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園戒幢律寺

西園戒幢律寺

西園戒幢律寺簡稱西園寺,坐落於蘇州城西閶門外,東靠以古典園林聞名的留園,西鄰幽寂的寒山古寺,北倚美麗的虎丘風景區,南臨閶門運河,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基本信息

西園戒幢律寺

西園戒幢律寺
西園戒幢律寺簡稱西園寺,坐落於蘇州城西閶門外,東靠以古典園林聞名的留園,西鄰幽寂的寒山古寺,北倚美麗的虎丘風景區,南臨閶門運河,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概述

西園寺是巧妙融合佛教殿堂與蘇州園林為一體的寺院。寺內古木幽深,梵宇重重,綠茵曲水,鳥語花香,經聲梵樂中怡然使人步入了一個清淨莊嚴的伽藍聖地。臨鬧市而無喧囂,近塵寰而不污染。鍾魚梵唄,滌除煩惱之擾;綠蔭亭閣,緩解人生辛勞;白雲流水,怡然漫步,於身於心,都是一種美的享受。在這裡,您既可以目睹五百羅漢的各異神態,又可領略曲徑通幽的悠閒情趣,如果有幸一睹四百歲神黿暢遊池中,更是其樂無窮。
西園寺創建於元代至元年間(1264-1294)始名歸元寺,距今已有七百年的歷史。明嘉靖(1522--1566)之末,太僕寺卿徐泰時構築東園(今留園)時,把已經衰落的歸元寺改建為宅園,名西園,徐泰時故世後,其子徐溶舍園為寺,取名復古歸元寺,並於崇禎八年(1635),延請報國禪寺茂林律師任住持,改名戒幢律寺,經茂林律師及爾後數代住持的努力,西園寺成為律宗道場,法會盛極一時,列為江南名剎。可惜在清代鹹豐十年(1860),毀於兵火,光緒年間,浙江按察使盛康與吳郡士紳同倡議修復西園寺,請紫竹林寺方丈榮通及其徒廣慧負責重建。廣慧法師重振寺宇,勞苦功高,在30年中先後修建了大雄寶殿、觀音殿、羅漢堂、天王殿、放生池及安僧的配套設施,基本形成了全寺的建築規模,使西園寺再度成為吳門首剎。
文革期間,西園寺又一次面臨存亡的考驗,為使寺院免於危難,明開、安上兩位法師不顧個人安危,捨身護寺,搶救文物,更由於受到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過問和遲浩田將軍的保護,使西園寺成為蘇州唯一沒受到破壞、基本保持完整的寺院。
歷史發展到今天,欣逢盛世,百廢具興,現今方丈普仁大和尚繼承前兩任老和尚遺願,以振興祖庭為己任。近年來,在市有關部門領導的支持下,乘著黨貫徹、落實宗教政策的春風,先後回收了寺院北面的土地八千餘平方米。開始了多年醞釀設計的三寶樓工程。為恢復西園歷史風貌,更完成了山門殿、鐘鼓樓工程和上塘河“福德橋”、“智慧橋”工程。還創辦了以培養高級佛教人才為目標的“戒幢佛學研究所”。

主要殿堂及景點簡介

一、照壁
照壁位於寺院的最外圍,黃牆黛瓦,頂上有雙龍盤繞,可以說是寺院的屏障。正面寫著“戒幢律寺”四個大字。戒是戒規,防非止惡。幢,是佛教的一種柱狀旗幟,用以莊嚴佛菩薩及道場。律是修行者應遵守的各種戒律。從這個名字我們可以知道,西園戒幢律寺是一個重視戒律,以戒為本、以律為宗的律宗道場。
照壁的另一面寫的是“自覺覺他”。佛是覺悟的意思,佛陀徹底地覺悟了人生宇宙的真理,並用自己的畢生精力教化眾生,指引眾生解脫煩惱。這四個字提醒我們,一個學佛者所應有的人生態度和追求目標,不僅要自己覺悟,也要幫助他人乃至一切眾生覺悟,讓他們都能從無盡的煩惱和痛苦中解脫出來。如果說“自覺”是“覺悟人生”,那么“覺他”就是“奉獻人生”。
譬如說:
“自覺”的人是羅漢。“覺他”的人是菩薩。那“自覺覺他”的人就是佛了。
二、福德橋、智慧橋
照壁的兩邊就是福德橋和智慧橋。這兩座橋就像兩條小白龍橫跨於上塘河上,成為西園寺接引信眾、遊人的第一步。兩座橋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氣勢非凡,站在橋上,可以盡情觀賞運河兩岸的美麗風光。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要建造兩座完全對稱的橋呢·又為什麼起名叫福德橋、智慧橋呢·這其中的含義是很深刻的。因為福德和智慧對任何一個人都是非常重要,是就像人的兩條腿一樣,兩者缺一不可。學佛修行也是如此,既要修福,也要修慧,如果一個人,只有福德而缺乏智慧,或有智慧而沒有福德,都是是很不幸的。需要說明的是,佛教所說的智慧,不是一般的智慧,而是超越世間的大智慧,也就是佛教中常常講到的“般若”。在這裡要特別提醒和建議各位來西園寺的朋友,請您先從福德橋進入,出來的時候,請走智慧橋。祝願每一位走過這兩座橋的朋友們福慧增長、吉祥如意!
三、御賜牌樓
走下福德橋、智慧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樸而雄渾的御賜牌樓,它建於清朝光緒年間,參差有致。上部為木枋樓,正中置明樓,左右為邊樓。這種結構與氣派的山門,在江南寺院中是不多見的。
牌樓的中門橫額上寫著“敕賜西園戒幢律寺”。兩邊石柱上對聯上聯是“佛日增輝,重開閶闔”,下聯為“宗風振律,大啟叢林”。“重開”指原寺在鹹豐十年(1860)被太平天國軍隊燒毀,後來重建。“閶闔”指西園寺所處的位置是在蘇州閶門外。“宗風振律”說明西園寺是律宗道場。“從林”就是指僧眾聚居的寺院。這幅鐫刻楹聯,既是西園寺昔日輝煌的見證,更是今日欣逢盛世、梵剎重輝的寫照。正中最上方明樓上豎額寫著“震國戒幢”。1903年,廣慧老和尚五十歲時親自到北京恭請《龍藏》(佛教《大藏經》的一種),光緒皇帝敕賜“紫衣沙門,震國戒幢”,這就是匾額的來源。
四、山門殿
走過御賜牌樓,才是西園寺新建的山門,即山門殿。山門為寺院的外門,由三扇門並列組成,所以又名三門,三門象徵佛教所說的空、無相、無願三解脫門,也含有信、解、行及智慧、慈悲、方便之意。整座山門集精美建築與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於一體。
山門正上方是“戒幢律寺”匾額,兩邊的楹聯為:“一水設雙橋廣度群生登覺岸,三風垂百世嚴持淨戒證菩提”。這是已故中國佛協副主席、當代著名書法家劉炳森居士的遺墨。“一水設雙橋”是指上塘河上的福德橋和智慧橋,“等覺岸”一語雙關,既指信眾和遊人進入本寺佛教聖地,又指佛門接引眾生,啟迪和開發眾生心中本來具有的覺悟本性。下聯的“三風”是指西園多年總結的“家風、道風、學風”三風建設。“證菩提”就是達到最高的覺悟,也是就成佛。後面上方正中有金燦燦的四個大字——“宗風正脈”,這是清代雍正皇帝的御筆。兩邊楹聯——“發菩提心悉使眾生離諸苦,得正法流普於十方演妙音”,這是元代僧人繼善血書《華嚴經》中的偈誦。山門背面正中上方是前上海博物館館長、著名書法家顧廷龍題匾“淨域同登”,下方楹聯為弘一大師書《華嚴經》輯句——“平等觀諸法滿足一切大願力,悲心救世間速成無上佛菩提”。
五、前花園、鐘鼓樓
穿過山門,展現在您眼前的是整修一新的萬餘平米的前花園,綠樹成蔭,鳥語話香,令人心曠神怡。花園裡有四季長青的香樟樹,石板路兩側鋪滿了鬱鬱蔥蔥的青草。和寺院裡面一兩百歲的古老的樹木相比,花園前面的這些樹實在是太年輕了,可是也唯其年輕,顯示著古老的佛法在今天嶄新的時代也如年輕人一般,充滿了強大的生機與活力,一如繼往的化導人心,和諧社會。在前花園兩邊的黃牆上有長長的宣傳欄,分別是對西園寺和戒幢佛學研究所的全面介紹。如果您能細心瀏覽,一定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走過叢林夾道、由花崗岩石鋪成的菩提大道,就是恢復重修的鐘鼓樓了。西園寺歷史上的鐘鼓樓於1860年毀於兵火,其後雖恢復寺院,因財力維艱始終無法重建,直到今天,在方丈普仁大和尚多方奔走的努力之下,鐘鼓樓終於在沉寂了145年之後,再次敲響了莊嚴悅耳的鐘聲。在佛教中,鐘鼓法器為龍天耳目。早晚功課和重大法事活動之時都要鐘鼓齊鳴,以祈禱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世界和平。早晨先敲鐘後敲鼓,晚上先敲鼓後敲鐘。聽鐘聲,能消除人的煩惱,淨化人的心靈。鐘聲能“驚醒世間名利客,喚回苦海夢迷人”。忠心祝願每一位來西園寺的朋友都能:“聞鐘聲、煩惱淨、智慧長、福德增”。
六、天王殿
走過鐘鼓樓,就到了黃牆黛瓦、氣勢恢宏的天王殿。它座北朝南,頂勢平坦,飛檐翹角。天王殿的位置相當於寺院的前衛,起著保護寺院的作用。
1、彌勒菩薩
走進天王殿,迎面一尊彌勒菩薩,坦露全胸,大腹便便,和顏悅色,笑口常開。正如一幅形容彌勒菩薩的對聯所說:“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我們應該學習彌勒菩薩的歡喜與大度,為人處世,心胸要開闊,心量要大;待人接物,要慈眉善目、喜悅柔和。彌勒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圓寂後上生到兜率天內院。他將在釋迦牟尼佛涅槃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以後,從兜率天降生人間,在龍華樹下成佛,教化眾生。
彌勒菩薩一手指撥佛株,一手擱在布袋上。有人或許會問:彌勒菩薩怎么和布袋聯繫起來呢·相傳在我國五代梁朝時,浙江奉化地方有一位和尚,經常背著一個布袋,終日奔走,勸化人家信佛,人們就稱他“布袋和尚”。他一生的行為與常人很不一樣,在臨終時留下一首偈語:“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說完就安然地離開了人世。世傳這布袋和尚就是彌勒菩薩的化身。於是,以後很多寺院都將彌勒菩薩塑造成布袋和尚的形象,供奉在天王殿里。
2、四大天王
天王殿的東西兩側四尊高大的塑像,就是佛教中最有名的四大護法天王,他們分別是懷抱琵琶的東方持國天王,手執寶劍的南方增長天王,臂纏靈蛇的西方廣目天王,手擎雨傘的北方多聞天王。他們在各自的方位上保護佛法、利益眾生。民間通俗地稱四大天王為“風調雨順”。四大天王中,最得意者是北方多聞天王毗(pi)沙門。據說他與吉祥天女是夫妻,在古印度他是佛教中的一位主司施福護財善神。在印度古神話中,他既是北方的守護神,又是一位“大財神爺”,故在四大天王中他的信徒最多。中國敦煌壁畫中的毗沙門畫像,畫他渡海布道之際,常常散下金銀財寶。這四大天王像神形兼備,表面看他們很威猛,其實內心非常慈悲。他們表現出金剛怒目的相貌,主要是為了降伏那些危害佛法的魔鬼。
3、韋馱菩薩
天王殿的背面,供奉供奉的是韋馱菩薩。韋馱菩薩是寺院的守護神,其職責是保護寺院的安全。他曾經發願,要在賢劫千佛中每一尊佛出世時,護持佛法,為眾生服務。正如寺院僧眾每天唱誦的“韋陀贊”中說:“韋陀天將,菩薩化身,擁護佛法誓弘深,寶杵鎮魔軍,功德難論。”韋馱菩薩手中拿著一根寶杵,就是用來鎮壓魔軍的。據說韋馱菩薩的寶杵橫放於兩臂之上的寺院是不掛單留宿的,西園寺是十方叢林所以韋馱菩薩的寶杵是立放的。我國從唐代以後,寺院均設韋馱尊像。
七、大雄寶殿
從天王殿往前走,是一片開闊的庭院。庭院中古木參天,有數百年的香樟樹和珍貴的銀杏樹。再往前就是香花橋,小巧玲瓏,古樸雅致,造型優美,堪稱“寺中之橋”的典型。橋下是“香積池”,池水與放生池相通,各色魚兒,悠遊其中。十方香客都相信“香積池”水可以去病息災,所以每逢初一 十五會看到很多香客排隊洗臉以求吉祥健康(不可飲用)。
穿過香花橋,迎面而來的就是大雄寶殿。大雄寶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築,興建於光緒末年。梁枋均施蘇式彩繪,典雅富麗,絢麗奪目。檐枋懸有“西乾應跡”匾額。西乾是指佛教的發源地古印度,因地處中國的西方而得名。相應地,中國則被稱為東土。應跡是應化垂跡,也就是佛、菩薩應眾生的機緣而示現種種形象濟度眾生。大雄寶殿是一個寺院最為重要的建築之一,是寺院僧眾做早晚功課和舉行各種法會的場所。
1、釋迦牟尼佛
一進正門,迎面是三尊高大的佛像,釋迦牟尼佛居中,東面是藥師佛,西面是阿彌陀佛。居中的釋迦牟尼佛是我們娑婆世界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成道前叫悉達多喬達摩,他誕生於2500多年前的印度,是印度迦毗羅衛國的王子,他為了徹底解脫自己和眾生的生、老、病、死等種種痛苦,29歲時毅然離開了王宮,出家修行,終於在他35歲那年的一個拂曉,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證得了宇宙人生的真理。然後,用自己的畢生精力弘揚佛法、普度眾生。釋迦牟尼佛兩側站立著他的兩大弟子,年輕的是多聞第一的阿難尊者,右側年老一些的是迦葉尊者,以其刻苦修行而著稱。阿難是釋迦牟尼佛的堂弟,他一直跟隨在佛的身邊,他的記憶力非常好,在迦葉尊者主持召開的第一次佛教經典結集中,最早的佛經就是由阿難尊者背誦出來的。
2、藥師佛、阿彌陀佛
東面的藥師佛是東方淨琉璃光世界的教主,又稱做“大醫王佛”。因為他能解脫眾生的病痛、苦難和災害。所以又稱他為“消災延壽藥師佛”。他在行菩薩道時,曾發了十二大願,每個願都是為了滿眾生的心愿,拔出眾生的痛苦。成佛以後,他始終在實踐自己的誓言。虔誠念誦藥師佛的聖號,可以消災免難,健康長壽。
西面是阿彌陀佛,也稱無量壽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佗佛成佛之前,是一個國王。他聽了“世自在王佛”說法,覺得很有道理,就出家修行,名叫“法藏”。他曾發了驚天動地的四十八個大願,接引一心稱念“阿彌佗佛”名號的佛門弟子臨終之後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因此也稱接引佛。
需要說明的是,很多不了解佛教的人往往把“如來佛”三個字連起來念,這是不對的。其實,如來就是佛,是佛陀的異名,意思是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如釋迦牟尼佛也可以稱為釋迦牟尼如來,阿彌陀佛可以稱阿彌陀如來。如果把“如來”和“佛”連在一起稱呼就是笑話了。
3、文殊菩薩、普賢菩薩
大殿後壁東面供有文殊菩薩,西面供有普賢菩薩。文殊菩薩以其“大智”而著稱。他是過去七佛之師,現在為眾菩薩之首。他是智慧的化身,協同釋迦牟尼佛宣講佛法。如果您希望自己聰明而有智慧,不妨多禮拜大智文殊菩薩,當然,自己的刻苦學習也是必不可少的。普賢菩薩以“大行”而著稱,他發過十種大願,利益眾生。他所乘的六牙象王象徵六度(六度,又稱為六波羅蜜,是菩薩修行的六種主要資糧,即:布施、持戒、忍辱、禪定、智慧)萬行所產生的無比力量,能排除一切障礙。
在三尊佛的兩側,分別護立的是東邊的韋陀菩薩和西面的北方多聞天王,他們以其大神通力,大威德力,護持著佛法的源遠流長。大殿的東西兩側是二十諸天金身立像,有的金剛怒目,有的菩薩低眉,神態各異。他們的目的都是護持佛法,利益眾生。
4、海島觀音群塑
三尊大佛背後,是一座大型立體彩塑群像。正中是鰲魚觀音,又稱海島觀音,左邊是善才童子,右邊是龍女。上正中反映的是釋迦牟尼佛在雪山修道時的情景。兩邊是十六天神,下面是十八羅漢。整個彩塑群像精妙絕倫,生動傳神,令人遐思。
八、觀音殿
觀音殿位於大雄寶殿的右側。於光緒初年建成,殿內置三座佛龕,供奉三尊坐相觀音菩薩,呈微笑狀,面部豐滿慈祥,頭披風巾,中間一尊高大,端坐於蓮花座上,左右各有善財、龍女侍從。此尊觀音像是明代巧匠用香樟木雕塑而成,臉部的笑紋、身上的衣褶,線條流暢,反映了當年高超的工藝水平,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
觀音菩薩的全稱是觀世音菩薩,凡是遇到災難和不幸的眾生只要虔誠、懇切誦念其名號,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前往拯救,故稱觀世音,略稱觀音,也叫觀自在。觀音菩薩是慈悲的顯現,能以各種不同的身份幫助苦難的眾生。所謂“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觀音信仰在中國早已深入人心。每逢觀音菩薩的三個重要節日(陰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 九月十九),來寺院朝拜的信眾可謂人山人海,尤其是在觀音殿前禮拜的善男信女更是絡繹不絕。這就是觀音菩薩大慈大悲的無限魅力所在!正如觀音殿中的楹聯所寫:“妙相圓融遍塵剎而求無不應,悲心志切度群生凡有感皆通”。當然,僅僅是向觀音菩薩禮拜、祈求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向觀世音菩薩學習,學習他大慈大悲、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在日常生活中,要時時為他人著想,盡力幫助他人從痛苦和不幸中解脫出來。
現在我們看到的觀音菩薩像大都是女性的形象,其實早期的觀音像是男性居多,初唐以後女性化的形象逐漸增多。觀音女性化,更符合大慈大悲的特性,並適應我國民族傳統的審美情趣。
九、羅漢堂
在觀音殿的正對面,是享譽中外的五百羅漢堂。我國從北宋以來有羅漢堂之設,一方面為僧人樹立楷模,另一方面向世人展示:人人都有佛性,羅漢就是從實實在在的僧人修煉而成的。羅漢又稱阿羅漢,是指一個人用功修行,斷盡一切煩惱,所證得的果報,是從生死輪迴中獲得解脫和自由的聖人。西園寺羅漢堂創建於明代末葉,清鹹豐十年(1860)毀於兵火,現存第一進石拱門的圓框,雕刻精美,為明代遺物,其餘建築為同治、光緒年間陸續重建的。
1、五百羅漢
羅漢堂屋宇深廣,共三進四十八間,呈田字形。以佛教四大名山塑座為中心,泥塑金身羅漢五百尊,分單雙號相對排列。五百羅漢造像姿態各異,栩栩如生,喜怒哀樂,無一不備;衣褶條文,清晰分明,無一雷同,是江蘇省現存藝術性較高而唯一保存完整的清塑五百羅漢。
2、千手觀音
步入羅漢堂正堂,迎面是一尊用四快香樟木雕刻而成的四面千手千眼觀音,觀音像共有1000隻手,每隻手掌中有一隻眼睛,象徵了觀音菩薩無限慈悲和無量智慧。只有慈悲和智慧都具足了,才能真正救度眾生。此像構思奇特精巧,技藝高超,是木雕像中的藝術珍品,也是西園寺鎮寺之寶之一。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上的舞蹈《千手觀音》就是以此構思而一舉聞名的。
3、四大名山與四大菩薩
接下來是佛教四大名山塑座,羅漢堂以此為中心,呈田字布局。四大名山分別為四大菩薩成道的應化道場:普陀山為大悲觀音菩薩應化道場;五台山是大智文殊菩薩應化道場,九華山是大願地藏王菩薩道場,峨眉山是大行普賢菩薩的應化道場。羅漢堂正中的這一四大名山塑座,包含著兩方面的立意:一方面四大菩薩象徵悲、智、願、行,激勵佛門弟子要效法四大菩薩的精神,一心修道,普濟眾生;另一方面羅漢堂初建時方丈考慮四大名山不可能每個人都親往朝拜,遊客在此就可頂禮四大名山,並瞻仰中國佛教的主要聖地了,真是一舉而多得啊!
4、濟公與瘋僧
羅漢堂內還有一景便是中心兩側的濟公與瘋僧,他們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濟公是南宋著名高僧道濟禪師,擅長詩文,瀟灑自然,不畏強暴,樂於助人。濟公塑像極富漫畫色彩,歪戴僧帽,肩披破僧衣,手持破葵扇。更為獨特的是,隨不同角度觀看,濟公臉上的表情也不一樣:從左側望去,突出其眉梢的幾條皺紋,使之笑容可掬;從右側望去,歪嘴的皺紋很深,呈現愁眉苦臉之相;正面相看,則是一副似笑非笑、似哭非哭的尷尬面孔。簡單地說就是“右面笑,左邊惱,正面好氣又好笑”。濟公的眼睛塑得更神,不管你在哪一個角度看,好像他都在盯著你不放。需要說明是,小說和影視中的濟公形象,荒誕不經,滑稽可笑,並不是濟公的本色。更不可因此對佛教產生誤解。癲僧像取材於《說岳全傳》中瘋僧掃秦的故事。瘋僧在杭州靈隱寺做燒飯和尚。岳飛遇害後,一日秦檜到寺燒香,瘋僧當眾揭發其罪行。他嬉笑怒罵,使得秦檜膽戰心驚、狼狽不堪。瘋僧身上那根腰帶,塑得如同真的絲帶束在腰間,那個結塑得好似用手一拉就能開的程度,逼真極了。據說這兩尊塑像是塑造五百羅漢像的兩個帶班老師傅的比美之作。
5、話說“數羅漢”(對旅行社團隊開放,注意結算方式)
在江浙一帶民間家喻戶曉廣泛流行一種“數羅漢”的風俗。具體數法介紹如下:
依男左女右的順序進入石拱門,拜過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後,想著自己的心愿,隨願選一尊有緣的羅漢作為第一尊開始數起,數到本人今年的年齡(虛歲)那一尊止,記住羅漢的號數是多少尊。千萬不要誤以為當數到面貌帶笑者必有好運就喜滋滋;數到面貌哀愁或憤怒者便以為不吉利,老大不痛快。最好還是看看羅漢卡上的詩是怎么說的吧,一定要保存好開過光的金卡,但願這尊尊羅漢能給您帶來好運。
十、美麗的西花園
西園寺以園名為寺名,是因為有一個美麗的西花園,在這裡您可以看到典型江南園林的優美景致。這裡有碧水清流、古木芳草;有鳥語花香,竹青柳瘦;更有假山玩石、亭台樓閣。現在就讓我們走進西花園,盡情享受園中美景吧。
1、放生池
在西花園中,占地面積最大的要算放生池了。放生池呈蝌蚪形,頭部在南、尾部在北,並彎向東南。池水繞園一周,再從羅漢堂下部直通大殿前的香積池,九曲三彎,時在明處,時潛暗中,然後延伸到庫房後面。構建之巧妙,水面之寬闊,在國內寺廟中實屬罕見。
放生池既是大自然湖泊的縮影,供遊人觀光欣賞;又是佛教寺院的放生場所,供善男信女行善積德之用。佛教是慈悲不殺生的,不但不殺生,而且還要積極護生、放生。西園寺的放生池裡,最多的就是各種品種的魚和龜了。五色繽紛的魚兒悠遊自在,穿梭往來,或聚或散,怡然自得,與那些菜市場上任人宰割的魚類相比,它們真的是太幸運、太幸福了。
2、世界珍稀保護動物——風水神黿(對旅行社團隊開放,注意結算方式)
在這裡呢,特別要向各位遊人介紹的是西花園放生池裡的兩隻斑黿,斑黿又是斑鱉,是鱉的一種,因其背部有黃褐色的斑點而得名斑黿。據考證,這兩隻斑鱉已經有四百多歲了是世界上已知最常壽的動物,而且,像這種背上有斑點的斑黿全世界僅存三隻,而西園寺小小的一個放生池裡就有兩隻,足見這兩隻國家級保護動物的珍貴了。天氣晴朗,有時大黿會浮出水面。據目測,兩隻大黿,一橢圓、一長圓,一名方方,一名圓圓,身長達一米五左右。
西園寺的風水大黿堪稱一絕,它給遊人帶來無比的愉悅與情趣,每逢三至十月便會浮出水面,願您能目睹大黿的神異風采。當然,如果您一時看不到也不必太遺憾,放生池岸邊有兩隻銅塑斑黿造像,正是以一比一的比例塑成的,形象十分逼真,蘇州本地人對風水大黿有很多奇妙故事傳說。四面廳法物精品廳有風水神黿模型吉祥物紀念品,可供遊客珍藏留念。
3、湖心亭
在放生池中有湖心亭一座,顧名思義,亭建在湖心,環水縈迴,猶如島嶼,仿佛蓬萊。亭為六角,磚木結構,樓閣形式,雙重飛檐,輕盈多姿,造型優美。亭以粉牆分間內外,東西兩面各設大門,通過九曲石橋與兩岸連線。亭外有檐廊,設定靠欄,觀魚翔戲樂,看神黿出水,令人陶醉,依戀忘返。更為獨特之處是亭中有亭相套,同是六角,似是外亭的微型,不同者內亭為單檐。內亭東面供奉阿彌陀佛,以示憑藉佛力,擺脫畜生惡道的輪迴之苦,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西面供奉蓮池大師,大師是明代四大高僧之一,主張淨土,提倡放生,於城內外開放生池,撰寫《戒殺放生文》,以誡害物,而且蓮池大師還是戒幢律寺大弘律法的第一代住持茂林律師的恩師,供奉其像亦寓懷祖念本之意。內亭下部是近年修葺寺宇時,用豐子愷的護生畫補繪。若說西花園以放生池為中心,那么湖心亭則是中心的核心,而亭中亭又是核心的“核心”。亭閣倒影,映入池中,可謂亭池互輝;藍天白雲,飄浮湖面,悠悠緲緲;池中設蓮花噴泉,條條水線從花中迸射,蓮蕾荷葉一旁襯托,這種虛實倒影的藝術效果,構成亭中亭畫面,幻化成天與水、人與佛、世間與天國的微妙結合,真可謂出神入化、淋漓盡致。
4、放生池周圍風景
湖心亭東南角有一處黃石磊砌成的假山,山有空洞可穿行,又有石級可攀登,曲徑迂迴,逶迤起伏。登上假山,赫然又是一座六角亭。前亭在水中,此亭在山上,山雖不高,略可小憩憑眺,極目遠處,西花園可收眼底;涼風襲來,樹影娑婆,使人心曠神怡。此亭名曰“雲棲亭”這也是為了紀念蓮池大師的功德而建的。
在池的東西兩側各有一座建築,西側的臨水建築名“高雲極樂世界軒”,單檐翹角,單間單進,外設檐廊。東面臨水築露台,台上有一古典廳堂,名“四面廳”,四面置大門,牆壁均為鏤空窗花,寬敞明亮。現在是佛經法物流通處,裡面有各種佛學書籍和精美的佛教紀念品可供遊人選購。大廳內有一副很美的對聯:“地拓三弓喜几淨窗明柳眼花須齊掩映,塘開一鑒看鳶飛魚躍天光雲影共徘徊”。
露台上有兩棵紫藤樹,為明代時栽種,樹齡已達四百多年。而在四面廳南側,更有一紫藤,據記載樹齡為540年,列為一級文物保護,現已設石柱鐵欄圍起。這兩棵紫藤樹藤乾粗如樹幹,蜿蜒直至屋頂,枝繁葉茂,滿架綠蔭。若在廳內茶室中、露台上品茗小憩,茶禪一味,樂在其中!
四面廳西北側有一恬靜之處,三面環水,中間用石塊壘起一平台,一周是幽徑環繞,樹木扶疏。平台上有石桌、石凳,三五為伴,遊憩其間,可謂風景這邊獨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