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戊聚糖

甲基戊聚糖

香蕈所含碳水化物以半纖維素為最多,此外尚有甘露醇、海藻糖、葡萄糖、糖原、戊聚糖、甲基戊聚糖等。

甲基戊聚糖相關資料

【藥材名】蜀葵根
【拉丁名】Althaearosea(L.)Cav.
甲基戊聚糖甲基戊聚糖

【科目來源】錦葵科植物
【藥用部位】蜀葵的根。
【性味歸經】①《本草拾遺》:“甘,寒,無毒。”心、肺、大腸、膀胱四經。
【功效主治】清熱涼血,利尿排膿。治淋病,白帶,尿血,吐血,血崩,腸癰,瘡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兩;或八丸、散。外用:搗敷。
【古籍考證】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化學成分】根含大量粘質;一年生根的粘質含戊糖7.78%,戊聚糖(Pentosans)6.86%,甲基戊聚糖(MethylPento-sans)10.59%,糖醛酸(Uronicacid)20.04%。同屬植物藥蜀葵AlthaeaofficinalisL.根含粘液約30%。同科植物黃蜀葵HibiscusmanihotL.根含粘質約16%,大部分為阿聚糖(Araban)、半乳聚糖(Galactan)和鼠李聚糖(Bhamnosan)等所成。
【相關選方】①治小便淋瀝:葵花根一撮。洗淨,銼碎,用水煎五、七沸服。(《衛生寶鑑》葵花散)②治血崩、吐血:棋盤花根二兩。煨甜酒吃。③治白帶增多:棋盤花根一兩。燉豬肉吃或煨水服。④治大便不通:棋盤花根、冬莧菜各一兩。煨水服。(②方以下出《貴州草藥》)⑤治腸癰:蜀葵根一錢,大黃一錢。水煎服。(《經驗良方》蜀葵湯)⑥治內癰有敗血,腥臭殊甚,臍腹冷痛,用此排膿下血:單葉紅蜀葵根、白芷各一兩,白枯乳白芍藥各五錢。為末,黃蠟溶化,和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飲下二十丸,待膿血出盡,服十宣散補之。(《坦仙皆效方》懷忠丹)⑦治諸瘡腫痛不可忍者:葵花根,去黑皮搗,若稠,點井花水少許,若不稠,不須用水,以紙花如膏貼之。(《濟生拔萃》)
【參考出處】《本草綱目拾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