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門達臘島

蘇門達臘島

蘇門答臘的古名為suvara dvīpa(梵文:“金島”),中國文獻中也稱為“金洲”,馬來語稱為Pulaw Emas ,也指金洲,顯然是因為自古以來蘇門答臘山區出產黃金。

蘇門答臘島 Sumatera,Pulau

【位置】

位於印度尼西亞西部,東北隔馬六甲海峽馬來半島相望,西瀕印度洋,東臨南海爪哇島東南與爪哇島遙接。

【面積】

面積為43.4萬平方公里,包括屬島約47.5萬平方千米,占全國土地面積的四分之一,南北長1790千米,東西最寬處435千米。為印尼第二大島,世界第六大島。

【地貌】

蘇門答臘是一座青翠欲滴的綠島,各類熱帶植物覆蓋全境,到處生機盎然。交疊錯落的山脈被原始森林淹沒,波平如明鏡的河流被高大挺拔的椰樹簇擁,無論是城市鄉村田野道路都浸潤在綠色的海洋中。而綠色的海洋和蔚藍的天空構成一幅和諧美麗的風情畫卷,成為蘇門答臘亘古不變的亮麗景觀,給旅遊者留下深刻印象。
西半部山地縱貫,有90餘座火山,最高峰葛林芝火山,海拔3805米。東半部為平原,南寬北窄,最寬處約100千米以上。河流眾多,主要有穆西河巴當哈里河因德拉吉里河甘巴河等,多能通航。富熱帶森林,覆蓋率60%。

【概述】

關於蘇門答臘島名稱來源有兩種說法:一說島名來源於梵文SamudraDvipa,samudra意為“海”,dvipa意為“島嶼”,故蘇門答臘古時曾叫蘇瓦納布米(Sumutrabhumi),意為“光輝綺麗的鄉土”,這個名字的同義詞即蘇門答臘
蘇門達臘島蘇門達臘島
布米(Sumutrabhumi),蘇門答臘即從蘇門答臘布米演變而來。蘇門答臘古稱安達拉斯,此名源於阿拉伯語。數百年前,該島廣為種植橡膠樹,人們便把它別稱為“帕齊亞”,印尼語意即“橡膠島”。
印度尼西亞獨立後,該島又贏得“希望之島”的美稱。蘇門答臘島印尼語寫作Sumatera,英語習慣拼作Samudra。關於蘇門答臘這一名稱我國古籍很早便有記載,以《元史,世祖紀》著錄最早。其中記述了公元1282年蘇木都刺國遣使來朝。蘇木都刺即是我國史籍中對該島的最早譯名。
在《元史.世祖紀》中則譯作速木都刺。嗣後它的名字屢屢見於我國的正史和其中多種典籍中,只是譯名不甚統一而已,到了清代改譯名為蘇門答臘,近代圖書就沿襲這一譯名至今。明代鄭和七下西洋,屢屢從蘇門答臘海岸經過。當年,明成祖鄭和贈送給亞齊國王一座大鐘,現仍陳列在亞齊博物館里。
蘇門答臘島雖然海岸線很長,但缺乏天然良港。原因是經常受到“印度洋拍岸浪”的襲擊。一種高高捲起的拍岸浪呈一長排或兩排、三排向岸上推進,其力量極大,可以把漁船舉至浪巔,然後翻轉倒下。由於“印度洋拍岸浪”現象的存在,致使蘇門答臘、爪哇兩個主島,幾乎無天然良港。

【氣候】

由於常年高溫多雨,各地溫差不大,降雨則有明顯差異。西海岸年降水量3000毫米,區可達4500~6000毫米;山脈東坡至沿海平原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島的南北兩端年降水量1500~1700毫米。

【礦產】

主要有石油等礦藏。

【農產】

農產以稻米咖啡橡膠茶葉油棕菸草椰子等為主。工業有煉油採礦機械化工食品加工等。重要城市有棉蘭巴東巨港等。

【工業】

蘇門達臘島蘇門達臘島
工業有煉油採礦機械化工食品加工等。重要城市有棉蘭、巴東、巨港等.這個島的山脈、平原和北部沿海沼澤相間分布,是印尼經濟作物的最大種植園區。
除了錫、石油等礦產資源外,這裡主要種植橡膠咖啡等各種各樣的熱帶經濟作物。這個島的物產出口值占印尼的60%以上,可見蘇門答臘島在印尼經濟上多么重要。

明打威群島


蘇門答臘的西南部沿海,有一連串島嶼,叫明打威群島。這個島上生活著愛紋身的部落人,人們稱之為“花人”。由
蘇門達臘島蘇門達臘島
於這裡自然環境閉塞,花人們一直保留著他們紋身的習慣。紋身師用棕櫚樹汁和木炭等煮成染料,然後用針在被紋身的人身上刺成各種花紋圖案,再染上色汁,這樣刺在身上的花紋就終身保留下來。這種紋身是在莊重古樸的儀式下進行的,不是一次完成,每一個人一生要進行幾次,一般從小孩子時起就進行,最後達到完成全身的紋花工作。他們認為這是對一個人的美化。因為他們基本上不穿衣服,只在腰下部圍些樹葉或扎一塊布條,所以身上的花紋所顯示的美,能使人一目了然。
印度尼西亞西部的火山島群。位於蘇門答臘西岸外。由西比路、帕吉和錫波拉等70個島嶼組成。面積6,096平方公里。人口約3萬。多丘陵,土地肥沃。西岸陡峭,多珊瑚礁地震頻繁。富熱帶森林。居民風俗習慣和語言與蘇門答臘島不同。善造木。用弓和毒箭狩獵,採集林產品。產西谷、菸草椰子漁業頗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