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白令海峽是位於亞洲最東點的迭日涅夫角(169°43'W)和美洲最西點的威爾斯王子角(168°05'W)之間的海峽,位於大約北緯65°40',寬約35-86千米,深度在30-50米之間。這個海峽連線了楚科奇海(北冰洋的一部分)和白令海(太平洋的一部分)。
白令海峽寬約35-86千米,深度在30-50米之間,最狹處約85公里。峽內島嶼羅列,包括代奧米德群島(DiomedeIslands,約16平方公里)及海峽南邊的聖勞倫斯島(約2,560平方公里)。美俄國界在此穿過。
白令海峽名字來自丹麥探險家的維他斯·白令。他在1728年俄國軍隊任職時候穿過白令海峽,是第一個穿過北極圈和南極圈的人。
白令海峽有四重身份:一是溝通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唯一航道;二是北美洲和亞洲大陸間的最短海上通道及洲界線;三是俄美兩國的分界線;四是國際日期變更線的通過處。
海峽和沿岸地區生活著適宜冰雪生態環境的海豹、海象、海狗、海獺、海獅以及北極燕鷗等。
和平大橋
華人工程師林同炎提出建造一座跨白令海峽的大橋,連線美國的阿拉斯加和俄國的西伯利亞,可以稱為國際和平大橋。也有人提出一個通白令海峽的隧道。但是兩邊都是荒涼無人的地帶,很難收回建造的成本,尚無任何正式決定。
白令海峽正中間有代奧米德群島(DiomedeIslands)。威爾斯角所在的阿拉斯加半島,是白令於1741年發現的,以後俄國皮毛商人還在這裡建立了村落。但是,這片當年十分寒冷的冰天雪地,被沙皇於1867年以720萬美元的代價賣給了美國。阿拉斯加州,已經成了“能源的源泉”而身價倍增。
國和前蘇聯政府商定,在白令海峽共建一座跨國公園,計畫共占地296萬畝,美國一方的在阿拉斯加州的西沃德半島上,前蘇聯一方的在西伯利亞靠近白令海峽的楚科奇半島的頂端。這兩個地方都是人煙稀少、但野生動物資源豐富的地方,是地球上難得的“沒有污染的地區”。這座世界上占地面積最大的公園建成後,兩國人民可以自由往來其間,同時也將吸引各國的科學家和遊人前來考察和觀光。
地理
白令海峽地處太平洋與北冰洋之間。亞洲大陸東北端的迭日涅夫角和北美洲大陸西北端的威爾斯王子角,把大洋“擠”成了這條窄縫,兩地之間最近距離僅35公里,乘坐雪橇不到4小時就可以到達對岸。兩“角”夾峙的白令海峽中,有兩個分別屬於俄、美的小島。日界線便從兩島之間通過,因此,在兩個相距僅有4公里的地方,卻隔著一天的日期。
在冰河時期,白令海的水面降低,白令海峽成為一個白令海陸橋。考古學家們認為,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是一些亞洲來的獵人,跟著獸群到了北美洲之後定居。
白令海峽所在的白令海是太平洋最北部的海域。西面是俄羅斯的西伯利亞,東部為美國的阿拉斯加,南面是阿留申群島,北面通過白令海峽與北冰洋相連。白令海的形狀接近一個三角形,東西寬、南北長,面積約為230萬平方千米。白令海的水深約為1640米。
白令海的底部平坦寬闊,坡度很小,東北部有世界上最大的大陸架,水深不過150米。西南部為深水海盆,一般水深3600米。白令海峽海底的的峽谷長400千米,寬32千米,有50多條小分支峽谷組成。科學家認為它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底峽谷。
氣候
白令海峽地處高緯度,氣候寒冷、多暴風雪和霧,尤其冬季,氣溫劇降,最低氣溫可達-45℃以下,海峽表層結冰,冰層厚達2米或更多,每年10月到次年4月是結冰期,嚴重影響航行。海峽中海水主要是從北冰洋流來沿海峽西岸流入白令海,來自太平洋的溫暖海水沿海峽東岸流入北冰洋。
交通
已故華人工程師林同炎曾於1986年提出建造一座跨白令海峽的大橋,連線美國的阿拉斯加和俄國的西伯利亞,可以稱為國際和平大橋。也有人提出一個通白令海峽的隧道。但是兩邊都是荒涼無人的地帶,很難收回建造的成本。但俄羅斯已經決定修築長約104公里,造價約九億英鎊的海底隧道。
科考
2012年4月,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白令海峽洋面水平的高低是造成全球氣候大幅度變化的關鍵因素。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科學家發現,全球氣候自上個冰河期結束以來變化不大,氣溫也相對穩定。
科學家們認為,冰河期開始後,巨大的冰原逐漸擴張,蔓延到了北美、格陵蘭、歐洲和亞洲北部地區,由於冰原消耗了大量地球上的水,全球海平面迅速下降,其高度較2012年的水平低了大約50米,白令海峽這片連線俄羅斯東部與美國阿拉斯加的海域底部便浮出了水面,整個海峽閉合,導致海水無法從太平洋進入北冰洋。
由於白令海峽開放的狀態,使地球洋流相對平穩,全球氣候不太可能發生劇烈變化。而在可預見的未來,由於海平面仍在不斷上升,白令海峽將保持開放狀態,由地球洋流引發的全球氣溫突變現象也不太可能出現。
逸事
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時,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莎拉·佩林(SarahPalin)曾表示可在阿拉斯加從白令海峽望見俄羅斯領土,成為笑話。
北極航道
北極航道包括西北航道和東北航道。
西北航道東起美國和加拿大東海岸,向西穿過加拿大北極群島,經波弗特海、白令海峽抵達美加太平洋港口;東北航道西起西歐和北歐港口,穿過西伯利亞沿岸海域,繞過白令海峽到達中國或日本港口。
從16世紀起,歐洲國家一直夢想能打通經北冰洋到達東方的便捷通道,但由於冰蓋的阻擋,北極航道當時不具備商業航運價值;如今冰蓋的融化將使這一夢想成為現實。一旦北極航道開通並投入商業運行,必將形成新的世界經濟走廊。
這是因為北極航道是聯繫亞、歐、美三大洲的最短航線。據國際航運界計算,船舶從北緯30度以北的任何港口出發,使用北極航道要比繞行南部的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節省至少40%的航程,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而世界已開發國家大多處於北緯30度以北地區,這個地帶生產了當今世界80%的工業產品,占據70%的國際貿易。
北極航道一旦開通,必將大大縮短歐洲、北美和東北亞之間的海上航線,改變世界貿易格局,促成俄羅斯、北美、西歐為主體的超強的環北極經濟圈,進而影響整個世界的經濟和地緣政治格局。
北極航道的巨大價值已為國際社會認知,各國紛紛投入巨大精力進行研究,迄今為止已開展了8次大規模的研究活動,形成一種國際現象。歐洲國家的航運公司早已在摩拳擦掌,德國白鯨航運公司已宣布在今年夏天進行試航,北極的商業航運時代正呼之欲出。
新聞報導
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的報導,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科學家發現,全球氣候自上個冰河期結束以來變化不大,氣溫也相對穩定,同距今10萬年前的情況類似,地球溫度劇烈波動的情況只出現在冰河期開始以後。科學家們認為,冰河期開始後,巨大的冰原逐漸擴張,蔓延到了北美、格陵蘭、歐洲和亞洲北部地區,由於冰原消耗了大量地球上的水,全球海平面迅速下降,其高度較之前水平低了大約50米,白令海峽這片連線俄羅斯東部與美國阿拉斯加的海域底部便浮出了水面,整個海峽閉合,導致海水無法從太平洋進入北冰洋。
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利用巨型計算機針對白令海峽封閉和開放兩種情況進行氣候模擬實驗,並在實驗中逐漸增加北緯20度到50度之間北大西洋的淡水量,因為科學家們相信,在冰河期溫度升高的日子裡,北半球冰原融化後的大量淡水進入了該片海域。實驗結果顯示,大量位於海水表面附近的淡水層會大大削弱海洋輸送洋流的能力,改變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熱量與鹽分的傳送,進而使包括格陵蘭島在內的大西洋北部溫度降低,若洋流完全被阻斷的話,格陵蘭島的溫度可下降12攝氏度。
科學家們指出,兩種不同的情況下地球洋流得以完全恢復的時間是不一樣的,當白令海峽閉合時要花費1400年,而海峽開放時只需不足400年的時間,也就是說,類似這種海峽開放的狀態,地球洋流相對平穩,全球氣候不太可能發生劇烈變化。而在可預見的未來,由於海平面仍在不斷上升,白令海峽將保持開放狀態,由地球洋流引發的全球氣溫突變現象也不太可能出現。
世界知名海峽導航
海峽是指兩塊陸地之間連線兩個海或洋的較狹窄的水道。它一般深度較大,水流較急。海峽的地理位置特別重要,不僅是交通要道、航運樞紐,而且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因此,人們常把它稱之為“海上走廊”、“黃金水道”。據統計,全世界共有海峽1000多個,其中適宜於航行的海峽約有130多個,交通較繁忙或較重要的只有40多個。>>>>點擊搜尋更多海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