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葵根

蜀葵根

蜀葵根屬於中藥材之一,有清熱涼血、利尿排膿等功效。

基本信息

蜀葵根的功效介紹

蜀葵根 (《本草拾遺》)
【來源】為錦葵科植物蜀葵的根,植物形態詳蜀葵花條。
【化學成分】根含大量粘質;一年生根的粘質含戊糖7.78%,戊聚糖6.86%,甲基戊聚糖10.59%,糖醛酸20.04%。
同屬植物藥蜀葵根含粘液約30%。
同科植物黃蜀葵根含粘質約16%,大部分為阿聚糖、半乳聚糖和鼠李聚糖等所組成。
【藥理作用】根可作潤滑藥,用於黏膜炎症,起保護、緩和刺激的作用。
【性味】①《本草拾遺》:甘,寒,無毒。
②《本草述》:氣味甘,微寒滑,無毒。
【功用主治-蜀葵根的功效】清熱涼血,利尿排膿。
治淋病,白帶,尿血,吐血,血崩,腸癰,瘡腫。
①《本草拾遺》:根及莖,並主客熱,利小便,散膿血惡汁。
②《本草衍義》:取紅單葉者,治帶下,排膿血惡物。
③《分類草藥性》:治紅崩,吐血,白帶。
④《本草推陳》:治丹毒,火瘡,燒傷,水腫。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兩;或入丸、散。
外用:搗敷。

形態特徵

蜀葵 二年生直立草本,高達2m。莖枝密被刺毛。葉互生;葉柄長5-15cm,被星狀長硬毛;托葉卵形,長約8mm,先端具3尖;葉近圓心形,直徑6-16cm,掌狀5-7淺裂或波狀稜角,裂片三角形或圓形,中裂片長約3cm,寬4-6cm,上面疏被星狀柔毛,粗糙,下面被星狀長硬毛或絨毛。花腋生,單生或近簇生,排列成總狀花序式,具葉狀苞片。花梗長約5mm,果時延長至1-2.5cm,被星狀長硬毛;小苞片杯狀,常6-7裂,裂片卵狀披針形,長8-10mm,密被星狀粗硬毛,基部合生;萼鍾狀,直徑2-3cm,5齒裂,裂片卵狀三角形,長1.2-1.5cm,密被星狀粗硬毛;花大,直徑6-10cm,有紅、紫、白、粉紅、黃和黑紫等色;單瓣或重瓣,花瓣倒卵狀三角形,長約4cm,先端凹缺,基部狹,爪被長髯毛;雄蕊柱無毛,長約2cm,花絲纖細,長約2mm,花柱分枝多數,微被細毛。果盤狀,直徑約2cm,被短柔毛,分果爿近圓形,多數,背部厚達1mm,具縱槽。花期2-8月。

生境分布

本種原產我國西南地區,殃各地廣泛栽培。

性狀鑑別

根圓錐形,略彎曲,長5-20cm,直徑0.5-1cm;表面土黃色,栓皮易脫落。質硬,不易折斷,斷面不整齊,纖維狀,切面淡黃色或黃白色。氣談,味微甘。
顯微鑑別 根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木栓細胞。皮層為橫切面的1/5,纖維束眾多,斷續排列成4-7層環帶。韌皮部較窄,多壓縮,常有縱裂隙至皮層。木質部寬,約占根切面的3/5導管單個或數個成群,呈放射狀排列,射線1-2列細胞。

化學成份

根含粘液質(mucilage),一年生根的粘液質含戊糖(pentose)7.78%,戊聚糖(pentosan)6.87%,甲基戊聚糖(methylpentosan)10.59%及糖醛酸(uronic acid)20.04%。

選方

①治小便淋瀝:葵花根一撮。
洗淨,銼碎,用水煎五、七沸服。
(《衛生寶鑑》葵花散) ②治血崩、吐血:棋盤花根二兩。
煨甜酒吃。
③治白帶增多:棋盤花根一兩。
燉豬肉吃或煨水服。
④治大便不通:棋盤花根、冬莧菜各一兩。
煨水服。
(②方以下出《貴州草藥》) ⑤治腸癰:蜀葵根一錢,大黃一錢。
水煎服。
(《經驗良方》蜀葵湯) ⑥治內癰有敗血,腥臭殊甚,臍腹冷痛,用此排膿下血:單葉紅蜀葵根、白芷各一兩,白枯乳白芍藥各五錢。
為末,黃蠟溶化,和丸梧子大。
每空心米飲下二十丸,待膿血出盡,服十宣散補之。
(《坦仙皆效方》懷忠丹) ⑦治諸瘡腫痛不可忍者:葵花根,去黑皮搗,若稠,點井花水少許,若不稠,不須用水,以紙花如膏貼之。
(《濟生拔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