的精力,才能去創造真正的經典傑作。
創作一張經典唱片是說唱歌手和製作人畢生的夢想,這一點比唱片的銷售量、歌曲的點播率或電台的訪問還重要,這就是為什麼Hammer在歌迷的心中,永遠比不上Krs One,即使Hammer隨便一張專輯的銷售量都遠遠超過Krs One前7張專輯加在一起的銷售總數。至今,Krs One最早的專輯《Criminal Minded》還經常被其他說唱歌手拿來採樣。除了Krs One外,還有像Eric B.And Rakim的《Paid in Full》、Public Enemy的《It Takes a Nation of Millionsto Hold us Back》等等。這些專輯的名稱並不單單只是個標籤而已,它們更是某種意義的象徵,這些唱片對於那些真正想接觸說唱的人是非常神聖的。
對一張說唱音樂的經典專輯來說,有三點非常重要:歌曲本身、風格和內容。在一首經典歌曲里,這些重要的因素缺一不可。如果一張專輯歌曲製作的很棒,但內容空洞乏味,或太過下流,通常都不會獲得很高的評價,比如Eaey-E的《STR 8 off The Street of Muthadphu In Comptone》就是這樣,但Ice Cube和Bomb Sguad合作的專輯《Amerikkka’s Most Wanted》便非常有深度且具有創造力,這張專輯將黑人緊張的街頭暴力用史詩的方式,一連串的描寫呈現出來。同樣地,De La Soul的《3 Feet High and Rising》也有著完全原始,舒爽的聲音,配上相當柔順的Funk鏇律,非常完美。其實到底要如何定義經典專輯,完全看自己的立場和嗜好。因為說唱音樂總是不斷的在創新,所以不可能有一個公正的標準來判斷是好是壞,所有的音樂皆是如此,自己聽的過癮的就是經典。
就Dr.Dre和Snoop Doggy Dogg這兩位來自西海岸的歌手而言,只稱他們為經典的人實在太沒水準了,姑且不論他們專輯的銷售量,從Dr.Dre的專輯《The Chronic》發行時,他的歌迷就已經遍布整個美國,全部拜倒在Dr.Dre獨特的風格之下,悅耳、性感的聲音使《The Chronic》成為全美的焦點,然而Snoop Doggy Dogg的第一張專輯早已注定要襲卷全世界。
一張完整的說唱經典專輯究竟是什麼樣的?首先,至少專輯裡90%的歌曲都具有出色的歌詞與動聽的音樂品質。另外,整張專輯要有凝聚性,有深度和與眾不同的風格,要具有創造力,就整體而言,必需要有新意。然後要有顯著的風格,能吸引其他說唱歌手仿效,總之,每次當你拿起這專輯聆聽時,都能發現它帶給你不同的感覺,一張真正的說唱經典,絕不會讓聽眾失去刺激的感覺。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說唱的狂熱份子們,寧願一再地反覆聆聽1988年SLICK RICK的第一張專輯,而不願去聽許多現在發行的低水準的說唱專輯,我相信許多人也抱有相同的想法。對一個說唱樂迷來說,當我們聽到精彩的說唱音樂時,全身便會舞動起來,隨意的搖擺身體,隨著節奏晃動頭部,因為我們的血液有種沸騰的感覺。
近代發展
中國近代說唱音樂包括:單弦、大鼓、評彈、道情、琴書、牌子曲等上百種不同的曲種。1)單弦
單弦,原為八角鼓中的一種演唱形式,以一人操三弦自彈自唱而得名,八角鼓是滿族的一種小型打擊樂器,鼓面蒙蟒皮,鼓壁為八面,七面有孔,每孔系有兩個銅鑔片,以手指彈鼓或搖動鼓身使銅片相擊而發出聲音。演唱時,演員手持八角鼓,故又稱之為“唱八角鼓”的。
2)大鼓
大鼓與鼓書是中國曲藝曲種分類中一個類別的兩種稱謂,大鼓的文學腳本稱為鼓詞,基本為七言或十言的上下句體。作品(即曲目)有短篇、中篇、長篇之分。短篇只唱不說,中、長篇則有唱有說。人們往往稱唱短篇為唱大鼓,唱中、長篇為唱大鼓書。大鼓的唱腔音樂結構為板腔體,唱腔曲調多源於流行地的民間音樂及地方小調,並用當地方言語音演唱。音樂唱腔是區別不同大鼓曲種的主要標誌。
3)評彈
評彈,又稱蘇州評彈、說書或南詞,是一門古老、優美的說唱藝術。評彈用蘇州方言演唱,是蘇州的評話和彈詞的統稱。評話又稱說大書,以講歷代軍國大事為主,其演員多為單擋(一人),演出時講究說表、插噱、口技、手面和眼神等,一般具有較大幅度的動作。彈詞又稱說小書,大多演唱傳奇及野史中的悲歡離合故事,其演員由單檔發展為雙檔、三檔(男女兼有),以說、噱、彈、唱為主要藝術手段,吟唱時常用弦子、琵琶伴奏。唱腔音樂為板式變化體,主要曲調為能演唱不同風格內容的〔書調〕,同時也吸收許多曲牌及民歌小調,如〔費伽調〕、〔亂雞啼〕等。〔書調〕是各種流派唱腔發展的基礎,它通過不同藝人演唱,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流派唱腔。大致可分三大流派,即陳(遇乾)調、馬(如飛)調、俞(秀山)調。
4)道情
道情,源於唐代道教在道觀內所唱的經韻,為詩讚體。宋代後吸收詞、曲牌,衍變為在民間布道時演唱的新經韻,又稱道歌。用漁鼓、簡板伴奏,與鼓子詞相類似。之後,道情中的詩讚體一支主要流行於南方,為曲白相間的說唱道情;曲牌體的一支流行於北方,並在陝西、山西、河南、山東等地發展為戲曲道情,以〔耍孩兒〕、〔皂羅袍〕、〔清江引〕為主要唱腔,採用了秦腔及梆子的鑼鼓、唱腔,逐步形成了各地的道情戲。內容有升仙道化戲、修賢勸善戲、民間生活小戲、歷史故事和傳奇公案戲4類。有的地方稱漁鼓或竹琴。
5)琴書
曲藝中的琴書,因演唱時用揚琴為主要伴奏樂器而得名,琴書種類很多,有北京琴書、翼城琴書、武鄉琴書、徐州琴書、安徽琴書、山東琴書、貴州琴書、四川琴書、雲南琴書等。各種琴書起源不一,大多是由當地民歌、小調發展而成。有些是受灘簧、南辭的影響或由大鼓演變而成。如安徽琴書是在流行於泗州地區的老鳳陽歌、泗州調、山歌、小調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北京琴書、山東琴書最早是農民在農閒時傳唱自娛,後來發展為專業演唱。
6)牌子曲
牌子曲,曲藝的一個類別。凡將各種曲牌(南北小曲)連串演唱,用意敘事、抒情、說理的曲種都屬於這一類。包括單弦、大調曲子、四川清音、湖南絲弦、廣西文場等。一般為一人演唱,也有多至五六人的。在曲式結構上通常採取自由頭、曲尾,中間插入許多曲牌聯綴而成的聯曲體結構。各種牌子曲的曲牌數量多少不一,有些曲牌為各牌子曲所通用。伴奏樂器也不一,流行在北方的牌子曲多以三弦為主,南方的牌子曲則多以揚琴、琵琶、二胡等為主。因時代和地區不同,也加用諸如箏之類樂器。
現代發展
說唱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黑人音樂根源中吟詠的段落中,到了70年代說唱樂正式確立了自己的風格,其中最主要
的功勞要歸根於當時流行的迪斯科舞廳中的DJ們,他們將黑人當時正在風行的FUNK節奏混入流行的迪斯科節奏中,並且在唱片機上反覆重複同一張的唱片的內容,做自己的LOOPS,隨著那些在現在廣為人知和DJ們普遍套用的“打碟”法出現,說唱開始被街頭黑人文化所流傳。從一開始的街頭說唱發展到現在,派生了很多的分支和流派。而這些流派的劃分也並不是簡單從音樂單方面來劃分,而是根據黑人文化和所生存的街區以及很多音樂以外的因素。這些相當豐富的分支諸如西海岸說唱樂(WestCoastRap)、南部說唱樂(SouthernRap)、流行說唱樂(PopRap)、老派說唱樂(OldSchold)、新派說唱樂(newschool)、新派和老派之間的過渡期出現的黃金時代派別(Goldenage)。另外還有,中西部說唱樂(MidwestRap)、拉丁說唱(LatinRap)、硬核說唱(HardcoreRap)、黑幫說唱(GangstaRap)、外來說唱樂(ForeignRap)、東海岸說唱樂(EastCoastRap)、過渡說唱樂(CrossoverRap)、喜劇說唱樂(ComedyRap)、基督教說唱(ChristianRap)、另類說唱樂(AlternativeRap)等等,真是要繼續細分下去,也許還會出現更多隱藏在地下的嘻哈分類。
我們現在所謂的HIP-HOP正是來源於這些流派綜合了當今流行元素而誕生的新辭彙。儘管早在90年代初期就有人認為這種滿是髒話粗口,叛逆詞語,歌詞中充斥著兇殺,暴力,色情,血腥,種族政治等等極端問題的音樂會很快消失,但是事實上他深深的吸引了當時的所有年輕人。在90年代末,隨著一批新進的說唱樂手和以白人為主的說唱搖滾的風行,曾經被黑人拋棄的音樂又重新回到了流行音樂的前端,至少在新世紀的現在,這個風潮還不會消退。而現在放眼亞洲,從日韓到港台,再擴展到大陸,HIP-HOP真正的做到了無處不在。
RAP是美國黑人音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街頭文化的主要基調。
現在漸漸的又開始出現的另一個重要音樂分支RAPMETAL也開始在世界音樂中大行其道。從黑暗色彩濃厚力度強勁的KORN到代表時尚風潮新酷感覺的LIMPBIZKIT,還有現在大紅大紫的LINKINPARK,RAP開始將他的“黑手”伸向四面八方。
其實從美國近現代歷史發展就可以看出來,HIP-HOP也好,RAP也好,這種說唱樂已經成為了黑人文化的一部分重要精神,也是黑人用來捍衛自己尊嚴的武器。他們通過嘻哈音樂來表達自己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和發泄,同時也宣揚了自身存在的暴力性和危害性。但任何事物都是有著兩面性,就音樂而言,它的產生對音樂起了極大的推動
民族音樂發展的紐帶
中國的傳統聲樂藝術形式分為民族歌曲、說唱音樂、戲曲三大類。這三者之間的聯繫極為緊密,準確地說,這三
者之間具有“親緣”關係。我國的三大傳統聲樂藝術形式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環環相扣的過民歌、說唱、戲曲三者缺一不可,密不可分。在這個過程中說唱音樂起著極為重要的承上啟下的橋樑作用。在中國民歌、說唱音樂、戲曲音樂中,民歌是基礎也是最接近自然形態、較少人工雕琢的聲樂形式。民歌的自娛性成分較重,多為廣大勞動人民在勞動時隨口而唱。因此同一首歌在民間的廣泛傳唱中存在諸多變異,在音高、鏇法、節奏、節拍等各方面都有很強的隨意性和不確定性。歌詞的創作也採用各地日常俚語。一些民歌在長期流傳的過程中,其自娛性逐漸減少,娛他性及表演性則逐漸增加,最終成為一種新的表演藝術形式———說唱音樂。雖然說唱音樂來源於民歌,吸收和保留了民歌的精髓,但它同時也吸收了器樂表演、歌舞表演的精華,因此較之民歌表現力更為豐富。說唱音樂的音樂結構更為豐富和規範,文詞創作也有了嚴格的規定,各曲種都有自己固定的板式、腔體,有了固定的表演形式及伴奏樂器,總結了大量的創作和表演理論,並有了專業的創作及表演群體。因此可以說,說唱音樂與民歌相比已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和提高。
說唱音樂既是民歌發展的後形式,也是戲曲音樂形成的基礎。初時的戲曲音樂多是在說唱音樂《諸宮調》、《唱賺》等曲種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尤其《諸宮調》對後世戲曲音樂的影響極為深遠。如宋雜劇、金院本就是由說唱音樂中的諸宮調、唱賺等融合舞蹈等表演藝術逐漸發展而來的。而元雜劇更是直接繼承了《諸宮調》的音樂結構體制,採取同一宮調若干曲牌聯曲的套曲結構。其實,最初的元雜劇就是《諸宮調》表演時穿戴上戲裝、頭面,做出舞台布景等,其餘全按《諸宮調》表演。在板式變化、唱腔結構、曲牌等方面說唱音樂與戲曲音樂更是密切相關、互通有無、相互影響。戲曲音樂與說唱音樂板腔體結構的曲種基本上採用相同的板式。在唱腔結構中,戲劇有甜皮、苦皮、犯甜、犯苦等說法,在說唱音樂的某些曲種中也有甜皮、苦皮等說法,兩者是相通的。
說唱音樂在促進戲曲音樂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中,還不斷地從戲曲音樂中吸收先進、優秀的因素來發展自身,創作出更新更優秀的作品。如四川竹琴中的“揚琴調”分支及四川琴書等這類清朝形成的曲目,從唱腔到結構都吸收戲劇精華,具有濃厚的川劇風格。總之,說唱音樂是對民歌的升華,同時也是戲曲的源泉,它在自然而單純的民歌藝術與完備而複雜的戲曲音樂之間搭起了一座橋樑。
相關詞條
相關資料
[1]、肖常緯.中國民族音樂概述[M].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1999[2]、漢族民歌概論[M].上海:樂出版社,1987
[3]、李民雄.民族器樂概編[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7
[4]、新浪知道網:http://iask.sina.com.cn/b/2627253.html?from=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