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諦

西諦

西諦,本名:鄭振鐸,1898年12月19日生於浙江溫州,原籍福建長樂。中國現代傑出的愛國主義者和社會活動家、作家、詩人、學者、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翻譯家、藝術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訓詁家。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西諦(1898年12月19日——1958年10月17日),原名鄭振鐸,有幽芳閣主、紉秋館主、紉秋、幼舫、友荒、賓芬
西諦
、郭源新、鄭源新等多個筆名,福建長樂人。1917年入北京鐵路管理學校學習。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同時與沈雁冰等人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曾任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輯,《小說月報》、《公理日報》主編。1927年旅居英、法,回國後任北京燕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暨南大學教授,《世界文庫》主編,1937年參加文化界救亡協會,組織復社,出版《魯迅全集》,主編《民主周刊》。1949年後歷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福利部部長,中國文協研究部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文教組長,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長,民間文學研究室副主任,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副部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全委會委員、主席團委員,中國文協常委,中國作家協會理事。1919年開始發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同時也是中國民主促進會發起人之一。著有專著《文學大綱》、《俄國文學史略》、《中國俗文學史》、《近百年古城古墓發掘史》、《域外所藏中國古畫集》、《中國歷史參考圖譜》、《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中國版畫史圖錄》,短篇小說集《桂公塘》,散文集《山中雜記》、《海燕》、《蟄居散記》等,譯著《新月集》、《飛鳥集》、《印度寓言》等,另有《鄭振鐸文集》、《鄭振鐸選集》,編輯《中國短篇小說集》等。

個人履歷

1898年出生於浙江省永嘉縣(今溫州市區乘涼橋),曾在廣場路國小、溫二中、溫州中學就讀。
1917年入北京鐵路管理傳習所(今北京交通大學)學習。
五四運動期間,與瞿秋白耿濟之創辦《新社會》雜誌,倡導新文化運動
1920年沈雁冰葉紹鈞等人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創辦《文學周刊》與《小說月報》,並先後擔任清華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教授與暨南大學文學院院長、《世界文庫》主編。
1937年參加文化界救亡協會,與胡愈之等人組織復社,出版《魯迅全集》,主編《民主周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擔任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局長、中科院文學所所長、文化部副部長。
1955年當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士及學部委員。
1958年率領中國文化代表團赴開羅訪問途中,所乘坐的圖-104飛機在蘇聯楚瓦什境內失事遇難不幸身亡。

代表作品

專著

文學大綱》、《俄國文學史略》、《中國文學論集》、《中國俗文學史》、《近百年古城古墓發掘史》、《基本建設及古文物保護工作》、《域外所藏中國古畫集》、《中國歷史參考圖譜》、《偉大的藝術傳統圖錄》、《插圖本中國文學史》和《中國版畫史圖錄》等。
短篇小說集《家庭的故事》、《取火者的逮捕》和《桂公塘》,散文集《佝僂集》、《歐行日記》、《山中雜記》、《短劍集》、《困學集》、《海燕》、《民族文化》和《蟄居散記》。

譯著

沙寧》、《血痕》、《灰色馬》、《飛鳥集》、《新月集》和《印度寓言》。

其它

鄭振鐸文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55版)《鄭振鐸選集》,編輯《中國短篇小說集》《北平箋譜》(與魯迅合編)等。其中《別了,我愛的中國》是散文集《離別》中的一篇,後入選上海教育出版社國小五年級第二學期第18課。《燕子》入選人教版國小三年級下冊第1課(人民文學出版社1955版)。《》其入選人教版初一下冊第26課;國中四年制初二下冊26課。《唯一的聽眾》選入人教版六年級第一學期第11課。詩篇:《我們是少年》、《燕子》和《離別》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