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戒幢律寺

蘇州戒幢律寺

西園戒幢律寺秉承律寺的優良傳統,在“育人工程”中明確提出,開展以堅持“以戒為師”為根本原則的道風建設。 西園戒幢律寺在“育人工程”中明確提出,開展以培養“弘法、修證、管理三類人才”為重點的家風建設。 實修實證是佛教的根本目的,在西園戒幢律寺,“修證”被賦予了新的內涵。

蘇州戒幢律寺

戒幢律寺坐落於蘇州市西園路西園弄,為戒幢律寺和西花園放生池的總稱。該寺始建於元朝至元年間,初名“歸元寺”。明朝嘉靖年間太僕徐泰時置建東園(即後來的留園),並將歸元寺改為別墅和住宅,更名為“西園”。後來徐泰時的兒子徐溶舍園為寺,仍名“歸元寺”。明崇禎八年茂林和尚住持該寺,為弘揚律宗,改寺名為“戒幢律寺”。“幢”是旗幟的意思,“戒幢”就是以戒律為旗幟,弘揚戒法的寺院。寺亦成為著名的律宗道場之一。清鹹豐十年(1860)毀於戰亂。光緒初年(1875),由廣慧和尚籌資建修,並改名為 “西園戒幢寺”,俗稱“西園寺”。

蘇州戒幢律寺

歷史沿革

西園戒幢律寺簡稱西園寺,坐落於蘇州城西閶門外,東靠以古典園林聞名的留園,西鄰幽寂的寒山古寺,北倚美麗的虎丘風景區,南臨閶門運河,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寺內古木幽深,梵宇重重,綠茵曲水,鳥語花香,經聲梵樂中怡然使人步入了一個清淨莊嚴的伽藍聖地。
西園寺創建於元代至元年間(1264-1294)始名歸元寺,距今已有七百年的歷史。明嘉靖(1522--1566)之末,太僕寺卿徐泰時構築東園(今留園)時,把已經衰落的歸元寺改建為宅園,名西園,時間約在16世紀中葉。徐泰時故世後,其子徐溶舍園為寺,取名復古歸元寺,並於崇禎八年(1635),延請報國禪寺茂林律師任住持,改名戒幢律寺,該名反映出寺院高樹戒律之幢,以戒為本、以律為宗的立寺原則。經茂林律師及爾後數代住持的努力,西園寺成為律宗道場,法會盛極一時,列為江南名剎。惜於清鹹豐十年(1860),毀於兵燹,只剩下殘垣頹壁、荒草萋萋。光緒年間,浙江按察使盛康與吳郡士紳同倡議修復西園寺,請紫竹林寺方丈榮通及其徒廣慧來主持此項工作。廣慧法師自承擔大任之後,任勞任怨,全力以赴。他托缽四方,化緣重建戒幢律寺。從43歲到73歲,在30年中先後修建了大雄寶殿、觀音殿、羅漢堂、天王殿、放生池及安僧的配套設施,待基本形成了全寺的建築規模,及完成了內部塑像,已是民國十五年(1926)。廣慧法師重振寺宇,勞苦功高,西園寺再度成為吳門首剎。

蘇州戒幢律寺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西園寺即先後被列為蘇州市和江蘇省的文物保護單位。明開法師於1956年到西園寺,被選為寺務委員會主任。1962年恢複方丈制,明開法師任西園寺方丈,直至1994年4月,主持西園寺工作長達38年之久,可謂德高望重。法師又是江蘇省、蘇州市佛教協會會長。在任職期間中,他首先把傳統的傳法制改為十方選賢制,使西園寺成為十方叢林,也使寺院管理趨向民主化。“文革”期間,為使寺院免遭厄運,明開法師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一方面親率僧眾日夜巡邏,另一方面多方奔走呼籲,搶救文物,保護寺院,使西園寺成為蘇州唯一沒受嚴重破壞、基本保持完整的寺院。而且寺中所藏經書,也有賴於明開法師和安上法師的保護。從1970至1980年,明開法師對藏書作了全面整理、登記、編目,安上法師進一步分類、造卡,經過兩位法師的努力,西園寺珍藏的六萬多冊古版經書得以保存。今天西園寺藏書數量之多、品種之富、版本之全,可稱冠絕東南、載譽全國。
為了更好地保護這座江南名剎,在1980年落實宗教政策時,維修了大雄寶殿、天王殿和生活宿舍區。隨後在1986年,對寺院佛像全面進行貼金,其中五百羅漢像還加罩玻璃佛龕保護,用去黃金約五千餘克,共耗資六十餘萬元。另外香港寶蓮寺聖一法師還捐贈了二十五萬張金箔。到1991年又重建廚房、上客房、祖塔,耗資近五十萬元。尤其是近年來,整個寺院幾乎進行了全面大修,把天王殿至大殿之間高低不平的坑窪地面,全部換鋪花崗石地坪,面積達兩千多平方米。還把過去的鋼管護欄一律換成石雕欄,欄桿望柱裝飾浮雕蓮瓣。對天王殿、大殿、東客房、庫房、齋堂、方丈室、圖書館、研究所、念佛堂、弘法部等都進行了修繕。現任住持普仁法師及寺院中青年執事班子具有開拓精神,在羅漢堂全面整修過程中,遵照“文物修舊如舊”的原則,同時為了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將羅漢堂屋頂升高60公分,並加了斗拱,使堂內的空氣對流,既利於塑像文物的保護,又使整體美觀大方。現在呈現在您眼前的西園寺是“黃牆青瓦滾龍脊,紅柱彩繪佛裝金”。修葺後的整個寺院、殿堂、僧舍已重現昔日風彩,巍巍壯觀;金身佛像、五百羅漢熠熠生輝,光彩照人。西園古剎以其著名的律宗道場和獨特的藝術魅力,重又聞名海內外,遊人香客紛至沓來。近年來寺院又徵用和回收了寺院北面的土地八千餘平方米,拆遷居民住房十餘幢二百多戶及煤球店等,耗資兩千多萬元,擬建以教育為主體的“三寶樓”建築群,以適應新形勢下佛教事業的發展。目前,此項工程設計方案尚在完善之中,歡迎十方檀越和各界人士獻智獻力,共襄功德盛舉,福德莫大焉。

蘇州戒幢律寺
西園戒幢律寺在對外開放之初,就有明開方丈、安上法師確立了“重視文化建設、重視教育發展、重視人才培養”的基本原則和“學修一體、持戒習律”的發展方向。1997年9月,安上大和尚在圓寂前的遺囑中,將西園寺多年的發展概括為“道風、學風、家風”的“三風建設”。普仁法師於1998年9月升座,榮任西園戒幢律寺住持,不僅全面繼承了這一優良傳統,並根據當前實際,不斷加以充實和完善,在寺院進一步深入開展以“堅持一個原則、強化二項實踐、培養三類人才”為內容的“三風建設”,強調從律儀生活中培養僧人形象,從禪定修行中培養信心道念,從聞思經教中樹立正知正見,為造就佛教新世紀的合格人才,做了不懈的努力。作為育人道場,造就一批能傳承優良傳統,從事佛教師範教育的法師,為解決佛教人才奇缺的癥結,貢獻一份力量,這是西園戒幢律寺今後的重要奮鬥目標。戒幢律寺將本著“繼承傳統、適應時代、開拓未來”的精神,和所有關心佛教在21世紀生存與發展問題的有識之士,共同探討,並共同承擔起時代賦予的使命。

蘇州戒幢律寺

法脈傳承

律院祖師傳道風

明末徐溶舍園為寺,於崇禎八年(1635)延請報國禪寺茂林律師任住持。師將“歸元寺”之名改為“戒幢律寺”,律宗家風沿續至今,功不可沒。
師茗水長興人,俗姓沈氏.法名性祗,別號力果道人,茂林其字也。出生於明隆慶三年(1569),十九歲出家,學念佛法門於雲棲蓮池大師,依靈谷寺慧雲律師受具足戒,師精究戒律,博通三藏,並以念佛為法門,日持無量光如來名號十萬聲。惟不喜口頭禪,時加以訶責登座敷揚,每以蓮宗垂訓,說戒談經,得戒者無數,傳法12人。師到西園寺時己67歲,翌年,即示寂於西園寺。臨終告眾曰:“凡我弟子,嚴持戒律.宗主念佛,深信因果。有不道者,擯之出寺。”表達了其一生宗旨及嚴格風範。享年68歲,僧臘48。西園寺放生池畔設“戒幢塔院”,內有祖師塔座:“戒幢律院開山第一代茂林抵律師塔”。
在《律宗燈譜》中有《姑蘇報國寺茂林律師傳》,師為東土律宗第二十一祖、金陵天隆寺古心律師下二世。師著《四分律記》、《毗尼日用》、《五百問經略解》等書流傳後世。

蘇州戒幢律寺

廣慧和尚懿行錄

重興寺宇弘佛法

西園戒幢律寺在清代曾先後兩度遭劫難:乾隆二十二年(1757)一次火災,鹹豐十年(1860)的兵燹,尤以此次劫難為甚。西園寺化為灰燼,寺宇蕩然無存。至光緒二十二年(1896),吳郡士紳決心恢復古剎,眾紳力邀西園寺旁上津橋畔紫竹禪林的廣慧和尚。
和尚諱圓德,字廣慧,安徽懷寧人,俗姓吳,世居江蘇丹陽縣,鹹豐三年(1853)出生,17歲時到普陀山,依紫竹林榮通老和尚出家為僧,18歲至龍潭寶華山慧居寺受具足戒,19歲應沈居士之請卓錫來吳,於上津橋結茅,創紫竹禪林,以示報本之意。吳紳邀和尚復建西園寺時他以43歲,和尚頗有難色,適逢恩師來吳勉勵他說:“古德舊基,待爾中興,遇此機緣,不可錯過。”
和尚意決,托缽四方,不辭勞苦,先營客堂、雲水堂、大寮,以安僧侶;復修齋堂、禪堂、東西二廳。他認為有僧才有寺,有寺就需要弘揚佛法,於是開堂講經,秉持演說毗尼。歲50時(1903)親赴京恭請龍藏,敕賜“紫衣沙門,震國戒幢”,於是有藏經樓之建。接著又建成大殿,和尚對工程學獨精,當他和匠師計算工程時一清二楚,所謂“不失累黍”,匠師折服、自嘆不如,真是天授智慧,以成西園。
和尚非常明智,主動讓賢,當他58歲(1911)時,便傳法於通潤。和尚雖然退居,仍勇猛精進,工作毫不懈怠,黎明即起,巡視各寮,數十年如一日。爾後,又繼續修建羅漢堂,天王、觀音二殿及如意寮、方丈室、庫房等。今天我們所看到的西園寺的基本規模,奠基人就是廣慧老和尚,一梁一柱都飽含著他的智慧和勞動。
在和尚的努力下,西園寺得以重振,“瓦礫堆中翻轉層樓殿閣,戒幢寺內頓成海眾招提”。在這期間,和尚先後講經五次,說戒十二壇。於1930年9月圓寂,享年77歲,僧臘60。在下院小華山翠岩寺設祖塔:“臨濟正宗三十六世中興戒幢第一代廣慧德禪師塔”。
和尚以無量功德,被譽為江南宗門五老之一。金山江天寺印開和尚曾作《廣公太老和尚像贊》:“梅疏己報信,雨過覺微寒。草木歸根盡,昆蟲閉戶安。”真是“甘露普施濟海眾,覺花香遍滿叢林”。

蘇州戒幢律寺

三風建設譜新篇

西園戒幢律寺在對外開放之初,就由已故的明開長老、安上長老確立了“重視文化建設、重視教育發展、重視人才培養”的基本原則和“學修一體、持戒習律”的發展方向,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道風、學風、家風。
安上長老在圓寂前的遺囑中,將西園戒幢律寺多年的發展,概括為“道風、學風、家風”的“三風建設”,並希望將這“三風建設”長期堅持下去。現今方丈普仁法師不僅繼承了這一優良傳統,而且加以充實和完善,在寺院進一步深入開展以“堅持一個原則、強化二項實踐、培養三類人才”為內容的“三風建設一二三育人工程”,造就佛教跨世紀的合格人才。

一、道風建設

良好的道風是佛教賴以生存的根本。西園戒幢律寺秉承律寺的優良傳統,在“育人工程”中明確提出,開展以堅持“以戒為師”為根本原則的道風建設。
在道風建設中,寺院做到了二個堅持,即堅持共修傳統、堅持學戒傳統。在上殿過堂時,僧眾一律穿統一的黃海青,比丘搭衣,先到念佛堂集合,再依次列隊進入大殿和齋堂,充分體現了僧團“身和同住”的叢林共修的精進氣氛。半月誦戒時,根據律制,增加了“教誡沙彌”內容,對警示沙彌重視戒法有一定意義。在“三風建設”學習活動中,尤其是針對道風建設的需要,開設了《遺教經》、沙彌戒的學習課程,從戒律儀、根律儀、威儀、行護等方面給予指導,與學修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既避免了學習的盲目性,又體現了律寺的特色。學習沙彌戒,對沙彌而言,起到了打好基礎的作用,對比丘而言,起到了補闕拾遺的作用,為培養合格僧才創造了良好條件。整個學習活動,對大眾樹立“以戒為師”的思想觀念,加強少欲、知足、安忍的內心修養有著重要的意義,為整個道風建設創造了適宜的外部環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上殿過堂、布薩羯磨、共修共學等一系列嚴整的宗教實踐活動和嚴格的叢林軌範約束,使寺院在“高樹戒幢”的大道上,獲得長足的進步。

二、學風建設

良好的學風是佛教賴以延續的根本。西園戒幢律寺在“育人工程”中明確提出,開展以強化“以學導修、以修證學”為實踐內容的學風建設。
面對目前佛教界普遍存在的缺乏對教理知識的全面把握和缺乏在實踐中善巧運用的不足的事實,西園戒幢律寺始終保持著清醒的認識。為糾正各類瞞頇籠統、不利佛教延續與發展的偏激論調,根據太虛大師的人生佛教思想,結合律寺實際,寺院提出“從律儀生活中培養僧人形象,從禪定修行中增強信心道念,從聞思經教中樹立正知正見”的學修指導思想。
而且開辦了“三風建設”學習班,每周利用晚上規定的時間,對全寺僧眾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宗教法規,組織大家學習教理知識、宗教儀規。開設了寺院沿革與發展、宗教政策法規、教理知識、戒律學、叢林正統梵唄、古典文學導讀等多門課程,提高僧眾文化修養和知識水平。通過對這些內容的學習,使全寺僧眾能夠認識了解黨和國家宗教政策與法規,把握當前國家改革開放的形勢與方向,使僧眾自覺地在政策和形勢的要求下進行修學、弘法。學習班的開辦,對提高僧眾自身素質,繼承佛教叢林學修的優良傳統,開創寺院的現代化管理的新格局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在學習中,教育僧眾避免“為學習而學習、為學問而學習”的錯誤認識,倡導“為淨化身心而學、為上求下化而學、為振興佛教而學”的良好學風。並鼓勵大眾用教理知識去指導日常修持,用日常修持驗證教理知識,使“僧眾講和合、行持遵戒律、學修重次第”在寺院蔚然成風。

蘇州戒幢律寺

三、家風建設

良好的家風是佛教賴以發展的根本。西園戒幢律寺在“育人工程”中明確提出,開展以培養“弘法、修證、管理三類人才”為重點的家風建設。
根據趙朴老“要抓緊培養佛教人才,提高整個佛教界素質,這是關係到續佛慧命,關係到中國佛教事業前途和命運的頭等大事”的講話精神,1996年9月,在安上大和尚和普仁法師的倡導下,幾經努力創辦了“戒幢佛學研究所”,培養高級僧才,以解決弘法人才缺乏的問題。研究所聘請海內外著名的法師、學者擔任教師,在五年的學習中,前二年進行佛學基礎教育,後三年進行專業課程學習。研究生在導師指導下學習戒律、《阿含經》、唯識、中觀、《菩提道次第論》、《俱舍論》等中的某個專業。五年修滿後,就自己的專業完成一篇3萬字以上的學術論文,進行答辯,通過者予以畢業。
在教學方式上,除由老師親自授課外,輔以電化教育設備和利用各類電子佛典、VCD碟等先進教育資訊,並利用弘法部這一陣地,鼓勵研究生將所學到的知識,通過對居士的弘法活動予以強化,大大增強了研究生的動手、動口、動腦能力。
為了教學研究的順利開展,研究所設有占地約800平方米的圖書館,分新舊兩個區域,藏有新舊圖書八萬餘冊。其中不僅有唐人寫經卷子、宋元刻本等珍貴古籍,還藏有海內外印行的中華藏、高麗藏、敦煌藏、百衲藏等13種版本的漢文大藏經,並收藏了泰文、巴利文大藏經以及“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世界佛學名著譯叢”等大型叢書7種。還藏有英文、日文佛學著作和《四部備要》、《二十五史》、《冊府元龜》、《全唐文》等中國傳統叢書、類書、史書,對研究生拓寬眼界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隨著佛教事業的日益發展,培養既具傳統特色,又有開拓思維的管理人才已迫在眉睫,寺院走現代化管理道路勢在必行。針對這一大的發展趨勢,寺院首先確立了“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用人方針,在管理工作中邊實踐邊摸索發展路子。寺院堅持十方叢林制的管理方式,各個寮口之間既有明確分工,又相互協作。寺院定期召開工作會議,聽取情況,解決問題,充分發揮集體智慧,使民主氣氛在古老的叢林裡煥發出生機。根據工作需要,寺院還將管理、檔案、電腦等部門的專職人員送到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檔案工作培訓班等專業院校、對口工作單位進行培訓,使僧眾管理素質向知識化、專業化方向得到提高。
為了提高管理水平,幾年來,寺院投入了大量資金,購置了電腦、傳真機、攝像機、複印機等現代化辦公設備,並有二十多台電腦上了internet網。全寺還安裝了閉路電視系統,在各個重點部位裝上攝像鏡頭進行監控,做到了“僧眾不出門,能知寺中事”,提高了管理水平和辦公效率,也使得寺院資料儲存,信息傳遞與高效工作緊密配合,為西園戒幢律寺現代化管理中上檔次、上水平、出成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實修實證是佛教的根本目的,在西園戒幢律寺,“修證”被賦予了新的內涵。一方面,寺院大力提倡通過傳統的修行方法(如念佛、參禪、修密等)實證道果,另一方面,根據太虛大師倡導的“人生佛教”思想,提倡“在利生中增長福德,在弘法中提高智慧”的修行方式。
為了保證念佛堂僧眾安心辦道,寺院在膳宿和修學各方面盡力創造良好的條件。如在念佛堂安裝空調,規定在念佛堂用功的僧眾不受外事干擾,除隨課普佛外,不做經懺等,使他們在安靜舒適的環境中安心辦道。同時,寺院利用研究所下屬的弘法部開展弘法活動、從事慈善事業,使釋尊出世本懷在這些活動中得到形象生動的體現。西園戒幢律寺一貫秉承佛陀慈悲濟世的本懷,積極支持辦好社會慈善事業,每年為福利院、養老院、希望工程、各地寺院修建、災區援助及殘疾人募捐等捐物捐款近20萬元。方丈普仁法師代表蘇州佛教協會、西園戒幢律寺,率隊到四川劍閣縣開展賑濟活動,直接將價值十五萬元的糧食、物品發放到貧困戶手中,得到社會的普遍讚譽。
面向社會、面向廣大信眾開展弘法活動,造福人類,幫助信眾淨化心靈,提高信眾整體素質也是佛法實踐的重要環節。寺院通過弘法部,長期組織信眾學習教理知識、開展研修活動,開設了佛教與人生、居士律學知識講座以及《金剛經》、《菩提道次第略論》研習等課程。在弘法活動中,充分考慮到信眾年齡、文化水平、性格等差異,分層次、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既有適合大眾口味的普及講經活動,又有適合中青年人參加的專題研究活動。在活動中體現“動與靜相結合”、“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學習理論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的“三結合”原則,利用弘法部自身擁有的弘法人才(研究所的法師、研究生)、圖書資料(專用圖書室、藏書、磁帶、CD片、錄像帶)、教學設備(電腦、錄像機、音響、拷貝機等)三大優勢,在弘法活動中培養具有現代意識的弘法人才。弘法部已逐漸成為研究所的教育實踐基地,日益顯現出自身的存在價值。
綜觀西園戒幢律寺十餘年來走過的道路,可以清楚地看到,寺院的發展只有走繼承傳統、適應時代、開拓未來的新路,才能更好地與社會主義建設相適應,才能更好地滿足廣大信眾不斷增長的宗教要求,才能更好地在繼承中求發展,才能使佛法在加強人的道德修養、提升人的道德品質、維護社會穩定以及增強民族團結等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隨著西園寺以教育為主題的“三寶樓”建築群的興建,研究所律學部、研究部、《戒幢佛學》學報的創辦,西園戒幢律寺慈善事業的啟動,網上"戒幢律寺佛學教育網"的建立,西園戒幢律寺這顆璀璨的明珠,將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西園戒幢律寺平面圖

蘇州戒幢律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