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西北航道”是指從北大西洋經加拿大北極群島進入北冰洋,再進入太平洋的航道,它是連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捷徑,發現於19世紀中葉。通常從歐洲到太平洋有3條主要航線,分別為經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和非洲好望角到達太平洋。這3條航線的航程分別為19931公里、26186公里和22356公里。但西北航道可能為人們減少1/3甚至更多的距離。地緣政治學家們毫不矜持地將這條水道稱為“全世界最有利可圖的便捷航道”。
航道範圍
東起巴芬島以北,由東向西,經加拿大北極群島間一系列深海峽,至阿拉斯加北面的波弗特海,全長約1,450公里。“西北航道”是相對北極圈內另一條“東北航道”而言,後者是指沿俄羅斯北冰洋沿岸經白令海峽到達太平洋的北方航道。
從大西洋進入西北航道,要在約50,000座高達90多公尺(300呎),在格陵蘭島和巴芬島之間向南漂浮的巨大冰山間穿行,航行極為艱險。通往太平洋的出口也同樣可怖,因為一年中多數月份,北極冰蓋不斷向阿拉斯加北部淺灘輸送堅冰,將大批浮冰匯入阿拉斯加與西伯利亞間的白令海峽。
探索歷史
自15世紀末起西方探險家一直試圖在哥倫布發現的美洲大陸西北面開通一條商業航道。因為自15世紀中期,鄂圖曼土耳其人征服中東,切斷了歐洲通往東方的陸路。1497年英王亨利七世派遣卡伯特(John Cabot)尋找通往東方的西北航道。5年前哥倫布亦曾派人尋找西去航道。
1498年達伽馬南行繞非洲到達印度。
1521年麥哲倫取道西南,繞南美至東印度群島。荷蘭探險家欲尋找一條繞經俄國的東北航線卻未成功。吉柏特爵士(Sir Humphrey Gilbert)於1583年一次探險中遇難。其幼子哈得遜(Henry Hudson)及另外7人,因所發現的哈得遜灣乃冰層覆蓋的海灣,並非所尋航道,1661年被叛變船員棄於海上。
數百年來,許多探險家如戴維斯(John Davis)、巴芬(William Baffin)、羅斯(John Ross)、佩爾利(William Parry)、比奇(Frederick William Beechey)及貝克(George Back)等人在航行中積累了資料,又經凱爾西(Henry Kelsey)、赫恩(Samuel Hearne)和麥肯齊(Sir Alexander Mackenzie)等人的陸路探險加以充實,人們對北極航道才逐漸有所了解。
1845年富蘭克林爵士(Sir John Franklin)率129人乘英國軍艦“埃列巴士號”(Erebus)和“特洛爾號”(Terror)在海上失蹤,成為最為慘重的災難。一位名叫麥克盧爾(Robert McClure)的探險家為尋找失蹤的探險隊,由西部進入航道,在冰域中被困兩年,後乘雪橇由陸路到另一艘由東駛來的援救船,該船於1854年首次完成西北航道航行。
1878∼1879年諾登舍爾德(Adolf Erik Nordenskiold)率領有瑞典人和俄國人參加的,經由歐亞大陸北端東北航道的航行。
在現代,蘇聯的極地破冰船已將該航道部分開通使用。但直至1906年西北航道才被打開。挪威探險家阿蒙森(Roald Amundsen)躲開債權人阻攔追蹤,駕駛改裝的47噸重的鯡魚捕撈船佳阿號(Gjoa)秘密出航,歷時3年才完成艱苦的航行。
1944年加拿大皇家騎警拉森(Henry A. Larsen)乘坐雙桅縱帆船也完成了一次航行。
利用價值
西北航道的商業性通航,將對全球的自然資源開發、交通運輸、國際貿易諸方面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對美國和加拿大影響最大,而從波斯灣到巴拿馬、從智利到斯堪的那維亞都受到影響。不過該航線如何儘早利用、利用到何等程度,則可能取決於競爭的發展、政府的政策和許多複雜的經濟問題。然而為抵禦堅冰而加固船隻的成本和船隻航行北極的高額保險費卻限制了其作為商業航道的使用。但是這條航線可以大大縮短航行距離,例如在蘇伊士運河關閉期間(1967∼1975)由倫敦至東京需繞道非洲航行23,600公里(14,670哩),而走西北航線則可縮短近12,870公里(8,000哩)。此外,西北航線可以通行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無法通過的大船。
主權爭議
加拿大政府認為部份西北水道,特別是位於北極群島者,是它的領海,故此它有權禁止其它國家的船隻航經那些水域。不過一些國家如美國和歐盟則認為西北水道是國際海峽,其它國家的船隻也有通過該水道的權利。
評價
環境學家認為,隨著全球變暖,北冰洋冰層融化,“西北航道”可能變成真正的“通航大道”。“西北航道”會搶走巴拿馬運河的大部分生意:從歐洲開往亞洲的船隻將不必遠走巴拿馬運河,而可以直接通過“西北航道”,穿越白令海峽,抵達日本和亞洲其他地區,少走數千公里的海路,運輸公司就能省下大把大把的錢。“西北航道”,再加上西伯利亞沿岸的“北方通道”,將成為新“大西洋-太平洋軸心航線”。一旦北冰洋航道貫通,巴拿馬和蘇伊士運河將無用武之地,世界貿易也將因此發生重大影響。
北極地區還擁有豐富的漁業和礦產資源。北冰洋沿岸的俄羅斯、丹麥、美國、挪威和加拿大,都通過各種方式表明自己擁有北冰洋海域經濟開發權。另外,這條航線還具有重大的軍事意義。
解封
阻塞西北水道的結冰隨著近年全球暖化而加速融化,從1978年開始以衛星監察北極地區海凍的歐洲航天局在2007年9月發現西北航道的結冰已減少至可以容許船隻全面通航。與2005及2006年海冰最少時比較,2007年的海冰面積減少了約100萬平方公里。如果此情況持續,在全年的部份時間甚至是全部時間,若干往返大西洋與太平洋港口的海運路線將會改經西北水道,航程可縮短多達9000公里。
2011年9月,研究證實,2010年8月北冰洋海冰融化較多的時候,兩頭分別來自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弓頭鯨從“西北航道”的兩端先後進入航道,它們在中途相遇並停留十天左右,這意味著“西北航道”已經敞開,鯨已經先於衛星,成功發現並進入西北航道,距離鯨上一次進入此航道已經相隔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