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肌麻黃散--《聖惠》卷十五
【處方】麻黃1兩(去根節),赤芍藥1兩,桂心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細辛半兩,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時氣3日,表不解,熱毒相傳,或嘔或嗽。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衣覆取汗。
【摘錄】《聖惠》卷十五
解肌麻黃散用於時氣3日,表不解,熱毒相傳,或嘔或嗽。
組成: 麻黃4兩(去節),杏仁(炒)1兩,桂心1兩,大黃12銖。 主治: 小兒傷寒發熱。 用法用量: 二百日兒乳汁和服大豆大4丸。抱汗出。 製備方法: 上為末。參考資料《普濟方》卷三六九。 ...
參考資料。 主治: 傷寒身熱,頭痛煩渴。同名方劑匯總 解肌散 (《聖惠》卷十七。) 解肌散 (《普濟方》卷三六八。) 解肌散 (《聖惠》卷八十四。) 解肌散 (《普濟方》卷三六八。) 解肌散 (《嬰童百問》卷十。) 解肌散 (《聖...
同名方劑匯總 參考資料麻黃是《中國藥典》收錄的草藥,藥用來源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中麻黃或木賊麻黃的乾燥草質莖。秋季采割綠色的草質莖,曬乾。其性溫,味辛、微苦,有發汗散寒、宣肺...
形態特徵 分布情況 產地產量 入藥部分 採集加工解肌發汗散【藥物組成】麻黃4兩(去節),杏仁(炒)1兩,桂心1兩,大黃12銖。【處方來源】《普濟方》卷三六九。【方劑主治】小兒傷寒發熱。【製備方法】上為末。【用法用量】二百日兒乳汁和服大豆大4丸。抱汗出。 ...
解肌發汗散,中醫方劑名。出自《普濟方》卷三六九。主治小兒傷寒發熱。
組成 用法用量 主治 文獻摘要雙穗麻黃,小灌木,常呈草本狀,高10–30厘米,具匍匐的根狀莖。
形態特徵 化學成分 藥理作用 功用主治 資源現狀麻黃是《中國藥典》收錄的草藥,藥用來源為買麻藤綱、麻黃科、麻黃屬植物草麻黃、中麻黃或木賊麻黃的乾燥草質莖。秋季采割綠色的草質莖,曬乾。其性溫,味辛、微苦...
形態特徵 生長環境 地理範圍 栽培技術 主要價值麻黃,中藥名。為中藥中的發散風寒藥,是麻黃科麻黃屬植物,高20-40厘米;木質莖短或成匍匐狀。 包括有三種麻黃屬的植物:草麻黃、木賊麻黃與中麻黃,為草本...
生理特性 產地 入藥部位 炮製方法 性味解肌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普濟方》卷一四二。主治傷寒往來寒熱,有時肢節煩疼者;久瘧。
組成 用法用量 主治 加減化裁 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