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
軟骨魚綱,虎鯊目,虎鯊科。長約1 m。體較粗壯。頭近方形。吻寬短。口平橫。兩側具寬扁唇褶,上下頜前部牙細尖,後部牙臼齒狀。眼小,無瞬膜。背鰭2個,各具1硬棘。有臀鰭。體黃褐色,具暗褐色橫紋多條。棲於近海底層。食貝類和甲殼類。卵生。有2種:寬紋虎鯊(H.japonicus),體具寬闊橫紋10餘條,產於東海和黃海,朝鮮半島和日本亦有分布;狹紋虎鯊(H.zebra),體具狹橫紋20餘條,產於南海、台灣海峽,印度尼西亞至日本南部均有分布。
形態特徵
體粗大而短,頭高近方形。眶上突起顯著,吻短鈍,眼小,橢圓形,上側位,無瞬膜。鼻孔具鼻口溝。口平 橫,上、下唇褶發達。上、下頜牙同型,每頜前、後牙異型,前部牙細尖,3~5齒頭;後部牙平扁,臼齒狀。噴水孔小,位於眼後下方。鰓孔5個,最後3~4個位於胸鰭基底上方。背鰭2個,各具一硬棘;具臀鰭;尾鰭寬短,帚形,下葉前部三角形突出,尾基無凹窪;胸鰭寬大。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各熱帶與溫帶海區。中國現有2種,寬紋虎鯊和狹紋虎鯊。
體型:虎鯊體粗大而短,頭高近方形。眶上突起顯著,吻短鈍,眼小,橢圓形,上側位,無瞬膜。鼻孔具鼻口溝。口平橫,上、下唇褶發達。上、下頜牙同型,每頜前、後牙異型,前部牙細尖,3~5齒頭;後部牙平扁,臼齒狀。噴水孔小,位於眼後下方。鰓孔5個,最後3~4個位於胸鰭基底上方。背鰭2個,各具一硬棘;具臀鰭;尾鰭寬短,帚形,下葉前部三角形突出,尾基無凹窪;胸鰭寬大。
牙齒:虎鯊的牙齒使它們幾乎無堅不摧。虎鯊的牙齒永遠不會掉光。因為,它們的牙床上總能長出新牙。一旦前面的牙齒老化或者受傷掉了。後面的牙齒就會自動補齊先前的位置。
分布範圍
現分布在世界範圍內的溫帶和熱帶水域中,通常可以在廣闊海洋的深水中發現它。由於其身上的橫紋有寬有窄,故又有狹紋虎鯊和寬紋虎鯊之分。狹紋虎鯊體表 有橫紋20餘條從印度尼西亞到日本海南部均有分布,中國主要產於南海和台灣海峽;寬紋虎鯊身上橫紋10多條,中國產於東海和黃海。
生活習性
食性
虎鯊的食性很複雜。在虎鯊的選單上有烏賊、魚、軟體動物、甲殼類動物、海鳥、小型海獸、動物屍體和垃圾。虎鯊有良好的視力和嗅覺。他們能偵測到動物們藏身處電磁場的變化,他們也能感覺到遠處魚群游水時引起的水流波動。
習性
虎鯊用背鰭棘禦敵害。體黃色並具黑色橫紋,是避免敵害的警戒色。
生長繁殖
虎鯊在繁殖後代的時候一次可以產下30到40多枚卵,最多的可以產下84枚卵。
虎鯊類早在古生代石炭紀就有化石記錄,中生代最為繁盛,到新生代漸衰落。是一類大型鯊魚,長可達9米,體笨重。棲息底層,食貝類及甲殼類動物。用背鰭棘禦敵害。眼小,橢圓形,上側位,無瞬膜。鼻孔具鼻口溝。口平橫,上、下唇褶發達。體黃色並具黑色橫紋,是避免敵害的警戒色。背鰭2個,各具一硬棘;具臀鰭;尾鰭寬短,帚形,下葉前部突出,虎鯊每次產卵2枚,卵具螺旋瓣的圓錐形角質囊,卵囊末端曳有長絲,藉以固著於附著物上。
襲人事件
在南美洲宏都拉斯海濱有三四十個村民正在游泳,一個兒童突然驚叫一聲之後就沉入水底,附近的海水隨之被血染紅,等到小孩的親人們將其救起時,胸以下的軀體不見了,後來他們想辦法在附近獵殺了一條虎鯊,在這條虎鯊腹中找到了小孩的下半截身體,其情景慘不忍睹。
在二十世紀30年代,貪婪的虎鯊還幫助澳大利亞人破獲過一個疑案,一位有名的拳擊師被人謀殺,兇手將他的胳膊砍斷後扔入海中,恰好被一頭虎鯊所吞食,不久這條虎鯊被人抓住送到水族館,8 天之後也就是拳擊師失蹤半個月後,這頭虎鯊突然將胳膊吐了出來,經鑑定這條胳膊是用刀子砍斷的,後來警察順藤摸瓜抓到了兇手。
海洋生物分類導航
鯨魚| 鯊魚 | 海草| 珊瑚| 浮游植物| 海洋動物| 海龜|十大最危險的海洋動物
據美國《生活科學》雜誌日報導,十大最危險的海洋動物排行榜雖然有點主觀,但卻建立在相關研究基礎之上。這些研究旨在尋找最令人恐懼的海洋動物。它們均具有非常可怕的進攻性,能夠給人類帶來巨大傷害甚至於死亡。通常情況下,這種傷害和死亡是可以避免的。在躋身排行榜的海洋動物中,其中有兩種動物的主要“行兇”場所是家中的魚缸和飯館,而非它們的老家海洋,因此,我們可以採取措施避免此類悲劇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