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麻黃(去節)四兩,杏仁(炒)、桂心各一兩,大黃十二銖。
用法用量
上為末。二百日兒乳汁和服大豆大四丸。抱汗出。
主治
小兒傷寒發熱。
文獻摘要
《華佗研究集成》:“解肌發汗散:指具有發汗退熱功用的散劑。病在肌膚,服之汗出病散,故稱‘解肌’,方見《發汗散第四》,有度瘴發汗散、五苓散、崔文行解散等八方可參。”
解肌發汗散,中醫方劑名。出自《普濟方》卷三六九。主治小兒傷寒發熱。
麻黃(去節)四兩,杏仁(炒)、桂心各一兩,大黃十二銖。
上為末。二百日兒乳汁和服大豆大四丸。抱汗出。
小兒傷寒發熱。
《華佗研究集成》:“解肌發汗散:指具有發汗退熱功用的散劑。病在肌膚,服之汗出病散,故稱‘解肌’,方見《發汗散第四》,有度瘴發汗散、五苓散、崔文行解散等八方可參。”
本品為擬腎上腺素作用麻黃鹼能促進腎上腺素能神經和腎上腺髓質嗜鉻細胞釋放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而間接發揮擬腎上腺素的作用。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用...
產品簡介 功能主治 注意事項 相關資料麻黃為漢藥或稱中藥中的發散風寒藥;古時別名龍沙、卑相。包括有三種麻黃屬的植物:草麻黃(Ephedra sinica)、木賊麻黃(Ephedra equi...
麻黃 別名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歸經 藥代動力學《常用中藥真偽鑑別》由人民衛生出版社於2001年03月出版,收錄了222種有代表性的常用中藥,適應大學和大專中藥專業教學需要和執業中藥師。
基本信息 常用中藥 參考資料五苓散是國家基本藥物目錄藥物,是一種常用中成藥。由豬苓、茯苓、澤瀉、肉桂、白朮共五味中藥組成,具有化氣利水、健脾祛濕的功效。適用於外感風寒、內停水飲所致...
出處 組成 用法 歌訣: 功用麻黃,中藥名。為中藥中的發散風寒藥,是麻黃科麻黃屬植物,高20-40厘米;木質莖短或成匍匐狀。 包括有三種麻黃屬的植物:草麻黃、木賊麻黃與中麻黃,為草本...
生理特性 產地 入藥部位 炮製方法 性味金箔散主要由金箔50片(細研),銀箔50片(細研),鐵粉2兩(細研),人參1兩(去蘆頭),龍齒1兩半,琥珀1兩(細研),犀角屑1兩,茯神1兩半,酸棗仁1...
簡介 鎮心 安神 祛風解表 處方來源用順口溜的形式把多種中藥藥性編成歌謠。諸藥之性,各有其功,溫涼寒熱,補瀉宜通。君臣佐使,運用於衷,相反畏惡,立見吉凶。
文章全文 十八反 十九畏藥性的五味,是指藥物有酸、苦、甘、辛、鹹五種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療作用。 如同歸肺經的藥物,由於有四氣的不同,其治療作用也異。 同歸肺經的藥物,...
簡介 五味 四氣 補瀉 歸經新鮮中藥,主要是指新鮮植物類中草藥的自然汁及其鮮活的動物或昆蟲類藥品。藥材按季節採摘後,立刻用榨汁或低溫冷藏的辦法進行保鮮處理,然後將鮮藥配入藥方當中。...
歸類 臨床套用 鮮藥套用現狀 鮮藥臨床套用 與乾中藥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